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也在这里/日本新锐作家文库
【日】中村航
已完结· 7.52万字
【日】中村航
已完结· 7.52万字
【日】野口悠纪雄
已完结· 12.12万字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 本书论述经济发展历程及其深层机制的同时,还穿插介绍了野口悠纪雄本人及其好友、同事的大量真实经历,为读者还原出一幅幅生动、立体的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图景。相信无论是野口悠纪雄对经济问题冷峻犀利的剖析,还是他对往昔经历满含深情的回望,都会为读者带来不同凡响的阅读体验。
(日) 斋藤茂男
已完结· 13.58万字
泡沫经济年代的日本社会,宛如梦幻泡影一样变化无常,又像断梗浮萍一样飘忽不定,到处充斥着不安的色彩。 被眼前的欲望迷住双眼而深陷连环债务不能自拔的他们, 在IT革命的洗礼中被机器同化的他们, 在食欲和失衡的内心世界间痛苦挣扎的他们…… 每个人都在成功强迫症的驱动下随波逐流、筋疲力尽。我们究竟想要做什么?想要度过怎样的人生?漂泊于饱食时代的新穷困人群,将会走向何方?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日本终于走出了战后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饥荒时代,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减少人们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仅仅是从“贫困中的贫困”转变为“繁荣中的贫困”。在这个不再为温饱发愁的新时代依然陷入穷忙和债务缠身的极限状态的人们,被称为“饱食穷民”。他们既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企业战士”,又是这个残酷竞争社会的牺牲品。
贺年
已完结· 52.34万字
天衣无缝的犯罪伎俩。
周作人
已完结· 34.40万字
现代日本小说集
(日)加藤阳子
已完结· 16.07万字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直到二战战败,日本人缘何一次次走向战争?上至世界*的优秀人才,下至日本的平民百姓,为何认定“唯有战争才是出路”?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加藤阳子通过层层推进的多维分析,深入浅出地探究了当时日本为政者和国民如何看待世界局势、为何每一次都*终选择了战争。在这本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研究*前沿”的著作中,她回答了历史是如何推进的、战争是如何发生的等一系列问题,帮助读者从更多元的视角理解日本近代史上几次改变国运的战争。 加藤阳子向读者呈现的是一个世界交互相连的动态画面,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日本的“内部决策”,从而在一个更高的维度重新审视日本过去的位置。她很少简单地提出结论,而是不断地指引通往结论之门的方向,读者必能从中感受到历史学的趣味和吸引力。
蒋丰
已完结· 15.48万字
《日本的细节》是著名学者蒋丰的全新力作。作者旅日三十年,经过悉心观察、思考,通过上千个细节,为我们呈现一个全新视角下的日本。书中内容涵盖城市、居住、工业制造、公共服务等方面;多角度,深层次,以全新的方式,体现日本的创新细节、匠心精神、人性关怀、教育理念、社会文明等,比如,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新干线和地铁可以不安检、井盖可以成为艺术藏品、日本人地震来临时可以不逃生、房子可以防雾霾还能住200年等,并分析细节产生的原因,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日本的文化内核。
杨红林
已完结· 11.06万字
本书讲述了一名日本间谍岛崎役治借民间摄影师之名,从1924年到1938年在中国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民情和民族问题的情报刺探与搜集的间谍活动。
小川未明等
已完结· 10.33万字
《日本的童话》是一本日本经典童话故事精选集。以"美好、奇幻"的名家名篇为选篇标准,收录小川未明、新美南吉、宫泽贤治三位皆有"日本安徒生"盛名的著名童话大师的作品,包括《红蜡烛和美人鱼》《月夜与眼镜》《去年的树》《小狐狸阿权》等经典篇目。本书蕴涵着美德、智慧、想象与日本美学,充满天马行空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凝聚了日本历代童话大师们的思想结晶和心血,这些作品滋养了无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为一代代的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灵感,能带给读者阅读的乐趣和对美好的向往。
(日)芥川龙之介著;赵玉皎译
已完结· 16.72万字
