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二章 初放·爱自己,要趁早(3)

第二章 初放·爱自己,要趁早(3)

书名:因为喜欢,可迎万难:张爱玲传作者名:朱云乔本章字数:1952更新时间:2024-05-25 18:36:46

造梦者

青涩时光总多梦,文学就是张爱玲的梦。她的文学才华早在少女时代就已表现出来。她喜欢写作,却不喜欢学校里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当时许多学校的通病,就是生怕学生太有个性,对写作的笔调有着严格的限制,如同古时科举考试用的八股文。张爱玲觉得那样的题目表现不出自己的才华。这是张爱玲的倔强,她若要写,便一定要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幸运的是,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校遇到了自己的国文老师汪宏生。身为国文部主任的汪宏生,是一名新教育倡导者,他给张爱玲上的第一堂课,就出的《学艺叙》和《幕前人语》两个作文题目,与之前语文课上倡导的准八股文题目有天壤之别。

出完作文题目之后,汪先生又针对作文题目进行了一番解释:所谓《学艺叙》,就是希望大家能将自己学习唱歌、弹钢琴时的感觉和想法写出来,而《幕前人语》就是针对看过的影片写一篇观后感,从思想到内容,大家都可以自由发挥。

突然一下让思想自由起来的国文课,竟然让学生们无所适从。学生们似乎努力想要摆脱从前写作方式的桎梏,却并不得要领。只有一篇题为《看云》的作文字句清丽,令汪先生眼前一亮。这篇作文的作者正是张爱玲。

在学生当中,张爱玲的形象并不算太起眼,汪先生想了半天,都没有将记忆中的哪个学生的容貌与这个名字对上号。再次上课时,汪先生开始点名,当点到张爱玲的名字时,汪先生特意认真地看了一眼。和同龄的女生相比,张爱玲个子偏高,所以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她身材瘦弱,面庞清秀,看上去并不是十分机灵,打扮也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时髦,安静得不惹人注目。

然而汪先生接下来的一席话,立刻让张爱玲成为全班同学的焦点。他说:“这批作文里,只有爱玲同学才称得上是用思想在写文章。诸学子的文章,怕是还没挣脱老套子的束缚,虚假不说,味同嚼蜡。”

面对突如其来的一番表扬,张爱玲还不知该怎样接受,只是呆呆地坐着,看着汪先生将自己的作文朗读了一遍。当从汪先生手中接回自己的作文时,张爱玲看到汪先生微笑的脸上写满了赞赏。

可以说,是张爱玲的这篇作文起到了带头作用,其他学生在写作文时才逐渐摆脱了从前腐朽的规范,使写作思维与写作形式越发自由开阔。

在圣玛利亚女校的校刊《风藻》上,时常可以见到张爱玲发表的文章。家庭的变故让张爱玲比同龄人早熟,她的文章似乎总是带着一丝苍凉的底色,书写着她人生的无奈。

后来,汪先生又创办了校外活动刊物《国光》,希望张爱玲能成为《国光》的编者。张爱玲不爱凑这个热闹,便婉拒了汪先生的好意,只答应给《国光》投稿。张爱玲发表在《国光》中的文章,以《秋雨》《牛》《霸王别姬》三篇最为出色。其中前两篇保持了她一贯苍凉的笔调,而第三篇则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爱情故事,充满想象力,且浪漫唯美,尤其是她在文章中表达的爱情观,更是超越了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堪称进步之举。

纵然内心灰暗,此时的张爱玲依然是正处于花季的少女,也有顽皮的时候。她曾经匿名写了两首小诗调侃学校的两位老师,还发表在刊物《国风》上。谁料其中一位老师对此不依不饶,还告到校长那里,差点儿让张爱玲遭受惩罚。好在那位老师并不想把事情闹大,一看到校长生气,自己也就不打算继续追究了。

张爱玲在文学道路上逐渐发光,她的好朋友张如瑾也不示弱,写了一部长篇爱情小说《若馨》。就连张爱玲自己都承认,张如瑾是她在圣玛利亚女校最佩服的女孩子,还在给《若馨》的书评中写道:“这是一个具有轻倩美丽的风格的爱情故事……惟其平淡,才能够自然……假使再多费些力气去烘托暗示,一定能更深深地打入读者的心。”

只可惜,写完这部小说之后不久,张如瑾便远嫁他乡。张爱玲始终觉得是婚姻埋葬了张如瑾的才华,曾郁闷地写道:“最恨一个天才女子忽然结了婚。”

在那个年代,女人一旦结了婚,生命从此便没了色彩,也会彻底丧失自我。她们不再是某某小姐,而是变成某某人的夫人,丈夫和孩子的地位永远凌驾于她们自己之上,若不是心甘情愿如此,就算不得好女人。可悲的是,世世代代的女人大多认同这个传统观念,一生扛着道德的枷锁,只为能在别人口中落下一个美名。

在张爱玲心目中,张如瑾是个有才华的女孩子。她坚信,若张如瑾没有嫁人,一定能写出更好的作品,而婚姻就是才华的囚笼,可怜的张如瑾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什么作为了。

虽身为女子,但张爱玲认为“出名要趁早”,名气不仅证明一个人在某方面有所成就,也能让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换来更多的金钱。张爱玲承认,自己从小就是个喜欢钱的人。反而是她的母亲黄逸梵,总是故意把钱看得很轻,哪怕后来在没钱的时候,也对“钱”闭口不谈,张爱玲从来就不认同母亲这一点。

张爱玲比许多人更知道钱的好处,当自己开始赚钱之后,也比许多人更能享受金钱带来的喜悦。

对于许多家庭而言,钱,是矛盾的来源,张爱玲曾在自己的小说里描写过金钱如何摧毁亲人之间的信任与爱。这一点她深有感触,因为钱让父亲与她之间的矛盾变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