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内战中的国家

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

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

郑永年,黄彦杰

已完结· 28.46万

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制内市场”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制内市场”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北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这个国家的新中产:新中产画像与未来商业白皮书

这个国家的新中产:新中产画像与未来商业白皮书

吴晓波频道

已完结· 10.38万

过去,我们通常只以财富来定义一个阶层,现在我们发现,人群中正崛起一股新的力量,他们除了家庭收入可观,生活方式也更健康、更现代、更新潮——2016年,吴晓波频道率先提出“新中产”概念。 经过吴晓波频道多年调研,新中产的画像逐渐丰满,他们具备现代化人格的基本特征:个人权利意识、理性化生活观念,以及全球视野和本土认同。这些价值观念,来自高等教育、职业工作、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合作经历、家庭资产与收入的富足。 本书将从消费、财富、职业、家庭和社会关系、价值观、产业、未来商业7个方面,解析新中产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深化对当下职场白领及精英人群的发现和洞察,帮助新中产人群更好地自我定位、规划未来,同时帮助企业借助新中产崛起的东风,在市场中占尽先机。

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

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

马歇尔

已完结· 26.90万

本书是马歇尔使华期间向美国*的报告书,按照报告书的时间先后排序。马歇尔的报告,对使华期间的工作进行了完整的叙述,对每一次会谈、会谈者 的对话、国共双方的建议和反建议、每一事件的经过等,都有详细的记载。虽然只是对事件的演变和进程作了“客观”的叙述,但不少地方仍能流露出当时 美国的真实意图,对研究内战时期的国共关系与中美关系颇具关系价值。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

【日】城山智子

已完结· 12.73万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次全球性事件,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由于当时各国都已纷纷摆脱银本位,世界货币体系由金本位主导,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几乎唯一仍采用银本位的国家,因此当世界上其他国家作为商品的银价格发生波动,就会对中国的金融和经济生产带来直接的冲击。本书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业、缫丝业在大萧条中的表现具体演示了这种传导效应。当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冲击之时,国民政府不得不积极地进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尽管以摆脱银本位的法币改革初时颇见成效,但外汇储备始终不足、对财政金融管控不力,都为中国经济后来更大的混乱埋下伏笔。

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张维为

已完结· 15.34万

谈中国崛起,有国际比较才有说服力。谈中国崛起,有理念支撑才有生命力。谈中国崛起,有逻辑分析才有深入力。20来年,张维为教授走访了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路走来,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悟。他亲眼目睹了不同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崛起给世界带来的许多触动和震撼。“中国三部曲”整合了张维为近年来的代表作《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是建设中国话语的尝试,也就是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评论中国和世界,来解构西方话语、建构中国话语。当然,这一切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激发更多的人去思考和研究,为中国全面超越西方、超越西方模式和话语作出中国人的贡献。《中国震撼 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日】王柯

已完结· 17.73万

中国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人对世界的原初认识,追溯到在这种认识之上的人类与自然神灵之间建立的契约关系,以及为了遵守这种契约关系而形成的关于人与人之间、个人•共同体•社会•国家四者之间、文化与政治之间、权威与权力之间 、民族属性与文化属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只有在这一宏观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掌握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脉络,理解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在各个时代的发展演变,理解各时代的民族关系和各个政权处理民族问题政策的得失,并进而思考近代民族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解构近代民族问题的钥匙

中国近代通史 第八卷 内战与危机(1927-1937)

中国近代通史 第八卷 内战与危机(1927-1937)

张海鹏,杨奎松

已完结· 42.15万

本卷讲的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对外战争阶段前整整十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大陆学者基于中共党史的传统说法,习惯于称之为“(国共两党的)十年内战时期”;台湾学者基于国民党史的传统说法,习惯于称之为“十年建设时期”,我这里用的书名是“内战与危机”。强调内战与危机,不是不重视南京国民政府这十年在经济建设,也包括政治、外交、军事、教育和法制等方面所行的各种建设工作。事实上,我在本卷中对南京政府在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都尽可能给予了关注和介绍。我之所以用内战与危机作全书的主题,是因为在这十年中国民党各派势力之间、国共两党之间发生了太多的冲突与战争;而自1928年济南惨案始,日本也一次又一次对中国实施了公的外交压迫和军事侵,并不止一次地在中国领土上引发了大规模的战争。

