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三国灭日本

末日之召唤三国群雄

末日之召唤三国群雄

浮兮

已完结· 126.31万

末日降临,丧尸横行,许优手握三国召唤系统,以无双猛将为刀,以精锐战兵为盾,纵横捭阖,杀出个血海人间!你以前是一线女星?所以求哥给个馒头?不要!哥直接召唤貂蝉出来,想干啥就干啥,她不香吗?你曾经是全国首富?让哥雇你管理驻地?日薪只要两包饼干?不要!哥有内政第一的诸葛亮,关键他还免费!饼干虽然哥很多,但也不能这么浪费!你说你是世界拳王?想给哥当保镖?只求能有口吃的不要饿死?不要!哥左典韦、右许褚!吕布在中间!关张在两边!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三国全明星阵容!一卡在手,天下我有!

公司改造:“日本企业再造之王”三枝匡的经营笔记

公司改造:“日本企业再造之王”三枝匡的经营笔记

(日)三枝匡

已完结· 17.56万

本书是被誉为“全球制造业后盾”、世界精密机械制造龙头企业MISUMI的三枝匡讲述自己如何利用13年时间将创业四十年、销售额500 亿日元的上市公司扩大为年销售超2000 亿日元的企业的故事,详细描述了他在米思米各部门进行的国际战略和生产革新、运营改革等的实践过程。描述了该公司经历了怎样的失败与成功,终实现了整个组织宛如重生、堪称“公司改造”的大变身。为企业经营人才向“专业经营者”提供经验借鉴,也让有些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重新思考自己公司的经营和战略。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

(美)柯博文

已完结· 23.00万

日本问题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是本书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种政策在“西安事变”中并没有中断,直到1 937年8月在上海爆发战争,它才被完全放弃。作者在民族国家建设的分析框架下,用国民党、共产党叙事之外的“第三只眼睛”审视国民党政权建设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一致与冲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南京十年建国时期”(1927~1937)的认识。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

【日】古川隆久

已完结· 16.28万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战争过后,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日本的昭和时代充满了激变,国家在战前一步步迈向战时体制,在战时树立国家总动员体制,在战后初期饱受饥饿与贫困之苦,然后迎来奇迹般的经济复兴。那是日本遭遇挫败又重新奋起的时代。日本大学教授古川隆久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外交、大众文化的广泛视角,遵循战前、战时、战后的时间维度,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轻松俯瞰昭和时代的历史全貌。昭和是尚未完结的过去,它留下的遗产至今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这是一部权威学者将昭和激荡的64年尽收其中的“决定版”。

三国演义:经典插图评点本(全二册)

三国演义:经典插图评点本(全二册)

(明) 罗贯中

已完结· 45.49万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他在三国史实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借鉴编年体史书的编著模式,创作出了《三国演义》。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傅高义

已完结· 7439

傅高义为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日本和中国研究专家。《日本*》自出版以来在美国、日本畅销,新加坡政府甚至把它列为部长和高级官员的书。书中作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从公民教育、社会福利、犯罪率控制、政治体制等七个方面分析了日本发展的原因。作者对日本制度的优秀方面进行了赞扬,但也没有忽视其缺陷。正如副标题“对美国的启示”所示,本书着重强调了日本制度值得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

日本代表大文豪代表作(套装全三册)

日本代表大文豪代表作(套装全三册)

【日】太宰治,【日】中岛敦,【日】芥川龙之介

已完结· 30.80万

人间失格+罗生门+山月记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全6卷)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全6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

已完结· 136.08万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拉面:国民料理与战后“日本”再造

拉面:国民料理与战后“日本”再造

【美】乔治·索尔特

已完结· 11.49万

《拉面》是一部以食物为切口探究日本社会变迁的研究性著作。醇厚、咸香、暖和的热汤拉面于19世纪末引日本,因明治维新的城市化发展而被视为具有阶级色彩的大众食物。而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拉面已成为了风靡全球的日本饮食标签。本书将拉面的逐步流行归因于全球语境下的政治和经济变迁。借助近年解密的战后美国政府档案,及电影、漫画、电视节目、流行文学等多样化的日本历史材料,索尔特揭示了地缘政治局势演变和经济发展、媒体舆论、消费主义对社会生活及饮食的密切影响

三国控:一本三国参透中国管理之道

三国控:一本三国参透中国管理之道

刘川

已完结· 14.63万

《三国控:一本三国参透中国管理之道》讲到,作为一个领导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各种各样的难题。在那个三分天下的时代,不管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对于治理自己的国家都是有着自己的一套管理理论,尽管那个时代存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却通过后续作家的笔触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相当宝贵的思想财富。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杨栋梁

