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以不正当的名义爱你
温如喧
已完结· 358.51万字
“阿笙,我什么都可以让给你,但是越清不可以,因为他爱的是我。”“越清,我独占了你三年,可是却发现,你从不属于我。”时笙爱上了不该爱上的男人,等到梦醒了才发现了原来自己仍旧在局外,知道顾越清强势袭来,对她说:“时笙,这辈子,你都别想逃离我。”或许,错误一开始就注定了结果。
温如喧
已完结· 358.51万字
“阿笙,我什么都可以让给你,但是越清不可以,因为他爱的是我。”“越清,我独占了你三年,可是却发现,你从不属于我。”时笙爱上了不该爱上的男人,等到梦醒了才发现了原来自己仍旧在局外,知道顾越清强势袭来,对她说:“时笙,这辈子,你都别想逃离我。”或许,错误一开始就注定了结果。
【美】亨利等
已完结· 27.30万字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外国文学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曾经反复诵读的那些经典名篇,曾经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动、激发我们对文学的喜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至今,我们也忘记不了其中的一些名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热爱生命》、《皇帝的新衣》、《后一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陈培永
已完结· 8.97万字
本书立足于经典文本,结合当今中国社会现实,直面很多人思想观念的困惑,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若干“主体”概念,创造性回答在如何认识“人”,如何认识“个人”,如何认识“公民”,什么是“阶级”,什么是“资产阶级”,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中产阶级”,什么是“人民”,什么是“群众”这些基本问题。人是否注定自私自利?个人是否天生独立,如何获得真正自由?如何揭穿公民、公民权问题的真相?阶级如何形成,其存在是否是永恒的?资产阶级能否获得解放?无产阶级凭什么能完成阶级消亡的使命?中产阶级是阶级吗丶,代表着未来吗丶?人民从何而来,群众有何寓意,人民群众有没有可能真正成为政治主体?诸如此类的相关问题也都将得到回答。
扈永进选编
已完结· 16.88万字
《文学的意义》是《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系列的文学卷,由知名教育学者、一线杰出教师扈永进精心选编,介绍并解读了22篇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名家名作。
草莓多
已完结· 10.40万字
黑暗使者?该绕道避开吗?可我就是要跟定你!不达目的誓不干休! “幸运之神”?哇,梦寐以求的人!可如果要我接受他的“幸运之吻”呢…… 咦,这个同样有着“衰神”体质的暴发户之子,无论什么危险时刻都不离不弃,也太讲义气了吧?万一不小心感动了怎么办?那我会不会一辈子都不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不要啦……
雨果
已完结· 616.74万字
全新2014版本《世界十大文学名著》,是外国文学中的精粹。特约国内知名译者翻译,是认可度最高的译本。
老舍等
已完结· 46.01万字
《文学名著一本读》涵盖了中国学生必读的文学作品,以体裁为纲,以作品为目,甄选名作名译,帮助读者选读。在众多的名著中,我们将最代表性的作品汇集于一册,窥一斑而知全豹,读一册而品万端,开卷可博览古今,掩卷可视野顿开。收录作品包含《朝花夕拾》《背影》《空山灵雨》《再别康桥》《夜莺与玫瑰》《小王子》《茶馆》《哈姆莱特》《贝多芬传》《城南旧事》《阿Q 正传》《骆驼祥子》。
赵子仪
已完结· 39.64万字
编者把读者可能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然而又零散的两千多个文学常识编辑成册,帮者轻松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从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让读者用较少的时间,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使中外五千年文学精华尽收眼底。
雅婷,张建霞
已完结· 38.18万字
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夏丏尊,老舍
已完结· 19.64万字
全书共分为81讲,涵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品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章及文学体裁,深入浅出地剖析各种写作方法与技巧。作者权威博雅不浮夸,内容通俗有料不说教,方法实用高效不过时,无论你是想提高写作分数的学生,还是想提升写作教学水平的教师,抑或是整天与文字打交道的编辑、记者、写手、文艺青年,只要认真使用本书并勤加练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吉尔伯特,【美】古芭
已完结· 62.17万字
当简·爱和罗切斯特跨越身份地位的差异,终于要宣誓结合时,一个疯女人的出现粉碎了简·爱的一切梦想,她就是一直被关在阁楼里的罗切斯特的妻子。她毁掉了庄园,弄瞎了罗切斯特,自己也葬身火海,但也因此成全了简·爱与罗切斯特。《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上下)/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从文学史中打捞出了“疯女人”这一类别,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些疯女人公然无视“妇道”,作恶多端。但本书作者却认为,在每个温顺善良的女人背后,都或多或少拖着一个癫狂的影子。 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古芭所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被誉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 》,也是当代美国文论中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重读了19世纪 女作家如简·奥斯汀、玛丽·雪莱、勃朗特姐妹、艾米莉·狄金森等人的作品,打破了民族、地域与时间等多方面限制的疆界,将19世纪的英美女性文学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综合研究。此书自问世以来,以其激进的批评姿态和对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的全新阐释,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书虫读经典工作室
已完结· 8.12万字
本书以时间和地点两条线索,首先用13章篇幅简述了从古希腊时代到20世纪初的欧美文学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潮流、代表作家、经典作品,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然后用3章的篇幅介绍了亚非文学发展历程、亚非地区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从而勾勒出一卷外国文学发展简史。本书带领小读者了解文学巨匠的人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家的作品,让他们在快乐阅读中提升文学素养.
