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书名:罗斯柴尔德家族传作者名:陈 润 本章字数:2743更新时间:2024-12-27 17:52:31
有一种阴谋论的论调颇为骇人听闻,它告诉人们,这世界有四千年的历
史都是由犹太人操控的。到了近代,其操控主角是罗斯柴尔德家族,除了十
月革命、“大萧条”、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为“一战”)和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为“二战”)是由罗斯柴尔德家布局发动的
以外,还有之后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也是罗斯柴尔德家的“作品”,甚至
包括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也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阴谋。
而事实上,作为商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大多数成员格外关注社会秩序
的稳定。法国大革命表现出来的狂暴,使他们本能地对这些行为产生了极大
的厌恶。他们憎恨一切形式的革命,哪怕这种革命是为了解放犹太人和他自
己。这种商人的本能,使罗斯柴尔德家族在风云际会的国际政治中,始终站
在了反对革命的一边。
显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喜爱和平,而是出于一种实用主义的立
场。他们只根据利益选择自己的政治立场。卷土重来的革命浪潮,不只是他
们潜在新业务的一个资源,更是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一个威胁,时局动荡的
直接后果,是迫使投资人大量抛出持有的债券,那么他们手中持有的政府公
债也就会一钱不值。
实际上,革命对罗斯柴尔德家族财产的威胁,比起个人生命安全所受到
的威胁更让他们感到担忧。杰姆斯很清楚这一点:“他们不会碰你的一根头
发,但他们会一点点地蚕食(你的财产),直到你什么也不剩。”这就很容
易理解他们对于革命所持的观点——不可避免的政治灾难。杰姆斯的妻子贝
蒂的话很好地表明了他们的这一看法:“如果我有钱,我将买一支枪,向共
和国以及共和党人开枪。”她同样敌视德国革命。基于上述原因,在反革命
的联盟当中,罗斯柴尔德家族会通过财政手段干预别国的事务,以阻止本地
的革命取得成功。
1815年9月26日,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普、奥三国缔结
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反革命联合组织——神圣同盟,公开宣称要以军事力量
共同保卫君主政体。几乎欧洲所有国家的君主,都签字加入了这个反革命联
盟。奥地利首相梅特涅是神圣同盟的“灵魂”,实际操纵着同盟,他声称,欧洲“各种事物的现状不会再有变化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对神圣同盟的影
响十分深远。
在滑铁卢战役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一笔贷款贷给了普鲁士,普鲁士
战后债务危机加深,普鲁士政府开始向英国政府求助。在这笔贷款交易中,
对于普鲁士不甚了解的内森首先和一个叫作巴兰东的人取得了联系,这个人
实际上只是一个破产的三流交易商。萨洛蒙斥责了内森的鲁莽,并且匆忙地
赶往巴黎,与普鲁士首相进行了长谈。
最终,萨洛蒙的果断救火让这桩生意成形。在这宗贷款中,内森要求普
鲁士以皇家的资产作为担保,这个条件的提出,表示内森已经阐明了作为债
权人的立场:即使与国家做生意,也要遵循英国当下的金融服务的规则。内
森在写给普鲁士财政主管的信中,措辞强硬,并且没有丝毫的掩饰。
“现在轮到你们完成自己的任务了,希望你们履行诺言,不要提出新的
条件,所有事物必须按照像我们这样的男人之间的约定进行,那是我所希望
的,正如你们能够看到我送出我的钱一样,人和阴谋都只是徒劳的。”
在这种规范的金融服务中,内森在1819年与罗特尔谈判,通过了《国债