已完结· 24.74万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 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六卷 (1972-201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六卷 (1972-2010)

田庆立,程永明

已完结· 24.40万

本文阐述了中日复交以来(1972—2010年)日本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和普通国民的中国观的演进轨迹和发展特征。依循历史发展的脉络,集中对不同时期日本各界人士中居于主流的对华认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日本各界人士对华观的变迁与国际体系层次因素、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及中国国家实力的消长紧密关联。日本各界人士的对华认识在由冷战时代向后冷战时代演进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嬗变,经历了从“建设性接触”到“战略性防范”的变迁,对中国的定位逐步完成了由“友好伙伴”向“竞争对手”角色的界定。日本各界人士中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竞相作用的“合力”结果。显然,就日本各界人士对中国的认知而言,往往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三十四册 日本军国教育·百人斩与驻宁领馆史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三十四册 日本军国教育·百人斩与驻宁领馆史

张宪文,张生,曹大臣

已完结· 30.48万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一项大型学术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及英、日、德、意、俄等文献的翻译和编辑出版,是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因而只能分批陆续出版。相近的史料内容,安排在不同卷次先后出版,也是迫不得已的,敬请读者原谅。我们希望这套史料集能为海内外广大的历史研究者和众多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内容丰富全面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材料来源广泛,有加害方、受害方、第三方的亲身经历、亲见亲闻材料,也有回忆材料、各种档案文献材料、报刊材料等,其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受记述者立场、观察角度或认识上的局限,记述有矛盾之处,也有一些错误的或不正确的观点,这并不奇怪。对这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惨案,声音不可能完全一致。保存史料原貌。是历史工作者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因此,我们对史料均照原样收录,不加任何更动,提供给历史研究者,由他们在使用时加以考辨、解析,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结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三十二册 日本军方文件与官兵日记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三十二册 日本军方文件与官兵日记

江苏人民出版社

已完结· 21.79万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一项大型学术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及英、日、德、意、俄等文献的翻译和编辑出版,是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因而只能分批陆续出版。相近的史料内容,安排在不同卷次先后出版,也是迫不得已的,敬请读者原谅。我们希望这套史料集能为海内外广大的历史研究者和众多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内容丰富全面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材料来源广泛,有加害方、受害方、第三方的亲身经历、亲见亲闻材料,也有回忆材料、各种档案文献材料、报刊材料等,其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受记述者立场、观察角度或认识上的局限,记述有矛盾之处,也有一些错误的或不正确的观点,这并不奇怪。对这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惨案,声音不可能完全一致。保存史料原貌。是历史工作者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因此,我们对史料均照原样收录,不加任何更动,提供给历史研究者,由他们在使用时加以考辨、解析,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结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四卷 (1895-194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四卷 (1895-1945)

杨栋梁主编 王美平 宋志勇著

已完结· 20.75万

甲午战争直至日本战败(1895—1945年),日本在中国不断深化的民族危机中,蔑视型中国观进一步固化,对于中国掀起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救亡图存运动,日本政界、军界乃至知识界的主流均否定其积极意义,甚至以表象为据反向理解各种革新运动会促使中国更为迅速地走向分裂与崩溃,坚持“中国亡国观”。由于持有此种认识的主体或直接位于决策地位制定政策,或处于决策周边提出议案,或置身于驻华使馆及军事机构提供相关情报,或活跃于言论界主导舆论,故“中国亡国观”通过各种渠道融入日本对华战略及决策的制度框架,并成为支配性观点,导致日本最终发动十五年侵华战争。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三卷 (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三卷 (1840-1895)

刘岳兵

已完结· 27.81万

本书从详细解读日本外交史、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的相关原始资料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中国认识从臆测到实证、从同病相怜到蔑视轻侮以至于兵刃相向的发展过程。对幕末志士的中国认识、明治初期《中日修好条规》的交涉与签订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福泽谕吉以及为蔑视中国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各种言说、当时政界、军界及社会民众的相关历史事实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概述了这一历史时期日本中国观中殷鉴论、唇齿论、敌对论、亲善论等几种基本类型,并从总体上阐明了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原型及其变化机制。本书附录有比较详细的相关事项年表和田中梓都美的《近世至明治时期日本的台湾认识》专论,有助于把握这一时期日本中国认识的全貌。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三十四册日本军国教育·百人斩与驻宁领馆史料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三十四册日本军国教育·百人斩与驻宁领馆史料

