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六章 流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7)

第六章 流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7)

书名:因为喜欢,可迎万难:张爱玲传作者名:朱云乔本章字数:2793更新时间:2024-05-25 18:37:09

世俗里的清高

张爱玲有一种别样的魅力,孤独地生活在世俗与繁华之中,依然能保持冷静。许多人透过她便能看到自己的人生。

1955年秋天,张爱玲的人生进入了另一个段落。35岁的张爱玲,再一次与美丽的维多利亚港道别,她穿着一套华美的旗袍,最后一次深情凝望身后那座繁华的城。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女,与如今这个充满成熟韵味的身影刹那交叠,她笑了,也哭了。每一次开始新的旅程,便是与曾经的自己作别,张爱玲轻轻闭上眼睛,等待最后一滴泪水从脸上滑落,然后笑着转身,向前来送行的宋淇和邝文美挥手作别。

阳光从背后投射下来,张爱玲纤瘦高挑的身影落在轮船的甲板上。轮船离码头越来越远,直到再也望不见香港的轮廓,她才任由眼泪放纵地流下来。

张爱玲深爱的香港,终究没能成为她的归宿。对香港来说,她不过是个匆匆过客,唯有那些留在文字里的点滴记忆,是她来过的证明。

从上海到香港,再到美国纽约,张爱玲永远是那个生活在大都市的渺小个体。在美国,她的身份是难民,寄宿在救世军办的女子宿舍——一处难民救济所。住在难民救济所里面的不是流浪汉就是酒鬼,还有一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张爱玲出身官宦世家,不习惯这里的一切,有些怀疑自己为什么执意要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

她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适应美国的生活,之后便立刻在炎樱的陪伴下去拜访胡适先生。来到胡适先生居住的那座港式建筑前面,张爱玲才终于放松了下来。世人总说生活在别处,可哪怕行遍万水千山,也想在陌生的地方寻找一种熟悉的感觉。

其实,此时的胡适正经历人生中最落魄的时刻。他一身才华,却没有太多积蓄,在美国因为雇不起佣人,连家务活都要自己干。

在陌生的国度找到熟悉的乡音,张爱玲觉得此刻的自己并不孤独。孤独,是张爱玲穷其一生都想摆脱的感受。从胡适的身上,张爱玲仿佛找到了久违的父爱,她崇敬胡适,也爱胡适夫人的温暖和蔼。胡适夫妇是安徽人,他们讲话的口音与一手带大张爱玲的何干一样。只是初见,张爱玲便把他们当成了亲人。

在胡适家里,张爱玲总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仿佛并未走出国门。一杯清茶在中式风格的书房里缭绕出古朴的韵味,张爱玲只是坐在这里,便足以让自己的心踏实下来。

张爱玲不善言辞,只是静静地笑着,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听着炎樱在滔滔不绝地用蹩脚的中文和胡适交流,听胡适讲述他的家族往事。原来,张、胡两家在祖辈就已有交往。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曾经提拔过胡适的祖父胡传,这层渊源让张爱玲与胡适夫妇的关系更加亲密。虽然胡适在美国并没有太大名气,给不了张爱玲太多物质上的帮助,但给了张爱玲很大的精神抚慰。

与胡适的交谈,重新唤醒了张爱玲对文学的兴趣。胡适建议张爱玲去哥伦比亚图书馆借书,说那里的书种类很全。孤独无助的时候,把自己埋在书海里,从文字里汲取活下去的力量,这正是张爱玲最需要的。

炎樱的陪伴也是抚慰张爱玲的一剂良药。开朗的炎樱在美国交到很多朋友,感恩节那天,她邀请张爱玲一起去一个美国朋友家里参加宴会。宴会上有许多客人,他们热烈地庆祝着这个对美国人来说非常重要的节日。然而,美食、美酒、热情的人,也没能化解张爱玲的寂寞。她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与美国人交流没有问题,可一旦想起曾经属于她的一切已经全部留在遥远的故乡,就难免有一些伤心。

繁华的纽约没有向张爱玲敞开热情的怀抱,这里没有人赏识她的才华,无法让她出版文学作品。宴会上,张爱玲默默喝了很多酒。宴会结束后,夜幕降临,她和炎樱静静走在回家的路上,清冷的夜风激发起酒劲,使刚刚喝下去的酒在胃里翻涌着。没走几步,张爱玲便吐得昏天暗地。

