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陌生的回忆

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

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已完结· 10.08万

《椰壳碗外的人生》是享誉世界的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回忆性著作。书中回顾了他幼年从昆明到加州再到爱尔兰的辗转,在伊顿和剑桥的求学经历,在美国康奈尔的研究和教学经历,在东南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的田野调查经历,以及退休之后的种种新尝试。本书是安德森应日本友人之邀而作,于2003年前后开始构思,2009年日文版面世。英文版的出版有赖于其弟佩里•安德森的促成,然书未面世,作者便于2015年12月在印尼朗玛逝世。 回溯五十余年的学术人生,安德森坦陈其以《想象的共同体》为代表的众多学术成就的灵感与起源;直击现代学术和教育体系的弊病;反思认为全球化出路单一的普遍展望,为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解锁更多可能。安德森一生经历丰厚,他的写作更是精妙幽默,富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学者还是大众读者都会在本书阅读中有所收获。

我的重生回忆录

我的重生回忆录

南宫不二

连载中· 8251

请问,重生之后的世界,还是重生之前的世界吗? 重生之后的快意恩仇,前世的意难平,真的可以平复吗? 如果每一次重生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重生之前的我,是不是无数个尸体,无数个悲剧,无初次的悲欢离合,那我重生之后做的一切,又有何意义? 我的意作于己生,空留无数恶果在前世的我,是恶还是善…… 这是个问题。

陌生女人的来信

陌生女人的来信

(奥)茨威格著;沈锡良译

已完结· 11.01万

《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最著名的代表作,曾被徐静蕾拍过电影,被孟京辉改编为话剧,反响热烈。作家R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来自一个将死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作家R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女人的“悲剧”,却成了全人类的“童话”。 同时,本书还收录了茨威格的另外两个经典名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讲述了一个四十岁的女人出于对一个赌徒儿子般的爱,试图挽救赌徒,最终却失身于赌徒。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奥)斯蒂芬·茨威格

已完结· 2.95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的代表作,曾被徐静蕾拍过电影,被孟京辉改编为话剧,反响热烈。作家R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来自一个将死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作家R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女人的“悲剧”,却成了全人类的“童话”。

陌生的妻子

陌生的妻子

青宇

已完结· 43.80万

我的妻子是一个十八线的小演员,我怀疑她轨了,可是她和我一直在演戏……

推不走的回忆:澳门街头小贩口述历史

推不走的回忆:澳门街头小贩口述历史

林发钦

已完结· 2.99万

他们说行业,说生意,说生活,一块糕点或一碗牛杂,往小处说是生活的滋味,往大处说是文化传承,一声悠长的吆喝,可以看时光倒转,听澳门历史。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

【奥】茨威格

已完结· 15.18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一封信的形式把一个女人的一生的情感历程展示的淋漓尽致,整封信都是女人的内心独白。描述了一个女人与一位作家之间长达十八年的恋情,令人读后百感交集。这也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一部茨威格的作品。

十月的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事件与回忆

十月的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事件与回忆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已完结· 20.63万

本书对列宁的生平活动、及其马克思主义革命的理论遗产进行了索引式的全面叙述。向读者展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危机、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和布尔什维克运动的整个进程。从列宁作品和同时代人回忆录中选摘500多段引文、从纪念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的俄罗斯和国外档案馆和博物馆里选取了四班多张张图片。

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与陌生人交往的42条心理学原理

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与陌生人交往的42条心理学原理

何鑫

已完结· 16.08万

《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与陌生人交往的42条心理学原理》将心理学和交往技巧巧妙融合,运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传授给读者实用的交往技巧,使得读者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处理交往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人生注定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过程相当漫长。《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与陌生人交往的42条心理学原理》会带领我们去探究心理的深度,以期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更好地驾驭职场、爱情、友谊、上下级关系等各种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奥)茨威格

