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救英格兰银行
书名:罗斯柴尔德家族传作者名:陈 润 本章字数:1921更新时间:2024-12-27 17:52:31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政局稳定,政府债券的发债成本降低。1822年
发行的政府债券收益率是5%,到1824年已经降到3.3%。对于投资者来说,政
府债券虽然安全,但回报不高。
罗斯柴尔德法国银行当时的重要业务是将利率高的政府债券转变成利率
低的新债券,这在法国还是新生事物,但是在英国早已流传,罗斯柴尔德顺
理成章地借此收取高额代理费。很多持有债券的人不愿意接受低利率,而是
选择赎回,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他们将目光投向新兴市场。
随着西班牙帝国的衰落,它之前的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1822—1825年
间,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和危地马拉在伦敦成功发行价值2100万英镑的债
券。那些计划勘探新世界的英国矿业公司的股票也很抢手,其中一家名为盎
格鲁-墨西哥的公司股价在一个月内从33英镑疯涨到158英镑。
拉美各国政府在英国疯狂发售公债,引发英国大小银行争相承销,到19
世纪20年代,伦敦已经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主要金融中心和外国政府
的融资地,新的全球债券市场崛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1820年的伦敦市场仅
有一只外国政府债券,到1826年已经达到23只,俄罗斯、普鲁士和丹麦发行
的债券因为回报较高而遭到抢购。
内森冷眼旁观,并没有加入这股投资热潮,而是建立了一家联合保险公
司,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意义的保险公司,它后来更名为英国皇家太阳联
合保险公司。正当英国投资者翘首期盼南美的财富机会时,一个名叫格雷戈
尔·麦格雷戈的苏格兰人来到伦敦,他自称Poyais国酋长,向投资者和有殖民
倾向者贩卖政府债券和土地权利。然而,当人们抵达Poyais时,发现所谓的
“首都”就是被沼泽地和危险的印第安人包围的一些土屋,这个国家不过是格雷戈尔·麦格雷戈凭空虚构出来的幌子。
这起事件昭示了高收益债券走向破灭的命运。同时,英国的出口猛增,
一方面刺激了生产和投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
供给严重超过需求,投资泡沫破裂,最终爆发危机。1825年,英国出现钱
荒,货币危机不断蔓延,73家在英国的银行纷纷倒闭,发生挤兑,在48小时
之内,英国人与人之间通过货币的交易全部停止,只能靠物与物交换。
其实内森对这场危机早有预料,正是英国政治家、贸易委员会负责人赫
斯基森所主导的一系列出口政策导致了灾难的发生,内森一直与此人意见相
左,而且积怨已久。对于内森来说,他更愿意看着对手如何焦头烂额地收拾
这个烂摊子。当时在英国甚至流传这样一则逸闻:内森威胁说要拿着大量小
面额的纸币到银行柜台兑换黄金,从而耗尽英格兰银行的资金储备。当然,
这只是一个传说。
英格兰银行行长曾经向政府提出建议:停止现金支付是唯一能避免危机
扩大的途径。但是提议遭到了首相利物浦的拒绝,他认为银行此举的目的是
在针对贸易政策。当英格兰银行发出将要私自停止支付业务的警告时,英国
政府才如梦初醒,内阁命令军队开赴伦敦各地,以免发生动荡。
面对危急情势,经人劝说,内森表示愿意拿出黄金,他为每笔交易开出
2.5%的费用,表示这只是出于公益目的。他还叮嘱劝说者不要将这件事情
公布出去,否则他将时刻被人缠着兑换黄金。仅仅在伦敦,就有6家银行
因为挤兑而停业。最后,赫里斯出面协调,内森伸出援手,向英格兰银行
提供黄金,同时建议政府干预货币市场,通过购买国库券增加市场的流
动性。
早在1823年夏天,内森就曾向英格兰银行借贷300万银元,以支付葡萄牙
的贷款。英格兰银行坐落于英国伦敦市金融中心的针线街,所以内森更愿意
将其称作“针线街的老太太”。当时内森正计划成为东印度公司的金银交易的唯一中间商,并且想与英国的铸币厂建立联系,但是所有计划均以失败告
终。所以,内森对“针线街的老太太”的称谓中夹着哀怨和嘲弄。
在1825年12月,为应对货币危机,内森出手向“针线街的老太太”提供
价值30万英镑的金币,并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再次提供数额庞大的黄金。远在
巴黎的杰姆斯调侃道:“我倒空了我的保险箱给你提供黄金。”直到市场完
全恢复信心。除了杰姆斯提供的一部分黄金以外,内森还从土耳其、奥地利
以及世界其他角落进口黄金,只要见到黄金就买。同时,英格兰银行向摇摇
欲坠的银行和公司提供资金援助,这一举动也开创了中央银行的危机救助模
式,改变了整个银行业的商业模式。由此,英格兰银行从一家私人银行转变
为央行,成为银行最后的贷款人。
拯救英格兰银行是一项杰出成就,它确立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国际金融
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当时,内森的大哥阿姆谢尔在法兰克福坚守罗斯柴尔德
家族银行的大本营,二哥萨洛蒙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建立了家族另一家分支银
行,四弟卡尔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银行,五弟杰姆斯在法国巴黎也有一
家银行。由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形成遍及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的
金融商业帝国。
被拯救的英格兰银行建立的国际化协作机制,后来成为中央银行日常业
务的开展流程,这一体系也是金本位制度运行必须依赖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