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郑亳、西亳双城记

书名: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作者名:柯胜雨本章字数:5216更新时间:2024-05-25 16:24:04

早商双城定位之争

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是商汤时期营建的两座大城市,对它们的定位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偃师商城是汤都西亳,郑州商城是商王中丁所迁的隞都。第二种说法,郑州商城是成汤最早的都城,也就是亳都;偃师商城则是太甲的桐宫,或者偃师商城是成汤之别都、商朝初期的军事重镇。第三种说法,早商时期存在“两京制”,偃师商城、郑州商城都是商朝初期的都城,只不过使用时间不同而已。

三种说法都是真知灼见,不分伯仲。

郑州商城位于河南郑州旧城区一带,有三重城垣,从内到外依次是宫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位于内城的东北部,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500米,总面积达37万平方米。宫城内发现数十处大型夯土基址,都位于高台之上。

内城城垣除北城墙东段略呈东南向西北倾斜外,其余城墙基本上是东西或南北走向。其中东墙长1700米,西墙长1870米,南墙长1700米,北墙长1690米,总周长约696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郑州商城的内城城门和街道布局称为“六门三街式”,即东西城墙各开两个门,南北城墙各开一个门,两个城门之间都有一条主街。内城中基本上没有发现下层平民的生活遗迹,说明是贵族阶层的居住区。

在内城东北部有一个社祭遗迹,背靠北城墙、南临宗庙区,位于一片平坦的高地上,这个社祭遗迹有可能就是文献记载的周代亳社的前身。范宁注《穀梁传·哀公四年》云:“亳即殷也。殷都于亳,故因谓之亳社。”亳社是祭祀殷商民族先祖的场所。内城西城墙和南城墙外侧约600至1100米处,就郑州商城的外郭城,可分为东、中、西三段,呈半圆形围绕在内城南面。

偃师商城坐落在洛河北岸稍稍隆起的一个高丘上,略呈长方形,由宫城、小城和大城组成。街道布局上,小城是“四门十字街式”,大城是“六门三街式”。

偃师商城的大城外形像一把菜刀,南部较窄,形似刀柄。大城的东城墙长约1640米,西城墙长约1710米,北城墙长约1240米,南城墙长约740米,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大城城墙外侧12米处,有一条护城河,宽20米,深6米。

大城内的西南部是小城,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100米,东西宽约740米,面积约81万平方米,占据大城面积四成多。小城套在大城中。小城的西墙与南墙被包夹在大城城墙之中,小城北墙的中段和西墙的中段向内凹进,小城东墙的中段向外凸出,呈现出凹凸曲折状。

小城内还有一座宫城,略呈方形,其中北墙长200米,东墙长180米,南墙长190米,西墙长185米,墙高3米,面积约4.5万平方米。偃师商城宫殿区已发现十座建筑基址,集中于宫城南半部。宫殿群北面是专门的祭祀区,祭祀区以北是王宫的池渠遗址。小城的西南隅则是被称为“府库”的建筑群,整个“府库”包含96座房子。

偃师商城的年代通常分为三期七段,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的年代关系如下表。

谁比谁更早

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哪一个建造的时间更早?

考古挖掘显示,偃师商城的城墙夯土内发现有光面的鬲足根,它的形状与二里头四期的鬲足根相仿,说明偃师商城的城墙修筑时,二里头四期文化就已经存在,所以偃师商城修建的年代应不早于二里头四期,而城墙夯土内也没有发现比二里头四期更晚的遗物。根据这个来判断,偃师商城城墙的始建年代不迟于二里头四期晚段,早于二里岗下层一期,但绝对修建于公元前1600年之后,大约在公元前1580年前后。

郑州商城的外郭城始建于二里岗下层早段,内城始建于二里岗下层之前的洛达庙期晚段或者南关外期,绝对年代大致在公元前1630年至公元前1610年之间,所以应该比偃师商城更早,早十数年左右。

这里以偃师商城年代的分期为基准,对两座早商城市的修建与发展过程进行比较。

一期早段,偃师商城始建期,相当于夏朝灭亡前夕,成汤开始营建偃师商城的宫城,最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是1、4、7、9、10号宫室。同时在这些宫室以北修建祭祀场和池苑,其中池苑包括水池和水渠,祭祀场面积约3100平方米,四周有夯土围墙,出入门道设在南围墙内。

这个时期偃师商城的宫城布局如下,祭祀场以南自北向南分布着10、9、7号宫室,构成一个三进院落式的建筑群。10号宫室位于最北端,或是一期时期的寝宫。

紧邻9号宫室东缘的是1号宫室,由于开西门,所以被认为是9号宫室的附属建筑物。1号宫室东边,则是4号宫室。

此时,郑州商城内城中最早的宫室和城墙,已经在南关外期就建立起来了,在这之前是一个相当规模的村落,可能就是《尸子》与清华简中的汤丘。成汤利用汤丘村落,修筑一个方形小城,建筑程序与郑州大师姑二里头城的筑法相似。

