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婉莹出嫁
书名:穿成假千金后带着全村暴富作者名:白苏-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59更新时间:2022-09-30 19:52:51
乐家嫂子一边梳,一边说着吉祥的话。
邹婉莹今日亦是高兴,也可能是紧张,不自觉地话也多了起来。
“乐家嫂子福气真好,不说别的,但是乐家的姓便喜庆的很。”
“今天啊,你最是福气好,这喜服一穿,便又是今日整个名州府最漂亮的人儿了。瞧这一头乌黑漂亮的头发,真好!”乐家嫂子笑盈盈地一边梳头一边道。
“如今良吉做了状元,乐家嫂子家也快再要办喜事了吧?”
“我啊,不管孩子们这些,他们自己喜欢便好。”
两人只顾自己谈着话,全然没有发现一旁的江楠已然红了耳根。
邹婉莹的妆是江楠给化的,古代的化妆工具没有那么,但作为半专业人士,江楠依旧技术在线。
邹婉莹看着铜镜中的自己,眉眼弯弯,微笑道,“表姐,平日里也没见你给自己装扮,竟化地这般好。”
江楠笑,她扶着婉莹的肩膀,认真地端详着镜中人。
依稀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时一头枯黄的头发,怯生生的样子。
“婉莹,要幸福啊,以后要是遇上了难处一定要回来跟我说,江家便是你的娘家,我便是你亲姐姐。”
“嗯!”婉莹声音哽咽,微微红了眼眶。
“你给我打住,可千万别再哭了,妆花了可不好补。”江楠慌忙道。
婉莹抿了抿嘴,露出了个灿烂的笑。
妆化完不久,婉莹的几位好友也来了,一同先来看看新娘子。
辰时刚过,接亲的队伍便来了。
张宝跃一身大红色的喜服,映衬地这位读书人更加地白皙秀气。
后面跟着他的几乎都是他私塾里一道读书的同窗。
张宝跃轻轻地敲了敲江家的大门。
江诚把门开了一道缝,然后探出一只手去,然后手上一沉,他缩回手一看,竟是一整锭的元宝。
“哎哟,可以啊,”江诚一边掂了掂手中的银子,一边就把门打开了,呼啦一声,一群人鱼贯而入。
“哎哟,我去!你是怎么拦的门,就一锭银子就把你打发了!”江茂中再边上急得直跺脚,“早知道我自己来拦了!”
“你懂什么,吉时不能误。”江诚把银子往怀里一揣便笑着进了屋子。
邹婉莹的房门亦是紧闭,张宝跃轻轻敲了一下房门,“婉莹,我来接你啦。”
门被哗啦一声打开,江楠和乐家嫂子,还有村里婉莹其他的好友皆堵到了门口。把门堵了个严实。
“别急,要娶我们婉莹呀,先回答几个问题。”江楠笑到道。“知道我们婉莹生日吗?”
“知道的,母亲合过日子的。”张宝跃如实道。
“就这?”江楠挑眉。
“以后婉莹的生日我都会记着的。”
江楠满意点头,“日后你若是和婉莹闹矛盾了。”
“我,我若是让婉莹过得不舒坦了便是我的错。”张宝跃有些急。
后面跟着的同窗们跟着嬉笑起哄。
“你瞧我们宝跃这副样子,免不了又是个妻管严。”
“瞧他连话都要说不清楚了,大表姐你就放过他?”
“不行!”江楠微微扬了扬头,“我们婉莹这么好,娶她自然没那么容易的。”
“是,大表姐继续问。”张宝跃很温顺地站在一边,一副听夫子训话的样子。
“你将来是要去考进士的,四书五经都是念过的吧?”
“自是念过的。”张宝跃道。
“那便好,我考个简单的,你把诗经中写那些情情爱爱的诗都给我背上一遍吧。”江楠眉眼一弯。
张宝跃一愣,随即便开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大表姐你天真了,咱们宝跃啊,就数诗经背得最熟,咱整个书院可没有能出其右的。”宝跃的好友里有人嚷道。
宝跃回头瞟了他一眼,那人便嘿嘿地笑。
宝跃竟真的站在那里,认认真真地背了十几首,直至背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宝跃背完,目光里全是温柔,他对着邹婉莹伸出了手,“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身后同窗好友里有人击掌笑道,“妙啊,妙啊!”
婉莹坐在梳妆台前,头上盖着喜帕,但依旧能朦朦胧胧看到不远处宝跃向他伸手。
她不好意思地把头按地更低些,双手扭着手中的帕子。
江楠侧了侧身子,“记住你说的啊,祝你们白头到老。”
按着名州府的规矩,新嫁娘双脚是不能粘地的。从新嫁娘的房间到门口喜轿的这段路,一般是由家中的兄弟背着或者抱着出去的。
如今这活便落到了江诚头上。
江诚嬉笑着向张宝跃伸了伸手。
张宝跃忙从袖口又掏出一锭银子放在了他的手心。
江诚随手往胸口一塞,捋了捋袖子,把邹婉莹背了起来。
江诚从小都是做惯了农活的,背个邹婉莹依旧步履稳健。
他把婉莹放到花轿上,喜娘放下了轿帘,看了看时辰,道,“吉时到,起轿!”
话音方落,鞭炮声四起,喜仗里的乐队也奏起了极欢快的音乐。喜轿晃晃悠悠从江家门口离开……
江诚走到江楠身边,拍了拍微微褶皱的衣袖,斜眼睨了她一眼,道,“少吃点!”
江楠微微一愣,随即方才想起来时什么意思,扬手道,“唉哟,臭小子,你再说一遍!”
江诚嘿嘿笑着跑开了。
江家和张家离的很近,于是喜轿便从江家出发,绕着整个岭下村转了一圈再到的张家。
都是同一个村子的,大家都很熟悉。一路上都是欢呼喝彩的声音。
江家准备了很多喜糖和铜钱,一路走一路洒。
于是一路上喜仗后面都跟满了村里人,特别是小孩子。每扔一次糖,就是一次热闹的呼声。
轿子掐着点进了张家的门,张家已是张灯结彩,门上也贴了大红喜字和一副横批为“百年好合”的对联。
张家人拿着两个麻袋,铺在路上,婉莹一边走他们一边移动麻袋,婉莹的每一步都是走在麻袋上,只到走进拜堂的厅堂。这个习俗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传宗接代”。
厅堂的地上铺的是红色的地毯。连厅堂内原本松鹤延年的画都被换成了百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