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宝藏地图
书名:市井小民的江湖作者名:汪治澎本章字数:2891更新时间:2021-06-22 14:07:48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9月1日,清朝政府在崇右尔库站(今三站)设置大通县。隶属吉林省依兰府管辖。张熙为首任知县。1909年(清·宣统元年)4月1日重新勘界,大通县隶属黑龙江省管辖,县衙迁至岔林河口现通河镇。
1914年(民国3年)5月15日,根据北京政府内务部通令,黑龙江省大通县改为通河县(因与甘肃省大通县重名)。县名延用至今。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拥兵50万的东北边防总司令张学良不战而退,日军强占我国东北,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横尸遍野,使三千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1932年4月29日,日本关东军61炮舰联队侵占通河,驻通守军—黑龙江边防军第三旅步兵第五团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七昼夜,三战通河城,团长吴凌汉、副团长张兴华等爱国官兵在保卫通河城中英勇牺牲,在得不到增援的情况下败退。5月4日,政府县长路克遵见守城无望、拒绝与日本人合作,烧毁县政府重要档案70余卷,弃官携县政府印章只身出城(夜晚骑马从通河镇东大门离开通河,下落不明),从此通河城陷落。日本人在通河成立“通河县公署”伪政府,从此统治通河,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国政府投降,通河人民才结束日本人的黑暗统治。
1932年日本关东军61炮舰联队侵占通河还有另一个重要任务,寻找到由张姓道人有关呼玛县境内大清宝藏所在位置的地图。
这份地图内详细的记录了呼玛县境内的大清宝藏及大清龙脉的位置。
当年明朝派人到东北来断了99条龙脉,却惟独漏了一条龙,这就是今天清永陵后面的山——启运山。
启运山“悬龙”逃走以后来到了鹿鼎山。
真正的最后一条龙是现在的鹿鼎山,正是靠着鹿鼎山这条悬龙,保佑了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们打下了江山。因此大清每代帝王都将此看作龙兴之地,暗中加以保护。
据民间传说,呼玛县鹿鼎山这里埋藏大清宝藏。
鹿鼎山在我国黑龙江省以北之地的额木尔河与黑龙江交汇处,传闻山中藏有八旗重宝,是大清国龙脉的所在。
鹿”和“鼎”均含有江山社稷之意,《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鹿喻帝位、政权。意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关于“鼎”,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国灭则鼎迁。
《史记.封禅书》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鹿鼎之名,不仅霸气十足,更显意蕴深长,兼大清王朝的龙脉之说,鹿鼎山雄峙白山黑水之间,环伺千顷沃野、如画江山,其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着实是块风水宝地!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之术即相地之术,核心即是催旺运势,将居住或者埋葬环境按宇宙变化规律选择,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呼玛河在鹿鼎山脚下拐了个圆弧,施施然流入黑龙江,宛如游龙利涉大川。而其山则如龙首昂扬,睥睨六合,阔步四野,其气势如虹,纵横捭阖。可见鹿鼎山作为大清龙脉,在择址选形,方位格局上形法、理法俱合,风水自然是上佳。
藏宝人与宝藏一起永远埋在这里,这里有一根石柱,它从潭水中钻出水面,一柱冲天,就这样挺立于天地之间,颇有阳刚之气,名为鹿角石(又称祖根石),传说鹿角石还是七彩梅花鹿的化身。