本书不仅收录了《罗生门》《竹林中》《地狱变》《河童》等最广为人知的经典名篇,同时精选了《英雄之器》《南京的基督》《丝女手记》《枯野抄》等国内罕见译作,共28篇。由黑泽明执导的《罗生门》,现已成日本经典电影之一,其原著正是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和《罗生门》。 故事之所以可以流传百年,往往因为它超越了时间。芥川龙之介就像你身边那位高冷的同学、孤傲的同事,看似不合群,却唯有他最懂人心。每个短篇,读完最多不过十几分钟,却如走马灯一样,呈现了从大人物到小市民的良心、感觉、神经、趣味……芥川的小说没有难懂的情结和架构,也不渲染社会环境,而是专注展现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谋篇布局,极尽巧思。人生中每一个隐秘不足外道的心思,或蠢蠢欲动,或幻灭怀疑,一百多年前的芥川龙之介,早就看破。
胡炜权
已完结· 13.61万字
日本的天皇制,堪称世界上持续时间*长的君主制度,从日本神话时代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天皇制作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是谜一般的存在。一般人对天皇制看不透,也理解不了。本书梳理了与天皇和天皇制相关的70个问题,共分10章,向读者详解有关天皇和天皇制的各种谜题。前4章主要阐述与天皇历史相关的一些问题,概说天皇的历史与天皇制的发展脉络;后6章则从天皇的宗教与仪式、思想、艺能与学问、日常生活、形象、家族等各个方面,解答人们对日本天皇日常生活的疑问。
(日) 斋藤茂男
已完结· 12.30万字
“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两个不同的升降电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这样错开了……” 看似光鲜的幸福家庭背后,却是无尽的寂寞和空虚。这些日本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凡主妇,她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让作为“企业战士”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速奔跑,支撑起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没有人看到她们的痛苦,这痛苦里有无尽的等待、无助的寂寞,还有无能为力的忍受。不想在临终时为“我这一辈子都在干吗?”而懊恼,试图活出自己的妻子们,她们的“革命”是否能成功呢? 本书不仅描写了夫妻家庭生活和企业社会问题,还引入了心理咨询师的精神分析,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分析了几位采访对象婚姻危机的成因,包括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的心理根源,犀利有趣。
(日)三枝匡
已完结· 17.56万字
本书是被誉为“全球制造业后盾”、世界精密机械制造龙头企业MISUMI的三枝匡讲述自己如何利用13年时间将创业四十年、销售额500 亿日元的上市公司扩大为年销售超2000 亿日元的企业的故事,详细描述了他在米思米各部门进行的国际战略和生产革新、运营改革等的实践过程。描述了该公司经历了怎样的失败与成功,终实现了整个组织宛如重生、堪称“公司改造”的大变身。为企业经营人才向“专业经营者”提供经验借鉴,也让有些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重新思考自己公司的经营和战略。
王鹏华
已完结· 15.19万字
在外人眼中,日和日本人本身是截然不同的矛盾体,但在日本人身上却得到完美的统一,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性格。而造就这种性格的原因,除了偏居岛国等地理因素外,历史凝聚而成的文化传统也不可忽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解读日本经济军事实力;审视你看似熟知的日本,剖析日本的历史与文化;走进你一直向往的日本,深度解析日本风土人情;探秘你从未听闻的日本,解密日本不能说的秘密。
陈伟
已完结· 13.86万字
本书以日本经济的两次危机——二战战败后和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危机之后——为时间点,描述了日本二战之后商业崛起的历程,也记录了泡沫经济崩塌之后,日本企业家的自我救赎。在日本近代化之后为悲壮的这两次变革中,企业家们在废墟中重建,在绝望中徘徊,然后选择向前走。 日本企业家对于造物的坚守,使得他们致力于对极致的追求,他们当然也有缺憾,但值得记忆。可以说,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拯救了日本的经济。
【日】橘川武郎
已完结· 6.79万字
自明治维新开始的150多年来,日本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道路上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并于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陷入了 “失去的十年”,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在失落的泥潭里挣扎不前。 为什么日本能够较早地搭上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为什么又黯然失色了?如今又应该如何走向新生? 日本知名学者橘川武郎从经营史学角度分析了日本经济、日本企业的兴衰,同时,也另辟蹊径,描绘了活跃在日本经营目前的涩泽荣一、土光敏夫、小林一三等企业家群像。