小书虫读经典工作室
已完结· 8.09万字
本书以朝代更迭为经,每个朝代的文学潮流、代表文学家及其作品为纬,介绍了从先秦到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勾勒出一卷中国文学的发展简史。本书能够帮助小读者充分了解中国历朝历代文学家的人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作品,以及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从而开阔视野、提升文学素养,并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雅婷,尹培培
已完结· 38.98万字
对名著的速读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速读使你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具体到《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来说:假如你想了解作者的情况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你可以阅读“作者简介”和“作品档案”部分。假如你想了解一部名著的主要情节,你可以阅读相关篇目的“内容概要”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中的主人公,你可以阅读“主要人物形象”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名家对作品的评价,你可以阅读“文学成就”和“名家点评”部分;假如你想记一些名著中的精彩篇章,你可以阅读“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假如你读了这几部分而起了阅读原著的愿望,“名家点评”“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则指明了原著的精华之所在。
夏丏尊,朱自清
已完结· 19.34万字
全书共分为79讲,涵盖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各种阅读经验与读书方法,详细解答了“何为读书?”“为何读书?”“读何种书”“如何读书?”等一系列大众关心的问题,帮助大家实现真正的有效阅读。作者权威博雅不浮夸,内容通俗有料不说教,方法实用高效不过时,无论你是想提高阅读分数的学生,还是想提升阅读教学水平的教师,抑或是整天与文字打交道的编辑、记者、写手、文艺青年,只要认真使用本书并勤加练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爱德华·门德尔森
已完结· 13.64万字
本书从19至20世纪的7部最伟大的英国小说入手,旨在探寻人生必经的七个重大阶段。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爱德华·门德尔森展示了每部小说对应的现实生活,透过作品呈现作者被压抑的复杂个性和真实目的。 本书的每一章都有一个双重主题:一方面,是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解读;另一方面,也是对人生的解读。比如,门德尔森将《呼啸山庄》中描写的童年的道德和情感看作是对成年世界的一种单纯的回击,将《达洛维夫人》看作是对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成人理想爱情的写照。
佚名
已完结· 24.29万字
豆瓣9.0分高分名著!超越时代的寓言小说,影响人类世界观的科幻经典!《娱乐至死》作者尼尔·波兹曼高度赞赏,著名学者止庵深受触动。 畅销全球90年,深刻诠释“人性与科技的纠葛”。在人类沦为机器的“技术乌托邦”里,“躺平”还是反抗? 文学史上的伟大隐喻,无数科幻作品的想象源头,多次搬上荧幕,至今仍被音乐、游戏等各类艺术作品借鉴。 全新译本,百条注释,扫除名词理解障碍;长篇译后记,梳理创作背景,剖析作品内涵。
赵凡禹 白小侠
已完结· 30.22万字
推理惊悚小说距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之所以全世界,就在于它拥有让人充分发挥逻辑思维找到事件真相的空间,让人在阅读时沉迷于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拔、最终却是在得知难以预料的结局时恍然大悟,继而获得阅读快感。本书精心甄选全世界各地的推理惊悚大师之著作,让读者在这些大师诡秘奇异的文字当中,获得难以忘怀的阅读体验。
黄平
已完结· 7.82万字
一群来自东北的青年作家,以他们的写作震动文坛。双雪涛、班宇、郑执,他们再一次提醒我们,文学不是一种可以分离出去的“专业”,而是从来都和生活血肉相连。
钮卫星
已完结· 9.43万字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对天文学的萌芽、古希腊天文学、中国古代天文学、阿拉伯世界的天文学、哥白尼革命、牛顿建立的框架、天体测量的进步、天体物理学的兴起、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等天文学的萌芽、演进、发展整个历史过程进行了阐述,目的是要告诉读者,人类是如何和自然打交道的,如何认识到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这种认识是如何演进的,天文学与人类的社会、文化和思想领域之间是如何发生互动的。
靳路遥
已完结· 15.01万字
本书选取“时空转换”和“人物谱系”作为切入的视角,在对现有研究范式、理论、方法,对现有文学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回归文本的原点,扎实进行文本细读,既对已熟知的各类文本进行再发明,也发掘出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作品的文学价值,抓住了文学研究的根底和关键。
霍艳
已完结· 13.34万字
新媒体时代,文学如何适应,文学的可能性在哪里?以张悦然和郭敬明为分析对象的“80后”文学,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该如何看待华语语系文学?作为一名深度参与世纪之交文学转型的青年学者,作者始终关注于如何透过文学研究来理解当代中国的复杂现状,探讨文学在介入和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王拥军
已完结· 16.16万字
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凄苦的一位,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传奇经历的一位女作家。萧红的创作生涯十分短暂,从1933年始创作到1941年病逝,仅有不到十年的时间。但是这些作品再现了普通女性的生存状态,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妇女的生存真相,并深刻地剖析了女性悲剧的根源。
残雪,邓晓芒
已完结· 22.64万字