成汤之所以要在这里修筑城邑,是因为有众多的商族定居于此,包括来自今豫北、冀南地区的下七垣文化先民,还有部分岳石文化先民。成汤有足够的理由筑建一座城市,以作为灭夏之后的政治中心。

一期晚段,郑州商城出现外郭城,但内城宫室建筑还不是很多,面积不过3万平方米。此时偃师商城的小城城垣也开始修筑。

二期早段,是偃师商城大规模的扩改建期。在小城城垣的基础上扩建了大城城垣,削去小城城垣两侧的部分夯土。新建的大城城垣包在小城城垣的两侧,使之直接叠压在小城城垣之上,出现了环城和顺城道路。从年代上看,偃师大城应该建造于商王太甲或太庚期间。

随着大城城垣的修筑,宫城面貌也焕然一新。除了1、4、7号宫室继续使用之外,9号宫室向西扩展,改建为更加宽敞的2号宫室,宫城西城垣一部分也随之相应西移。2号宫室东西长60米,南北宽13米,规模较大,南北两侧都留有连接殿堂与庭院的上下台阶,与改建之前的9号宫室,或同属于明堂之类的建筑物。明堂是古代君主举行朝会、发布诏令的殿堂。

在疑似明堂的2号宫室北面,紧贴着祭祀场南侧新建了8号宫室。8号宫室没有廊庑,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单体长排型建筑物,可能是二期和三期两个时期的寝宫。在4号宫室之南新建了6号宫室,6号宫室将原宫城南城墙改用为南庑基址。至此,一个完整的偃师商城轮廓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个时期,偃师商城的宫城布局如下:靠西一侧自北而南是8、2、7号三个宫室,也构成一个三进院落的建筑群;靠东一侧自北而南是4、6号两个宫室,6号宫室被认为是庖厨建筑。居中的是1号宫室,可能也是庖厨建筑。

二期晚段,是偃师商城再次改建期,偃师商城一期时的水池四壁本来是泥质的,在此时改用石头修砌。1号宫室已被废弃,宫城的南、西城墙被突破,又新建了一段宫城西城墙。

这个时期是郑州商城的繁荣阶段,也是宫室遗迹最丰富的时期。内城和外城已经修筑完毕,并投入使用。城内东北部的宫殿区夯土台基增多,出现多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其中一座基址东西长65米,南北宽13.6米,属于《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殷商“四阿重屋”。所谓的“四阿重屋”,就是指四坡顶、两重檐——在四坡屋盖的檐下,再设一周保护夯土台基的防雨披檐。

此时郑州商城的手工业也兴旺起来,位于内城南墙约700米处的南关外铸铜作坊、内城北城墙中部外侧约300米的紫荆山北制骨作坊,以及位于西城墙北段外侧700米处的铭功路制陶作坊,都开始使用,同时还出现了铜器墓。内城和内外城之间遍布各类遗存,表明这个阶段郑州商城的居民数量急剧增加。

众多的祭祀遗址被发现,完全符合郑州商城作为早商时期王都的地位。其中位于郑州商城东北隅的一处祭石遗迹,颇为引人注目。该遗迹共发掘出排列有序埋在地下的6块石头,围绕着6块埋石的北侧、东侧和南侧,则有排列有序的2个烧土坑、8个殉狗坑,殉狗百余只。殉狗坑内还埋有3具人骨架,证明这些死者都是奴隶。这种用6块石头做成的“祭坛”,就是文献记载中的“社祀”。《水经注·穀水》引《礼》曰:“天子建国,左庙右社,以石为主。”说的就是这种石头祭坛。《淮南子·齐俗训》中记载,殷商王朝的“社”是用石头堆砌而成的,高诱说,石头就是社主。这些记载与郑州商城内发现的石头祭坛互为印证。

用冰冷生硬的石头作为祭祀的社主,这是非常罕见的。郑州商城的祭石遗址以六块埋石为“社主”,不是一般的祭祀遗址,而是“亳社”的所在地。祭石遗址的8个殉狗坑,显然是围绕着中间最大的埋石而挖筑的。埋犬是殷商民族常见的祭祀方式,如有条卜辞中记载:“辛巳卜,贞:埋三犬、燎五犬、五豕、卯四牛?一月。”

从这8个殉狗坑中狗骨架的姿态看,有些狗腿似被捆缚着,并有挣扎的样子,可见这些狗是被活着埋祭于此的。殉狗坑的近侧发现有14座单人墓葬,有的随葬陶豆柄和陶爵,甚至玉柄形饰。所以墓主人不是奴隶,可能是《周礼·秋官》记载中的“犬人”。

“犬人”掌管犬牲事务,祭祀时负责供应体格健全、毛色纯正的犬牲,用来伏祭和埋祭。另外,在殉狗坑中还出土了一件扭成一个圆团的夔纹形薄金片装饰品,呈金色黄壳,净重18.5克,是郑州商代二里岗遗址中仅有的一件金器。当时商朝统治阶层祭祀社神仪式之隆重,由此可见一斑。

