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十一章:远征军溃败

第十一章:远征军溃败

书名:抗战纪实:丛林之虎作者名:李幺傻本章字数:8073更新时间:2023-12-27 20:56:56

  很长时间里,我总以为当年的中国远征军,武器是最好的,装备是最精良的。可是在我采访了当年的老兵后,我才知道了远征军的装备也和当年国内战场上的中国军队一样,简陋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候,中国军队的炮兵阵地设在岳麓山上,居高临下,向日军发射,每炮可击中数人,阻击日军进攻。可是,就在薛岳连声叫好的时候,炮声突然停歇了,薛岳问怎么回事,回答是,没有炮弹了。

  中国远征军当年出国的时候,上峰告知说,只要去了缅甸,盟国的英军就会提供更好的武器,大家都兴高采烈。可是来到缅甸后,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英军东南亚总司令亚历山大在他以后所写的回忆录中,写到了当年见到中国远征军的情景:

  “中国军队装备简陋,三人仅配备一支来福枪,一人携枪,一人负责带子弹,另外一人带粮秣。仅第五军配有炮,但该军所拥战炮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所用的法制七十五毫米口径,即为德制七十七毫米。然而,即便这样,第五军的装备已傲视其他中国军队。”

  “在曼德勒战斗以前,我往前线检视战备,发现第五军的野战炮已部署妥当并加盖掩护;当战斗发生后,我再赴前线,却不见战炮。问及指挥官,他回答说是战炮已撤至安全地带,并表示第五军因为拥炮而为最好的军队,不能冒险失去战炮,否则第五军将不再是顶尖部队。”

  所有的英军都看不起这支简陋的军队,看不起他们脚上的草鞋,看不起他们瘦削的身体,看不起他们落后的武器。

  亚历山大在回忆录中继续写道:

  “中国军队来到缅甸,没有医护人员,没有军需装备,他们期望着我们能够喂饱他们。”

  亚历山大把中国军队叫做“寄生虫”。因为中国军队像个叫花子一样,总想得到英军的施舍,总想让英军给他们一点武器;中国军人负伤后,也只能依靠英军的医生营救:

  解救7000名英军的仁安羌大捷发生在1942年4月19日。

  当天晚上,劫后余生的英军军官兴高采烈,想和孙立人一起联欢,可是找不到孙立人。

  孙立人在干什么?他在筹划下一步的行动。

  打仗和下棋是一个道理,名帅名将和那些高明的棋手也是一样的。高明的棋手能够下棋看三步、五步,甚至更多的步数,而庸手才会对仅有一步的得手而沾沾自喜。

  目前,在仁安羌,中国军队仅有一个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人数不足500人的残缺不全的113团,英军早就溃不成军,无法再战。中国军队陷入日军第师团的中心地带。尽管经历了仁安羌大捷,但是日军第师团主力尚存,如果摸清楚了中国军队的底细,返身再战,中国军队随时都会有覆灭的危险。

  孙立人手中的兵力实在太少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然将帅再能征惯战,手中没有可用之兵,指挥起来捉襟见肘,仍然难以打胜仗。

  第二天,也就是1942年4月20日,日军第师团果然进行了反扑。

  这天天刚亮,日军就有400余人试探性地进攻113团的左翼,想查看113团的虚实,孙立人命令集中所有炮火向日军猛轰,并且将大部分预备队派上去,向着日军一齐射击。孙立人此举的目的在于,要让日军明白,守卫在左翼的,是一支实力雄厚的中国军队。

  果然,400余名日军在付出了几十个士兵的性命后,终于明白过来,面前的中国军队兵力众多,不敢再激怒他们。

  日军在中午时分,就悄然退走了,与113团成对垒之势。

  当天夜晚,陈鸣人的112团赶到了,他们在听闻师长孙立人带着113团与日军在仁安羌激战时,就苦口婆心说动了上峰,一路奔跑上百公里,赶来增援11团。

  112团一到,孙立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他当即下令:“以112团为主力,于21日拂晓,施行果断攻击,向敌左翼包围,断其后路,压迫日军至伊洛瓦底江东岸,一举而歼灭之。”

  孙立人当时手中仅有一个半团的兵力,就要包围歼灭敌军第师团,胆子确实够大的

  当然,孙立人的魄力和胆量是建立在对当面之敌第师团的了解上面。经过了昨天和前天的激战,孙立人已经明白这支日军的战斗力。他们指挥松散,各自为战情报不明,缺乏重武器。而且,因为刚刚吃了败仗,他们士气低落,惊恐不安,装备不整。这样的一支队伍,只需击中一点,就会波及其余,引起连锁反应,像雪崩一样败退。

