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十三章:胜利突围

第十三章:胜利突围

书名:抗战纪实:丛林之虎作者名:李幺傻本章字数:5202更新时间:2023-12-27 20:56:56

  幸生不生,必死不死。

  114团决心杀一个回马枪,解救112团,1000人去向800人发起进攻,和仁安羌战役一样,这支部队又要违背军事规律了。

  上一次,孙立人是带着113团进攻日军,113团尽管有1000人,但是除过伙夫杂役,能够参战的仅有800人。结果,800名中国军队击败了日军两个联队。

  这一次,孙立人是带着114团进攻日军,114团刚来到缅甸有1000人,但是现在已经与日军激战多日,伤亡不少,剩下的能有多少人呢?

  日军完全没有想到,一路仓皇北顾的中国军队,竟然能够有一支军队冋身再战。

  114团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他们借着夜色,手持利刃,一刀捅在了日军的后尻子上。

  然后,114团上下齐心,向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一时,杀声震天,自夜达昼。

  包围圈里的112团,也向日军发起攻击。

  这场战斗的结果是,日军丢下800具尸体后,仓皇逃窜,112团安全出围。

  在这个名叫温早的地方,新38师主力耽搁了一天一夜。

  孙立人与113团联系不上,他异常着急,就派副师长齐学启想办法去卡萨找到113团,相机行事。

  而副师长齐学启,离开了新38师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齐学启,是新一军和新38师牺牲人员中,级别最高的阵亡者。

  5月1日拂晓,日军集结重兵,截断了温早通往八莫、腊戍的道路。这样,日军就将中国远征军的主力部队,和断后的新38师隔开了。

  因为114团解救包围圈中的112团,在温早耽搁了一天一夜。

  此时,远征军各路人马已经向北转进很远了,而新38师孤军奋战,与主力部队愈来愈远,无法联系。

  新38师孤悬敌后,形势危急。

  此时,东面有日军第55师团,南面有一路追来的第师团,西面有拦截的第56师团,北面是绝地,是和日军一样凶猛的缅北野人山。

  新38师已经陷入重围。

  但是,日军想要吃掉新38师,却也不容易。尽管现在新38师能够使用的兵力,只有两个不满员的团,还要照顾大量的伤员,而四周都是日军。天上是日军的飞机,河面是日军的船艇,路上是日军的坦克,树林里是日军的狙击手。但是,日军的阴谋仍然没有得逞。

  新一军老兵方宁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新38师殿后,掩护先行部队,抵抗日军的追击,边战边退,不断与敌战斗。有时掘好战壕,布好阵地,等敌来攻;有时埋伏,给追敌一个大袭击;有时用疑兵,使敌不敢穷追;有时反找敌打一阵,再向后退……

  强敌环伺,险象丛生,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当时的情形非常危急。

  最关键的是,现在该去哪里?向哪个方向突围?

  孙立人决定,转向西北方向,去往印度。

  在决定西去印度前,孙立人曾经给重庆发过两次电报,但是都没有收到回音。

  重庆没有回答的原因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也许是重庆统帅部装糊涂。

  也多亏重庆没有回音。

  如果重庆有回音,肯定是让向北走,向北走,就是死路一条。那样,就没

  有此后的新一军了。

  偶然决定命运。

  新38师主力向西突围。

  没有给养,没有援兵,没有根据地,甚至连语言都不通,四面都是日军,而且还有奸细特务渗透,空中有飞机侦察,大道小径和河流湖泊全部被日军占领,要突围出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孙立人想到了一条计策,那就是以假乱真。

  派遣一支小部队打着新编8师的旗号,大张旗鼓,吸引日军,而真正的大部队则昼伏夜出,摆脱日军。

  以假乱真的计策,在《三国演义》中被张飞运用了两次:第6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和第70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老黄忠计夺天荡山”。《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奇书,古今中外的所有计谋,都应该能够在《三国演义》中找到对应。

  孙立人派出的假主力不是一支,而是多支。这多支部队故意打着新38师的旗号,大摇大摆地走在丛林中。队伍拉得很长,日军的飞机在空中看到如此逶迤连绵的队伍,肯定就是新38师主力,急忙呼叫地面部队追赶拦截。就在包围圈即将形成时,假主力突然消失了。接着,另一支假主力出现了,照样打着旗号,照样走得逶迤,照样被日军当成了新38师的主力。

  就这样,多支小部队像跑道上的接力赛一样,将日军愈引愈远,而真正的新38师,已经像土行孙一样远遁了。

  后来,日军的情报证明,那些天里,日军一直找不到新38师的主力在哪里。

  新38师的主力在哪里?