三期早段,是偃师商城三度改建期。6号宫室改建为5号宫室,7号宫室改建为3号宫室,并新建了一座西庑。改建后的3号宫室占地面积约7600平方米,其中庭院面积有5200平方米。但这个时期偃师商城开始呈现出衰败之势。

三期中段,是偃师商城加速衰败期。衰败表现在,祭祀区没有发现比这个时期更晚的祭祀遗迹,池苑区的水池已经干枯,堆满了包含有大量宫殿建筑的墙体残块。府库成了废墟,小城城垣可能在此时被毁平。使用了百余年的4号宫室,被认为是宗庙,但在这时候也被废弃了。

偃师商城衰败的原因是殷商统治者的离去,这可能跟商王中丁迁隞相关。中丁迁隞,是商朝中期的开端,所以偃师商城的废弃,标志着早商文化结束、中商文化开始。

此废彼兴,偃师商城衰败下去了,郑州商城却进入鼎盛时期。

郑州商城早期的宫室仍在使用,在城内东北部又新建、改建了多处大型宫室,使得宫殿区的面积进一步扩大。此外,宫殿区内还建有大型石砌蓄水池、石砌供水管道、木结构框架的水井等,形成完备的供水系统。原有的铸铜、制陶和制骨等手工作坊继续使用,还在北城垣外新建了一座铸铜作坊。同时,在内城发现多个铜器墓,内城西垣北段外也发现了铜器窖藏坑,说明这个时期青铜冶铸业非常发达。

三期晚段,是偃师商城完全沉寂期。商城彻底沦为普通的聚落,仅存零星的灰坑。

与此同时,郑州商城也进入了衰落期。内城的宫殿区还有夯土建筑遗存,内城西垣南段外侧发现了铜器窖藏坑,内城外也有铜器墓。说明在这个时期,郑州商城仍有商王室和贵族在此活动,但也开始趋于衰落。南关外和北城垣外的两处铸铜作坊,至迟在此期偏晚废弃。

从两座早商城市的进程发展来看,它们大体同时兴建,同时废弃。但是偃师商城的出现略晚,废弃略早,都在十年左右。

都城和陪都

郑州商城是成汤的亳都,也就是郑亳。这在文献上有记载,考古资料也支持。郑亳是伐桀灭夏的统帅部,所以要比偃师商城更早出现。

《左传·襄公十一年》中记载:“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杜预注:“亳城,郑地。”说明亳在郑国境内。出土文物印证了杜预的说法。在郑州商城的白家庄附近曾经四次发现陶文:第一次在1956年,发现带字陶器11件,其中刻有“亳”字的9件;第二次在1981年,发现带字陶器20余件,大部分为“亳”单字;第三次在1986年,发现带字陶器16件,能释辨出“亳”字的10件。总之,发现的陶文“亳”字占总数八成以上,实证了郑州商城就是成汤的亳都,即郑亳。

偃师商城是西亳,可能是成汤的陪都、离宫。

认为偃师商城是西亳的,主要依据是史传文献的记载,如《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尸乡,殷汤所都也。”春秋时期偃师叫尸乡,但班固并未将尸乡称为亳。最早将亳与偃师联系起来的是东汉的郑玄,他在注解《尚书·书序》时说了一句话:“亳,今河南偃师,县有汤亭。”到了西晋时期,《帝王世纪》一书正式将偃师称为西亳。后来的唐代《括地志》沿袭这些说法,指出亳都故城在洛州偃师县西十四里,本为帝喾之墟,商汤之都城,并说偃师县以东六里有汤冢,在桐宫附近。所以有人认为,偃师商城就是后来伊尹放太甲的桐宫。

偃师商城也有可能是商初的军事重镇。

从偃师商城的小城建筑特征来看,小城的城墙基础处理草率,城墙建造相对简单,城墙走向非直线,呈凹凸曲折状,体现设计者的军事防御意图。应是受到了筑城条件的限制,譬如时间紧迫,人力、物力相对短缺,或客观条件不允许从容筑城等。所以偃师商城可能是成汤在灭夏之后,为了镇抚夏朝遗民,巩固统治而修建的。

对这两座早商城市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规模上,郑州商城远远大于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在建城之初就有了3平方千米的内城和规模更大的外城,而偃师商城小城仅0.81平方千米,大城约2平方千米。在青铜冶铸上,郑州商城发现了为数众多的有青铜礼器的墓葬、窖藏坑,以及铸铜手工作坊,而偃师商城仅有个别墓葬随葬少量的青铜礼器。在建造特征上,偃师商城几乎平地起筑,城垣宽厚,有意设计出多处拐折,而且城门狭小,城内建有“府库”,都显现出浓厚的战备意图,这与郑州商城的全面繁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而,可以这么说,郑州商城在城市规模上比偃师商城大得多,更适合作为一个泱泱王朝的都城,应当是成汤的主都郑亳,是殷商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宗教文化中心。

偃师商城规模较小,不适宜当作都城,但是具备更强烈的军事色彩,承担监视、镇抚夏朝遗民的重责,兼具仓储转运功能,所以可视为成汤的陪都西亳,也就是后来伊尹放太甲的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