已完结· 12.07万

“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所以,我爱你,与你无关。”十三岁,她初遇男人的刹那,便一见倾心、不能自拔。在岁月的洪流中,爱有增无减。她三次委身于他,一生等待他的召唤。她去捡他抽过的雪茄烟头,抚摸他触过的门把手,甚至为了他们的孩子流落风尘。这一切,他一无所知,甚至记不起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女人的脸。在临终之前,她饱蘸一生痴情,写下了一封绝望的匿名信,记录了这段不凡的爱情。依稀可见,她躺在命运凄凉的甲板上,晶莹的浪花将她推向了虚无,她轻轻诉说:我要让你知道,我的一生始终都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却始终一无所知……亲爱的,以后谁还会在你生日的那天为你献上一束白玫瑰呢?本书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小说精选集,其中收录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灼人的秘密》等7篇中篇小说名作。其文笔清丽细腻,于无声之中见炽热之情,于行文之中显悲切之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更被高尔基评价为“一篇惊人的杰作”。

回忆的另一端是相守

回忆的另一端是相守

螳螂

已完结· 52.82万

你有没有爱一个人无度,你有没有恨一个人入骨?原来我以为的所有热忱,于你不过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我救赎。陆项庭,我曾爱过你,仅此而已。我含恨离开,回忆成为最伤人的武器。可回忆的另一端,是他想要和我相守一生的决心。

世界主义: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规范

世界主义: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规范

(美)阿皮亚

已完结· 11.77万

在对全球道德问题作了激动人心的思考之后,的政治哲学家阿皮亚提出如下的古老问题,这些问题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而显现出急迫性 成为世界公民意味着什么?我们具有的共同人性,意味着我们对陌生人承担何种责任?阿皮亚综合运用自传、史实、文学和哲学等领域的资料,给出了他的答案。作者的父亲是一位非洲人,母亲是一位英国人,作者本人在加纳长大成人,在英国接受教育。《世界主义 陌生人世界里的道德规范》的主题是重新思考世界主义的道德原则,它主张人类更大范围的融合,拒绝民族主义。世界主义思考的是 既要保护区域性价值和社区的存在,又要寻求具有普世意义的标准。在这种世界主义看来,个人可以具有多种身份认同并保持其忠诚性,并且通过对话与发现,构筑开明的全球化社区。

一个80后的回忆

一个80后的回忆

听风的石头

连载中· 2.37万

       本文关于当地风俗人文的田园治愈文,收集了一些小时候听老人讲的诡异故事;那个年代的种田方式、风俗习惯、田间趣事……都是些,家长里短的琐碎小故事。

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奥)弗洛伊德

已完结· 20.39万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张鹂

已完结· 14.30万

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两亿中国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寻求务工、经商的机遇。这一现象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再生产。本书所展示的,是人口流动所引发的空间、社会关系重构,以及跨区域联系网络的建立。通过展现一个典型的外地人口社区——北京丰台“浙江村”的发展、繁荣、拆除、重建,作者展现了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私人社会空间对传统管理制度的挑战。本书挑战了“市场胜利、国家撤退”的简化论,强调要从更为复杂的日常实践和持续的变迁当中去理解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与最好的自己在一起:《最熟悉的陌生人》解析版

与最好的自己在一起:《最熟悉的陌生人》解析版

李锦/著

已完结· 12.82万

自我认识就是逐渐释放潜意识的过程,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隐藏的“真实的自我”,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个“真实的自我”走进我们的生活,让自己活得更像“自己”。 社会心理学家提摩西·威尔逊博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概念:适应性潜意识。在有意识的自我形态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科学的心理手段逐渐释放由感觉、动机支撑的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以实现真实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平衡。本书以《最熟悉的陌生人》为基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生活化的案例,轻松、简单地展示了威尔逊博士的研究结果,同时总结了一些实用、易于操作的方法,帮助普通大众认识、了解自己。 本书适合希望更加了解自我,让身心更加和谐的读者阅读。