  新38师主力已经来到了清德温江,渡过了清德温江,距离印缅边境就不远了。

  然而,新38师从温早来到清德温江,历尽千辛万苦。

  5月1日夜晚,在得知日军截断了东去的路径后,孙立人带着新38师主力一路向西,进人了山区。这几天,他们昼伏夜行,来到了一处谷口。

  这个地方叫做拉马山谷。

  这道峡谷极为狭窄,也极为险峻,两边是悬崖峭壁,头顶上只有一线天。要通过这道峡谷,必须穿过山谷,而山谷中又有水流。当时,雨季即将来临,

  流水尚缓,浅的地方只到膝盖,深的地方要及腰部。

  这种地方,日军的飞机即使飞过山顶,也绝不会想到新38师的主力,此刻正在山谷里。

  新38师涉水走过山谷,走了一天一夜,等到上岸后,每个人的腿都被水流泡得浮肿,体力下降,摇摇欲坠。

  这是一处荒凉的山谷,没有人烟,与世隔绝,在地图上也找不到。孙立人带人走在山脊上,借助月光查看,又用指北针查看方位,终于找到了一条依稀可辨的羊肠小道,不知道这是哪一世纪的道路,路边的石头上已经长满了苔藓,路面上覆盖着厚厚的荒草和落叶。

  新38师又沿着这条羊肠小道,在崇山峻岭的夹缝里寻觅,在沟岔河汊的交汇处探路,在深山密林的黑暗中摸索,一直行走了五天五夜,终于走到了清德温江边。

  现在,日军的追兵已经被远远地甩在层峦叠嶂的褶皱里。

  这一天,是1942年5月18日。

  追兵被摆脱了,可是,江面上却有巡逻的日军。

  面对宽阔的清德温江,没有渡河工具的新38师插翅也难以飞越。如果返回去,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唯一的去处就是去印度。

  缅甸人地两生,语言不通,特务无孔不入,日军四面合围,要打游击是完全不可能的。要翻越野人山回到中国,更不可能。因为野人山的威胁,比日军的威胁更大野人山的环境太恶劣了,恶劣到了人类极难生存。

  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尽快渡过清德温江。

  当时,日军尽管找不到新38师,但是他们判断新38师一定是去往西面。日军的情报工作是相当仔细的,是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远远不能相比的。

  笔者曾经采访过当年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的老兵。中条山战役比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早一年。老兵们说,日军在进行中条山战役之前,放出了数以百计的特务和暗探,把中条山各条道路,各部队驻扎地,甚至各部队营以上长官的姓名打听得一清二楚。中条山战役开始的时候,日军包围了中条山守军,然后喊着包围圈中长官的姓名,让赶快投降。连营长的姓名都被打听到了,想想这有多恐怖,包围圈中的长官还有抵抗力吗?

  再反观中国远征军,连日军一个庞大的第56师团参战这么大的事情,都不知道。

  日军判断出新38师是向西,所以加强了清德温江的防御。打开地图就知道,要去往印缅边境,就必须渡过清德温江。

  而且,清德温江两岸的当地人对中国远征军敌对情绪严重。日军从进入缅甸开始,就给当地人洗脑,说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把英国人从缅甸赶出去,日本军队是来解救受苦受难的当地人的,当地一些人就相信了,他们跟着日军走,给日军当向导,送情报,运军粮。

  新38师来到清德温江的消息,当地有人很快就报告了日军,日军连夜调兵遣将,准备合围新38师。

  前有大江,后有追兵,战士们竟日奔走,连日激战,疲惫不堪。

  新38师危在旦夕。

  孙立人知道,目前的局势对于新38师非常不利,新38师必须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黄昏时分,孙立人找到当地的县长,虚与委蛇,一面装作要在清德温江布防阻击,构筑工事,一面密令侦察营寻找所有可以渡河的工具。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骗过了奸细和日军的密探。他们都以为新8师会在天亮后阻击日军,即使没有阻击日军,也会在天亮后才渡河。

  四面合围的日军放慢了脚步。

  凌晨4时,新38师主力集结完毕,孙立人命令渡江。

  凌晨5时,只剩下工兵营和辎重营没有赶到渡口,其余的部队已经渡江完毕,孙立人坐着最后一条船渡过清德温江。

  工兵营在破坏所有通往渡口的桥梁,迟滞日军的围攻;辎重营在毁坏不能带走的设备,不能留给日本人。

  渡碰德温瓶,孙给报,报告自己西去,可雛然没有回音。

  孙立人又联系113团,无法联系到。

  现在,新38师渡过清德温江,准备去往印度的,只有112团和114团,没有11团。

  113团在哪里?

  113团在仁安羌一战成名,被杜聿明看中。杜聿明让113团抵挡卡萨方向的日军第55师团,监视八莫方向的日军第18师团,掩护第五军撤退。

  113团经历仁安羌大战,仅剩半个团,半个团要抵挡日军两个师团的进攻,谈何容易!