  午夜12时,刘放吾团长和陈鸣人团长分别带着一支部队,利用夜色掩护,悄悄逼近敌阵,准备在拂晓前发动进攻。

  传说中日军擅长夜战近战,他们不知道,他们面前的新38师同样擅长夜战近战。

  笔者从一份资料中看到,当年缉私总队征兵的时候,兵员大部分来自湘西。湘西是个什么地方?那里山大林深,民风彪悍,血性漫溢。打架不要命,打仗也不要命。

  不久,指挥部的孙立人接到了陈鸣人和刘放吾两位团长的电话,报告说他们都已经进入了阵地,10分钟后,就可以开始行动。

  一场更大的战役即将来临。

  就在这时候,英军罗伯特上尉来到了孙立人的指挥所,转交给了一份要求取消这次战斗的命令。

  取消这次战斗的原因是,有一股日军突破了第六军的防线,整个中国远征军面临危险境地,需要孙立人率领新38师赶快救援,堵住缺口。

  孙立人只好叫回陈鸣人和刘放吾,返身回援。

  孙立人失去了一次比仁安羌大捷更为壮观的胜利。

  直到这个时候,远征军还不知道,这支突破了他们防线的日军是什么番号,有多少人。

  正是这支日军,让远征军像雪崩一样败退了。

  这支日军就是中国人很熟悉的第56师团。

  第56师团的士兵来自于北九州,北九州民风强悍,士兵优良。第56师团是一支包括航空兵、坦克兵、炮兵、工兵、骑兵等多个兵种的加强师团,人数多达8000人。

  4月19日,就在孙立人率领新38师击败第师团,从他们的包围圈中救出7000名英军的时候,一直潜伏在日军阵地后方的第56师团,突然对第六军第55师发动进攻。

  第55师本来就不是一支战斗力强硬的部队。在第一次人缅作战中,中国远征军共有三个军:第五军、第六军、第66军,第五军和第六军分别下辖三个师,第66军下辖四个师,一共有十个师。在这十个师中,仅有戴安澜的200师、廖耀湘的新22师、孙立人的新38师作战力与日军相当,或者超过,其余的师作战力都与日军相差甚远。

  中国有三个军,而日军有四个师团,包括现在突然出现的第56师团。

  按照人数、装备和战斗力来说,只有像2030师、新22师、新38师这样的军队,才能三个师一起对付日军一个师团。而一般的部队,六七个师联合起来,也不一定是日军一个师团的对手。日军的一个师团,人数相当于中国一个军。

  那么,中国现在有十个师,战斗力也就相当于日军两个师团。可是,缅甸战场上,出现的是日军四个师团。中国军队肯定是要落败的。

  日军一流的第56师团攻打中国一个三流的第55师,自然不会费多少工夫。第55师师长陈勉吾在一天内给杜聿明连发三封电报,第一封电报说的是:进攻日军有数百辆战车,向我大规模进攻;第二封电报说:日军攻势凌厉,我军难以抵抗;第三封电报内容为:我军阵地多处失守,日军向北猛冲。

  一个师坚守的阵地,仅仅一天时间就丢失了。奇怪的是,这股日军攻占了第55师的阵地后,并没有停下来,也没有继续追赶中国军队,而是向北疾奔。

  日军到底要干什么?

  日军一路奔向荒凉的北方,而没有向东和向西掩杀远征军,这一点不但第55师师长陈勉吾看不懂,远征军副司令杜聿明也看不懂。

  更为糟糕的是,他们不知道这股日军的番号,他们直到现在还以为来到缅甸的日军只有三个师团,而没有把这支人数最多的第56师团计算在内。

  而在几天前,为了迷惑中国远征军,第56师团只派了一个联队在和陈勉吾的第55师周旋,而其余的三个联队躲藏在这个联队后方的密密丛林中。直到孙立人击败了第师团一部,准备聚歼第师团时,第56师团才突然冒出来。

  日军一般师团有三个联队,而第56师团有步兵四个联队。

  第56师团突然冒出来,一天之内就击败了远征军的第55师,冲过了远征军第55师的防线,无论怎么说,远征军指挥部也要对这支日军倍加重视。可是,上峰麻痹大意了,也判断失误了。

  当年中国远征军指挥部的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这股日军以每天急行军100公里的速度,沿着滇缅公路,向前狂奔。他们

  到底要干什么?