更有传说,无数人寻而不得的大清八旗的宝藏就藏在这根石柱的底下。在清朝入关时在鹿鼎山藏了很多的宝藏,要知道在清朝的呼玛是当时的“王牌部队”,索伦铁骑就是发源于此。
这根石柱像一条汉子,巍峨屹立、眼望江乡,泪洒成潭,故称望乡石。石柱远望具有阳刚之气,后人又称其为朝上石。
这份地图中明确的标注了朝上石的所在位置及路线图。
据说,明朝崇祯皇帝是第一个发现清朝龙脉出现在东北的人。
有一天晚上,崇祯皇帝用过御膳之后,在宫内散步,偶然间观看天象果发现东北方向,出现了一团紫色云团,里面似乎有上百条神龙在里面翻滚。
崇祯皇帝一见大惊,心想,这不是混龙出世,要夺我大明江山吧。崇祯马上安排皇家风水师去东北寻龙,找到龙脉后给毁掉,以防祸患。
这风水师也的确身怀绝技,领旨之后带着几个徒弟来到东北,经过跋山涉水一路寻找,把找到的九十九道龙脉全部破掉。最后也把剩下的一道离地三尺的“悬龙”找到了,正要施法将这最后一道龙脉破掉之际,突然间连续刮了几天大风。因此风水师也就有了懈怠之心。这条悬龙就趁机逃走了。
当时,风水师心想,这最后一条龙脉是条悬龙,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谁也葬不上啊。就没再寻找下去,回朝交旨去了。
不久之后,东北深山里来了一个汉子。这个汉子穿着狼狈,手里捧着一个盒子。此人就是努尔哈赤。他刚刚打了败仗,手里捧的盒子里装的是他爷爷的骨灰。
原来他去投店,可东北店里的行规,骨灰不吉利是不能进店的。所以努尔哈赤就来到这山上来,把骨灰盒暂时放到一棵大树的树杈之上。
为何不安放寄存在地上,因为民间的习俗是如骨灰盒一着地,就算是安葬了。努尔哈赤还想给爷爷寻个风水宝地安葬呢。
第二天,努尔哈赤回来取他爷爷的骨灰。结果发现他爷爷的骨灰盒怎么都从树上拿不下来了。情急之下他用刀去砍树杈,结果树杈竟然流出了血色液体,而且更为神奇的是刚砍开的树杈口子马上又合上了。
就在这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位懂风水的老先生说:“兄弟啊,这是天意啊。听我一句话,你爷爷就葬在这里吧。”
努尔哈赤说:“怎么能将爷爷的骨灰安置在树上哪。”
老先生说:“这是悬龙你知道不。你看这地形,此山形似龙,前面那山像只大鸟,那就是凤凰啊。前面还有一条河,这是龙凤相聚夹一江的格局。别多寻思了,就葬在这吧,以后你就会飞黄腾达贵不可言了。”
“原来这是龙脉啊!”努尔哈赤终于明白过来。而那棵树呢,其实就是悬龙所化。
后来努尔哈赤就把他爷爷葬在这山岗上,把这山叫启运山。也就是鹿鼎山,而他爷爷的坟后面就叫永陵。
现在的永陵后面就是启运山,它前面有烟筒山,左边有青龙,右边有白虎。这是万乘之尊之势。前面还有苏子河,跟二道河、错草河一共组成了“三水入库”的风水格局。
更加奇怪的是,启运山一共有十二个山头,而且左青龙山,右白虎山,还有近案山距永陵都是十二里,苏子河在此地的长度也是十二里。
了解清朝历史的都知道,清朝一共是十二个皇帝。大家还可以看到,最后的一座山特别弱小,那就是代表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而且中间的三座山特别雄伟,那当然就是代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了。
努尔哈赤的爷爷是葬在哪棵树上当时其实是不清楚的。偏偏后来乾隆皇帝来祭祖的时候,就认定了其中一棵树为神树。
这其实不是个好主意啊。因为皇帝是金口玉言,你说这棵树是老祖宗的安身之处,不是也是啊,受皇封了。因为你以后就得盯着这棵树啊,如果有个虫蛀、雷劈,或大风刮倒了咋办呢?
这一说,还真倒了。到了清朝同治年间,1863年的时候,刮了一场大风,把这个树给刮倒了。同治皇帝一听奏报,感觉这事不妙,赶紧派人把这树给扶植起来。
这时的树倒应在什么大事上了?太平天国啊。
树撅了根是扶不起来的,很快,这树就连根烂掉了。不过,没多久大树旁边又长出一棵小榆树。这又应在什么事上了,了解清朝历史的都知道曾国藩吧,这是中兴啊。不过,中兴了一段,也没兴太久,很快这棵小榆树也死了。
现在的永陵里面还有一棵神树,人们给它披红挂彩的,不过那不是原来传说的那棵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