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成汤困于汤丘

书名: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作者名:柯胜雨本章字数:3791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23

成汤得天命

成汤相继攻陷大师姑城、望京楼城南北两座要塞之后,通往夏都斟的大门豁然洞开。下一步就是直捣夏桀的老巢——夏都斟鄩。

讨伐夏桀,势在必行,但是仍然需要一个富有号召力的口号。夏朝时期,人们崇信独一无二的至高上帝,所以成汤就从天命入手,为讨伐夏桀寻找一个正当的理由。

天是由帝演变过来的,所谓的天命,就是指天帝的旨意、天帝的教诲、天帝的安排。《墨子·非攻下》说大禹南征三苗之时,“天命殛之”,这是天帝让大禹讨伐的。

至于天帝怎么向大禹下达命令,根据《墨子》的记载,禹征三苗之前,到玄宫去祭祀、占卜。玄宫是供奉颛顼高阳氏的地方,高阳氏神明给了大禹“天之瑞令”,让他去征讨三苗。这个“天之瑞令”就是天命,可见大禹之时天帝是指颛顼。

颛顼本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为什么被华夏族尊奉为天帝?

因为颛顼“绝地天通”,进行了一次影响深远的祭祀与巫术变革。通过变革,颛顼垄断了神权,获得了最高的地位,颛顼也逐渐由神鬼的代理人,华丽转身为绝无仅有的华夏共神,最后一跃成为至高的天帝。

禹征三苗,借助天命。成汤伐桀,照样可以借助天命。

夏桀之时,各种天象异兆频频发生,诸如出现日食、月食,寒暑季节杂乱,五谷焦死,斟鄩城中夜有鬼哭声,连续十来个晚上都可以听到鹤的鸣叫,等等。这些都是夏朝即将灭亡的预兆。

于是成汤也像大禹那样,在镳宫祭祀、占卜。镳宫,北宋王楙《野客丛书》中说是天子之居或天子之堂,就是成汤的宫殿,跟玄宫一样都是祭祀上帝、鬼神之处。成汤在镳宫也得到一个“天之瑞令”。

天帝向成汤下令:“夏德大乱,现在命你去诛杀夏桀!”

天帝的命令,谁敢不遵?成汤只好谨奉天命而为之。

成汤在镳宫得天命,与梼杌之神降临邳山、神人牵白狼入汤庭等神迹,都是成汤假借天命树立自身威望的手段。因为成汤是商族之长,也是地位最高的巫,专制神权,可以将天命观玩弄于股掌之间。

成汤宣称,讨伐夏桀,是“天有诰命”,是天帝下的命令。成汤受天命于镳宫,不得不伐之。这是成汤大造舆论,将灭夏的动机归于“上帝之心”,借“天命观”以彰显伐夏的正义性,建立新政权的合法性。

成汤灭夏之后,天命观融入殷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思想意识。《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商族始祖契衔天命而降临于世,天命观由一种图腾崇拜性质的原始宗教,逐渐演变为至高无上的宗教神学,并与国家上层建筑紧密结合,进而垄断了思想领域中的一切。

插在夏桀身旁的尖刀

在“天命”旗帜的掩护下,成汤踏上了讨伐夏桀的征程。这就是《尚书·多士》中周公旦对殷商后人说的“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所以史书上将成汤伐桀灭夏称为成汤革命,意思是革去夏桀的天命。

成汤革命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难险阻。毕竟夏王朝是泱泱大国,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击破韦、顾、昆吾“铁三角”,也就是突破夏桀的第一道防线。攻陷了大师姑城、望京楼城等夏王朝东疆的军事要塞,夏桀的第二道防线又崩溃了,但这些只是伐夏的前哨战。

商军斗志昂扬,兵锋直指夏王朝的核心区域——洛阳盆地。

洛阳盆地又称伊洛盆地,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处于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其东面是嵩山,南面是万安山,西面是崤山及熊耳山,北面是邙山与黄河,“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自古称“天下之中”。洛阳盆地四塞险固,易守难攻。河南荥阳西北的汜水虎牢关一带地形复杂,是豫东地区进入洛阳盆地的必经要隘。

成汤的大军擅长野战,攻坚力却不足,受阻于汜水,不得西入洛阳盆地。由于连续作战,劳师费时,商军自身也损失很多,士气低迷。成汤不得不回到今郑州一带进行休整,申明军令,以激励士众。

成汤在今郑州地区休整期间,建立城邑,融合各种力量。这些力量有来自今豫北冀南、太行山东麓、创造下七垣文化的商族,属于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区的东夷部落,还有卫辉文化的创造者。这些文化在郑州一带汇聚,出现了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岗文化的过渡期。

过渡期文化是成汤的伐夏大军长期停留于郑州一带在考古学上的反映,主要是郑州商城及其周围分布的三类遗存,包括洛达庙三期、南关外期和二里岗下层一期。

郑州商城遗址在今河南郑州旧城及北关一带,洛达庙遗址位于郑州商城以西7千米处,南关外遗址位于郑州商城内城之南的外郭城中,具体位置在郑州旧城门南城墙以南,东侧隔着一条沟河就是二里岗遗址。其中洛达庙一、二、三期相当于偃师二里头二、三、四期,应属于夏文化的范畴。南关外期约当二里头三期之末或三、四期之际,是先商文化在黄河以南的唯一据点。郑州商城内城及外郭城始建于二里岗下层一期或洛达庙三期,不会晚到二里岗下层二期之时。

这几种文化的年代关系大体如下表:

成汤的大军在今郑州地区休整了数个月,甚至长达一两年,所以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可见,伐夏战争并非一蹴而就的,实际上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

简单一句话,成汤革命就是一场持久战。

打持久战必须选择好进攻与撤退的据点,成汤的据点在哪里?

