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12

书名:八月桂花遍地开作者名:沈靖本章字数:2990更新时间:2024-12-27 17:52:17

  石薄嘴接着说,各位,请安静!这个人我和石三姑都见过。去年到龙头凹的下楼房收地租,路过黄柏山,看见那山上氤氲缭绕,霞光笼罩,感觉有仙气,果然不假,抬头一看,一道亮光直奔而来,我们还以为是闪电呢,谁知道在云头上端坐一个白须老头,全身通白,比云还白,下身好像系着一条裙子,上身裸着,手里还捧着一只酒壶,悠闲自得地在那喝酒。再看下看,原来骑着一条大板凳。不一会儿,就落到黄柏山顶上了。三姑,我说这些他们肯定不相信,信不信由他们,反正是我亲眼见到的,真的!说实话,我看到之后,觉得太神奇,吓得颤抖,尿都出来了。还是三姑英雄,一点也不怕。

  说到这儿,全屋人看着石薄嘴在那装着发抖,都哈哈大笑。石三姑也咯咯笑了。

  咋的呢?是真的呀!石薄嘴继续说,我就跟在三姑后面去到了山上,那山上密林小径别有一番趣味。山坡上全是斑竹,个个欲哭无泪。走了一截儿去到一口泉眼下面,汩汩流着,清澈见底,我看着,三姑在水里站着,我一看咋像一个仙女呢?再看,我想起来了,三姑就是观音下凡,只有在水里才能见到尊容。

  此时,石三姑装着忸怩,不好意思地说,我一个小姑娘哪能有那大本事,别听薄嘴瞎说。

  不是瞎说,薄嘴,还继续。好像大家都很急切,有点迫不及待。

  刚一抬头,扎着一个小辫子的小孩子来到面前,问我们,你们是来找爷爷的吗?我们问,你咋知道?她说是她爷爷说的。爷爷说今天有两位贵人到此。我们就跟着她走,不见她怎么挪动莲步,走起路来比我们还快,正感到奇怪呢,已经到了。石薄嘴说,那位老爷爷拿着一支拐棍,站在大门外迎接。我们也没有看仔细,只见那房子很奇怪,飞檐走阁,好像庙宇,进去一看才知道是高人。

  石薄嘴戛然而止,不再说,但是大家听到这里好像余味未尽,又有人问,后来呢?石薄嘴故意卖关子说,后来,你们问问三姑吧,她比我清楚,我没进屋。哎,可惜了。

  目光都射向石三姑。

  石三姑慢腾腾地说,下面还用问吗?那是天机,不可泄露。不过嘛,要是请他,我去请。你们呢,在观音山搭开场子。石三姑眯着眼睛掐着手指算了一下说,七月七咋样?

  七月七?大家都惊愕,七月七还有半个月,半个月咋过得去呀?

  石三姑说,这半个月,你们要对那些穷鬼说,就说我石三姑在为他们祈雨,你们得挑水把去观音山的路浇湿,别把神仙热跑了。

  石三姑这一招很灵,四里八乡传得飞快,不到一天的工夫都知道了,都说石三姑是神仙下凡,现在又为百姓求雨。最难得的还管庄稼汉吃喝,比要饭还好。什么也不做就管吃喝,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开始都不相信,只有几个傻不拉几的人跑到笔架山路口,结果还是真的,还真有几个傻子吃到饭了。回去之后,到第二天又去,把家里人也带去了,人们就看出门道,都跟了去。吃到饭的庄稼汉,就不走了,睡在河沙湾里,虽然那里很热,都晒得比锅铁还黑,好在那时候人们还没有爱美的意识,只想到吃饱饭。也有一半人身上都长了毒疮,撕心裂肺地哭号,好在野狼也没有了,世界上好像除了几声嚎啕之外,格外的静。过了几天,有人为了感激,也为了想进石圩子,心想石家这般好,我们是路人都救济,那要是在石圩子干,那还不幸福得嗷嗷叫呀,所以就产生了要表现一下的思想,这种思想一旦产生可不得了,一阵一阵都去挑水,把从笔架山到石圩子的路都灌湿透了。还有几个大胆的走到易手顺面前问,手顺,你在石家打长工,肯定享福有饭吃,我们想进石圩子,你看行吗?