  113团肯定凶多吉少。可是,113团没有消息。

  孙立人刚刚给113团发报完毕,突然听到对岸枪声大作。

  侦察兵回报的消息是,日军的先头部队来到了渡口,渡口周边刚才还穿着当地百姓衣服的人,一律换上白色衣服,和日军的便衣队汇合,向等待和掩护工兵营与辎重营的断后部队进攻。

  听着河对岸的枪声,战士们都长吁了一口气,如果稍有迟缓,被日军追兵赶上,后果不堪设想。

  负责断后的部队很快就与工兵营、辎重营汇合,依托有利地形,与日军先遣部队和便衣部队发生激战。大队日军得知新38师已经渡过清德温江后,立即渡河追赶。

  断后部队与日军激战到第二天下午,击退日军进攻,打死日军二百余人,解救了被俘的第五军士兵和英军三十余人。

  然后,他们趁着黄昏时分的大雾,悄然渡江,寻找新38师主力部队。

  断后部队刚刚渡过清德温江,突然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如果耽搁片刻,就会被阻挡在清德温江东岸。如果前一天晚上新38师没有渡江,也会被日军和洪水阻隔在清德温江东岸。

  多年后,老兵们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他们说这一切都是天意。兵贵神速,《孙子兵法》说的一点没错。

  有人说,杜聿明和孙立人都有非常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但是杜聿明每遇危急关头,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而孙立人能够当机立断,壮士断腕,快刀斩乱麻,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就是两人的最大差别。

  在曼德勒,113团被派出去,远征军指挥部打算牺牲这个团,换取英国人的欢心,但是孙立人坚定地找到113团,共同御敌。结果,113团迸发出惊人的能量,以寡击众,以少胜多。

  在温早,112团被日军围困,而且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沿着公路穿梭,将112团和114团分割,各个击破。孙立人带着114团,硬是从日军的包围圈中撕开一个口子,救出了112团。

  在拉马峡谷,孙立人带着新38师主力沿着峡谷行走一天一夜,如果突遭大雨,全师会遭毁灭。

  在清德温江,如果孙立人稍微犹豫片刻,则会被日军咬住,被暴雨阻隔,那么,新38师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

  这一路,真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断后部队与日军先头部队激战正酣的那天下午,孙立人带着主力部队来到了一处山口,这座山口通往一个叫做唐海的地方,而穿过唐海,则可以到达普拉村。

  七天后,新38师到达了普拉村,而断后部队和工兵营、辎重营也赶到了普拉村,和新38师主力会合。

  但是,在从山口到普拉村的这七天里,日子实在不好过。

  在山口,孙立人下达了这样六道命令:

  1从唐海,经普拉村,向印度的英帕尔前进。

  2唐海以北无给养,各连队应在唐海以南充分带足给养,并买两头黄牛,带上行走,以作蛋白质食用。

  沿途不易雇请脚力,各部队应设法多雇脚力。

  4各部队设法多请向导,以免迷路。

  5每到达宿营点,师特务连、团特务排一定要严密警戒,遇到擅取民众财物者,就地枪决。

  6唐海以西地区,霍乱、痢疾、伤寒流行,饮食櫬胜意,饮水必须煮沸。

  最后一点特别重要,据老兵回忆,为了严禁战士喝生水,孙立人特别强调,遇到喝生水的人,立即枪毙。

  喝口生水,为什么会处罚这样严厉?

  孙立人在他所著的《统驭学》中,对这一点有详细的描述:

  “记得在以前,军中流行两大疾病,就是‘痢’与‘疟’。我于是绝对禁止士兵喝生水吃生食品,结果痢症不生。又限定官兵每周吃奎宁丸二粒,借以预防疟疾,结果疟疾很少,作战很久,战斗力始终保持。至于别的队伍呢,病得很多,死得也不少。疲癃残疾,狼狈万状,一旦开拔,宛如医院搬家,抬的、扶着杖走的,前前后后,伤病满路,占了全营一大半。本来山岚之地,疾病瘴疠甚多,战死的少病死的多。其实预防之法,道理很浅,人人都知,可惜不肯切实去做,即使倡导在先,也不肯切实检查,行而不力。这些事,专在乎做得踏实,才能生效。要想做得踏实,唯在带兵官注意检查,持之以恒而已。还有我们在缅甸初期作战,西撤印度的时候,那是要越过原始森林,而且热带的疾病很厉害,我严令部下,不许喝生水,如有喝生水的,见了即予枪毙。因为那时后有追兵,又没有医药、担架,如果病了,即不能抬着走,就只有丢落下等候死亡。我因为不忍看到弟兄疾病死,反而干脆,因此才定下严厉的规则,结果,一路上只死去一人,他即是偷着喝生水发病而死的。”

  新38师军医处长薛庆煜说,这个因为喝生水而死亡的人,是一名炊事兵。薛庆煜深深感激,新38师因为懂得科学,又懂得医学常识,高度重视防疫工作,才能顺利通过那样危险的地带。

  5月27日,孙立人带着新38师主力来到了普拉村,普拉村在印度边境城市英帕尔的东南方向,距离英帕尔只有40里。

  孙立人发报联系113团,依然没有回音。

  113团已经与师部失去联系20天了。这20天里,他们是怎么度过的?他们现在在哪里?他们与第55师团和第18师团独立作战,掩护第五军撤退,这绝对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他们会不会已经遭遇不测?

  新38师留在普拉村,一边休整,一边等待113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