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纪元之日记本
探丸郎
连载中
突如其来的灾难笼罩了世界。 卓朗作为没上过大学还失业了的忠实游戏死废宅一名,如何在危机四伏的单身公寓里成功逃脱,并回到家中营救父母呢? 有人奋力搏命, 有人屈辱苟且的活着, 谁又能看见明日的曙光?
探丸郎
连载中
突如其来的灾难笼罩了世界。 卓朗作为没上过大学还失业了的忠实游戏死废宅一名,如何在危机四伏的单身公寓里成功逃脱,并回到家中营救父母呢? 有人奋力搏命, 有人屈辱苟且的活着, 谁又能看见明日的曙光?
萧七公子
已完结· 14.62万字
人生好像一趟开往远方的列车,它会驰向我们计划中的终点。但是人生不是一条笔直的轨道,它会纵横交错,列车会或快或慢,乘客也会上上下下,于是我们会渐渐迷失自己,偏离自己原本的终点。我们变得连我们自己都不认识了:相濡以沫的夫妻变得劳燕分飞,和睦融融的一家变得支离破碎,诚实守信的人变得奸诈无耻,勤俭持家的人变得挥霍无度……我们或许应该让自己静下心来了,不要在这个浮躁的世界迷失自己。
李丽莎
已完结· 11.37万字
对梦想成功的每一个青年来说,只要及早规划人生,找准方向,经过五年、十年、十五年的努力,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成为一个成功者。 本书旨在端正人们对生活、感情、事业、财富的理解,以开放的眼光立足于当今社会,它包括:设定人生目标、建立必胜的信心、开创自己的事业、与人相处的技巧、提高办事的能力等。三十岁以前,可以决定你的一生,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也就在于此。如果你很迷惘,或者你目标很明确,想要激励自己,这本书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拿起这本书,从现在开始,从这本书开始,你可以走出错觉,做得更好!
周作人
已完结· 10.00万字
立春以前
爱新觉罗·溥仪
已完结· 41.44万字
一提到《我的前半生》,今天的读者很容易怀疑内容的真实性。至于“形势所迫之下的自我揭发会不会避重就轻”,对于溥仪来说恐怕有心无力。要知道溥仪这样的人从没有“独自”生活过,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私生活的人。而当他成为战犯之后,一切他很想隐瞒的事情,都有家人和故旧争先恐后地揭发检举。在这样的严峻气氛里,早一点坦白从宽总比被别人揭发出来要好,所以《我的前半生》在这方面的可靠性反而胜过很多在“自由”状态下撰写出来的回忆录。这部书很独特的价值,同时应该也是它的初衷,就是让我们看到一个封建帝王如何被改造成一名社会主义新人。当获释之后溥仪终于拥有了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获得了一张选民证的时候,他说这是他一生中很珍贵的东西。
卫蓝 著
已完结· 13.00万字
生物学家拉马克认为,生物的进化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垂直进化(由简单到复杂)和水平进化(多样性的进化)。人类的进化过程也是如此,垂直方向上从简单无序变成复杂和有组织;水平方向上从相似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与猪的差距还大”。
庄琳君
已完结· 8.54万字
《德国幼儿教育成功的秘密:近距离体验德国学前教育与幼儿园日常活动安排》从德国幼儿园日常互动情景对话与小故事,近距离体验教师、父母彼此携手合作,共同落实学前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认为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主要的发展目标,幼儿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与游戏中学习。每经历一次、挑战一次,就能成长一点。
程东升
已完结· 1.16万字
机会均等,不让奋斗者吃亏,提高待遇,全员持股……华为的这些政策,无不是在为奋斗者谋福利。
【日】木山泰嗣
已完结· 8.84万字
“工作太忙所以没有时间看书。” “看得太慢还总是不能理解书中内容,我果然不是读书的材料。” “一定要写读后感才算读过这本书。” “明明不喜欢这本书,但因为大家都在推荐,所以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 “现在才开始建立阅读习惯,太晚了。” …… 本书通过介绍以上常见的阅读误区和困扰,分享能够提高记忆力和思考力、享受阅读的阅读技巧,帮助读者在记忆与思考领域能力的提升,让自己“看得快、看得懂、不白看”。
张宪文,经盛鸿,等
已完结· 24.74万字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1:战前的南京与日机的空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内容包括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来犯日军进行顽强作战的历史档案材料,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尸体掩埋情况的大批资料,侵华日军官兵的日记、书信、回忆和证言,西方人士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史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史料以及战后国民政府所做的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调查统计材料等等,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
龚超
已完结· 10.76万字
近十几年来,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不少相关书籍陆续出版。然而,前景理论作为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奠基理论,以它为主题的书籍却少之又少。 本书从理性与非理性之争入手,结合大量案例说明了理性与非理性决策的不同,为引入更接地气的前景理论做铺垫。作为权威的描述性决策理论之一,前景理论提供了一种决策框架。通过对前景理论的了解,可以发现每个决策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本书按照前景理论的四大元素展开论述,即参考依赖、价值判断、损失厌恶和概率扭曲。上述元素单独或组合在一起影响着人们的决策。当你了解完前景理论的四大元素之后,再次翻看那些行为经济学或行为金融学相关书籍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视野变
孟云剑,杨东晓,胡腾
已完结· 8.49万字