中国话语丛书:从公司到国家:美国制度困局的历史解释

中国话语丛书:从公司到国家:美国制度困局的历史解释

范勇鹏

已完结· 12.64万

本书从美国建国的移民、地理环境等历史境况之中,基于对美国先民的同情理解,运用常识来复盘其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探索美国制度基因的“前史”。试图透过美国制度的历史,探求其本质、发生机制和演变逻辑。戳破被浪漫化的价值信念神话,揭露冷峻的利益。

战争的战争:1618—1648:欧洲的国家建构与和平追求

战争的战争:1618—1648:欧洲的国家建构与和平追求

【德】约翰内斯·布克哈特

已完结· 12.05万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近代欧洲极具灾难性、后果极为严重的战争。这场多年无法结束的战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疯狂的暴力行为与毁灭性灾难,在德意志人的集体意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约翰内斯·布克哈特从全新的视角,聚焦三十年战争期间一次次的和平尝试和一次次无限接近和平的时刻,以“和平”为红线串起了这部战争史。作者深入而透彻地剖析了一场本可避免的冲突背后的种种博弈,直指政治活动家们真正的利益所在。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许纪霖

已完结· 29.04万

《家国天下》的意图,就是在思想史中,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作者从传统的“天下观念”遭受现代性冲击入手,讨论了儒家、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晚清的地方认同和个人认同、五四的“世界主义”、文明与富强之间的竞争、民族主义等等中国近现代思想革命中的尝试。*终,作者设计出“新天下主义”的认同模式,用来解决国家认同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社会和经济:1853~1937

【美】彭慕兰

已完结· 17.70万

史料丰富,眼界开阔:“人为”打造出来的贫穷腹地。《腹地的构建》运用多个国家的丰富史料(包括中、日、美,民间、官方等级别的史料),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清末民初1853—1937年间,华北内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变迁及其原因进行探索。作者彭慕兰在书中描绘了华北内陆地区,尤其是河南、山东等一带当时的社会情形,包括对当地的金融、农作、交通、税收情况和农民的反抗斗争进行了全面描述,同时将当时华北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发展作对比。他认为华北内陆在这段时期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发展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彭慕兰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波澜壮阔的华北内陆生态群像,更是运用了社会学理论、历史地理学、社会区域理论等多重视角,分析了华北内陆衰败的原因。他指出,在国家退出了对地方社会的经济以及政策扶持沿海地区的大背景下,此时的华北内陆又遇上战乱和自然灾害,衰败是必然的结果。中靠前陆腹地并非生来“落后”,这一局面更多地是由国家以及时局造成。

成功的中国家教大全集

成功的中国家教大全集

雅瑟 王辉 编著

已完结· 28.29万

本书精选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中国家教经典中的精髓篇目,从中提炼先贤家教思想的精华,加上精心的注译和精到的阐释,辅以生动鲜活的家教做事,从中可管窥和借鉴先贤家教的精深之处,学习如何在今日中国的新环境、新需求下,用历经时间淘洗的中国传统文化来教育、熏陶孩子,以科学、合理的家教方式去给予孩子以正确的品德导航、情商训练、书香濡染和创新启迪,并在亲子共同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始终重视激励的作用以及亲力亲为的示范功效。

再造中国:领导型国家的文明担当

再造中国:领导型国家的文明担当

王义桅

已完结· 12.83万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面临五千年未有之情势,五百年未有之变局,五十年未有之困境. 中国模式,如何做到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中国故事,如何做到基于历史而引领未来?中国外交,如何做到影响自己而改变世界?中国崛起,如何做到始于华夏而惠及四海?中国通过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正在塑造和引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

向往华夏:我打造了神明禁行的国家

向往华夏:我打造了神明禁行的国家

独步生花

已完结· 63.00万

诸神降临,神魔复苏,他们以蓝星为乐园奴役亿万人民,自由国和樱花国相继俯首称臣,成为神魔奴仆,唯有华夏还在战斗,炎黄子孙还在抵抗!蓝星历2126年,百年战争的华夏终于还是迎来了最终的毁灭,漫天神魔斩我九州龙脉,诸国列强断我万里边城,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孩童哭泣,老人祷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圣土上遍地都是绝望与悲凉...我唐恩从末日重生,这一世,我发誓不会再让悲剧重演,这一世,我定要打造出一个万人敬仰,无数人向往的至尊华夏!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易中天

