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罗学蓬
已完结· 56.51万字
《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上下)》是一本纪实文学书,以众多苏联解秘档案(即朝鲜战争爆发前后以及战争斯间斯大林、金日成之间的来往电报、会议记录等)为依据,客观形象地披露出大量中、苏、朝三国领导层对朝鲜战争一系列决策的来龙去脉。还通过对众多战争亲历者的采访,揭示出战争的惨烈,带来的伤害,歌颂了广大志愿军官兵为了祖国的利益不怕艰苦,浴血战斗的崇高精神。
罗学蓬
已完结· 56.51万字
《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上下)》是一本纪实文学书,以众多苏联解秘档案(即朝鲜战争爆发前后以及战争斯间斯大林、金日成之间的来往电报、会议记录等)为依据,客观形象地披露出大量中、苏、朝三国领导层对朝鲜战争一系列决策的来龙去脉。还通过对众多战争亲历者的采访,揭示出战争的惨烈,带来的伤害,歌颂了广大志愿军官兵为了祖国的利益不怕艰苦,浴血战斗的崇高精神。
楚云
已完结· 27.33万字
朝鲜战争历时三十七个月,十多个国家直接参战,各方共伤亡军民数百万,耗费财物更难以计数。战争究竟因何发端?美国为何起兵干涉?中国志愿军为何跨江参战?又如何与打着联合军旗号的美军争锋,大败有世界强国之称的美国?其中原因,纷繁复杂,案中有案,有诸多难解之迷……
贾丽红
已完结· 12.74万字
本书用大战略理论分析美国小布什政府第一任内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小布什政府发动的这两场战争给美国带来什么影响?小布什政府的大战略是否成功?本书所依据的大战略理论的根本原则是:国家根本目标的确立是大战略的首要出发点,很大程度上说是决定一切的根本;战争的真正胜利应以战后和平的获得为依据;大战略的目的与手段应达到平衡; 大战略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以是否实现了国家根本目标为准;灵活性的大战略思维是大战略成功与否的深层次原因。作者认为:小布什政府违背了大战略的各项原则,大战略是失败的——在变化了的国际政治新形势下,沿用旧的战略思维制定国家大战略。
濮兰德
已完结· 16.48万字
慈禧太后,大清晚期的实际掌权者。她从“辛酉政变”到逝世,总揽同治、光绪两朝军政大权长达47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长的女人。其一生,接楔着中国近代*风云的时代动荡。站在新旧交替的转折点上,历史将慈禧太后推上了前台,在深刻而无奈的现实面前,她别无选择。 本书以外国人的视角细致剖析了慈禧太后主导的全部重大政治事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清末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哀情时代,真实又生动地刻画出慈禧矛盾的性格和坎坷的一生。
(美)林杰
已完结· 9.94万字
《我在美国当老师》真实而全面地介绍了美国寄宿高中的情况,阐释了去美国读高中的利弊,美国中学招生办背后的故事, 美国老师的来路,学生如何给美国老师。
谦信
已完结· 89.02万字
真实的历史,往往比起虚构的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真实的事件,往往超出小说作者能够想象的范围之外。 真实人物在面对抉择时,所作出的决定也能作为借鉴。 这一段不论中、日、韩都极为风靡的时代,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人一读再读? 这些后人加诸其上的情节,还原回真实面目后,会更加令人感到讶异。 这本跳脱三国志纪传体体例中,比对不易且多有互相冲突的问题,也借鉴资治通鉴对于叙事过于简略的问题,“以事带人,以人叙事”的方式,尽可能以历史事件的正确时间来介绍人物与相关事件,同时收纳当时所作的汉诗、乐府、辞令,并解释其中引用的典故,让读三国历史不只是历史,更包含更多深度与过往历史......