本书选取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群像记忆的地标,站在城市的角度上,以多元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这些地标背后鲜明而饱满的人物故事,以丰富的数据和翔实的文字表达对时代的观点,呈现地标形成背后的经济动因,终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让读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获得深入感知。
华业
已完结· 13.73万字
改变思想,才能改变人生。好的忠告可以帮助人们走向成功之路,能启发潜能。华业编著的《18岁以后*应牢记的人生经验》将前人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感悟,通过精美的事例和恰到好处的评点,在工作、生活、成功、交际等方而提出了极其宝贵的人生忠告。《18岁以后*应牢记的人生经验》告诉你生活的经验,丰富你的人生阅历,为你解开人生的难题,帮助你学会逾越障碍的技巧。
江苏人民出版社
已完结· 136.08万字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牧之,张震
已完结· 34.17万字
本书作为一本针对广大高校师生、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以及心理学爱好者的专业教材,在对管理心理学领域基础理论、基本思想进行充分阐述的同时,尤其注重教材的可用性、灵活性、实践性。全书分为总论、动机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组织管理等六篇共十八章。在体例安排上,每章结尾部分都安排有“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有的章节后面还有“案例分析”、“技巧库”和“小测验”,此外,部分章节内安排有“管理小贴士”、“阅读材料”等内容,以开阔读者的视野,加深其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在内容安排上,囊括了管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研究方法、基础知识、理论框架,并对近年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增添了许多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体现了当今国内外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成果,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管理心理学界的前沿动态。本书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窗,展示一片管理心理学的广阔天地,为高等院校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师生以及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提供帮助。
青蛙王子
已完结· 10.57万字
记忆是智慧之母,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记忆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人生是如此重要。然而我们又常常遭遇记忆不佳的困境,遗忘的事情时有发生,让我们如此抓狂。 事实上,人脑潜在的记忆能力是惊人的和超乎想象的。经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记忆力可以得到大幅的提高。只要掌握了科学的记忆规律和方法,每个人都能拥有超级记忆力。 《去梯言—学一记忆的魔法,你也可以是大脑强人》全面概述了提高记忆力的各种高效方法,从原理到方法再到实践,由浅深、循序渐地探讨了如何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和窍门,为广大读者解决记忆问题、突破记忆障碍、提升记忆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科学的指南。 你想要的记忆魔法书,世界记忆冠军都在用的记忆魔法,让你轻松提高记忆力,晋级记忆强人。
杨洋
已完结· 10.87万字
本书引导读者认识到自我内心力量的重要意义和强大潜力,帮助读者学习如何积极表达自我、树立自信、正视自我、提升自我、挑战自我、选择自我和付出自我。在了解上述知识并完成相应训练之后,读者将会逐步建立真正强大的内心,获得独立、积极坚定的人格,以及更加美好的生活视角和践行轨迹。本书属于大众类心理读物,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角色的读者阅读。
刘泱育
已完结· 8.67万字
方汉奇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是中国新闻学*早的三位博士生导师之一,在中国几乎所有有重要影响的媒体中都有他的学生。他永远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心,70岁以后始学习使用电脑和上网,80岁以后始用微博,85岁以后又始用微信。更重要的是:他一辈子以兴趣为职业。本书用深浅出的语言记述了方汉奇先生的成长历程及其学术研究轨迹。
杨栋梁
已完结· 24.74万字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 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田庆立,程永明
已完结· 24.40万字
本文阐述了中日复交以来(1972—2010年)日本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和普通国民的中国观的演进轨迹和发展特征。依循历史发展的脉络,集中对不同时期日本各界人士中居于主流的对华认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日本各界人士对华观的变迁与国际体系层次因素、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及中国国家实力的消长紧密关联。日本各界人士的对华认识在由冷战时代向后冷战时代演进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嬗变,经历了从“建设性接触”到“战略性防范”的变迁,对中国的定位逐步完成了由“友好伙伴”向“竞争对手”角色的界定。日本各界人士中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竞相作用的“合力”结果。显然,就日本各界人士对中国的认知而言,往往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杨栋梁主编 王美平 宋志勇著