【日】都留重人
已完结· 15.53万字
本书是理解日本战后40余年里从废墟、腾飞到停滞的不可错失的参考书,本书出版后,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日本从战败废墟中凤凰涅槃般崛起的最好历史记录。文字不多却极其犀利。都留重人先生掌握资料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且书中增加了他本人的实践经验和政治思考。”
【美】田谷治子 【美】西奥多·F.库克
已完结· 41.28万字
直面黑暗,为真实的历史发声 数百位日本亲历者首度公开血腥残酷的战争经历 二战中,日本对亚太地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创伤延续至今。然而日本官方自始至终都对战争的根源、过程、代价以及后果避而不谈,更从未表达过任何歉意。为何会如此?而与之相反,被拖入战争深渊的日本平民,在数十年后回顾那场战争时,用得更多的词是难以启齿、不堪直面? 本书堪称一部开创性的口述史,西方著名历史学家西奥多·F.库克夫妇通过实地走访数百位日本本土的战争亲历者,参考众多未曾公开的信件、遗嘱、日记、笔记、政府档案等,力图重现战争全貌,并首度公开当今日本人回忆“二战”时的矛盾心态。本书的受访者众多,从外交官到神风特工队队员、731部队军医、战俘监管员、侵华士兵等战犯,从核弹受害者到记者、学生、慰安妇、在华商贩、画家等,他们都从自己的视角讲述了那场隐秘而绝望的梦魇: 731部队在华进行活体实验的真相; 在中国进行毒气战的具体细节; 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人道毁灭大屠杀详情; 日韩慰安妇的受过的屈辱; 神风特攻队队员自杀冲击盟军的心路历程; 盟军逼近,平民在当局宣传下互相残杀的细节; …… 这些活生生的个体经历,直观地展现了以侵华战
蒋百里,戴季陶,刘文典
已完结· 12.36万字
世界上没有像我那样同情日本人的! 一个伟大的戏角,正在那里表演一场比Hamlet更悲的悲剧;在旁观者那儿,哪个不替这悲剧的主人翁,下一点同情之泪呢? 古代的悲剧,是不可知的命运所注定的;现代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反映,是自造的。而目前这个大悲剧,却是两者兼而有之。 日本陆军的强,是世界少有的。海军的强,也是世界少有的。但是两个强,加在一起,却等于弱,这可以说是不可知的公式,也可以说是性格的反映。 孔子作《易》终于“未济”。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中国文化,日本人根本不懂,他们却要自称东方主人翁。
姜照远
已完结· 20.23万字
姜照远所著的《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 ,记述的是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到1946年释放在押日本战犯和遣送日 本侨俘回国期间,发生 在远东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其内容既包括了日本侵略者从面临战败到最后覆亡的全过程,也包括了胜利的中国人民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收复失地、修复战争创伤和处理战后遗留问题的全过程。把在这个时期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将历史真相重新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侵略战争及其必然结局。为什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总是妄图发动侵略战争?为什么至今仍需要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本书为我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提供了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增强保卫我国神圣领土的决心和信心的精神武器。
涂丰恩
已完结· 10.33万字
为什么日本会成为今天的日本? 面对急遽变化的国际局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成熟的眼光,重新认识这个熟悉的国家、陌生的历史。 ◇ 采取“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为何独厚荷兰人,又如何与世界互动? ◇“黑船”来袭,让天皇成为权力中心,组成新的大一统国家? ◇ 迈入现代的日本,如何用蛮横手段将北海道、琉球纳入国土? ◇ 关东大地震,创造出现代东京,却点燃了日本、韩国之间的仇恨? ◇ 铁路的发展,建构了日本井然有序的社会纪律? ◇ 看似平和的日本社会,也经历过躁动不安的年代,发生大规模的社会抗争?
