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乐毅和苏秦
书名:苏秦信中的战国博弈作者名:沉思一会儿-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940更新时间:2024-04-03 11:46:47
1.乐毅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裔,在赵王的安排下,趁燕昭王广招天下豪杰,乐毅来到燕国发展。通过交谈,乐毅获得了燕昭王的认可,力排众议,拜乐毅为亚卿,掌管燕国的国政。《资治通鉴》的《郝王中》《乐毅报燕王书》
2.乐毅和苏秦作为燕昭王的左膀右臂,乐毅负责国内不断增强燕国的实力,苏秦在国外,不断搅浑各国的关系这潭浑水,引导齐国不断犯下战略错误,最终让齐国处于四面楚歌被其他诸侯国围攻的局面。
3.苏秦完成了弱齐的战略任务,最终在齐国被杀,遭受车裂之刑。乐毅充分利用了苏秦创造出来的有利形势,联合赵魏韩和秦国一起出兵攻打齐国。在五国联军击败齐国后,乐毅又力排众议,认为应该长驱直入攻占齐国。赵魏韩秦从齐国退兵后,燕军乘胜追击,半年内攻占了齐国七十座城池,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没有攻下。
4.乐毅原来是赵国的大臣,在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时,乐毅就向赵王建议用河东之地换齐国新占的河北之地,用河东之地增强齐国,让其他诸侯国都恨齐国,然后其他诸侯国就会一起来联合赵国讨伐齐国。赵王听从了乐毅的建议,后来的发展也是按照乐毅的设想发展的,可见乐毅在赵王心中的分量。《战国策》的《赵策三》的《齐破燕赵欲存之》
5.如果说苏秦代表的是燕国的利益,苏秦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燕国着想。那么乐毅就代表的就是赵国和他自己的利益,乐毅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赵国和他自己着想。所以有苏秦和乐毅在燕国的这段时间里,苏秦稳住齐国,乐毅稳住赵国,燕国从而获得了近三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当燕国真的打败齐国后,从乐毅的角度看,攻下莒城和即墨彻底灭掉齐国,让燕国崛起成为东方的强国大国,这样的局面既不符合赵国的利益,也不符合他自己的利益。
6.如果燕国灭掉齐国崛起为东方的强国,赵国就会被夹在强秦和强燕之间,赵卒虽强,但也禁不起东西两大强国的夹攻,两线作战,必输无疑。出现这样的局面,赵国会有亡国的危险。以乐毅和赵王的关系和乐毅到燕国的初衷,弱齐是目标,而亡齐强燕则是不可接受的地缘政治格局,就象公元前314年齐灭燕不可接受一样。
7.赵国在这段战国的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很像英国的离岸平衡策略,谁弱我帮谁,谁强我削谁。总之,谁也别想取得绝对优势。
8.苏秦为燕国的崛起殚精竭虑、纵横捭阖,把齐国忽悠来被灭了国,可惜的是由于乐毅的私心,让苏秦的心血付之东流。对此,燕昭王心里再清楚不过了,但燕昭王却对说乐毅的坏话听而不闻,并找了个时机把说乐毅想当齐王的人斩了(《资治通鉴》的《郝王中》第三十六年),然后派国相带着诸侯的车马仪仗到齐国去封乐毅为齐王,赐给他的夫人王后的服装,赐给他的儿子公子的服装,乐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虽然乐毅不接受燕王给封的齐王封号,但齐国的两座城池也一直没有攻下来。乐毅和燕昭王就这么耗着,白白的把燕国的国运耗没了。乐毅指挥燕军的权力是燕昭王给的,乐毅知道他可以在燕昭王的容忍下在齐国行使君王的权力,可一旦他真的要在齐国称王,他周围的近臣都事燕国人,不知道哪个人在什么时候就会设计害死他。在这个时候乐毅的利益和燕国的利益就发生了冲突,维持现状能使乐毅的利益最大化,而燕国的利益则是要把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攻下来,彻底灭掉齐国,成为东方的第一强国。可惜,乐毅葬送了燕国的崛起之路。
