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组织

中国的全球化革命

中国的全球化革命

【美】韩德尔·琼斯(HandelJones),【中】张臣雄

已完结· 19.88万

出海·征途:解码中国企业全球化之道

出海·征途:解码中国企业全球化之道

黄兆华

已完结· 13.26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构建以及资本流动促使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而其背后的推手和赢家是跨国公司。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聚焦开发面向全球的新市场,尤其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 《出海 征途 解码中国企业全球化之道》作者基于多年海外实战经历,以及帮助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方面的丰富咨询经验,从战略、组织结构、人才储备、领导力以及风险防范等角度,分析了华为、吉利、柳工、大疆、传音等企业的全球化之路,系统地阐明了国内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时将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对方法,总结了一条符合中国企业特色的全球化发展道路。 对于渴望进驻海外市场并获得一席之地的国内企业和企业管理者来说,《出海 征途 解码中国企业全球化之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大国寡品 反全球化时代中国如何走向世界

大国寡品 反全球化时代中国如何走向世界

李光斗

已完结· 14.76万

本书就如何打造中国国家品牌从“道、法、术”三个层面做了详细阐述。首先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其次是打造能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产业支撑,再次是国家品牌符号企业和文化品牌的打造。国家品牌的建立需要强大的文化输出,同时文化输出强势品牌和产品是重要载体,文化输出的实际力量是强大的代表性产业和代表性企业。反全球化时代,既是国家的战略转型期,也是中国制造转向智能制造的转型期,还是中国由制造立国向品牌立国的转型期。突围之路既需要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布局、深耕,也需要国家战略指导。 本书适合企业老板和高管阅读。

技术创新全球化的文化密码

技术创新全球化的文化密码

王睿

已完结· 8.21万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将技术创新的强渗透性和发展变化性置于社会文化的普遍联系之中。讨论了全球化时代技术创新的文化嵌和遗传基因,揭示了技术创新由信息交换、新兴网络及智能技术、商业模式和服务创新、集群技术创新引发的持续空间放特;由主体认知差异性、主体关系复杂性、创新方案冲突性引发的协商博弈特;由效率优先、持续竞争引发的经济目标下的技术功利主义。

跨越现代化进程中的陷阱

跨越现代化进程中的陷阱

夏锦文

已完结· 19.15万

本书回顾了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陷阱时的经验与教训,从理论与对策两大板块展开“中等收入陷阱”、“拉美陷阱”、“西班牙幻影”、“日韩困境”、“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综合理论研究,并通过回顾各国应对政策,尝试回答如何才能避免跌入“各类陷阱”,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技术创新全球化的文化密码

技术创新全球化的文化密码

王睿

已完结· 19.35万

孤独经济:城市化、全球化与社交网络下的未来

孤独经济:城市化、全球化与社交网络下的未来

(英)诺瑞娜·赫兹(NoreenaHertz) 著

已完结· 18.27万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原书第2版)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原书第2版)

【美】里佛利(Rivoli,P.)

已完结· 20.22万

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原书第2版)

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原书第2版)

【德】赫尔曼·西蒙(HermannSimon),【德】杨一安

已完结· 27.83万

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原书第3版)

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原书第3版)

【美】巴里· 埃森格林(BarryEichengreen)

已完结· 20.19万

中国近代通史 第一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

中国近代通史 第一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

张海鹏

已完结· 37.83万

作者认为有必要在序卷中阐明全书的基本的编撰原则,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观,基本的写作体例和方法,作为各卷的原则要求。但是,各卷在写作中,不必重复这些原则和要求。这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在课题组组成时,已提交各卷主编讨论和研究。各卷主编大体上赞成了这些原则和要求。五章稿成后,曾分送本书各卷主编征求意见,有些主编热心提供了修改建议。当然,这些原则主要有本卷作者提出,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学术观 。是否有当,还需要听取学术界批评。读者如有意见,可以提出商榷,展正常的学术争鸣。任何学术争鸣,都是作者所欢迎的。 附录名为近代中国史事记略,略仿大事记的编写方式,提供读者一种参考的角度,在一定的意义上,希望可以与其他九卷在内容上起到互补的作用。编写近代中国史事记略,遵循如下原则;有些史实,其他九卷正文中要详加分析,记略从简;有些史实,如思想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正文限于体例和篇幅,或许简略,或许不录,记略则稍加出。编好史事记略并非轻而易举,编写时参考了多种公出版中国近代史大事记一类书籍,本着求真的原则,也稍稍纠正了一些记述,从《中国近代通史》的角度,注意了文字表述的准确。