【法】托克维尔
已完结· 70.50万字
《旧制度与大革命》、《沦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的两部传世名著,虽然内容上各有所表,但政治思想上却有着高度的内在关联性。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托克维尔所要探讨的问题是 “阐明这场在几乎整个欧洲同时酝酿的大革命在爆发而不在他国爆发的缘由,缘何它好像自发产生于它即将捣毁的社会,最终旧君主制缘何会这么彻底而又冷不防地倒塌。”大革命前的究竟处于怎样的社会状态中?许多中国读者往往根据教科书,笼统地认为此时还处于那种标准的“封建社会”。托克维尔澄清了这样一个史实 的“中央集权制并非如人们所言是大革命和帝国的业绩,而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这也是欧洲史学界的惯常认识。
【美】杰斐逊,林肯,罗斯福
已完结· 14.19万字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神秘而又遥不可及。本书编者研究美国历史多年,力求将他们真实的一生清晰地呈现给每位读者。书中参考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内容详实而准确,更是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可谓是最值得阅读的励志历史读本。人虽离去,激励永存!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足迹,找到自己的信仰,创造自己的传奇人生……
毕蓝
已完结· 12.92万字
从1776年到1783年,从溃不成军到完败英军,英王“无敌海军”大兵压境,华盛顿和他的大陆军将会如何逆袭……
吴政纬
已完结· 8.91万字
1592年,一场波及中日韩三国的大战,就在朝鲜半岛开打!丰臣秀吉挥兵朝鲜,朝鲜国王连夜出逃,使者急向中国求救,当时的大明王朝,救,还是不救?! 16世纪的东亚,朝鲜身为明朝藩属,每年派遣朝天使(后称“燕行使”)出使中国。这场惊动天下的“壬辰之战”揭开了本书的序幕,带出这群罕为人知的“朝鲜使者”的故事。
〔美〕爱德华·休姆斯
已完结· 16.60万字
《美国好的中学是怎样的:让孩子成为学习高手的乐园》由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爱德华•休姆斯驻扎惠尼中学(Whitney High School)一年,“蹲点”采访而成,它由表及里地展现了一所伟大公立学校所具有的外在和内涵,并真实地剖析了美国优秀中学奇迹般契合中国现状的教育模式。
【美】马克·吐温
已完结· 20.18万字
《康州美国佬大闹亚瑟王朝》 本书是马克·吐温1889年的作品,讲述19世纪美国人汉克摩根穿越时空在中世纪英国经历的政治浮沉故事。凭借超前13个世纪的学识和技能,汉克轻而易举地登上了6世纪亚瑟王朝的“首相”宝座,并着手进行各项改革,决意把中世纪的英国变成民主的现代化国家。虽然汉克一度营造了繁荣的工业文明景象,但是其忽视社会特殊性的简单复制行为、错位的改革理念以及建立在科技权威基础上的专制统治奠定了乌托邦幻想的破灭,而他与英国教会的斗争也以大屠杀收场。在没有约束和监管的权力运作中,现代科技最终演变成了反民主政治事件的同谋,成了暴力事件制造者手中驯服的工具。
李大巍
已完结· 9.82万字
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古今中外,有无数人用各种形式问出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对现实感到焦灼忧虑。本书作者也渴望得到答案,于是将这个问题抛向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那群人。 作者用了2年时间,对12位精英进行了深度采访。从“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好吗?”这一终极之问延伸开,主要关注当下的一众热点问题和前沿趋势,如区块链的前景、人工智能的未来、虚拟现实、“灰犀牛”、财政和货币政策、传统零售业的转变、中国在未来经济中地位等。 12位受访者均为在各个领域活跃的*专家学者和业界大咖,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失控》《科技想要什么》《必然》三部曲作者凯文•凯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等。 想要预测未来?*好的方法便是躬身创造它。跟着本书一起,看清现在,看懂未来。
毕蓝
已完结· 11.64万字
从1797年到1809年,美国政府在争斗中学会制衡,随着乔治·华盛顿的离开,不得不自立的美国人为自己的国家竖起了三根柱石……
范勇鹏
已完结· 12.64万字
本书从美国建国的移民、地理环境等历史境况之中,基于对美国先民的同情理解,运用常识来复盘其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探索美国制度基因的“前史”。试图透过美国制度的历史,探求其本质、发生机制和演变逻辑。戳破被浪漫化的价值信念神话,揭露冷峻的利益。
赵刚
已完结· 6.48万字
本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美科技合作与中美关系。重点介绍中美科技合作机制在中美 双边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中美关系的推动作用。(2)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介绍美国创新体系、创新环境的特色与优 势、近10年美国创新战略的变化趋势及内容等。(3)美国创新战略对华意图。分析美国联邦政府为实现其创新战 略,在对华创新合作中的具体做法和真实战略意图。报告认为,美国虽 有推动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考虑和务实合作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遏制、 防范中国崛起及攫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意图。(4)美国各州对华创新合作。梳理美国地方对华关系,尤其是经贸 关系现状,以及它们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的意图。(5)加强中美创新合作的对策建议。
(美)杰斯普森
已完结· 15.74万字
本书描述了20世纪上半期美国公众的中国形象及其成因。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美国的中国形象是基于传教士激情,由卢斯媒体误导、赛珍珠小说强化,再由宋美龄推向高潮的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形象,是美国人按自己的理念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反映了美国人的希望和梦想,其背后是美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不过这种中国幻象在当时对中国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促使罗斯福政府采取制裁日本、帮助中国的政策,并最终废除了带有种族歧视性的《排华法案》。
陈安
已完结· 8.55万字