  第56师团的阴谋败露,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第五军军部有一名便衣侦察员,名叫马玉山。远征军开始作战时,马玉山化装成缅甸人,为日军第55师团司令部挑水打杂。这一天,他在第55师团司令部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张作战地图,上面标有日军的番号和位置。马玉山看到地图后,就赶紧退出去烧好了一壶开水,送进办公室,当时日军司令部正开饭,办公室里空无一人,马玉山就将这张地图偷出来,趁着夜晚跑到了第五军司令部,交给了杜聿明。

  杜聿明一看到地图,才知道在缅甸作战的是日军四个师团,而这个最为狡猾和凶悍的第56师团,已经深入到了远征军的身后。

  杜聿明急忙提醒北面的部队注意。

  第56师团深人远征军身后,并不是想包围远征军,他们还有更大的阴谋。

  宋希濂当年驻守滇西。滇西和缅甸,就依靠一条滇缅公路相连。

  第56师团沿着滇缅公路向中国境内疾奔,而宋希濂居然不知道。

  宋希濂在《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载:“当时重庆军委会军令部对于敌情有一个错误的判断。他们认为沿着滇缅公路东进的日军,只是敌人为了实行追击任务而临时编成的一个快速部队,最多不过两三千人,孤军深入,不能持久。”

  而实际上,突破第55师防线向远征军后方突进的就是得到航空、坦克、重炮、汽车部队加强的第56师团。这么重要的情报,最高统帅部居然不清楚。

  杜聿明不是已经知道了第56师团向北疾走吗?他难道没有告知最高统帅部吗?或者是最高统帅部没有告知滇西防守部队?

  宋希濂将军所说的“东进”,是指第56师团已经进入中国境内了。熟悉滇缅公路的人都知道,这条公路从缅甸到中国的方向,先是向北,然后向东。

  可能,当时所有人都没有猜想到,第56师团一路疾进的真正目的。

  宋希濂将军继续写道:“28日,第88师的第264团在龙松公路上击毙了一个敌军大队长,在其图囊中获得敌第56师团的作战计划一份及地图一张,得知敌军第56师团全部都在腾冲、龙陵地区。我当即将此项文件送到参谋团林蔚那里,林蔚立即电报军令部,随即蒋介石于1日下令停止攻击,将主力部队撤回,固守怒江……”。

  至此,中国统帅部方知日军沿着滇缅公路疾进的不是两三千人的快速部队,而是人数多过十倍的一个日军加强师团。

  也是直到这时候,人们才知道了这个第56师团想要干什么。

  第56师团,想要沿着滇缅公路,一直插到中国抗战的大后方,进人昆明,如果有可能,继续进击,进攻战时陪都、蒋介石所在的重庆。

  第56师团,是日军大本营安排的一支奇兵。

  高村无人是一名日本人,他当年是第56师团的一名炮兵。

  高村无人从上中学一年级就开始记日记,一直写到了今天。对于当年的战事,他有详细的记载。

  昭和十七年,也就是1942年,月26日,日军第56师团从缅甸仰光登陆,直到5月5日占领云南松山,平均每天行军110公里。其中有14天作战七次。高村无人写道:“我龙兵团如此怒涛般的进击,才真正表现出我等北九州男儿的精彩面貌。”

  日军每个师团都有一个代号,比如以后与中国远征军交战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两个师团:第18师团代号“菊”,第56师团代号“龙”。高村无人所说的“龙兵团”就是第56师团;因为第56师团都来自于日本北九州,所以他说“我等北九州男儿”。

  高村无人是跟随第56师团在1942年5月日从缅甸沿着滇缅公路进人云南的滇缅公路,本来是中国抗战的输血管,美援物资先到达印度洋的仰光港口,然后通过这条道路到达中国的昆明。可是,仰光被日军占领后,港口堆积如山的物资被日军使用,用来对付中国远征军和中国境内的军队。这条抗战的生命线上,驶来的不是中国战场上急需的战略物资,而是日军的加强师团第56师团。

  高村无人的日记记载:当年第56师团有一千辆汽车和装甲车,追赶沿着滇缅公路溃逃的中国车队。两者相距七八十公里。

  因为缅甸公路狭窄,汽车只能勉强并排行驶,而现在是在追赶,所以只能单排行驶这样,前面的车队跑不快,后面的车也无法形成包围。

  可是,当中国的车队行驶到怒江大峡谷的时候,沿着漫长崎岖的蛇形公路,艰难地向上攀爬,而日军的车队到了峡谷的这边山巅上。两个车队的直线距离陡然缩短,中国车队进人了高村无人所在的炮队的射程中。