全球化简史

全球化简史

马克·莱文森

已完结· 13.65万

贸易和投资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走到尽头;   天灾人祸的蝴蝶效应让全球供应链频频崩溃,波及甚广;   贫富差距、福利匮乏、税收失控愈演愈烈……   我们必须深思一个问题--全球化到底能不能继续?   这道看似独属21世纪的全球化难题,其实在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诞生时就初见端倪:   英国依靠工业革命的红利,获得压缩成本的先发优势,一举成为制造业霸主;   蒸汽船降低了运输成本,金本位制度使汇率稳定,全球经济联系才得以增强;   由欧洲列强主导的全球化,种下了富国剥削穷国的恶果…….   看清200年间全球化的过去,才能看懂现在全球化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全球化逆潮

全球化逆潮

【美】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

已完结

文明的进程

文明的进程

【德】诺贝特·埃利亚斯;王佩莉袁志英译

已完结· 6.80万

[上海译文出版社]

天合纪——中国光伏的进化哲学与领先之道

天合纪——中国光伏的进化哲学与领先之道

王康鹏 著

已完结· 17.93万

本书独家记录了天合光能创业、进化并领先世界的历程,并以能源革命和零碳文明的宏大视角,揭示了中国光伏逆势崛起、弯道超车的底层逻辑。从1988年高纪凡董事长开始创业,到1997年公司进入光伏行业,到2014年公司组件出货登顶全球第一,再到公司美股退市回A成为“科创板光伏第一股”……天合光能的发展史,是中国光伏韧性成长的缩影。中国光伏的崛起史,是零碳时代新商业文明构建的前奏。读懂天合光能,读懂中国光伏,读懂碳中和大时代。

重塑海尔:可复制的组织进化路径

重塑海尔:可复制的组织进化路径

穆胜

已完结· 15.07万

组织管理是永远的“蓝海”,有挖掘不尽的红利,海尔30多年基业长青正是基于其不断创新的组织模式。 本书以企业史的形式,从组织结构、后台职能、薪酬模式三个角度研究海尔30多年的组织变革历史。每个阶段,张瑞敏带领下的海尔都能根据战略的变化,大胆推进组织变革,并最终成为时代的赢家。 经过多年组织变革的淬炼,海尔独创出一套“人单合一双赢模式”。该模式力图激活个体,释放潜能,使“人人都是自己的CEO”。被激活的员工成为创客,主动整合资源,寻找市场,在企业的平台上裂变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小微”。至此,海尔也进化成为一个犹如热带雨林般充满活力的“互联网生态”。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雷海宗

已完结· 12.12万

本书上编的几篇文字是抗战前三年间在清华大学发表的。最晚的《中国的家族》一篇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一日出版;一周后的夜间,著者在宁静的清华园,就被卢沟桥的炮声由睡梦中震醒。

中国李庄文化抗战的港湾

中国李庄文化抗战的港湾

罗鸣著

已完结· 14.67万

本书以纪实性为主,通过事件、人物、故事来描述中国李庄,文化抗战的港湾。该书集思想性、资料性、可读性、故事性、传播性于一体,从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展示了李庄文化抗战的豪迈景象,为传承中华文化命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进化

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进化

王兴山

已完结· 9.54万

本书深入探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环境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方向、手段、演进路径等方法体系;并结合龙头企业实践案例,阐述传统企业如何根据不同行业特性、不同发展阶段选取数字化转型突破口,以及如何进行信息系统规划。聚焦“云+数+AI”,从理论、实践双维度勾勒企业进化的方法和途径,为读者带来启迪。 本书适合CEO、CIO、CFO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对数字化转型感兴趣的师生及社会人员阅读。