新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其霸权版的“中国威胁”论也一浪高过一浪。对这种荒唐的谰言,人们似曾相识,但又不知其来龙去脉。 国际知名学者陈安教授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剖析了古往今来形形色色“中国威胁”论的不同版本,论证了历史上每当“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之际,也就是中国饱遭欺凌侵略之时。《美国霸权版“中国威胁”谰言的前世与今生》回顾了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真实历史,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基本法理与和平内涵:揭示了与此背道而驰的美国立国前后400年来向全球实行殖民侵略扩张的霸权行径,提醒中国人民,切勿“居安而不思危”,“居危而不知危”;也提醒周边邻国,切勿忘恩负义,利令智昏,为美国霸权主义者火中取栗,以免自食其果。
杨夏鸣
已完结· 16.72万字
本书是国内学界首部从美国视角来系统研究日军南京暴行的专著。一方面,全书通过大量外交档案、决策者日记等第三方一手资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各种暴行及其关联性;另一方面,通过上述一手资料,作者在国内外首次论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不仅了解日军在南京所犯的暴行,而且进行了回应。本书还考察了日军南京暴行对美国民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美国抵制日货运动及其效果,并揭示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日军南京暴行之间的联系。
章开沅
已完结· 28.46万字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4美国传教士的日记与书信)(精)》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内容包括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来犯日军进行顽强作战的历史档案材料,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尸体掩埋情况的大批资料,侵华日军官兵的日记、书信、回忆和证言,西方人士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史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史料以及战后国民政府所做的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调查统计材料等等,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
江宁康
已完结· 25.79万字
江宁康、金衡山、查明建著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4卷美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精)》梳理了中国的美国文学研究的脉络和重要成果,对研究的源头和相关的学术机制进行了阐释。本卷借鉴计量史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对学科发展的状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力求对靠前的美国文学研究得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评价。本卷还关注学术组织和机构的活动,关注当下青年学者群体的成果,强调学术自觉和学术创新的学科史意义。作者包括南京大学江宁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金衡山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等。
【美】杰斐逊,林肯,罗斯福
已完结· 23.20万字
毕蓝
已完结· 68.85万字
了解到美国的前世今生。 本书聚焦于美国建国前后的激情岁月。从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到独立战争的打响,再到美国前几任总统的执政状况,作者洋洋洒洒地写了近百万字,可见她笔下的美国历史多么细致而生动。一个个历史事件,如过电影般,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成了鲜活的故事:印第安人不只是感恩节上的客人,他们更多的是血泪悲歌;富兰克林不只是个在下雨天放风筝的科学家,他对北美独立的贡献无人能及;独立战争也不只是教科书上的一个名词,而是实实在在打了八年半的战争,我们能看到它的每一场重要战斗;《美国宪法》也不只是一页纸,而是北美最初的13个州无数斗争与妥协的结果……
就叫我刘老师吧
已完结· 259.10万字
父亲的一夜破产,母亲的病危通知。本是无忧无虑的纨绔子弟,误打误撞的闯进了江湖!面对江湖中的人生百态,面对一个又一个的身不由己,早就泥潭身陷的少年郎迷茫的举目四望。江湖本是不归路,不疯癫不成魔,无形的手推着他不停的前行...鲜衣怒马的少年郎,最终能否两鬓斑白依旧笑看风雨...这疯子眼中的江湖,最真实的人性!
【美】托马斯·费伦,【美】莎拉·简·秀娜
已完结· 11.54万字
身为中小学的老师,面对这些精力充沛却又时时需要大人看管照顾的孩子,是不是常常觉得力不从心?本书介绍了目前为止有效管理学生的实践指南,同时又简单易行的“1-2-3魔法术”,搭配鼓励良好行为的策略,管教学生将易如反掌。
【美】克里斯汀·A.詹森
已完结· 1.19万字
本书以一个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一对父母是如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什么是色情作品,它们为什么危险,以及如何拒绝。书中包含易于理解的科学知识,教给孩子关于大脑与上瘾过程的简单概念,并为孩子远离色情毒害提供了非常具体的策略,告诉孩子如何避免色情图片,在意外接触到色情图片后如何尽可能减少让人困扰的记忆的影响,而不是去寻找更多的色情图片,*终为孩子的大脑筑起一道防御色情的防火墙。
张清华,曹霞
已完结· 35.59万字
《看莫言 朋友、专家、同行眼中的诺奖得主》讲述张艺谋、大江健三郎、余华、刘再复、从维熙、何镇邦、叶开、李敬泽、王尧、帕慕克、基兰德雷达、李洁非、季红真、朱向前、孟悦、陈晓明、孙郁、张柠、谢有顺、邱华栋、张新颖眼中的莫言,由权威解读莫言的代表作。
(美)约翰逊
已完结· 85.20万字
一个国家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人的历史”,正是许许多多的人构成了历史宏伟而多彩的画卷。因此,当我们读历史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去关注历史中人,以及这希尔的行为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当我们打开这部煌煌巨著,美国400年的创业与兴盛,就仿佛电影一样,清晰而色彩鲜明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郑明武
已完结· 28.39万字
本书是一本存简去繁,浓缩了大量信息的有用之书。作者尽量采用轻松生动的语言,娓娓而谈地向读者讲述40多位美国总统那波澜壮阔的一生,让读者重新找回阅读时的愉悦。同时,本书也选择了一些图片,引用了一些总统和研究学者的原话,图文并茂,材料翔实,让读者能够更真实、更全面地走进那些伟大总统的世界,去了解他们,认识他们,学习他们。
【美】凯瑟琳·格雷厄姆
已完结· 51.53万字
带领《华盛顿邮报》写下新闻史上登峰造极一笔的人,正是本书的作者凯瑟琳·格雷厄姆。她系出名门却中年丧偶,在男性主宰职场的环境下,逐步成长为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历史的“女皇”。这本回忆录,从媒体人的角度几乎重现了美国近代史;从私人的角度,又给历史补充鲜活的细节和动人的情感。从这方面说,本书更接近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