回到难民救济所,张爱玲从镜子里看到自己因为剧烈呕吐而苍白的脸,没有哭,反而苦涩地笑了笑。就在此时,胡适打来电话,想请她吃中餐。由于刚刚呕吐过,此时张爱玲全身无力,于是婉拒了胡适的好意。

仿佛在电话里听出了张爱玲的不适,过了几天,胡适便来到张爱玲的住所探望她。胡适的突然出现让张爱玲感觉有些窘迫。她向来是个生活精致的女子,此刻却住在这样一个糟糕的环境里,尴尬得手足无措。胡适却毫不介意地坐了下来。他环顾四周之后,笑着对张爱玲说,这个地方不错。

那一天,他们聊了很久。在胡适离开时,张爱玲送他到大门口,两个人顶着冷风站在台阶上还说了会儿话。胡适的眼睛里总是带着温暖人心的笑意,仿佛从未经历过人生的窘境。那一次,是张爱玲与胡适最后一次见面,此后他们天各一方,再未谋面。

转眼间,张爱玲来到纽约已经整整两个月,可依然找不到任何施展才华的机会。无奈之下,张爱玲向爱德华·麦克道威尔基金会写去一封求助信,希望能得到一个栖身之所。

很快,张爱玲便从回信中得到一个好消息:文艺营同意她搬过去住。文艺营是由爱德华·麦克道威尔的遗孀玛琳·麦克道威尔创立的,专门为有才华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提供安心创作的居住环境。

此刻,张爱玲仿佛一只落单的孤雁,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族群。她站在文艺营美丽的庄园别墅门口,很激动,却不快乐。从什么时候开始,她需要别人收留自己了?她一直以为自己的肩膀虽然瘦弱,却足以扛起自己人生的重量,可无情的现实一次又一次狠狠地压下来,成为她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原来,生活比想象的更现实。身在异乡,一个人只有手里有足够的金钱,才能享受到生命的快乐。

不过,文艺营里的艺术氛围是让张爱玲感觉舒适的。她终于不用再和流浪汉、酒鬼挤在一处,而是与很多艺术家生活在一起。平时,他们各自搞创作,到了吃饭时间则会聚在一起探讨各自对艺术的看法。

大部分时间里,张爱玲都是充当一个安静的聆听者,听别人朗读诗歌或文章,看别人表演新排练的戏剧,日子变得轻松而又愉快起来。当心态渐渐平和时,张爱玲终于决定出版自己的第二本英文小说——《粉泪》。

一日,纽约下雪了,正埋头创作的张爱玲觉得有些冷,打算去客厅里喝杯咖啡取暖。那日的客厅格外热闹,有人在大声地讲着笑话,一群人围在那个人旁边饶有兴味地听着。张爱玲也走了过去,当目光落在被众人围在中心的那个人身上时,一下便被吸引住了。

那个人年长一些,头发已经白了,他正在讲关于好莱坞的笑话。听着旁边的人发出一阵阵的笑声,张爱玲也不知不觉嘴角上扬了起来。突然,那个人转过身来看了张爱玲一眼,一句话便猝不及防地涌上张爱玲的心头:“这张脸好像写得很好的第一章,使人想看下去。”

只一眼,便结了半生的缘。这个人后来成为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他就是赖雅。

文学才华横溢的赖雅,生性奔放自由。他年轻时结过一次婚,却因为忍受不了婚姻的束缚离了婚。他和张爱玲一样,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中生活,一直读名校,生活品位不俗,还曾经是好莱坞最受欢迎的剧作家,过了十几年辉煌的日子。然而,身为一名理想主义者,赖雅对金钱没有任何概念,也从没有积蓄。直到万贯家财散尽,他也人过中年,从身体到创作热情都开始走下坡路,才不得已来到文艺营。

见到张爱玲的第一眼,赖雅就闻到一股清新的味道,觉得她是那样与众不同,一双漆黑的瞳孔写满了忧郁,让人难忘。赖雅主动上前,向这个来自东方的优雅女子介绍自己。缘分,从此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