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detail.png)
![](/read/listen.png)
第103章 谈话
书名:雁回作者名:柏林少女本章字数:2085更新时间:2023-12-22 17:29:42
海毓与赵楹对峙,两个人沉默着,好似谁也不肯往后退一步。
亭子外头响起脚步声,赵楹先反应过来,往后退一步,站在了边上,是小厮过来询问海毓可否要上茶,赵楹则趁着小厮与海毓说话的功夫,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亭子。
“海公子,晋王殿下有请。”
小厮毕恭毕敬侯在海毓身侧,见他没有起身的意思,也不催促,就这样静候了片刻,海毓微微一笑,“有劳带路。”
赵桢请过海毓许多次,但从来没有一次像今日这般笃定。
三顾茅庐他不喜欢,但如果那个人是名满望都的海毓,赵桢不吝啬如此做一次。
小厮将海毓领去了邀月阁,邀月阁偏远僻静,像今日这样热闹的宴会,无人会往这边过来,小厮领着海毓穿过游廊影壁,指着阁楼底下的小院轻声道:“公子往里头去便是了,殿下在里头 候着呢。”
海毓轻轻挑眉,赵桢看似温和,实则最是傲气,能够让他候人,还真是……少见。
“多谢。”
海毓看着小厮离开,才抬脚往邀月阁的小院走去。
走近小院的时候赵桢已经泡好茶了,见到来人,他抬了抬手臂,温声笑道:“雁之,坐。”
“雁之见过晋王殿下。”
“雁之与本王,本是旧相识,不必如此多礼。”赵桢嘴角含笑,看上去一副很是有礼的模样。
他盘腿坐在卧榻上,对面空着,等待海毓落座。
赵桢虽温和有礼,海毓却不敢掉以轻心。
“这阵子望都多事,本王始终不得空,殊不知,本王很是想与你说话。”
赵桢这话听听便罢了,海毓心里清楚,赵桢直到今日才来找自己,无非是想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度过先前的难关,赵桢不想要一个废物,他要的是一把能够在望都替他捅穿一切的刀。
从前海毓不想做这把刀,如今海毓却是不得不做这把刀。
司礼监和赵筠步步紧逼,自己想要在望都站稳脚跟,除了晋王赵桢,再无人敢站在海毓身后替他撑腰。
海清风早已到了不可再升的地步,高位之上任何一丝微小的风浪都能让海家覆灭,无论海毓想做什么,他都不可能让海清风出面。
“科举舞弊案闹得望都人心惶惶,北周书生齐聚望都,发生如此祸乱,实在令本王心忧。”赵桢一声轻叹,“好在如今诸事皆平,被关昭狱的无辜学子也都被放了出来,本王前几日还派人去积文巷宽慰众书生,好让大家伙在望都安心待到放榜。“
科举舞弊案一出,不少书生匆忙逃离望都,可以说今年的科举极其惨烈,再加上惨死在昭狱中的书生官员,抛开那些伪善的举措,海毓相信,赵桢此时此刻的叹息的确真实。
“此次动乱,雁之你受苦了。”
海毓跪坐在赵桢对面,摇头,“天下书生更苦矣。”
“如今动乱已过,雁之亦可安心,不日即将放榜,本王今日以茶代酒,提前恭祝雁之金榜题名。”
“殿下此言,雁之实在有愧。”
“你若有愧,在本王看来,望都再无人但得上今年的状元!”
今日这场宴会赵桢便是为了海毓而设,他有的是功夫与海毓闲聊,海毓是他决心要拉拢的人,今日过后,他便要海毓成为自己最有用的那把刀。
赵桢深知尤春与海毓不对付,他故意提起司礼监,直言他在望都的处境艰难。
海毓与他都是聪明人,两人不过点到即止,便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雁之果然聪慧,本王有雁之,如鱼得水。”
海毓淡然一笑,看不出来有多喜悦,也瞧不出心有不甘。
赵桢打量着他的神色,在心中暗叹,如此年轻,便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果然厉害。
寒暄结束,自然是今日的重头戏,赵桢不是那种为了热闹便要开一场宴会的无聊之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有目的,撕开那层仁善的外皮,他与赵筠一般无二,同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既然拉拢到了海毓,他愿意做海毓在望都的底气,自然而然,他也需要海毓的投名状。
“不日放榜,不知雁之可有何打算?”
“按照北周惯例,凡进士者皆入翰林院。”
“你也说了,那是惯例。”赵桢语气平淡,他微微坐直了身子,方才的温和消失了。
海毓语气恭敬,“雁之愚笨,还请殿下直言。”
海毓不是愚笨,是懒得猜赵桢的心思。
反正躲不过,还不如开门见山来的痛快。
赵桢伸出手指,沾了点茶水,在桌子上画了个圈,“倘若这是望都,雁之,咱们都在这里面。”赵桢手指往最中间点,“一切,都得看父皇的意思。”
“雁之,没有我,你永远不会知道父皇在想什么。要谁生、要谁死,皆在父皇一念之间。”
“科举舞弊案已过,雁之,我知你心有不甘,想替遇难的学子要个说法,想查个究竟,可我劝你,不要做。”
赵桢最知道这些书生想什么,书生意气,不计生死不看后果,一心想求天理正道,可他们也不睁眼看看,皇权之下哪里来的正道。
可赵桢不知道,海毓从来都没有这样想过。
赵桢以为自己施舍给了海毓一个真相,殊不知海毓比他想的还要聪明识时务的多。
但海毓还是装作一副受教的模样,恭敬点头,“殿下训诫的是。”
赵桢见海毓如此恭敬,露出了几分满意的神情,他赞许地看着海毓,“来日方长嘛,咱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科举舞弊案既然已经发生了,既是无力回天便无法转圜,这人呐,要往前看。”
“晋王殿下时常出入明德殿,雁之愚钝,不知殿下有何指示。”
“父皇圣心岂可轻易揣度,谈何指示,不过是本王近日得了消息,有些事情想与你商讨。”
“雁之洗耳恭听。”
“自父皇登基后,国库空虚,朝中已有大臣上书,想了许多充盈国库的法子。”
“其中有一封折子很是有趣,不知雁之可曾听说过改稻为桑?”
赵桢语气平和,海毓跪坐在他面前,面容一如既往的冷静,但在无人处,他却早已心跳如雷,陷入无止境的颤栗之中。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