(美)柯博文
已完结· 23.00万字
日本问题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是本书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种政策在“西安事变”中并没有中断,直到1 937年8月在上海爆发战争,它才被完全放弃。作者在民族国家建设的分析框架下,用国民党、共产党叙事之外的“第三只眼睛”审视国民党政权建设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一致与冲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南京十年建国时期”(1927~1937)的认识。
【日】古川隆久
已完结· 16.28万字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战争过后,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日本的昭和时代充满了激变,国家在战前一步步迈向战时体制,在战时树立国家总动员体制,在战后初期饱受饥饿与贫困之苦,然后迎来奇迹般的经济复兴。那是日本遭遇挫败又重新奋起的时代。日本大学教授古川隆久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外交、大众文化的广泛视角,遵循战前、战时、战后的时间维度,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轻松俯瞰昭和时代的历史全貌。昭和是尚未完结的过去,它留下的遗产至今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这是一部权威学者将昭和激荡的64年尽收其中的“决定版”。
(日)尾登诚一
已完结· 4.07万字
据说人实际上拥有识别1000万种颜色的能力。这是生来就有的对色相、明度、纯度三属性的阶段性变化的判别能力,绝不是通过训练才能得到的特殊能力...... 本书植根于风土、环境、生活与传统习俗,从色彩原理及效果、色彩给人的印象、色彩与生活,以及日本人的色彩品味等方面,对色彩进行介绍和讲解。文字优美,平易近人,不仅有专业知识,更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并配有专业色表、城市风景照、生活中色彩搭配得当的场景图片等,更加利于读者理解、吸收和运用。
(日)山本义隆
已完结· 13.86万字
有人说近代日本是从“黑船来航”始的,这也是大众有所触但是了解不深的一个话题,本书就从“黑船来航”带给日本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黑船带来能源革命,日本由此始走向近代化。其后,由国家主导,科技振兴所带来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经济增长、国际竞争”等目标,使得国民团结一致的总动员体制持续了150年。其间,日本科技何以取得“井喷”式成就?为此又付出了哪些惨重的代价?成也科技,败也科技。
萧亮
已完结· 21.73万字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日本政府和警方同黑帮组织山口组家族较量的艰难过程。披着所谓“合法存在”的外衣,就可以为所欲为、呼风唤雨?“暴力与犯罪”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容忍的,山口组也不例外,这个“亚洲神秘组织”的构成,正在悄然变化……本书生动地介绍了山口组家族的发展和在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重点描写了警方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稳 定 社 会 环境,不 惜 一 切 代 价 同犯罪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
(日)小泉八云等
已完结· 15.91万字
落魄的武士为了攀附豪门,不惜与外人联手残害孕中的妻子,一尸两命。愤怒的亡魂归来复仇,然悲剧已经无法挽回。 男子爱上了深夜提着灯笼的美艳女子,不料女子竟是幽灵所化。男子在屋里贴满驱鬼符纸,幽灵终日在屋外哭泣徘徊——原来,男子竟是她生前*爱的情郎。 荒野从中传来诡异的声响,惊慌的旅人情急之下向住在附近的老妪求助。然而半夜老妪突然化为妖怪,旅人危在旦夕…… 这是一本苦涩又温暖的故事集,它包括日本各地流传的妖怪传说和怪谈,比如耳熟能详的四谷怪谈、琵琶法师、源平合战、凶宅幽灵等等。书里每一个人物皆有形有影,每一个故事都有血有肉,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淡淡的恐怖,浓浓的民俗风情。三十多个妖怪传说,带你走进另一个日本。
〔美〕傅高义
已完结· 7.98万字
哈佛大学中日研究专家傅高义在学术生涯之初被斥为“乡下人”后,意识到一个社会学家如果从未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过,何谈理解本国社会?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 年,他来到东京市郊的M町展开田野研究,深描日本社会快速变迁之际的“新中产阶级”——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基于这项研究,傅高义于1963年发表《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 《日本新中产阶级》是傅高义的成名之作,其主体研究耗时2年,但傅高义夫妇此后一直坚持研究对象的跟踪随访,研究成果实则跨越30年。傅高义从工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出发,将新中产阶级描述成一种经济与文化的标杆,对工薪族生活方式的描述丰富而微妙。该书在当时具有高度前瞻性,而此后的不断修订则保证了其现实性,堪称文化人类学的典范。有别于当时传统的民族志,《日本新中产阶级》奠定了此后日本研究的主流方向,近几十年来关于日本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几乎都建立在该书基础上,直至今日仍是诸多学者理解日本社会的试金石。 这一日本研究奠基之作,经典但不枯燥,展现了一幅穿插八卦轶事的新中产生活全息图:夫妻、婆媳、亲戚关系,职场上的苦熬与交际,年轻人恋爱和相亲的苦恼,从幼儿园入学起就面临激烈竞争的学子,全时照料家庭与孩子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
已完结· 17.06万字
本书是二战后期作者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 “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通过“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 时至今日,《菊与刀》仍被公认为史上描写日本文化的第一书,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影响力经久不衰。
单手出拳抄兜男
连载中· 5604字
日本排放核污水的第三年人类濒临灭绝,都在核辐射的影响下痛苦死去,吴西却重生到了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前一天,还获得了系统,那么重活一回的他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