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归雁
书名:乱世红尘作者名:海音词本章字数:2993更新时间:2023-09-04 20:55:02
说书人一张嘴,表不了两家之事,我先把宋高宗赵构这边给您放一放。
咱们这个视角从临安大内——也就是高宗的御所出来,宫殿在临安府的南边,镜头就从南到西这么一摇,就在西边城外有个湖,所以呢,这湖就叫西湖。
咱中国这地名就特别讲理,在临安府,或者说杭州城西边的湖,就叫西湖。要是嘉兴的南边呢,就叫南湖……
您再听老外的地名呢,就不这么讲理,冰雪覆盖他反而叫格陵兰,针叶林丛生吧,倒叫冰岛……
吐槽一句就得了,多了不废话。
杭州西湖,咱们都熟悉。那可的说是风景如画。
【后期太平歌词】
话说,远在太古时,西湖这一块是一处海湾,经过沧海桑田,因泥沙淤积而形成陆上的一处淡水湖。而堆积的泥土则成了平野,随着岁月的变迁,在这一片平原之上就建起了著名的杭州城。南宋的临安皇宫也就是在杭州的州治所之上兴建的。
杭州这名字始于隋文帝,从宋高宗那个时代看来也是五百年以上的古代了。杭州的街市与西湖,就像是兄弟一般,密不可分。
西湖之美,历代的文人多有描写,其中又以唐代的白居易和宋代的苏轼最为有名。这二位也都热爱着杭州这块土地,也都曾做过此地的父母官。
白居易就曾经整修过西湖的堤防,给西湖留下了治水、水利的精密研究记录。
从白居易算起来,250年后,苏东坡又重新整建了杭州的水门、水路,并且将西湖湖底的淤泥大量抽浚。
而抽出的淤泥则堆成西湖南北向的长堤,并于上面遍植杨柳,成了一条散步的好去处,这也就是千年之后“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
除此之外,想当年杭州一带闹饥荒,苏轼不但免去租税,还将官仓米粮放出,拯救数百万民众于饥饿之中。
昔日无论是白居易还是苏轼,从杭州任满离开时,那都是有着数万杭州民众夹道欢送。
此二人在杭州不仅是留下了不灭的文采,更是留下了无数的故事。当然了,这些都和咱们这部书没有一丁点的关系……
前人已去,说回此时,
抬头往苏堤之上观瞧,正有这么一位青年人骑着胯下骏马,信马由缰穿过苏堤而来。
看此人,身材高昂,一袭宝蓝色斜襟长衫,腰上挂着佩剑;脸上瞧,浓眉大眼,双眼炯炯有神,刚蓄起来胡子虽然还不是很长但却是又黑又直又密。
书中代言,这名佩剑轻装的青年姓韩,名彦直,字子温,年二十八岁。
这韩子温当前所任的官职是,浙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浙东安抚司是官署名,主管机宜文字这六个字是官职名,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机要秘书。
虽说韩子温眼下是一名文官,但看这身板瞧这体格却像是一位武人。
也就在韩子温骑着马穿过苏堤之时,正巧天上一大群的候鸟从韩子温的头上飞过,这些都是从黄河以北飞过来过冬的大雁,
韩子温抬起头远望着大雁一面目送着它们飞远,一面策马前进。
西湖的南北两岸各有一座高塔相对而立,北岸的塔叫保淑塔,南岸的塔就是被后世之人所熟知的雷峰塔;两座塔一个细长有如插天之剑,另一个则像是多角的箱子。
虽然两者形状互异,但却都是集中国建筑技术之大成的杰出之作,也完全地融入了西湖的风光之中。
韩子温收回视线一边欣赏着保淑塔的尖锐之美,一边放任马匹徐徐前进。
虽说这里是温暖的江南,但在这一场冬雨的笼罩下,韩子温一人一马随便吐一口气,眼前也会冒出一阵白雾。
顺着小道曲折前进,不多时,便进入了一处林叶茂密的树林中,眼瞧着林木越来越密,似是快要到了尽头之时,韩子温轻扯了一下缰绳,胯下马在向左拐了一个弯。
韩子温也就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即使已经四年没来了,但是这条路他还是不会走错的。
一座月亮门,门匾上书三个大字 “翠微亭”,
大门敞开着,也没有看见管家之类的人。
韩子温勒住缰绳,翻身跳下马。牵着马便走入门内。
里面是一进的院子,也没什么景观,地面上只有一条石子铺成的小步道,一直通到前面的屋子门口。
顺着小步道向前看去,屋前三级台阶之上正站着一位老妇人,
韩子温扔下马缰绳,向前紧走两步,朝那老妇人咕咚一声跪下身来:
“母亲大人,彦直回来了!许久未归,不知母亲大人身体还安泰否。”
那老妇人一听,马上像大男人一般豪爽地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母亲大人,什么母亲大人,真是折煞人了!来来来,儿呀,快起来吧!真是的,外放做了官之后,你这小子连说话都变了!这儿是家里,不似官场,别弄那些虚头巴脑的,叫娘就行了!”