已完结· 6.20万

三千年前,从部落到国家,文明开始了。罗马共和,希腊城邦民主,西周受命于天,为什么制度迥然不同?《易中天中华史第二卷:国家》回到历史现场,探寻国家的起源和机密。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探寻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满乐趣的事情,诸位难道没有兴趣吗?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易中天

已完结· 6.74万

为什么文明的标志是国家?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体制五花八门?从部落到国家,是历史的岔路口。世界各民族开始分道扬镳,朝着认准的方向往前走。罗马共和、希腊城邦民主,西周受命于天。《易中天中华史第二卷:国家》回到历史现场,探寻国家的起源和机密。

我们的国家公园

我们的国家公园

【美】缪尔

已完结· 16.52万

这本插图纪念版《我们的国家公园》是迄今为止经典的中文版本。记录了全美经典的国家公园。对今天疲惫不堪地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来说,这是一部至高无上的指南,所有去过美国国家公园的人们,以及有一天将要去那里旅行的人们,都会被缪尔的描述迷住。让我们与约翰·缪尔一起聆听瀑布、小鸟和微风的歌唱,读懂岩石,学习洪水、风暴和雪崩的语言,与冰川和野外的公园熟识,尽可能地去靠近世界的心灵。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美)杜赞奇

已完结· 15.94万

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分为两大部分: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筹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更新中国:国家与新全球史

更新中国:国家与新全球史

【澳】王赓武

已完结· 7.64万

中国的崛起会在一夕之间改变过去几个世纪西方工业和民主国家建立起来的国际体系吗丶?中国应满足于维持这个体系,仅只成为拥有绝对主权和相对权力的富有竞争力的民族国家之一吗丶?儒家传统蕴含有可以与现代世界的人类普适价值相融通的道德前景吗丶?崛起的中国能够引领中华文明的更新以促进国际体系的平等吗丶?对于这些深远的问题,作为历史学家的王赓武教授都作了深刻的思考。他探究了中国人关于中国在世界史中的地位的意识,并追究了将中国推向现代全球转型的特征。他描绘了中国不得不面对的更新自身的阵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当今联系紧密的世界中的位置。对于我们思考中国现代化从根源到路径的整个轨迹而言,王赓武教授的这部沉思集是一本必读书。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美】杜赞奇

已完结· 13.96万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是印裔美籍学者杜赞奇通过对资料: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所编《中国惯行调查报告》、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社会调查材料,以及中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的研究,以个案的方式对华北六个村庄进行详尽的分析,展现了在国家政权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1900—1942年华北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图景。作者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权力的文化网络”、“国家经纪”等概念,详细地论证了国家权力是如何通过种种渠道(诸如商业团体、婚姻圈、经纪人、庙会组织、宗教、神话及象征性资源等)深入乡村社会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社会又是如何作出回应的。

美国国家地理肉食恐龙战斗力排行榜

美国国家地理肉食恐龙战斗力排行榜

刘大灰

已完结· 3.63万

本套书分两册,分别介绍了54种肉食恐龙和54种植食恐龙,从最凶的到最萌的,从最大的到最小的,从最早的到最晚的,从最能跑的到最能咬的,从会游泳的到会滑翔的,从吃巨龙的到吃小虫的,从有甲的到有角的,基本概括了目前所发现的主要肉食恐龙和植食恐龙种类。当然,由于数量限制,也会有一些遗漏,比如可能是杂食的著名的窃蛋龙、泥潭龙、镰刀龙和恐手龙等就没有收录进来。

中国家风:悦读《颜氏家训》

中国家风:悦读《颜氏家训》

缪方明

已完结· 11.50万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中字数*少的被称为“经”的著作,不足两千字,据说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社会,它被广为传诵,上至帝王将相、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都对之推崇有加,对其思想更是深信不疑,以之为行为之圭臬和立身行世之根本。《孝经》所阐发的“孝道”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百行之宗”“ 五教之要”,对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22个国家军事演习内幕

122个国家军事演习内幕

李庆山,李辉光

已完结· 24.91万

本书较详细地收录了二十世纪以来历年大国军事演习的情况,对一百多个中小国家的军事演习情况也作了概述,每章还有军事观察家、专家作出精辟独到的点评。这样可使读者全面地了解各国军事实力、作战思想、作战方法及兵力运用等情况,化解演兵场上的秘密,领悟各国演习的真谛,同时还可进一步认识、分析和判断国际战略形势、战争形势乃至国际关系的发展走向。

