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三十年Ⅲ——重塑梦想与现实之维
(美)赫德森等
已完结· 15.66万字
本书是中外知名学者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研究,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探讨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现今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视角新颖,对于我们认识和处理当前改革开放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富有现实和启发意义。
(美)赫德森等
已完结· 15.66万字
本书是中外知名学者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研究,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探讨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现今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视角新颖,对于我们认识和处理当前改革开放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富有现实和启发意义。
卢宏学
已完结· 9921字
王天一
已完结· 11.17万字
人工智能引发了对如何创建能够进行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的广泛关注。多年来,缓慢却稳定进展逐渐使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上变得更加“聪明”,研究界和行业的一系列突破近来更激发了对这一领域发展的势头和投资。今天的人工智能仅限于狭隘的具体任务,并没有展现出如人类一般普适性的智慧。尽管如此,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力依然不断增长。我们所看到的进步速度将对从医疗保健到形象和语音识别等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李捷
已完结· 62.36万字
中国近代以来,对美好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集中地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完成彻底摆脱历史厄运、赢得中国革命胜利、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这三个历史性跨越,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飞跃,并带领中国人民跨入强起来的新时代。为了这个目标,自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前赴后继的奋斗与探索,但真正能够实现这个民族梦想的是中国共产党。 本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开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之际,以翔实的史料和宏大的历史视角,追溯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经历的奋斗与梦想历程,展示跨越近200年的沧桑巨变,展示横贯其中的不朽民族精神与和平发展理想,为国际社会和友好人士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一把历史锁钥。
梅毅
已完结· 24.84万字
1911年,清朝即将灭亡的那一年,华丽帝国的遮羞布下,满是能致它死地的痼疾和菌群。看似平静的表层下面,涌动着一股强大的、不可逆转的潮流:革命!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高喊“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强烈呼吁改革。手无寸权的光绪帝,书生气的维新臣,赤手空拳地与老迈而阴奸的慈禧及其羽翼争斗。辛亥革命的枪声脆然一响,二百六十多年的大清龙旗,应声而落……无数坚忍不拔的革命士兵、知识分子,抛头颅,洒热血,以身殉志,以命酬国。“自立军”首领唐才常率先倒下;史坚如、吴樾、徐锡麟赤血横流;一生戎马倥偬的民族英雄赵尔丰,摇身一变成为成都“赵屠户”;袁世凯养敌自重,“篡夺”胜利果实……辛亥革命,是一首个人英雄主义的伟大史诗,也是一首民族主义的雄浑交响曲! 铁血华年,革命早夭。近百年的岁月已恍如云烟,革命的激进者翘首企盼的苦涩,在辛亥革命枪响后,长久萦绕于我们的心头。
余丰慧
已完结· 14.64万字
新一轮科技革命潮流已至,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及监管科技等,均属于现阶段金融科技领域的主流和热点技术应用,也属于未来五年内,有望重塑金融业模式和流程的核心技术。无论是中国式的互联网金融,还是欧美科技含量更高的金融科技,都是建立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 中国在金融业的转型更为深入,无论是在规范化发展,还是在技术、体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随着这些技术创新更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等诸多领域。科技对于金融的促进不再局限于渠道等浅层次的方面,而是开启了真正的“金融 科技”的深层次融合。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古老的金融行业全面展开! 金融科技不仅加剧颠覆传统金融行业,风起云涌的技术变革更为金融行业带来新的风口和投资热潮。金融行业可以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金融监管和打假,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储存,提高投资信息的安全度,而且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数字货币将颠覆传统纸币的地位,进一步冲击银行业,变革迭代移动支付方式。同时,作者也论述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城市中国
已完结· 8.50万字
城市化是人类发展到近现代工业化之后的必然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率增长,2019年末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几乎每一寸土地都经过不止一次的开发。城市的建设者和研究者们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式。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对未来社区的理解和试验,是探讨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书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国内外多个国家的城市更新案例,梳理城乡规划学者、建筑设计师、社区经营者等群体的观点与洞察,寻找未来社区的中国模式。
吴晓波频道
已完结· 10.38万字
过去,我们通常只以财富来定义一个阶层,现在我们发现,人群中正崛起一股新的力量,他们除了家庭收入可观,生活方式也更健康、更现代、更新潮——2016年,吴晓波频道率先提出“新中产”概念。 经过吴晓波频道多年调研,新中产的画像逐渐丰满,他们具备现代化人格的基本特征:个人权利意识、理性化生活观念,以及全球视野和本土认同。这些价值观念,来自高等教育、职业工作、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合作经历、家庭资产与收入的富足。 本书将从消费、财富、职业、家庭和社会关系、价值观、产业、未来商业7个方面,解析新中产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深化对当下职场白领及精英人群的发现和洞察,帮助新中产人群更好地自我定位、规划未来,同时帮助企业借助新中产崛起的东风,在市场中占尽先机。
长江商学院
已完结· 4.03万字