张宪文,张生,曹大臣

已完结· 30.48万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201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一本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历史文献资料的汇总。

汽车标志大全:日本、韩国、印度篇

汽车标志大全:日本、韩国、印度篇

林平

已完结· 9.55万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五卷(1945-1972)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五卷(1945-1972)

杨栋梁,王振锁,乔林生,乌兰图雅

已完结· 20.59万

在中日两国无邦交的敌对状态时期(1945—1972年),按照日本的政权更迭,其中国观的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后初期至1950年代末,中日关系敌对态势逐渐形成并走向恶化;1960年代,民间往来和经贸关系有所发展;1970年代初期,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对华政策开始从敌对走向正视。 本卷论述了日本各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其形成的来龙去脉,并对几个主要政府首脑及“知华派”各界人物的中国观做了专题论述。“台湾问题”是这一时期中日政治关系中的*症结所在,也是本书的重点议题。日本各在野党在中日关系方面,发挥了制约自民党政权对华政策以及促进、中介、调和等作用,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中日两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千变万化也是影响日本对华认识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二卷(1603-1840)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三国演义(上、下册)

三国演义(上、下册)

罗贯中

已完结· 60.23万

三国演义(上、下册

三国之大汉皇权

三国之大汉皇权

铁骑绕龙城

已完结· 206.95万

国术高手刘烨穿越到东汉末年,恰逢黄巾之乱,为求乱世活命,他从一个没落宗室的游侠儿,一步步跻身于汉末群雄之中,匡扶大汉,承继帝统。 “公之武勇,十倍于布!”吕布推崇备至。 “主公谋略,让天下谋士汗颜。”郭嘉心悦诚服。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已完结· 16.17万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它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最强兵王闯三国

最强兵王闯三国

东一方

已完结· 373.86万

张绣重生,誓要报仇雪恨。 这一世,我要诛曹灭刘,我要佳丽三千,我要做那九五至尊。

品三国

品三国

易中天

已完结· 37.80万

2005年,易中天登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品三国》,一时万人空巷; 2006年,《品三国》出版,成为现象级图书,热销至今; 2018年,作者修正、改进《品三国》,推出全新精装典藏版。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更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三国,究竟应该是怎样的面目呢? 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易中天先生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东一方

已完结· 645.07万

超级特种兵狙击手王灿回到三国,得到太平要术真武篇秘籍一卷。长弓在手,天下我有!一套现代特种战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取敌首级于千里之外,神马李广、神马黄忠都不禁泪流满面,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收猛将、抢地盘、收美女,与诸侯争霸纵横三国!

三国之无限召唤

三国之无限召唤

堂燕归来

已完结· 450.25万

穿越成陶谦长子陶商,此时便宜老爸已死,徐州被刘备所占,没名望没地盘没人马,处处还召人不待见,处境艰难。没关系,我有英魂召唤系统,召唤前朝名将谋士,为我所用。你有吕布天下无敌,我就召个霸王项羽,一较高下。你有诸葛亮多智近妖,我就给你召个张良,比比谁的智谋更胜一筹。人屠白起,飞将军李广,兵圣孙武……各代名将,尽入我麾下。妖媚无限的妲己,不笑的褒姒,捧心的西施,掌上神舞的赵飞燕……历朝美人,皆入我怀。且看无名废材,如何逆天崛起,率千古英魂辗压三国,成就传奇霸业。

三国之吕布天下

三国之吕布天下

妖惑天下

已完结· 140.28万

" 谁能想到张浪会因为喝醉了酒就穿越了!一场大醉醒来,张浪赫然发现自己居然回到了东汉末年,并且成为了吕布!要命的是,诸侯联军已经聚集在虎牢关下,刘关张正等着上演三英战吕布呢! 在这个牛人遍地的时代,为了生存下去,张浪拼了命地抢粮抢钱抢地盘!要发展壮大,光有钱粮地盘还不够,还得有人才!为了弄到人才,张浪是坑蒙拐骗样样来!三国的美女个个妖娆似妖精,千般妩媚,万种风情,不过女王们可不是那么容易能弄到手的!"

三国:我替代了诸葛亮

三国:我替代了诸葛亮

妖哥

已完结· 225.76万

现代青年陆鸣穿越到三国乱世。 获得了截胡系统。 开局截胡诸葛卧龙。 一无所知的诸葛村夫还在草芦等待刘备上门。 而陆鸣已经成为了刘备的军师,谈笑间,曹军灰飞烟灭。 诸葛村夫傻眼:鬼才已死,卧龙当出……难道我拿错了剧本? 陆鸣淡淡表示:错不了,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