未来管理命令》,规定如果以后要获得新的贷款,必须通过议会来商议。正
是因为这个条件,普鲁士是19世纪德意志所有的公国中借贷最少的国家,同
时,普鲁士国内的紧缩政策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这
笔贷款,给普鲁士的财政大臣,以至于德国金融市场造成了这样一种印象:
内森完全控制了伦敦的汇率。由此,内森在柏林的名声开始确立。
事实上,这桩向普鲁士发放贷款的生意开启了欧洲资本市场的一个先
河,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内森是将国外贷款引进英国的第一人。”这
种说法并不过分。虽然罗斯柴尔德家族最初的想法只不过是想摆脱在法国与
英国的霉运,在别的地方碰碰运气。
1820年,意大利半岛上的撒丁王国和那不勒斯王国爆发革命,革命者要求宪法,要求民主。后来,在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建议下,奥军前往镇压。
12月,梅特涅就从特罗保写信给萨洛蒙,要求他提供一笔2500万或3000万法
郎的贷款,并指出这将“关系到那不勒斯王国将来的命运”。萨洛蒙表示同
意,但他并没有采取任何公开的行动,这是因为,一旦奥地利发行新债券筹
集贷款的消息被公众所知,可能会引发大量不确切的报道,这样就会使受意
大利危机影响的维也纳市场行情进一步下挫。
为此,萨洛蒙与奥地利财政大臣施塔迪翁达成默契:任何贷款只有等两
西西里王国(1816年那不勒斯王国和西西里王国合并而成)国王费迪南多一
世重回王位后才能筹集,复位后的收益将用于偿还奥地利干预那不勒斯革命
的费用。同时,他给施塔迪翁提供了短期的财政援助,资助弗里蒙特将军向
南进军。
不久,前线再次发生钱粮短缺,奥地利财政大臣施塔迪翁再一次面临与
拿破仑时代相同的财政困境。危机进一步深化,当皮德蒙特爆发新革命的消
息传来,奥地利国家信用正处于完全崩溃的边缘,国债价格持续下跌,罗斯
柴尔德家族不得不再一次出手制止。卡尔在费迪南多寻求获得贷款、偿还奥
地利干预费用后,匆匆赶到了南方。
奥地利政府不得不向罗斯柴尔德家族求援,筹集军费和发行公债,以便
得到尽可能多的贷款,但后者对那不勒斯政权的信用评价很低,只愿意提供
高利率贷款。经过几轮艰难的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妥协,第一笔那不勒斯贷
款从最初的按54点价格发行债券、提供1000万通用金币,提高到了按60点价
格发行债券、提供1600万通用金币。不仅如此,梅特涅在意大利的其他事务
上也向萨洛蒙寻求支持,以满足政府急速增长的财政需求。
施塔迪翁悲哀地发现,无论从那不勒斯榨出多少油水,现有的收入都无
法弥补其军事干预的代价。别无选择之下,奥地利政府只能再次求助于罗斯
柴尔德家族的钱袋。尽管这一决定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政府最终还是采取了妥协态度,接受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最初提出的贷款条件,以换取另一笔
贷款。
1823年,英国为了逼迫奥地利政府结束对那不勒斯的占领,采用财政手
段施压,要求奥地利政府归还它当年在反法战争初期从英国获得的贷款——
本金及利息共计2350万英镑。奥地利政府不得不再次请萨洛蒙出面,利用他
弟弟内森在伦敦方面的影响力从中周旋,以降低债务数额,最终事情得到圆
满解决。卡尔不仅资助了梅特涅派往意大利镇压革命的军队,而且以出色的
政治手腕迫使意大利当地政府承担了占领军的费用。卡尔逐渐成为意大利宫
廷的财政支柱,影响力遍及意大利半岛。在奥地利干预意大利革命这一进程
中,罗斯柴尔德家族得到的最现实的报酬是——另一笔政府贷款业务。
与奥地利的军事干预行动一样,法国政府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通过
举债来满足军事行动所需要的资金。1823年,杰姆斯最终打消了复辟王朝的
顾虑,获得了一大笔贷款的业务。
到1822年时,罗斯柴尔德家族被看作是这些同盟国的取之不尽的“金
库”,奥地利的皇帝在向别人形容内森时,说道:“比我还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