  高村无人和日军架好了野战炮,对准怒江大峡谷对岸的中国车队施放排炮,最前面的车辆爆炸起火,后面的八十多辆汽车全部拋锚。日军决定加紧追赶。

  然而,几乎与此同时,怒江上的惠通桥被炸断了。

  汹涌澎湃的怒江,挡住了日军追赶的步伐,也挡住了日军想要占领中国西南大后方的步伐。

  高村无人看到,惠通桥被炸,第56师团的所有大炮都架了起来,向着怒江对岸轰炸同时,两个中队的日军,乘着橡皮艇,开始强渡,想要占领怒江对岸的阵地:一旦怒江对岸的阵地被控制,日军就能够源源不断地渡过河来。

  日军在这天,向怒江对岸发射了多少发炮弹,没有详细记载。

  但是,高村无人把这次腊猛炮击战,和新加坡炮击战、菲律宾炮击战并称为“三大炮战”,想来这天的炮战一定非常激烈。

  腊猛,现在是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的一个乡,就在怒江旁边。

  高村无人在用大炮对着怒江对岸的中国车队进行炮击的时候,为什么怒江上的惠通桥突然就会炸毁?是谁炸毁的?

  1942年5月日,日军沿着滇缅公路,通过边境城市畹町进入滇西后,两天推进200多公里,一直打到了怒江边的惠通桥西岸。

  于是,一场关系到中国远征军命运的一幕,在西南边陲的一座大桥边上演了。当时,惠通桥是怒江上唯一的一座大桥,也是滇缅公路的咽喉。1942年5月4日,大批难民从惠通桥以西不断地向大桥涌来。为了防备日军的到来,守桥的中国部队事先就在大桥上安放了炸药,并且派了一队宪兵在大桥上维持混乱的秩序。

  日军的前哨部队便衣队,化妆成中国的难民,混在难民队伍里,也赶到了离惠通桥不远的地方。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这支便衣队被称为斥候。

  这时,从桥东来了一辆大卡车,它要逆行过桥。守桥的宪兵命令它退回去。但是车主不服从宪兵的指挥,因此被当众抽了两耳光。

  挨了打的车主迫于无奈,只好将汽车调头,不料由于操作过猛,车头与另一车相撞,不能移动,致使大桥阻塞。宪兵命令马上将卡车推下怒江,车主又不同意,大哭大闹。宪兵气愤不过,把车主拉到河边,一通乱枪,打死了。

  正是这一通乱枪改写了历史。

  这时,身着便衣的日军已经来到了桥头,他们听到枪声,以为中国士兵发现了他们,从衣服里抽出枪来就打。中国士兵这才发现日本人已经冲到了桥上,他们赶紧点燃了导火索。

  惠通桥被炸断了。

  不久以后,日本的大部队赶到,他们一面用大炮向怒江对岸的中国车队和难民猛轰,一面组织士兵用橡皮艇渡江。

  日军冲上了怒江东岸,迅速构筑工事,与6师的两个连激战。

  两个连在日军炮火的轰炸下,几乎伤亡殆尽。

  千钧一发之际,6师后续部队一个团赶到了,将突入的日军又压了回去。

  西岸的日军越来越多,拼命渡河,而日军的工兵居然开始抢修被炸毁的桥梁。

  就在这时候,飞虎队从昆明出动了,这些携带着重磅炸弹的飞机带着尖厉的啸声,掠过东岸中国军队的头顶,也掠过了怒江的上空,将一枚枚炸弹丢在了日军的头上。

  据后来参加过这次轰炸的一名美军飞行员回忆:他坐在飞机上,看到机翼下的日军在滇缅公路的两边排成了长龙,坦克、重炮、汽车、士兵……井然有序,绵延20公里。这就是日军第56师团,他们等待着惠通桥修好了,浩浩荡荡地进入中国西南大后方。

  时隔多年后,当年的情势让人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双方相持不下时,宋希濂带着参谋人员赶到,指挥6师向日军发起反击,冲上怒江东岸的大部分日军被消灭,剩下的被挤进了汹涌的江水中。

  飞虎队的飞机将肃然静立在滇缅公路两边的日军第56师团当成了活靶子,日军惊慌失措地钻进了公路两边的稻田里和树林里。在缅甸战场上无比骄横的日军,现在也终于尝到了挨炸的滋味。

  87师和88师昼夜兼程赶来增援。此时,惠通桥东岸已经聚集了三个师,可见惠通桥在当时抗战中的作用有多重要。

  几天后,第6军预2师也赶来了,驻扎保山,加强怒江防御。

  从此,日军再没有越过怒江一步,两国军队在怒江两岸形成对峙,直到两年后大反攻开始。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就这样失败了。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的失败,有很多原因:

  英军背信弃义,独自逃走;日军第56师团长途奔袭,断绝远征军后路;制空权完全掌握在日军手中,远征军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中;高层纷争不断,将帅不和;敌情不明,连日军有几个师团参战都搞不清……

