做文与办事:一艺之微,亦未可忽
书名:教子也烦恼:左宗棠的23封家书作者名:徐志频本章字数:1147更新时间:2024-06-05 16:05:41
今天收藏界将左宗棠的书法奉为上品。对外行来说,怎么品鉴左宗棠的书法呢?左宗棠在信中自道风格:“端秀”。即端庄、秀丽。
在这封信里,左宗棠与儿子详细说起了书法。这封信从书法切入,作为打开儿子心门的一扇窗口。
一、小错必惩,但求精准
左宗棠说,“字为心画”。落在纸上的文字是人内心的一张图画。“端秀”两字是左宗棠的“心画”。端庄指品行,秀丽指神韵,集中国南北文化精华之妙。北方文化“端庄”,但一味端庄下去,就成了“呆板”;南方文化“秀丽”,但秀丽到底,就成了“柔媚”。端庄中有秀丽,秀丽中见端庄,是左宗棠书法的精髓。这是品鉴左宗棠书法的入门钥匙。
儿子的来信,不但书法潦草,而且连写两个错别字,将“醴陵”的“醴”写成了“澧”,“何必”的“必”写成了“心”。左宗棠对此很不高兴,敲打儿子赶快改正。
这是在小题大做吗?
左宗棠有一段名言:“粒谷必珍,富之本也;只字必惜,贵之原也;微命必护,寿之根也;小过必惩,德之基也。”
“只字必惜,贵之原也”,就是珍惜笔下的每一个字,这是人立文品、文德之根。写文章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尽管已经十分谨慎,笔下还是容易出错别字。读过文章的人多有这种体会:正看得入神,陡然冒出个错别字,心里“咯噔”一下,对作者的印象不知掉了几个档次。更糟糕的是,读者可能对整部作品开始不放心,老怀疑其他地方还有问题。
不放过小错小过,是基于中国那句老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左宗棠习“实学”的精确技术思维是当时国人所稀缺的。中国人追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的厨师配盐,只有“少许”“酌量”等模糊概念,没有具体的数字。将一吨黄金移动1米,容易做到,但移动1毫米,没有人可以凭手工做到。世上最难做到的事情是精确。
因此,“零错误”“零失误”是一种追求的方向。如果放弃,则松之一寸,退之一尺;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左宗棠在信中说:“一艺之微亦未可忽也。”
“艺”在古代指技能,“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二、拼命办事,不谋关系
左宗棠在此信中开始尝试教儿子处理公事。他从军营里拨款,安排孝威“五百金赙罗近秋,二百四十金赙史聿舟”。
“五百金”“二百四十金”分别是楚军营官与哨官阵亡的抚恤金标准。哨官不及营官的一半,可见其标准是根据将领的实际作战贡献而定的。
在处理公事上,左宗棠懂得《易经》的平衡之术。为了弥补对史聿舟的抚恤过薄,特批其兄史翰舟入军谋职。这事实上是给史聿舟兄长一条“财路”,只是台面上不能这么说。但史翰舟其人过于老实,能力欠缺,无法胜任军队灵活机动的工作,左宗棠只好又给他六两银子,将其打发回家。史家人应该没有什么可埋怨的了。
妻子曾向左宗棠推荐周庆,左宗棠推不掉,将他暂时安置在军装局,搞后勤服务。正是这样事必躬亲,点滴精准安排到位,左宗棠才能既照顾人情,又不影响楚军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