《墨子·非攻下》中有句话:“汤焉敢奉率其众,是以乡有夏之境。”“乡”不是通假“向”,是“国”“所”“居”的意思。所以这句话应当理解为“成汤乃敢奉率其众,是以居有夏境内”,也就是说成汤直接在夏桀身边插上一把尖刀,而后准备捣其五脏六腑。

这把插在桀身旁的尖刀,就是成汤在“有夏之境”郑州地区设立的持久战据点——汤丘。

如今汤丘已经不见踪影,被压在郑州商城遗址下面,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在郑州商城遗址的夯土墙下发现了陶窑和不少灰坑,年代属于二里头四期的某个阶段。说明夯土墙建造以前,这里已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村落遗址。据公布的数据,村落面积可达80万平方米。

这个村落遗址出土的器物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最多,占八成五以上,特征接近二里头四期晚段的文化内涵,这类器物的使用者是夏族;第二类次之,占比约一成,同豫北冀南的下七垣文化器物较为接近,这类器物的使用者是商族;第三类最少,和豫东、鲁西南的岳石文化相同,这类器物的使用者是东夷族。可见,郑州商城建造之前的村落居民中,以夏族以及从豫北冀南远道而来的商族为主,此外还有少量东夷族。

而这个郑州商城兴建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村落,据推测应该就是汤丘。汤丘在史传文献中鲜有记载,似乎只在《尸子》中出现。除此之外,还见于出土文献清华简《汤处于汤丘》,竹简中有这样一句话:“汤处于汤丘,娶妻于有莘,有莘媵以小臣。”这是说成汤聘用小臣伊尹的事。

伊尹是夏商之际威名赫赫的政治人物,因辅佐成汤灭夏,功勋盖世,受到殷商后人崇敬,被荀子尊称为“圣臣”。但是相传伊尹发迹之前,只是有莘氏的一个贱民,其凭借高超的烹饪之术游说于成汤,由此受到了成汤的重用。

汤娶妻于有莘氏,聘用伊尹,发生在成汤居于汤丘期间。屈原《天问》中说:“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说的也是成汤聘用伊尹。可见汤丘的地理方位在有莘氏以西。有莘氏,在今河南开封东南一带。所以汤丘必定在河南开封以西。而开封以西、黄河以南的先商文化,只有一个南关外期,汤丘极有可能就是郑州商城尚未兴建之前的村落,或者南关外遗址,位于郑州商城内城南部的外郭城中。

不堪回首的屈辱

汤丘得名于成汤在此堆土为丘,后成汤在上面修筑堡垒,驻扎军队,跟夏朝的军队对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夏桀绝不容许成汤在他的眼皮下建立军事据点,所以试图夺取汤丘。在长达数个月的对峙期间,双方多次交锋,战事胶着,一度让成汤进退不得。

《尸子》中有三王之辱、五伯之困的记载。三王之辱是指商汤复于汤丘、周文王幽于羑里、周武王羁于王门。五伯之困是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秦穆公败于崤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等。三王受辱而取得天下,五伯受困而称霸中原。

将商汤复于汤丘、周文王幽于羑里、周武王羁于王门,并列为三王之辱,意味着“汤复于汤丘”是不堪回首的屈辱之事。

“汤复于汤丘”到底是怎样的屈辱?

“复于汤丘”的意思与“复于左毂”相近。“复于左毂”一词出自《礼记·杂记上》,指的是诸侯死于道路上,或者遭难于旅途中。但“复于汤丘”并不是说成汤死于汤丘,而是像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围困于会稽、秦穆公败于殽之战那样,一败涂地。

成汤在今郑州一带的“汤丘”很可能与夏朝军队交锋时屡屡受挫,几度陷入重围,岌岌可危,甚至濒临灭亡的绝境。但成汤与汤丘的民众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牢牢守住了这个至关重要的据点。

因为今郑州地区本来是夏王朝的领地,所以当时汤丘的民众主要是属于二里头文化范畴的夏民。所以《墨子·非攻下》中说:“汤奉桀众以克有夏。”“桀众”就是指汤丘一带的夏民,他们受够了夏桀的黑暗统治,于是投入成汤的怀抱,助他进攻夏桀。

成汤以汤丘为据点,役使夏民打夯筑城,使汤丘由一个普通村落晋级为有夯土墙的城池,作为成汤灭夏前夕的政治、军事中心。筑城时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南关外期,虽然规模并不大,刚刚筑起外郭及内城,不到3万平方米,但是这个城邑雏形已初步具备,当时的名字叫亳。

到了二里岗下层二期,郑州商城进入繁荣阶段,出现大量宫殿建筑基址,以及制骨、制陶、铸铜等手工作坊,初步具备了大都邑的形态。

那时夏朝已经灭亡,成汤取得天下,被中原各大部落尊奉为“天下共主”,成汤定都于郑州商城。汤丘也因此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演变为新王朝的第一个都城,史称郑亳。然后,“汤复于汤丘”这段惨淡的经历,随着汤丘湮埋在郑州商城之下,逐渐被历史遗忘了。

成汤在进退维谷之际,能够顺利地走出“汤丘困境”,终于灭夏取得了天下,离不开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