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屏风上
【英】毛姆
已完结· 8.28万字
[上海译文出版社]
【英】毛姆
已完结· 8.28万字
[上海译文出版社]
K.)" "(黎巴嫩)纪伯伦(Gibran
已完结· 6.65万字
竹马书坊
已完结· 3.05万字
《中国神话故事》分为上、中、下三册,精心选取了百余篇可读性强的神话,以生动有趣、轻松简洁的文字,为孩子讲述精彩纷呈的神话故事。篇首设置“导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带孩子走进神秘的神话世界并帮助孩子轻松理解神话内容;篇末设置“人物介绍”“引经据典”等版块,带孩子了解不同神话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为所选神话提供学术支持,确保其准确性。四色印刷,全书搭配了精彩传神的插画,图文并茂,可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桑德兰
已完结· 19.10万字
从懵懂少女到千古毒妇,从贤妻良母到宫廷女魔,她掌权十五年,诛功臣,杀皇子,她因心狠手辣而闻名,她敢于站出来向男性传统格局叫板。她是历史上一个执掌国家大权的女性――传奇女子吕雉。 最初,她卷入权斗漩涡,仅仅只是为了保命。她一路厮杀,从无名的小宫女坐上了皇后宝座。之后,她又掀起胆风血雨,独朝政,最终自立为帝。她是传奇时代的传奇女性――一代女皇武则天。她嗜权如命,在位四十八年,三次垂帘听政。她亲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英法入侵、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等,她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长的“无冕女皇”――别样美人慈禧。
张俊杰
已完结· 19.08万字
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详细地阐述了当前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突破,以及未来中国会在世界格局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本书将当前中国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梳理,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的未来提出了诊断和预测。
张其成
已完结· 17.96万字
本书是对《黄帝内经》生命哲学内容的系统解读。作为师从《黄帝内经》研究大家,通晓医学、易学、儒学、道学、佛学的“国学五经”体系的创建人,张其成从容出入于医学和哲学之间,重点对《黄帝内经》与《易经》进行合参汇通,提炼出滋养中华民族数千年,以“阴阳调和”“天人合一”为原则的生命智慧。打通《黄帝内经》与其他诸子学说等诸多背景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字词本意到本质内涵,从原理逻辑到实操要领,从古代背景到现代适用,结合生活实例,解密《黄帝内经》的生命观、思想观、处世观,讲透整体观念、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核心问题,使读者获得以“道”驭“技”的生命智慧。
张其成
已完结· 17.96万字
本书是对《黄帝内经》里关于养生智慧内容的系统讲解。作为“张一帖”医学世家的传承人,张其成结合家族传承数百年的长寿养生法,从《素问》到《灵枢》,讲透《黄帝内经》养生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脏腑脉象等核心问题,并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生动讲解了四季调养、五脏调理、饮食之道、减肥窍门、男女身心保养等与日常保健相关的实用知识,以“治未病”“不外求”为重要原则,本于自然,重视整体,带领读者从《黄帝内经》的古老智慧中找到以精气神为核心、适合中国人体质的自然养生要诀。
张企荣
已完结· 86.03万字
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仅从字面即可理解意思,如后来居上、小题大做;而有些却必须知道来源才能明白,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本书收入了近千个成语故事,通俗地讲解了这些成语的来源。
张企荣
已完结· 44.95万字
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仅从字面即可理解意思,如后来居上、小题大做;而有些却必须知道来源才能明白,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本书收入了近千个成语故事,通俗地讲解了这些成语的来源。
吕思勉
已完结· 33.58万字
《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止,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郭汝瑰,黄玉章
已完结· 46.47万字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由郭汝瑰、黄玉章任主编,田昭林、王文荣、张毓清、戚厚杰任副主编,萧克题写书名。参加编写和编审的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国共两党的将领,也有研究军事史的专家,他们查阅了大量国家和地方档案馆的抗战原始档案,参考了日、美、英以及我国大陆、台湾出版的300多种图书,经6年写作、4次修改,得以完成。《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实事求是地反映正面战场上的抗日历史,既不为之“擦粉”,也不为之“抹黑”,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让全世界人民了解日本侵华,以及中国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的真实面貌;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的核心内容,是按事态的发展(同时也是按地域、地区),将正面战场上开展的主要战役、战斗都作了介绍。每一重要战斗,都交代背景、中日双方的作战指导与兵力部署、作战经过,并对中国军队的得失加以评析。
徐刚,王燕平
已完结· 9.34万字
本书以吟诵中国星象的《步天歌》为线索,配以作者创作的中国星官形象,通过图解的形式向读者揭示了中国古代星官体系的秘密。书中涵盖了历史典故、诗词歌赋、书画碑拓等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又融合现代天文知识,既饱含文化色彩,又不失科学性、趣味性和生动性,是一部科普与人文相结合的佳作。
黄玉章,郭汝瑰
已完结· 88.25万字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由郭汝瑰、黄玉章任主编,田昭林、王文荣、张毓清、戚厚杰任副主编,萧克题写书名。参加编写和编审的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国共两党的将领,也有研究军事史的专家,他们查阅了大量国家和地方档案馆的抗战原始档案,参考了日、美、英以及我国大陆、台湾出版的300多种图书,经6年写作、4次修改,得以完成。《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实事求是地反映正面战场上的抗日历史,既不为之“擦粉”,也不为之“抹黑”,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让全世界人民了解日本侵华,以及中国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的真实面貌;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陈望衡