《于天上看见深渊》是一本特别且深刻的对话录,书名语出鲁迅“于浩歌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书中,诺奖候选女作家残雪与其胞兄、著名哲学家邓晓芒分别从文学和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数次进行了一场二人都感到“很累”又“很有必要”的世纪对话。作为亲兄妹,两位作者在血缘及思想成长经历上的联系,令他们得以基于各自领域丰富的学识而作跨领域的拓展性讨论,较之一般对谈更具亲和性和启发性,亦为对话这一文体结构,添加了更丰富的色彩和思辨的张力。 话题营养丰富,涉及中西哲学、美学、文学,中西文化比较,宗教和无神论及自然主义,文学创作心理,作家批评家和欣赏者的心灵结构或层次,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信仰与生命的关系,艺术与认识的关系,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和一般生活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等,系10年间的二度出版,足见热度不减。
陈建华
已完结· 35.94万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靠前卷,属于“总论”之一。全书涉及近百年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方法论和话语转型。书稿作者高屋建瓴地探讨了我国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话语转型问题,并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全面观照和简明扼要的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外国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书稿分为上下篇。上篇涉及百年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详细阐述了形式理论、元方法论、“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以及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等问题,并对这些方法论各自的优劣长短进行了符合实际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下篇以学术话语转型为线索,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反思,将外国文学研究视为一种话语建构与实践活动。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借鉴话语分析的方式,既有史的梳理,也有论的深入。
王士军
已完结· 8.79万字
这部书稿是士军的博士论文。虽然在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上,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其间一定有一个变革期。近代文学的变革是多方面的,其中文体的变革尤为明显与突出。士军的论文在总体上探究近代文学文体格局秩序重组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小说、诗歌及散文这几种主要文体的变革情况,可谓言之有物,对于近代文学研究是有切实意义的。
谢泳
已完结· 14.65万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需要史料基础,无史料基础则一切研究难免空疏。史料基础中尤其要注意细节。一般来说细节很难编造,所以好的历史研究一定有丰富的细节,从细节中观察真实的历史,从细节中分析历史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切没有细节的历史都不可信。
【美】张英进
已完结· 16.32万字
本书目标有三:其一,研究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文学与电影如何想象城市、对城市进行“构形”。其二,分析为什么大多数文本中都体现出对城市爱恨交织的态度。其三,理解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如何研究城市/乡村对立的本质。本书选择三个典型的构形:空间中的城市(乡村/城市),时间中的城市(传统/现代),城市与性別的关系(致力于智力探索与自我培养的“男性 ”城市;致力于愉悦与新鲜感的“女性”城市)。本书分析了很多曾被忽视或被认为不重要的文学与电影文本,使其与从新角度阐释的经典作品一起,指出现代中国城市想象的重要结构。
袁筱一王静
已完结· 29.22万字
袁筱一、王静著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6卷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精)》考察了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状况,对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本卷关注法国文学在中国的阐释主体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法国文学研究中某些个案的讨论,诠释在历史维度读者期待与研究个体三重作用下的法国文学的研究特点。本卷由华东师范大学袁筱一教授和王静教授领衔撰写。
何镇邦
已完结· 6.49万字
人们通常把新世纪以来的文学称为“新世纪文学”,并指出它具有文学价值的多元化、非精英化、都市化、市场化等特征。其实,所谓“新世纪文学”,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文学自然的延伸,上述各种特征在九十年代文学中均有所显现,只是到了新世纪文学,这些特征表现得更明显罢了。以非精英化为例,它是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形成的文学精英化即贵族化的一种反拨。新世纪开始以后,由于网络文学的盛行,传媒的介入,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美学思潮的出现,都推动着非精英化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的出现。而对底层写作的倡导,草根文,学或“打工文学”的崛起,都是文学非精英化思潮的具体体现。于是,非精英化成了“新世纪文学”的重要表征。这部文学评论集取名为《文学的新世纪》,并非对“新世纪文学”有什么系统的研究与论述,也不是对“新世纪文学”的各种表征有什么深入的阐释,它只是表明,收录本集的七十多篇文章均写作和发表于新世纪开始以来的十年间,当然也涉及新世纪文学的某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