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找钱的路上
书名:红海茫茫作者名:沙洲冷-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29更新时间:2022-04-25 10:52:25
钱,赚钱,看来无论在哪里钱都是敲门砖!
书院扩招,招先生,招学员需要钱;书院现有的房间也不够用,扩建书院需要钱。
赚钱需要人才,不培养人才找不到合适的人赚钱。钱呐,要抓紧赚钱。
在华夏国的那些年,遇到难题时会摸一下手腕上的五色石手链给自己信心。
我习惯性摸向手腕,光滑的手腕上手链已不在了。
想起手链我更加懊恼,一次意外受伤滴血后手链竟然开启了储物功能。我储备了很多好东西里面。
本以为那是国师给我的底牌,现在连底牌都丢了。
有点懊恼地回到父亲刚给我安排的房间,坐在书桌前快速的研墨,书写。很快桌上已五页纸的《扩学方案》,我检查一下,吹干墨迹,走到父亲的房间交给父亲。
“请您帮忙看看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需要把我们的意见和国师沟通一下?另外请把戚继借给我用几天。”
父亲认真看了一下,点点头。
“戚继以后就跟着你,你出去就带着他,还有昌武也给你用。在这边要注意安全。”
这时一阵钟声响起。父亲站起来说,“我要过去‘如意轩’,午餐你和戚继一起去餐堂吃点。然后让戚继陪你在周边转转,累了就直接回家休息。”
我们走出房间,恰好戚继也走出来,父亲对戚继交代了一下,就急忙带着小厮离开了。
我和戚继一同到先生的餐堂,里面已经坐了四位先生,戚继给我们分别做了介绍。给各位先生分别见了礼,然后大家就开始就餐。
可能因为我,大家有点拘谨。我和戚继快速吃好,和其他人打了招呼就走出餐堂。
“我们随便走走吧,到人多的地方走走。”
我们走出书院,左拐后走上一条主路,沙石路面很宽,但是可能是雨天走的车有点多,间或有坑洼处没有垫平。
我看到沿途有不少的店铺,米粮店,日杂店居多,店面都不是很大。米粮店门口还堆着几个人在排队。刚刚过了春节,可见家里没有余粮。
我们边走边谈,戚继说再向东走会有一个渔船码头。东安镇南部绿江沿城而过,在下游十余里入海。码头这边水产比较多,价格不高。
接近码头,间或传来叫卖声。我看到一个老人推着的小车上堆着一排点心看着就很好吃,边凑过去边问戚继:“戚先生,这是什么?”
老人看着我们过来连忙吆喝起来,"打糕!打糕!”
这时候路边的人比较多,我向那个打糕小车直走,不小心撞到一个少年的身侧。
我停下来,看见这个一身大红锦袍的少年,连忙道歉,锦袍在东安镇少年人穿的本不多,这大红的锦袍更是惹眼。
少年看到我诚恳地道歉,便不耐的摆手说,“算了,小爷今天忙,不和你一般见识,赶紧滚!”
他身边还跟着四个身材魁梧的小厮。
我看到“打糕”的好心情被这个“滚!”字搅没了,刚想回嘴,戚继却拉着我的袖口走向那个小摊。
这时我发现身边原来拥挤的人流早已快速的散开了。
卖打糕的老者轻声说,“这是码头边钱记商行的五公子,人送外号钱霸天,在码头这边那就是无法无天。千万别招惹他。”
“谢谢老丈,请帮我包两包打糕。”
我看着老人在包,一包也就只有八小块。“再加一包!”
然后问老人“老丈,这附近可有手艺很好的木工?”
“没留意,以后我帮你打听一下,下游那边有好多修船的小作坊,那边应该有木工。”
我从腰上的荷包里取出早晨母亲帮我准备的零钱付给老人,戚继已经帮我把点心的纸包提在手上。
码头的附近街道两侧,商铺多起来。人来人往的生意也都很红火。我看了各家商铺的情况,在心里有了一个想法。
我朝着铺面最大的钱记商铺走去,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钱记商铺的铺面很大,有几处并排的门面组成,每一处门面都只做一类商品。
正午,阳光正暖,伙计们把部分商品搬到门面外面的简易柜台上兜售。买东西卖东西的人往来交错。
我走向靠近码头那个兜售鱼叉,绳结的店铺,我在店铺里仔细看了一遍,确定自己刚刚的想法没什么纰漏。
转头和一个不太忙的小二说,“我是安东书院的昌茫,能见你们掌柜吗?”
小二先是一愣,然后回味了一下,和旁边那个年龄大的店员的问了一声,然后走向店里。
一刻之后他回来对我说:“钱掌柜有请。”
我和戚继随着他走进店铺,绕过室内柜台进了后面的房间。房间里坐着一老一小。
“这是二少东家和钱掌柜”小二连忙介绍,“这是安东书院的昌先生”
我行了一个书生礼。钱掌柜招呼我们坐下,让小二上茶。二少东家则一直静静的看着我。
“冒昧打扰。今天和戚兄信步到码头,看到您这边做渔具生意,想到前几日在书中看到一工具,捕鱼应该是更简单实用,特来和掌柜探讨一番。”
“这个工具学名网,是用绳子结成的,用于捕鱼比之鱼叉安全,高产。捕鱼的人只要有力气就可以,不需要武功。”
这时二少东家眼角轻抬,眼神泛光,我知道他开始感兴趣。
“我这本书中还有其它一些实用的工具,使用起来会更方便,照做出来后,如果有贵店铺做推广,定会有很可观的收益。”
"我先做出样品,您这边先试用一下,合适,我们再谈合作方式。如何?”
二少东家眼角轻抬:“纸上谈兵,你这边只这么说说我们怎么相信你?”
见他回复,我心想“成了!”
于是我把我的想法详细的和他细说了一遍。他提出一些异议,我再进行修改,最后我们达成共识。
给我七天时间,做一个我说的渔网,他们找渔夫试用七天,好用的话就长期合作,利润五五分成。
华夏只见过没做过,七天时间能织出渔网么?我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