158个国家军队授衔内幕

158个国家军队授衔内幕

李庆山,王小慧

已完结· 27.14万

当今世界各国军衔制大体一致,但在具体设置和实施上又有差异。为既能从整体上反映世界各国军衔颁授的情况,又限于篇幅,本书选取了158个国家,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较详细地分章记叙了美、俄、德、英、法、日、印等国军衔制的情况,对其它各国军衔制的情况则只作简要介绍。

以国家需要为专业的科学家——钱伟长传

以国家需要为专业的科学家——钱伟长传

柯琳娟

已完结· 8.18万

一个少年在国家危难时的爱与恨!一个科学家在历史风暴中的是与非!一个大学校长在教育理想中的迷芒与清醒!一个父亲一生挥之不去的愤怒与歉疚,一位95岁的老人在历经世纪风雨后的真诚回忆! 本书是关于钱伟长的一部传记,清晰地勾勒了他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科学业绩和品德风貌。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

杨美惠

已完结· 20.78万

关系、人情和面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在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无论置身何处都会明白的。但是由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情况,一种被命名为"关系学"的东西便由此诞生。关系学在世界上也由此演变出了其最为复杂缜密的形式、并成为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该书力图呈现在1980年到1990年间,关系在中国大陆是如何运作并将这一系列的实践置于国家再分配经济,初现端倪的市场经济以及毛崇拜的背景当中去。笔者沿着古代关系学的谱系,追踪到清代之前对建立国家官僚权力的法家形成抵制的儒家伦理制度。二十世纪,关系学在掀起密集的关系学网络并阻止和切断国家机器垂直运作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  

这个国家的新国货

这个国家的新国货

吴晓波频道

已完结· 7.22万

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我们见证了国货品牌的井喷,多样化的国货品牌不断地取代国外大牌。新消费的滔天巨浪带来的不仅仅是概念扎堆、玩法多样的新生品牌,也促使老字号纷纷掀起回潮复兴的热浪。 加之近年来新产品和新品牌的迭代加速,中国产业经济和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商业变革的巨大势能,无数兼具技术和品质优势的新国货品牌强势崛起,新商业格局蔚然成型。 本书选取了近年来在衣食住用行等各行业新生崛起的22个国货品牌作为案例,从审美取向、营销方式、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展现了一幅新国货品牌崛起历程的群像图。

中国话语丛书:文明型国家

中国话语丛书:文明型国家

张维为

已完结· 8.26万

中国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正影响着整个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演变,但是读懂中国不易,因为中国太大,情况太复杂,盲人摸象的解读很多,每个人都只看到中国的一部分。要真正读懂中国,我们需要一种对中国的整体把握。   “文明型国家”概念的提出即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书探讨了“文明型国家”的概念、特征、模式、制度和理念等主题,也论述了其他一些相关的问题,如政治话语范式的转变、“西方中心主义”的困境等。   “文明型国家”概念解构了西方话语关于中国的主流叙述,它有利于增进国人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国人和外部世界对中国和中国崛起的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也有利于进行跨国的制度比较、评估和预测。

高新之光: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三十年华丽蜕变

高新之光: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三十年华丽蜕变

中国共产党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

已完结· 14.62万

本书讲述了成都高新区30年的成长史,中国历史大背景下的高新区发展史,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风云变幻。书中融入作者多年对国家、地区、企业的解读与认识 ,从一个个新鲜别致的角度切入,试图展现一幅从管束转向开放的历史画卷,一群不屈不挠、开拓创新、突破变革的时代人物群像。 30年很短,如今回头,浑然不觉。30年很长,在历史的细节中,成都高新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从一个*高新区的发展历程管窥一段国家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读来令人惊叹,令人振奋。

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典案例

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典案例

陈宝明 李东红 于良 等 著

已完结· 20.41万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和通力合作的开放平台,是解决制约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研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保障。 《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典案例》一书以案例的形式,对半导体、汽车、能源、饲料、化纤、集成电路、肉类加工业、医疗器械、食品安全等26个行业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内容涵盖联盟的成立背景、建立过程、运行状况、管理机制、工作成效以及科研成果等。本书作者在分析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产业的发展情况给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可供其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借鉴和参考。 《国家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