已完结· 20.75万字
甲午战争直至日本战败(1895—1945年),日本在中国不断深化的民族危机中,蔑视型中国观进一步固化,对于中国掀起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救亡图存运动,日本政界、军界乃至知识界的主流均否定其积极意义,甚至以表象为据反向理解各种革新运动会促使中国更为迅速地走向分裂与崩溃,坚持“中国亡国观”。由于持有此种认识的主体或直接位于决策地位制定政策,或处于决策周边提出议案,或置身于驻华使馆及军事机构提供相关情报,或活跃于言论界主导舆论,故“中国亡国观”通过各种渠道融入日本对华战略及决策的制度框架,并成为支配性观点,导致日本最终发动十五年侵华战争。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字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新玉言
已完结· 19.58万字
本书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对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城镇化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农业人口转移的出路及配套的户籍制度改革、城镇规划布局和发展形态要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格局相协调、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以及在不瓦解乡土文明的基础上,保持各自特色、延续文化根脉,使人们还能生发出温馨甜美的乡愁记忆等诸多问题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解读。以期为读者在更大程度上理解和把握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助益,也是抛砖引玉,希望作为国家社会主人翁的中国人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思考积极行动,量己之力各尽其责。
[阿根廷]博尔赫斯
已完结· 8402字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 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西班牙语文学大师。 一八九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少年时随家人旅居欧洲。 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一九二五年出版第一部随笔集《探讨集》,一九三五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逐步奠定在阿根廷文坛的地位。代表诗集《圣马丁札记》《老虎的金黄》,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随笔集《永恒史》《探讨别集》等更为其赢得国际声誉。译有王尔德、吴尔夫、福克纳等作家作品。 曾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学教授,获得阿根廷国家文学奖、福门托国际出版奖、耶路撒冷奖、巴尔赞奖、奇诺•德尔杜卡奖、塞万提斯奖等多个文学大奖。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四日病逝于瑞士日内瓦。
刘岳兵
已完结· 27.81万字
本书从详细解读日本外交史、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的相关原始资料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中国认识从臆测到实证、从同病相怜到蔑视轻侮以至于兵刃相向的发展过程。对幕末志士的中国认识、明治初期《中日修好条规》的交涉与签订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福泽谕吉以及为蔑视中国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各种言说、当时政界、军界及社会民众的相关历史事实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概述了这一历史时期日本中国观中殷鉴论、唇齿论、敌对论、亲善论等几种基本类型,并从总体上阐明了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原型及其变化机制。本书附录有比较详细的相关事项年表和田中梓都美的《近世至明治时期日本的台湾认识》专论,有助于把握这一时期日本中国认识的全貌。
杨栋梁,王振锁,乔林生,乌兰图雅
已完结· 20.59万字
在中日两国无邦交的敌对状态时期(1945—1972年),按照日本的政权更迭,其中国观的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后初期至1950年代末,中日关系敌对态势逐渐形成并走向恶化;1960年代,民间往来和经贸关系有所发展;1970年代初期,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对华政策开始从敌对走向正视。 本卷论述了日本各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其形成的来龙去脉,并对几个主要政府首脑及“知华派”各界人物的中国观做了专题论述。“台湾问题”是这一时期中日政治关系中的*症结所在,也是本书的重点议题。日本各在野党在中日关系方面,发挥了制约自民党政权对华政策以及促进、中介、调和等作用,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中日两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千变万化也是影响日本对华认识的重要因素。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字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吴晗
已完结· 21.57万字
(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印尼)陈就
已完结
郭屹 著
已完结· 437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