已完结· 93.55万字
本书对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各个阶段重要的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都做了翔实介绍,书中还特别分析了在中国文化 有着重要影响的先秦儒道阴阳诸家及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对美学的影响。从范围来看,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小说、建筑、园林等诸种艺术美学,本书都做了清晰的梳理。某一历史阶段代表性艺术,本书有重点评论。对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妙”“味”“兴”“游”“神”“气”“韵”“逸”等重要范畴及“言志说”“缘情说”“兴寄说”“美刺说”“妙悟说”“神韵说”“境界说”“诗史说”等重要学说,本书都做了源流上的梳理,并概括其要义。
冯力强,冯冠豪
已完结· 24.01万字
中东铁路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它还是一条革命志士前往苏俄追求真理、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秘密交通线。这条“红色之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以当年沿中东铁路往来于中国内地——莫斯科的中共早期领袖、革命先驱留下的红色足迹为题材创作的纪实作品。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任弼时、李立三、罗章龙、邓颖超等往来中东铁路时遇到的危险与艰辛,并由众多红色后代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些红色故事当年秘而不宣,如今也鲜为人知。为挖掘这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者历时七年进行采访,走过二十几个省市,寻访过百余人。很多被访者已陆续离世,他们感人肺腑的讲述,已成为永远的绝唱。本书具有独特性与唯一性。本书已通过国家重大选题备案。
【美】柏理安
已完结· 29.70万字
这是世界历史最伟大的交汇之一: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传教士在近代首次直面中国文化。柏理安探索了这一“东方之旅”,他重新回溯了从葡萄牙航行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走过的道路。这些传教士们相信,仅仅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神的帮助,他们就能将中国人变成基督徒。此书以将耶稣会传教士视为文化使者的视角,展示了这些欧洲传教士当初是如何付出极大的努力学习汉语和中国思想,从而将罗马天主教翻译到中国文化的框架之中并最终俘获基督徒的。 这部关于自1579年到基督教被禁止的1724年间耶稣会传教活动的首部叙事史,也是首先使用在里斯本和罗马发现的大量相关文献的一部作品。这个故事跨越几个大陆并穿越几个世纪,揭示出真正的东西方早期碰撞中政治、文化、科学、语言学及宗教因素交织的复杂性。
梅毅
已完结· 36.28万字
公元前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自兹伊始,书同文,车同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统一。 秦帝国的这次一统天下,短暂而辉煌。始皇帝沙丘暴崩,赵高立谋,李斯私心,二世胡亥登基。未几,嬴政陵墓之内尸骨未寒,戍卒叫,函谷举,咸阳火光,可怜焦土!秦朝,曾经席卷海内的伟大帝国,竟然一夕覆灭!西楚霸王项羽刚猛无俦,终垓下被围,四面楚歌。刘邦持三尺剑,以平民而为帝王,开天辟地。汉朝与匈奴百年战争,此消彼长,“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至今荡气回肠…… 强秦盛汉,横亘四百余载。艰难苦恨繁双鬓,这些伟帝英君、王侯将相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开拓历史,秦汉先民胼手胝足,不断地汰陈除旧,消融野蛮与暴戾,最终,在千万里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一次又一次让铁与火归于沉寂。
冀朝鼎
已完结· 5.57万字
认识中国经济史不容错过的里程碑之作,国内学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巨著。 开创性提出“基本经济区”概念,大师级推演中国历史发展的经济逻辑。 洞悉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根由,回答中华文明的形成机制。 作者身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高级经济间谍,传奇一生铸就本书精神底色。
郁海彤
已完结· 5.96万字
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南朝钟嵘的《诗品》,评价了从汉朝到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其中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三十卷,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本书辑录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这部历代才女传,取材审慎,搜集广博,用功精勤。每个人的传记必求资料可靠 作品的分析,又精心取其每篇或每首的突出之处,与读者共享。让读者在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象一下才女们“蕙心纨质美韶许,玉貌绛唇淇水花”的风韵,感受那些从发黄的纸堆中走出来的“惊才绝艳”,品读风流文采的红袖馨香。
杨雪舞
已完结· 24.83万字
秦朝的开国皇帝嬴政,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小妇人与个商人生下的儿子,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早年压根就是个农村中的一个小混混。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与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他俩倒是贵族出身,都算得上是皇亲国戚、将门之子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父亲只是一个普通军官,他是靠自己在军中拼搏得以升职的。元世祖忽必烈,算得上是正儿八经黄金家族。他是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孙子。明太祖朱元璋,却冒出个农村的特困户,遇上大灾,饿得快死的他只得赶紧去庙里当和尚。大清的皇太极,又一个皇家后裔。他是后金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
【英】阿洛姆绘
已完结· 10.03万字
《帝国旧影:雕版画里的晚清中国》最为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在一个摄影术尚未发明的时代,以表现力极为细腻的钢版雕版画的形式,为我们保存了一份反映晚清中国山水风貌和习俗民情的图卷。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是摄影记者的读图时代,翻阅前人花费大量的人力劳动为我们留下的这些视觉材料,难道不觉得弥足珍贵么?