奋斗与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追梦历程

奋斗与梦想: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百年追梦历程

李捷

已完结· 62.36万

中国近代以来,对美好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集中地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完成彻底摆脱历史厄运、赢得中国革命胜利、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这三个历史性跨越,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飞跃,并带领中国人民跨入强起来的新时代。为了这个目标,自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前赴后继的奋斗与探索,但真正能够实现这个民族梦想的是中国共产党。 本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开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之际,以翔实的史料和宏大的历史视角,追溯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经历的奋斗与梦想历程,展示跨越近200年的沧桑巨变,展示横贯其中的不朽民族精神与和平发展理想,为国际社会和友好人士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一把历史锁钥。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

秦姜

已完结· 11.84万

这是一本浓缩中国文化精粹,并集知识性、严谨性于一体的趣味读物。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考古资料,并吸收*的研究成果,通过“提问 解释 知识拓展”的形式,用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力求晓畅易懂、准确生动,并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和知识的可读性,以符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要。希望您读完本书后,能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加谈资,做一个博闻天下的知识达人。

释放潜能:平台型组织的进化路线图

释放潜能:平台型组织的进化路线图

穆胜

已完结· 17.42万

传统的组织模式中,企业逃不出“员工动不起来”和“创新乏力”的宿命。互联网改变商业逻辑的同时也改变了组织逻辑。平台型组织是匹配互联网商业逻辑的组织模式,它赋予了基层员工更多的责权利,能够在需求侧灵敏获取用户刚需、在供给侧灵活整合各类资源、用“分好钱”的机制激活个体去整合各类资源满足用户刚需,形成供需之间的高效连接。

中国文化的展望

中国文化的展望

佚名

已完结· 33.00万

世界名人名言金典(全24册),ISBN:9787807117087,作者:

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面观

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面观

颜晓峰

已完结· 37.08万

本书是作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的合集。全书从“四个自信”入手,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刘子健

已完结· 7.58万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然而,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这却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11世纪曾经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在正统的笼罩下趋向内在、保守、封闭、自省,失去创新的动力。

组织的进化(第2版)

组织的进化(第2版)

李刚

已完结· 13.37万

创新性和模仿性是组织的两种基本性质,与此对应,组织的管理元素也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创新性管理元素和模仿性管理元素。创新性管理元素与模仿性管理元素循环组合,构成团队制、首席制、集体制和诸侯制的管理架构,分别代表组织的不同进化阶段。促进组织进化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合理安排两类管理元素的排列秩序。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1卷,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1卷,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陈建华

已完结· 35.94万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靠前卷,属于“总论”之一。全书涉及近百年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方法论和话语转型。书稿作者高屋建瓴地探讨了我国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话语转型问题,并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全面观照和简明扼要的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外国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书稿分为上下篇。上篇涉及百年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详细阐述了形式理论、元方法论、“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以及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等问题,并对这些方法论各自的优劣长短进行了符合实际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下篇以学术话语转型为线索,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反思,将外国文学研究视为一种话语建构与实践活动。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借鉴话语分析的方式,既有史的梳理,也有论的深入。

用幽默化解沉默:人际沟通中的成功法则

用幽默化解沉默:人际沟通中的成功法则

李睿

已完结· 15.76万

幽默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一个有智慧的人,当面对尴尬处境时,当面对粗鲁的言行时,通常不会选择沉默,而是用极出色的幽默言语来代替沉默,破僵滞的气氛。本书以翔实的案例、生动的笔触为读者展示了幽默是如何化解沉默的,读后让人有所顿悟,获益匪浅。

赛迪回眸: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2016

赛迪回眸: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201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已完结· 31.20万

《赛迪回眸2016: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既聚焦工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点主题,又关注“互联网+”、新兴领域、信息安全、绿色发展、国际竞争等特色方向,全书共八部分,结构合理,文字严谨,内容深刻具体,涉及领域广泛。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美】巫鸿

已完结· 1.81万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废墟”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该何去何从?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在全球语境中思考中国的美术和视觉文化,分析了一系列丰富的传统和当代视觉材料,包括绘画、碑拓、建筑、摄影、电影、印刷品,以及装置与行为艺术,讲述属于中国的 “废墟的故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