9.燕昭王在公元前279年去世后,继位的燕惠王在当太子时就和乐毅不和,在齐人的反间计下,派骑劫去接替乐毅指挥燕军。乐毅没有回燕国,而是跑回了赵国,向赵王复命。赵王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王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乐毅也在赵国他给燕惠王写了一篇《乐毅报燕王书》,为自己不回燕国而跑到赵国作了一番辩解。
10.在骑劫代替乐毅后,田单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军,并趁势收复了被占领的七十座城池,重新恢复了齐国。而燕惠王非但没有惩罚乐毅的家眷,还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
11.关于这一段其实是很魔幻的历史,当时燕军的实力是很强的,在《战国策》的《齐策六》中有一篇《燕攻齐取七十余城》的劝降书。这篇的名字只是取文章开头的九个字,燕攻齐就这样一笔带过,主要讲齐反攻燕后,燕军守聊城的守将因怕回国被诛杀,坚守聊城一年多,齐军无法攻下。后来齐国的谋臣鲁仲连写了一封劝降书用箭射进聊城,在讲了一番道理后,给了燕将两个选择。一是:“不如罢兵休斗,保全车仗甲胄,回国报燕王,他一定会很高兴。燕国的官吏子民见到您,会如同见到父母一般敬爱热情,新朋故交会抓着您的胳膊赞扬将军的赫赫战功,这样将军的功绩可以显扬。然后,将军对上可以辅佐孤立的国君,以控制群臣;对下可存恤百姓,帮助游说之士,矫正国弊,改革陋俗,功成名就就可以传闻于天下。”除此之外,鲁仲连还委婉的给了燕将另一个选择:“……,或者您就抛弃燕国,不顾议论,投奔齐国,我可以请求分给您封地,并确定封号,富有可以和范蠡、子贡相比,代代相袭,与齐并存,这是另一条出路。”“这两者,一是扬名当世,一是富贵安逸,希望您慎重考虑,选择其中一种。”燕将被鲁连仲的这封信折服,选择了停止战斗,收拾行装,撤军回国。
12.从综合的资料来看,齐将田单能从莒城和即墨两城反攻燕军,杀骑劫恢复全部齐国国土,其根本原因还是地缘政治格局变化造成的。
乐毅在齐国,不攻下齐国最后的两座城,燕军就始终被栓在齐国,还要耗费大量的军需物资,这样燕国救不能对其他诸侯国形成威胁,对于赵国和其他诸侯国来说,这样的局面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能不断损耗燕国的国力。在位三十年的燕昭王心里是明白的,他心里虽然也急,但作为一个成熟的君王,他不但把说乐毅坏话的人斩了,还真的去加封乐毅为齐王。燕昭王可能是愁死的,但对燕国有利的大的地缘格局是保存下来了的。但燕昭王的儿子燕惠王可没有他爹那么老到。他觉得应该尽快把齐国的两座城攻下来,然后利用燕国和齐国的军力和财力去攻占更多的领土,称霸天下。燕惠王想简单了,觉得既然乐毅不听话,那就派个听话的骑劫去换掉乐毅就行了,但事实是换掉乐毅,燕军就垮了,少量的齐军就把燕军打败了。为什么呢?这背后的原因不是燕军不能打,而是乐毅提拔安排的那些将领多半都是和他一样有利益在赵国的,乐毅走了,打下的利益都归燕国,这些将领就不会拼力死战,被齐军一触即溃。甚至有可能在骑劫上任乐毅回到赵国后,赵国就把燕军在齐国的所有情报都转告给了田单,并告诉田单攻哪些地方不会遭到抵抗,那里的守将是自己人。在这样的里应外合下,燕军很快就被赶出了齐国,骑劫也被杀了,就剩下一个在聊城不敢回国的燕将。
13.历史证明,地缘格局的变化没有那么多的运气,都是靠人的谋划和抓住对手的犯错的机会塑造出来的。
14.这段时间的赵国是聪明的,先是毁掉了一个强大的齐国,接着又毁掉了一个崛起的燕国,保证了赵国东部边境的安全。但从更长的历史发展来看,赵国这样的做法却是让自己亡国的做法。首先,它让齐国经此一劫后,齐国就陷入了一种孤立主义的状态,后来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齐国都是作壁上观,从不出手相助,等秦国打过来了,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就投降了。其次,大大削弱了燕国对中原地区的欲望和影响,在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燕国是有心无力,最有名的反击就是荆轲刺秦王了。赵国的把六国抗秦变成了四国抗秦,这是秦王睡着了都要笑醒的地缘格局。又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国家,用战术上的成功给自己带来了战略上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