  易手顺连话都说不动了,只能招招手,那意思是说,你们,我还眼馋呢?你们多好呀,在笔架山还能吃到饭,我呢,吃不到饭还不准离开,说是要做出什么表率。弄得老婆石莲花到外面要饭现在还没有回来。小辫子很疼爹,送回去的饭不吃,说是留给爹吃,爹吃了好混钱给小辫子吃。一顿两顿还可以,十天八天下去还不饿死?易手顺没办法,逼着小辫子吃,还说你要不吃爹也不吃,饿死在一起算了。只不过到那时候你妈要饭回来见不到你,多伤心呀!这么一说,小辫子才吃了几口。现在还躺在床上起不来。

  那天早上,天气照常十分闷热,太阳还在睡觉,人们已经被火热的气浪冲到了山上。观音山,紧挨着灌河。灌河已经没有水了,黄沙变成了白云,一条弯弯曲曲的云在地下躺着,绕过观音山脚下向东流。

  来了许多人,这些人不是吃饱了撑的,是来看稀奇的。人们都在想,今天不同往常,今天有神仙帮忙。地主绅士也不顾仪表的庄重,都穿着现代时髦的短装,薄如蝉翼的丝绸汗衫,下身配衬着白色的短裤,还有人在后面扇着扇子。一个个好像十分得意,微笑着,坐着轿子上了观音山顶。

  凡是名山听说都是秃顶,跟人一样,凡是聪明人头上都很少毛。观音山出名就是因为山顶平坦,上面有两三里路能插秧,只不过没有水也就只能建房子了。不知道是哪一年,来了几个老道,在这上面建起了九间房屋,供奉观音菩萨。从此南来北往的到这上面烧香拜佛络绎不绝,这地方成了胜地。我观察了一下,观音山之所以成为胜地是因为在这方圆几百里的地方只有这么一座山,是一座孤山。据说这座山在古代就叫孤山,孤苦伶仃的孤。又过了几百年,有人就把这座山叫观音山了。叫了观音山就不孤苦了,而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大山。就是因为这座山善于在这么平坦的地方突出自己,所以才成为人们崇拜的神仙驻地,才成为胜地。

  石三姑本来是个女人,是个平凡的女人,在男人成堆的地方却因为观音山而驰名。她穿着丝绸,披着白纱,捧着莲花,坐在轿子里。是抬着上山的。为了怎么上山,管家与石虎、石豹之辈发生了争论。管家认为应该步行,这样可以感动上苍。石豹、石虎不同意,建议骑马,那样威武。还是石三姑技高一筹。她慢腾腾地说,都他妈的咸吃萝卜淡操心,我什么也不骑,也不步行,我坐轿子。坐在轿子里大家看不到,不就增加了神秘感吗?这么一说都恍然大悟,觉得大家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奇怪的是,石三姑上去了,刚好落脚,以石薄嘴为首,一起向石三姑下拜,这一拜不打紧,人们再次把头抬起来时正前方就落下来一位白胡须的老头,这个老头真老,头发也白了,只穿着一个裤头。再看身上全是肌肉,红红的,像红烧肉,脸血红,眉毛足有一尺多长,也全雪白。在双眉之间有一块蓝痣。人们目瞪口呆,还是一齐下拜。此时石三姑把手一挥说,不要下拜大仙,请吹鼓手上来。石薄嘴喊,叫号子。然后,一百人,只穿一个裤头,站在左侧,呜呜吹了一下。石薄嘴又喊,叫鼓手。又是一百名,五大三粗的汉子,咚咚咚,震天而响,站在右边。石三姑看看东方,地平线上好像有红红的太阳往上冒。也许是太热,在正中心搭建了一个十多米的高台,石三姑爬上高台,好像有点害怕,晃了一晃,有俩人急忙扶了一把,又稳住了,然后坐在那里挥动着手。左手一挥动,号子连天价地吹;右手一挥动,鼓手拼命地敲。那个白胡须的仙人,在平坦的场地上跳耀着,学着猴子翻跟斗,又学着狮子吼,又盘坐在那里双手合十,默默地念叨。

  开始只是几百人,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只见观音山周围乌烟升起,尘埃蔽日。山下聚集了上万人,听说有好多土匪也来了,说也奇怪,没有一个土匪捣蛋的,都被这场面感动了,震惊了。都在胡乱地吆喝。喊声,吆喝声,鼓声,号子声,乱七八糟,形成了热浪。

  天,害怕了,这个一直被远古人当着美好向往的太阳神也隐去了,也不敢再在这块土地上作恶了。只听半空咔嚓一声,人们还以为是吆喝呢,没有注意的时候,雨水,哗啦啦下来了。人们更加疯狂,已经不知道谁是救命稻草,忽然石薄嘴喊了一声,石观音,石三姑。这时人们才知道是石三姑这个大神仙。于是,一阵阵:石三姑,石观音!从地下到山顶,又到天空,响彻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