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紫珠耳坠
书名:神医毒妃:娘亲你马甲掉了作者名:慕容画一本章字数:2013更新时间:2022-10-03 13:49:24
圣上将打理中馈之事交给了敏贵妃和贤妃,并要舒婕妤从旁辅助,如今竟然有人敢害死舒婕妤,这不是在打敏贵妃和贤妃的脸么?
敏贵妃自然生气。
“你说吧,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之前舒妃有什么异样?丽昭仪,你是舒妃的闺中密友,如果你知道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一定要和本宫说,本宫定然会为舒妃伸张公道的。”
丽昭仪脸色微白,神情也有些紧张。
宴明琅一看便知,丽昭仪定然知道一些什么事情,只是在考虑要不要说出来。
敏贵妃也看出来了:“丽昭仪,你与本宫住了这么几年,本宫是什么样的人,你应该清楚得很,至于世子妃,她既然肯冒着风险给你们开药调理身子,你就知道,她是个信得过的人,你若是真的和舒妃交好,想为她讨个公道,最好把你知道的事情说出来,咱们几个人集思广益,总能想到法子的,可你若是不说,就凭你一个人,难道能为舒妃报仇?别到时候,没等为舒妃报了仇,自己的性命先搭上去了。”
看来,敏贵妃是气得很了,一向和颜悦色的她,竟然也能说出这般疾言厉色的话来。
丽昭仪低头思索了良久,才缓缓跪在了敏贵妃跟前:“求贵妃娘娘为舒姐姐做主!”
敏贵妃叹了一口气,叫连嬷嬷将丽昭仪扶了起来。
“你把知道的事情都说出来,本宫一定会为舒妃做主!”
丽昭仪这才从贴身的小衣里取出了一团帕子,放在茶几上,在敏贵妃和宴明琅面前缓缓打开。
粉色的帕子里包着一只金耳坠,上头镶嵌了小拇指指尖大小的紫珠,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十分好看。
“这珠子看起来怎么这么熟悉?”
敏贵妃仔细地端详起这只紫珠耳坠来,半晌才道:“本宫记起来了,这是有一年东海进上的紫珠,统共只有两颗,陛下便都赏给了皇后,皇后叫人做成了一对耳坠,戴了几次就不戴了,当时宫中姊妹好多人都很艳羡呢。”
丽昭仪忙道:“正是此物,娘娘,这是舒姐姐娘家带进宫来的陪嫁丫头小夏子在聚丰厅捡的!”
“什么?在聚丰厅捡的?这怎么可能呢?”
敏贵妃道:“未央宫成日大门紧闭,没有圣上发话,任何人不得进出未央宫,就连每日的饭食,也都是放在未央宫门口的,看守得这般严密,皇后怎么可能深更半夜偷跑出未央宫,跑到这么远的聚丰厅来呢?”
丽昭仪摇头啜泣道:“贵妃娘娘有所不知,皇后娘娘之所以不戴这对紫珠耳坠了,是因为皇后娘娘将这副耳坠赐给了容妃,容妃怕招摇,在人前很少戴,给太后皇后请安,跟宫中姊妹们一处的时候,就从来不戴,因此也甚少有人知道此事。”
“但容妃生性张扬,在贵妃和贤妃等姐姐们面前不敢戴,却时常在我们这些比她位份低的嫔妃们跟前戴,昨儿个夜里,小夏子陪着舒姐姐去聚丰厅,路上遇到容妃独身一人,连个丫头都没带,匆匆去了聚丰厅附近的假山,当时,容妃耳朵上戴着的,正是这一对紫珠耳坠。”
敏贵妃忙让人把小夏子叫了进来,小夏子跪在地上,说的和容妃一模一样。
“奴婢进了聚丰厅,发现聚丰厅临着水的那一面窗户四扇开了三扇,往常婕妤娘娘就算开窗户,也只会开一扇,是绝对不可能开三扇的,当时奴婢便知道不对劲,正要出去喊人,脚下觉得硌得慌,就在地上捡到了这只紫珠耳坠。”
两个人说的话对上了,看来,容妃绝对去过聚丰厅。
而且绝对是在小夏子离开之后去的。
因为小夏子和舒妃去聚丰厅的路上,遇到独身一人的容妃时,她耳朵上还戴着两只紫珠耳坠,所以那会儿容妃没去过聚丰厅,是后来才去的,可容妃为什么要独身一人出现在那里呢?
敏贵妃毫不怀疑这紫珠耳坠的来历,紫珠本就不多见,这样大的紫珠,更是少见。
再者,历年进上的东西,内务府都有册子,是哪年哪月进上的,都给了谁,谁又做成了什么……这通通赖不掉,只要去内务府查一查帐就行了。
至于皇后把紫珠耳坠赏给了容妃,内务府更是有一笔账呢。
只因这紫珠耳坠是皇后所戴,如果不仔细记好了,容妃戴出去,那就是僭越。
正要叫连嬷嬷去内务府查账,忽然瞧见宴明琅眉头紧皱,神情恍惚,不知道在想什么,敏贵妃就唤宴明琅:“明琅,怎么了?难道是阿衡……”
宴明琅连忙摇头,截断了敏贵妃的话头:“娘娘,我有一件事情,不知能不能说。”
“你说,这里又没外人,有什么不能说的?”
宴明琅吃了一口茶,压下了心头的恶心,才道:“从聚丰厅出来之后,我问璎珞,走哪一条路回瑶池宫比较近,璎珞说,从假山绕过去,穿过一扇月亮门,从那条路比较近一些,我就带着璎珞过去了,正走到假山处,我想起自己的帕子落在了聚丰厅,就叫璎珞过去拿,因为离得不远,我说我在假山等好了。”
“可璎珞走后不久,我听到了从那假山上面的暖亭子里传出了男女欢好之声,而且……而且那男人是三皇子顾裕!”
敏贵妃唬了一跳,脸色都白了,差点没坐稳:“我的儿,这样的话可不能乱说!你……你可看真了?”
“千真万确,我听的声音的的确确就是三皇子的,这绝对错不了,不瞒娘娘,今年春日,芳嫔的死,其实就跟三皇子有关!”
敏贵妃眼神晦暗不明,她的声音颤抖起来,既透着紧张不安,又有些兴奋:“你细说,芳嫔怎么和此事扯上了关系?”
芳嫔是自缢而亡的,当时给的定论是,芳嫔觉得自己病入膏肓,好不了了的,因为受不了病痛折磨,所以才选择自缢。
可当时除了皇后以外,并无人在意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