陌生女人的来信

陌生女人的来信

(奥)斯蒂芬·茨威格

已完结· 11.97万

【内容简介】 《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最著名的代表作,曾被徐静蕾拍过电影,被孟京辉改编为话剧,反响热烈。作家R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来自一个将死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作家R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女人的“悲剧”,却成了全人类的“童话”。 同时,本书还收录了茨威格的另外两个经典名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讲述了一个四十岁的女人出于对一个赌徒儿子般的爱,试图挽救赌徒,最终却失身于赌徒。激情和救赎,妙在无关爱情。《火烧火燎的秘密》是一个母亲出轨的故事,不同的是通过12岁的男孩来观察这个孩子尚不理解的“火烧火燎的秘密”。 【编辑推荐】 在茨威格所有小说中,他的“链条小说”影响最大,其小说代表作几乎都出自“链条小说”,而这些“链条小说”又充分体现了茨威格的艺术特色,即运用心理分析,巧妙地揭示人的心灵这一“黑暗大陆”,将读者带入一个陌生而吸引人的情感世界。 “链条小说”共分三部:《初次经历》、《热带癫狂症患者》和《情感的迷惘》,这三部作品分别从童年、成年、老年的视角来观察人的心理情感,构成了人生的链条。 《火烧火燎的秘密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当我回忆从业务助理到奥美公关董事长的这一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当我回忆从业务助理到奥美公关董事长的这一

丁菱娟

已完结· 6.76万

之所以要读丁菱娟,是因为她和我们大部分人一样,从极为平凡的起点出发,却走到了大部分人都梦想的高度。贫穷家庭出生,当过十年的打工族,靠着桶金圆了留学梦,之后又在经济不景气时逆流而上,自行创业。这二十多年的路看似走得很稳很顺,但这本书却道出了其中的理由。原来能把人生梦想都实现,能在职场上赢得“会做人也会做事”的美名,她靠的正是“做事坚定,做人柔软”的人生信条。这本书所写的,正是坚定与柔软在方方面面的体现。 书中的故事则来自她的亲身经历,或与年轻同事交谈时的感想。新书成册时,她曾说,若这本书能给还在奋斗的年轻读者一些启发,少走一些冤枉路,于她便值得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美】斯蒂芬·茨威格

已完结· 14.80万

 “我整个的人生始终属于你,对我一无所知的,你。”当她第yi次听说他时,还不曾知道日后会一眼万年,至死不渝,那一年,她十三岁。可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三次欢愉与无尽的等待,默默守候与不断的失望……他们的孩子因病离世后,她才写下这倾吐衷肠的绝笔。她的一生只为他而存在,但他却对此一无所知。 本书按照“链条小说”的脉络,精选茨威格五大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品,这些篇章从童年、成年、老年的不同视角观察世人的心理情感,构成了人生的链条。

回忆力:主动回忆如何提升我们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回忆力:主动回忆如何提升我们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日】茂木健一郎

已完结· 6.72万

在如今这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我们只懂得单方面接收信息,等到人工智能(AI)时代真正到来之后,人类与人工智能相比就很难居于上风了。我们应该要去做的,正是那些AI做不到,而只有我们人类能够做到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本书要阐述的主题——回忆力。回忆,就是一种输出。能够程度地应用"回忆力”的大脑被称为"输出型大脑”。这种使用大脑的方式是具有创造性的,是我们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之道。在这本书中,日本著名脑科学家、索尼电脑科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脑科普图书优秀作者茂木健一郎博士,将介绍一种全新的应用大脑的方式,即教给大家通过应用回忆去实现信息输出的方法。从传统的记忆型大脑转变为输出型大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并度过更加充实的人生。

回忆是眼泪的海

回忆是眼泪的海

锦年

已完结· 9.40万

背负冤屈与秘密的少女叶星离家出走,追逐自己的梦想而去。 两年之后与“过往”的不期而遇,让她的生活再次陷入不安当中。 为了曾经的承诺,她忍受着来自亲人、朋友的刁难。她深爱的哥哥,深爱她的男孩,都因此受伤。 当所有真相都摆在眼前,那些不可预知的希望并没有出现,随着童年好友的离去,反而愈加迷茫。 回忆是殇,眼泪成海,在未来的路上,是否还有一个你陪在她的身旁。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三册 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三册 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

张宪文,张连红,等

已完结· 45.72万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3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精)》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内容包括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来犯日军进行顽强作战的历史档案材料,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尸体掩埋情况的大批资料,侵华日军官兵的日记、书信、回忆和证言,西方人士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史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史料以及战后国民政府所做的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调查统计材料等等,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

列车上的陌生人

列车上的陌生人

〔美〕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张俊锋译

已完结· 104

[上海译文出版社]