  这样的一支军队,如果还能胜利,除非骆驼穿过了针眼。

  笔者看到过一份资料,是远征军第66军军长张轸写的,张轸写到的两件事情让人震惊。

  第一件:日军第56师团冲破了远征军第55师的防线,并向北进攻时,远征军司令部参谋团团长林蔚让张轸在腊戍指挥拦截日军。而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让张轸去曼德勒防守,并说,如果张轸去了腊戍,一定要严惩。张轸就这道命令与林蔚协商,而林蔚说:“不要紧,一切由我负责。”

  司令和参谋长各持己见,相持不下,指挥系统紊乱到了这种程度,实在让人不可思议。

  第二件张轸身为军长,军部里居然没有一张详细的缅甸地图,师部以下就更不要说了。就是张轸手中的这张地图,还错误百出。地图上有的,实际上没有;实际上有的,地图上没有。更要命的是,河流上的桥梁,实际上有,而地图上没有,致使第66军跑了很多冤枉路,

  反观日军,他们的地图详细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笔者采访过的很多老兵都说,他们在战场上缴获到日军的地图,和实际一对照,发现日军地图上每一座房屋,路口的每一棵树都标得清清楚楚。而远征军的地图,居然连桥梁道路这样重要的信息,都没有反映出来。

  人缅作战失败了,中国远征军何去何从?

  当初入缅的有10万人,经过多日作战,现在还有8万人。

  蒋介石让回中国,史迪威让去印度。

  而且,史迪威在1942年5月6日下令中国远征军向印度撤退,而他自己拒绝了美国派来接他的飞机,执意带着少量随从人员,步行去印度。

  蒋介石在1942年5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

  “史迪威擅自令我华军赴印度,而彼且离开队伍,先自赴印,并无一电请示。此种军人,殊非预想所及。”

  5月18日,蒋介石让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克路德转告史迪威:“中国军队无退入印度之意。”

  杜聿明拒不听从史迪威的命令,要求中国远征军向北,穿过亘古无人的缅北野人山,走向回国的方向。

  而中国远征军所有的部队中,只有孙立人的新38师没有向北走,而是向西走。向西走,是去往印度的方向。

  向东走,是日军占领的泰国,向南走,是印度洋。远征军只有两种选择,向北,或者向西。

  事实上,向北走,是一条死路。向西走,是一条生路。

  10万远征军,2万牺牲在战场上,4万倒在缅北野人山。能够活下来的,仅

  有4万人。

  倒在回国路上的,比牺牲的还要多。

  所以,向北走,是一个搜主意:

  这一道命令,断送了中国远征军4万将士的性命。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在缅甸,英军比日军好不到哪里去。所有的中国远征军,都领教了英国人的背信弃义。

  美国提供给中国人的战略物资,在仰光堆积如山,英国人宁肯被日本人抢走,也不送给中国人;日本人还没有打过来,英国人先把中国人即将驻防的房屋全部烧光;中国人和英国人联合起来,有可能打败日本人,可是英国人偏偏就要逃跑,让中国人留在后面给他们挡子弹……

  在英殖民地缅甸,英军最担心的,不是日军,而是中国军队。

  日军占领了缅甸,英军可以撤退到印度去,日军是没有能力再去进攻印度了,因为能够打到东南亚,日军的力量已经达到了极限。然后,英军借助美军的力量,在适当的时间再把缅甸收回来。在这场有美军参战的战争中,英军自信胜利最后是属于同盟国的。

  英军想:中国军队如果在缅甸打败了日本人,那就很麻烦了,中国军队会借口保护滇缅公路,留下不走,到时候,想从中国军队手中收回和中国紧挨着的缅甸,难上加难。

  所以,英军害怕中国军队打胜仗,甚于害怕日军打胜仗。

  杜聿明在《中国远征军人缅对日作战述略》中记载:

  “英国宁愿把缅甸丢给日寇,唯不愿让给中国。其实,中国只是为了战胜日寇,需要借助缅甸仰光港口而已……所以,英国始而不愿意中国远征军人缅布防,继而战争爆发,又阻止中国军队人缅;及仰光危机,英国才要求中国一个团、一个师;及我先头部队到同古后,它就对中国远征军实行缓运。这样,英国的阴谋就暴露出来,它是利用中国军队来掩护它的安全撤退,并不希望中英并肩与日寇决战,更不是为了保全仰光这个港口。”

  在远征军撤退的时候,蒋介石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这就是没有保存有生力量。保存自身,消灭敌人。消灭敌人的前提是保存自身。都没有自身了,用什么去消灭敌人?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保存自身。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