李莉
已完结· 21.02万字
梅毅
已完结· 33.62万字
宋辽金夏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最激烈的时期。中原文明与周边的游牧文明在一次次碰撞中互相吸收,经历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淬炼带来的阵痛,最终顽强不屈地发展着。在这三百余年里,华夏人民以充满激情的创造力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在这个文明灿烂的伟大时代,纷争迭起,战火连绵,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赵匡胤继五代之乱而起,南征北伐,建立赫赫大宋;萧太后巾帼不让须眉,稳定国政,促进契丹壮大;元昊野心勃勃,开疆辟土,终成西夏霸业;完颜亮文才武略,改制迁都,推动金国汉化。更有文臣忠义,武将忠勇——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辛弃疾、文天祥,不以生死贫富移其志;杨业、狄青、韩世忠、岳飞、李庭芝、张世杰,不以成败利害动其心——共谱一段悲怆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美]巴菲尔德
已完结· 25.54万字
本书是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政权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政权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是一本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 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政权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 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政权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边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政权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外部 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问题,指出外族王朝对中原北部地区统治的周期律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基于集权化与分权化之上的机制性更替过程。
杜惜冰
已完结· 79.70万字
本书是首部抗日战争题材的纪实小说,作者根据广事搜罗的真实史料,从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三个主要战场入手,展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不屈不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宏大画面。 作者以几近史家的直笔叙述,还原了抗战真相,以见微知著的时空转换,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把读者带回了那战火纷飞、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 书中同时还披露了几大战役中鲜为人知的中美军人浴血奋战、共同御敌;汪伪政府与东北、华北的傀儡政权如何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共同卖国,以及在敌占区如何鱼肉百姓、操纵经济;日本侵略者是如何扶植东南亚各傀儡政府,如何掠夺资源、残害百姓的细节和内幕。
田昭林
已完结· 39.42万字
战争起源,一向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早在原始社会前期战争就出现了。如美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杜派,在《世界军事历史全书》中说:“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出现了战争。”中国古代的孔子、管子也有类似的看法。有的认为进入阶级社会、有了国家后才产生了战争,这是新中国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主流思想。当代中国历史学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则是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社会。如前军事科学院院长宋时轮在《军事科学》中说:“人类的战争活动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中国古代的商鞅、刘安也有相似的观点。不过表述得最为科学和准确的是毛泽东,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
有书
连载中· 9.81万字
君臣交手,波诡云谲,王朝命运的启示录。 在中国历代典籍中,对帝王和将相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今人或有借鉴可取之处,或有警示告诫之意。他们是毁誉参半的传奇帝王,他们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专情君主。他们尽心辅佐,他们沉迷伪装。帝王和将相身份有别,是经天纬地、互相成就的顶级搭档,是操纵人心、反目相杀的两面君臣。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和王朝的命运。
李申
已完结· 47.87万字
“儒教是宗教”的判断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宗教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创新学说。它否定了近百年来学术界一致认为中国古代是“非宗教国”的定论,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貌,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性质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书以丰富的资料、严密的论证、深刻的分析、流畅的语言,叙述了儒教从产生到衰亡的历史,揭示了儒教的神祇系统、祭祀制度、教义教理等从创造到被取消的过程,阐明了儒者如何为实现上帝、神祇的意志而治国、修身,并从事相关的理论探讨。内容包括儒教和佛教、道教等宗教的相关关系,涉及宗教、哲学、科学、史学、文学诸文化领域,为一切研治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所应备,是所有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所必读。
【美】柏理安
已完结· 29.70万字
这是世界历史最伟大的交汇之一: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传教士在近代首次直面中国文化。柏理安探索了这一“东方之旅”,他重新回溯了从葡萄牙航行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走过的道路。这些传教士们相信,仅仅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神的帮助,他们就能将中国人变成基督徒。此书以将耶稣会传教士视为文化使者的视角,展示了这些欧洲传教士当初是如何付出极大的努力学习汉语和中国思想,从而将罗马天主教翻译到中国文化的框架之中并最终俘获基督徒的。 这部关于自1579年到基督教被禁止的1724年间耶稣会传教活动的首部叙事史,也是首先使用在里斯本和罗马发现的大量相关文献的一部作品。这个故事跨越几个大陆并穿越几个世纪,揭示出真正的东西方早期碰撞中政治、文化、科学、语言学及宗教因素交织的复杂性。
谈雅丽
已完结· 17.05万字
作家谈雅丽通过十年实地行走考察,查阅文史典故、地域资料,以河湖寻访足迹为线索,从水文化的角度记录中国江河与湖泊的现实与往事,解读华夏文明的繁衍生息,展现“河流上的中国”之阔大景象。这是一趟风物与历史交融的心灵之旅,更是中国水文化的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