“哦,哈哈,娘,您真是一点都没变啊!”
老妇人摆摆手
“呵呵,小子,快进屋里来吧!到你爹的遗像面前先去行个礼吧!”
这位老妇人便是韩子温的母亲,姓梁,名红玉。
韩子温按照梁红玉所说,进了屋向墙上那位身披甲胄、英姿焕发的武将画像行礼,
这母子两人便来到了桌边坐下。
“娘,孩儿这次奉了光禄寺丞之命,终于算是回到杭州啦。”
多说一句,宋代之时,光禄寺的这个“寺”指的并不是寺院,就是官署的意思。大理寺之类的也都一样。光禄寺是负责宫中宴会的官署。而“丞”则是官署的长官,所谓光禄寺丞就是负责宴会的秘书官。
那您现在可能觉得这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那个时代,这并不简单。因为宫中的宴会可都算重大国事,不论古今中外皆然,而且在更早的古代,光禄寺除了负责宴会,也负责整座皇官的安全要务。
那梁红玉一听,儿子要调回来了,心中也是高兴啊
“哦?这么说来,我儿这就算是被正式调回临安府了?哈哈,如此便好!便好啊!”
“娘,不只是儿一人,这一次大约有二十人都回归临安府了!时代变了!”
“呵呵,傻孩子,不是时代变了,是人变了啊!来,跟为娘好好说说,到底在朝廷里发生什么事了?”
梁红玉嘴上虽然是这么问,但其实她心中已有了推测。
不过韩子温的回答则毫无迟疑
“娘,那您可先别说出去,毕竟这件事还没有正式公布呢,是因为,丞相秦桧死了!”
“哦!这个老奸物终于死了,还真是可喜可贺啊!”
一语出口,梁红玉心中似乎也是一块石头落了地,随即又是长叹一声
“唉!说来也是啊,只要是人就都是会死的!岳鹏举死了,你爹也死了,像秦桧这样的奸人又怎么能瞒得骗过阎罗王而不死呢!”
说着,梁红玉拍拍儿子的肩膀:“小子,你爹他若是地下有知,大概会在地府之中把这奸人抓起来送他几记铁拳吧!只是可惜了,阴阳两隔,我没法儿在你爹的旁边帮他叫好就是了!”
韩子温的父亲就是韩世忠,字良臣,是南宋初年的武将,也是著名的“抗金名将”之一。
从史书上看来,宋朝出了不少“抗金名将”。在后人的心中,他们都是抵抗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不但广受民众歌颂,同时也是许多诗歌和小说的主角,这其中就比如: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吴璘、宗泽等等。
韩世忠其人,出身西北边陲的延安府,在少年时就投身军旅,马术既佳、臂力又强,十八岁就成了军中高手,在大宋抗金和抗击西夏的战争中,立下不少战功。
在抗击西夏之时,韩世忠的上司王渊将军曾经评价韩世忠说:
“万夫莫敌恐怕指的就是韩良臣这种人吧!”
韩世忠刚出道的时候,王渊对韩世忠那真是一万分的赏识啊。这个所谓的万夫莫敌那可不是随便给的评价,只有三国关张赵那些大将才可堪万夫莫敌,想来,在王渊的心中韩世忠大概也能和这些古人相匹敌吧。
并且,也不能光是嘴上说啊,总要有点实际表示啊。哪能老拿口头表扬忽悠人啊,这就好比,您听我说书您不得点个赞、给个月票什么的么?
王渊当然是懂的,老将军也是赏了许多银两给韩世忠。但是韩世忠在得到赏金后,便拿出来分派给部下及战死者的遗族,而他自己,只要有买马和甲胄的钱就行了。
《宋史·韩世忠传》中,说韩世忠“唱上轻财,持军瞩而与士卒同甘苦”,因此,韩世忠生前麾下的部队军规严正,也深受百姓信赖。
然而逝者已矣啊,属于韩世忠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他的遗孀、他的遗子,在这个没有了秦桧的新时代又将带来一段什么样的故事呢?咱们下回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