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43章 典籍里的宋国,四处扩张的宋康王

第43章 典籍里的宋国,四处扩张的宋康王

书名:苏秦信中的战国博弈作者名:沉思一会儿-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801更新时间:2024-04-16 15:45:29

关于宋国的历史主要还是来自于司马迁《史记》的《宋微子世家》。

微子是商纣王的兄长,《史记》中记为“庶兄”,纣王淫乱于政,微子多次劝谏,纣王都不听。

后来周武王伐纣战胜商纣王,微子带着祭祀的礼器,肉袒面缚,左手牵着羊,右手拄着茅草,膝行而前向武王表示臣服。武王放了微子,恢复了他的官位。

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为禄父,延续殷商的祭祀,并派管叔和蔡叔去辅佐他。

在武王去世后,由于成王年少,由周公旦带行国政。

对此,管叔和蔡叔就起了疑心,就和武庚一起作乱,准备袭击成王和周公旦。

周公旦以成王之命诛杀了武庚,杀了管叔,放走了蔡叔。然后命微子代表殷商的后裔,延续殷商的祭祀,并作《微子之命》昭告天下,让微子定都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宋国的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

“三恪”这一词汇源自周朝时期,周朝新立时,为了表示对前代三王朝的尊重和敬意,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为“三恪”。

由于微子仁义贤德,在他取代武庚后,原来殷商遗留的臣民都很爱戴他。

这就是宋国的起源。

春秋时期,齐国内乱时,宋襄公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但在有名的泓水之战,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不愿攻击渡河的楚军,被楚军击败后,宋国国力大损。

宋景公时期,宋国灭了曹国,国力又渐渐强盛了起来。

经过几百年后,在公元前329年,宋王剔成的弟弟偃袭击在位四十一年的剔成,剔成打不过偃就逃到齐国去了,宋王偃自立为宋君。

到公元前318年,偃就自立为宋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康王,也是宋国的最后一任君王。

宋王偃得位不正,又要防在齐国的哥哥剔成借齐兵打回来,所以就拼命增加宋国的武力值。

宋王偃在暴兵后就开始挑战周围的国家,在那段时间,宋国向东打败了齐国,攻取了五座城;向南打败了楚国,占领了三百里楚地;向西还打败了魏国,因此宋国和齐、魏两国成了敌国。

在取得这些胜利后,宋王偃也干了不少荒唐事儿,司马迁记载有有,一是他把牛皮袋装着血,将其高高悬挂起来并用箭射击,称为“射天”。二是他整天沉湎于酒色,进谏的大臣都被他用箭射死了,诸侯们都称宋国为“桀宋”。诸侯们都认为,“宋王偃又恢复了商纣王的所作所为,不能不诛杀。”

于是诸侯们请求齐国讨伐宋国。

《史记》原文:

休公田二十三年卒,子辟公辟兵立。辟公三年卒,子剔成立。剔成四十一年,剔成弟偃攻袭剔成,剔成败奔齐,偃自立为宋君。

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盛血以韦囊,县而射之,命曰“射天”。淫于酒、妇人。群臣谏者辄射之。于是诸侯皆曰“桀宋”。“宋其复为纣所为,不可不诛”。告齐伐宋。王偃四十七年,齐湣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

《战国策》和《资治通鉴》里公元前286年的宋国

在《资治通鉴》的赧王中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是这样记载的:

司马错击魏河内。魏献安邑以和,秦出其人归之魏。

秦败韩师于夏山。

宋有雀生鸟旃于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与齐魏为敌国,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

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

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

在《战国策》的宋卫策中的《宋康王之时有雀生鸟旃》是这样记载的: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鸟旃于城之陬,曰:“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康王大喜。于是灭滕、伐薛,取淮北之地,乃愈自信,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之,曰“威服天下鬼神。”骂国老谏者,为无颜之冠示勇,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而国人大骇。齐闻而伐之,民散,城不守。王乃逃倪侯之馆,遂得而死。见祥而不为祥,反为祸。

四处扩张的宋康王

《资治通鉴》里司马光的记载,和《战国策》里刘向的记载差不多,但司马迁的《史记》却略过了一些小故事。

从和宋国相关的记载来看,应该说,宋康王做过这些荒唐事儿,但不一定就是在公元前286年做的,他也打了那些国家,但也不一定是在公元前286年打的。但是,他肯定做了一些很出格的事,才会在各种历史记载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痕迹。

宋国方圆五百里,竟然去攻打方圆五千里的楚国,并夺得了淮北三百里的土地。仅此一件事都是了不得的。但问题是,所有的记载中都没有说在他这样做了后“与楚为敌国”,并且在希望攻打宋国的国家中也没有楚国。在两年后五国攻齐时,楚国也没有参加攻打齐国。

这楚国置之事外的态度令人费解。

宋国去打薛地,也不知道宋康王怎么想的。薛地是孟尝君的封地,孟尝君是可以组织五国攻秦的人,连秦昭襄王和齐湣王都不敢轻易招惹他,宋康王竟然说打就打了,这肯定就把孟尝君得罪了,问题是他打薛地也打了个寂寞,什么好处也没的到,所以记载就是“伐薛”,就是做过攻打薛地的事。公元前286年的时候,孟尝君正在魏国担任国相,那你想齐国要打宋国,魏国会是什么态度呢。

宋国还向东攻打齐国,攻占了五座城。前面齐国打宋国占了五座城后不打了,后来宋国打齐国占了五座城也不打了,很有意思。宋康王可能想的事,我把你抢我的五座城拿回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齐湣王了就不会这么看了,齐湣王可能想的是我只要了你五座城已经是便宜你了,你竟然还好派兵拿回去,这让我太没面子了,必须灭了你。

宋国还向西打败了魏军,但也没得到什么好处,所以记载为“西败魏军”。这宋康王把国家之间的战争当现在的战争游戏在玩,周围的国家都打打试试,看打不打的过,能不能捞点地盘。

魏国的精锐主力都在对抗秦军呢,根本就没防着宋国会来这么一出,所以所以刚开始宋国会胜那么一出两处,但等魏军回过神来,调点精锐过来,宋军也就只有退回去的份儿了。所以史书仅记载“西败魏军”,但没有任何收获。

宋康王还灭了滕国,这是宋康王的丰功伟绩。但实际上是其他诸侯国的主力部队都在伐秦,滕国又比宋国还小的多,宋国灭滕国的事儿,其他诸侯国暂时还腾不出手来管,但所有诸侯国都因为这件事儿恨上了宋国。

宋康王在国际上把自己搞得四面树敌不说,在国内也是荒淫暴虐,尽干荒唐事儿,国内的民心和军心也丢的差不多了。

总的来看,宋康王因为得位不正,没有一个纵横家愿意去为他出谋划策,宋康王就凭自己的感觉和心情处理国家大事,他也不能按照一个正常君王的心理来面对他的臣民,他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军队和武力,所以他只有靠不断的对外转嫁矛盾,和周围的国家进行战争,才能在宋国维持高压的统治。但这种统治是不会长久的,当内外矛盾叠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高压统治就会突然崩塌了。

纵横家们会对大的局势和后续发展有大致相同的看法,只是看他们的为哪个国家出谋划策,为哪个国家的利益着想,拿出的策略不同,那是斗智斗勇。战国七雄的君王都使尽浑身解数的拉拢纵横家为他们出谋划策,他们都明白,得纵横家者得天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