陌生的夏天

陌生的夏天

成一

已完结· 19.75万

他一生只认了七个字:石城、河庙、史三升。 石城县是他的故乡,离这京都洛阳有千里之遥。当初,他们被吏、士解押着,走了半个月,才终于到了黄河边。因为他们是很多的人,过河就等了两天。直到那两天,他才知道他的家乡石城离黄河是那么遥远。他早听说过黄河了,直到那天才亲眼见到。看去,它也并不怎么可怕。只是河水很稠,流动起来显得格外沉重,就像他们这些被吏、士解押着的劳役队伍一步一步赶路似的吃力。他没有见过这样的河。家乡的那条云中河,平常时候是清澈见底的,有事过河,赤脚就蹚过去了。过黄河的时候,可把他吓坏了。过黄河要坐船。他也是第一次坐船。那么稠的河水,竟然浮不动那么小的木船。小小的木船上坐的人也太多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奥】斯特凡·茨威格

已完结· 15.05万

中短篇小说集,收录8篇,其中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等名篇。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广为人知,曾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舞台剧。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她还是个孩子,而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她躺在凄凉的命运的甲板上,雪白的泡沫把她推向了虚无……

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陌生人

韩少功

已完结· 25.06万

对转型期的中国深入反思与尖锐批判,颇具时代厚重感与人性震撼力。随笔是韩少功二十年来主要的作品类型,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尖锐的批判,颇具时代的厚重感与人性的震撼力。现实主义笔触下的生活写实与反思,思维张力下的哲理思辨厚重的思想启迪,独特语言表达艺术下的人性透视与史学考问。

你是我回忆里的风景

你是我回忆里的风景

西小洛

已完结· 11.16万

夏沐雨以为,与小时候的美人尖少年许泽安重逢,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却不料,陆宇风一颗从天而降的足球把这所有的美好破坏殆尽。叶小蓓说:“也对,你们一个是风,一个是雨,碰在一起就是恶劣的天气。” 天知道夏沐雨想要的不过是一场风和日丽、安适如常的恋爱! 这场看似匆忙的青春,一路上留下的脚印深深浅浅,却都是回忆里最美的风景。 之于过去,我们已经成长;之于未来,我们正在奔赴。

如何提升和陌生人的沟通能力

如何提升和陌生人的沟通能力

邓兮

已完结· 2223

[中国纺织出版社]

尽头的回忆

尽头的回忆

【日】吉本芭娜娜(YoshimotoBanana);周阅译

已完结· 2.04万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五篇小说:《尽头的回忆》《幽灵之家》《“妈妈——!”》《一点儿也不温暖》《小朋的幸福》。《尽头的回忆》讲述的是失恋女孩在获知真相后身心恢复的一两周内经历的事情,《幽灵之家》是一对分别继承家业的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妈妈——!”》是遭遇投毒的女编辑走向新生活的一段人生,《小朋的幸福》讲述的是曾经遭到强暴的少女在步入恋爱后的心路历程,《一点儿也不温暖》则围绕着年轻女作家对自己儿时深爱的邻家小弟的回忆。 【编辑推荐】 与吉本芭娜娜以往的作品相比,小说集《尽头的回忆》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死亡阴影的淡化。译者周阅分析道:某种意义上,《尽头的回忆》意味着芭娜娜沿着以往的作品,来到了回忆的尽头,从此她将结束回忆,立足当下。对于幸福这一贯穿作者创作的关键词而言,作者的写作目的逐渐由“疗伤”转为“感知”,因而本书是芭娜娜作品一个阶段里程碑一般的存在。 书中的五篇小说有许多共通的关键词,如“恋爱”“回忆”“离别”等,同时,这些小说几乎都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作者以淡然的笔触向读者传达时而细腻、时而稀疏的感情变化,使读者有最大程度的代入感,放松心情成为小说中的一员,或旁观、或亲历这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上海译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上海译文)

〔奥〕斯特凡·茨威格

已完结· 15.13万

- 茨威格擅长抒写心灵和情绪的激荡,被誉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 茨威格是当今拥有读者最多、最受读者喜爱的奥地利籍德语作家,销量长盛不衰 - 收录茨威格经典名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灼人的秘密》《朦胧夜的故事》等 中短篇小说集,收录8篇,其中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等名篇。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最广为人知,曾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舞台剧。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她还是个孩子,而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她躺在凄凉的命运的甲板上,雪白的泡沫把她推向了虚无……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