中国经济究竟如何? 政府制定政策的逻辑是什么?该怎样解读政策,并在监管下蓬勃发展? 创业与创新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这个世界? 又是谁,在“操纵”股市、楼市?究竟如何才能拨开金融市场的重重迷雾,看清大趋势 而“互联网 ”与共享经济又是如何赢得未来的? …… 在本书中,长江商学院的22位经济学、金融学、战略学、市场营销学等教授以专业的研究与思考,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不仅从宏观方面分析了当下的中国经济现状,解读了中国经济发展瓶颈与突破点,而且从微观层面深入观察中国企业,探讨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技术突破的路径选择等企业管理之道。 经济形势、政策监管、创业创新、金融市场、互联网 、共享经济、生态圈……不论是当下热点,还是历史顽疾,长江商学院的教授们凭借一以贯之的厚实研究和深刻洞见,为处于改革、转型、发展关键时刻的中国和中国企业,开出了独具实战经验的一剂良方。
张维为
已完结· 15.34万字
谈中国崛起,有国际比较才有说服力。谈中国崛起,有理念支撑才有生命力。谈中国崛起,有逻辑分析才有深入力。20来年,张维为教授走访了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路走来,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悟。他亲眼目睹了不同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崛起给世界带来的许多触动和震撼。“中国三部曲”整合了张维为近年来的代表作《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是建设中国话语的尝试,也就是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评论中国和世界,来解构西方话语、建构中国话语。当然,这一切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激发更多的人去思考和研究,为中国全面超越西方、超越西方模式和话语作出中国人的贡献。《中国震撼 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更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
[美]贾雷德·戴蒙德
已完结· 56.26万字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远古时期,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中国、中美洲、美国东南部和其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 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诚然,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重要的是,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正是这样的社会在海洋和陆地上进行冒险,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向新的家园不断扩张,人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欧洲人在过去500年中对非欧洲民族的征服。开始时,这些欧洲人只是想通过航
郭斌
已完结· 13.37万字
有不少持负面观点的人将这种竞争优势归结为两个关键因素——中国所具有的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作为后发国家所具备的模仿优势。但在作者看来,这样的观点存在着巨大的漏洞…… 在本书中,作者基于严谨的逻辑推演和深度思考,通过翔实的文献梳理、数据分析与图表呈现,结合真实案例,向读者描绘了中国是如何发展起制造业,从远远落后世界水平到异军突起,到成为全球*一个横跨高中低端的超级工业大国的历程。作者基于其原创的“追赶阶梯理论”,严谨系统地剖析了中国制造业实现快速“追赶”的真正原因。 此外,本书深度展望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整理总结了中国市场的生存法则、未来即将面临的发展趋势等,以期为中国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之路指引方向!
文泽平
已完结· 9.44万字
从历史走向现在,今日之中国,青年依旧*富有朝气,*富有梦想。广大青年汇聚起磅礴青春力量,在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今天,接过时代赋予的使命,终将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变为现实。 作为万千中国青年之一,文泽平从偏僻小山村走出,带领上千年轻人创业打拼,从创富到共富,他将“达者兼济天下”的古老中华文明传承于心。 本书主要阐释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三个核心理念,在不同阶段如何发展及其不同侧重点,以及作者如何根据上述理念更好地坚持和突破挑战。作者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的传承,亲身奋斗的实践,向青年人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表达一种新的青年思想,塑造一个新时代下青年榜样的力量。
(美)克里斯托弗·梅森
已完结· 14.60万字
无论由于突发的气候或地质灾难、战争、传染病,还是数十亿年的太阳灭亡,地球上的生命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为了避免灭绝,我们将不得不寻找一个新的居住星球,甚至可能是一个新的太阳系。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梅森教授认为,这样做是我们的道义责任。他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详细科学计划,即人类500年太空基因计划。 梅森教授曾担任7个NASA空间任务的首席研究员,通过对太空宇航员血液、骨骼、基因等变化的研究,以翔实的一手资料和前沿的生物科技为基础,把科学家的严谨务实和星辰大海的愿景通过10年、20年、50年、100年、500年的跨度铺开,铺陈每一个阶段面临的生物科学、宇航科学和围绕人类身体的诸多挑战和应对之道,其中的挑战远多于科幻作品中描述的内容。这项计划,不仅会对世代飞船中的人类产生深远影响,也反哺着我们今天和未来的地球人类。 本书知识密集而深刻,设想大胆而烧脑,你准备好接受一场头脑风暴的挑战了吗?
【日】羽生善治
已完结· 6.74万字
人工智能的开发面临哪些课题?它们与人类有哪些本质上的差异? 随着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打败世界第一人类棋手,代表人类最强大脑的日本将棋名人羽生善治开始思考人工智能取胜的原因。他采访了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研究者,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情况和应用情况,独家采访哈萨比斯、孙正义等行业内走在*前列的人。 有人认为只有人类才会进行创造性工作,但是已经出现了会画画、会写诗的人工智能程序;有人认为只有人类才有感情,但将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人工智能后,它也能模拟感情,根据交流对象的反应产生喜怒哀乐的表情;有人认为人类才会交流,但微软在中国推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已经可以用不同的对话取悦不同的交谈对象。在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差异越来越小的世界里,我们将要如何界定生命?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走向何方?和“*强大脑”羽生善治一起,思考人类、机器人以及我们这个世界的未来发展,描摹人工智能的未来蓝图。
刘津
已完结· 9.98万字
本书从认清使命、规划人生、实现奇迹三个维度,指导和帮助读者摆脱自身思维与认知上固有的局限,更好地发掘天赋、规划人生蓝图,实现奇迹一般的人生。书中既包含一套基本的理论,也分享了很多我们身边真实的故事,还给出了一整套图表工具加以阐释,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读者可以通过公众号或微信与作者实现一对一沟通。 本书适合刚刚走上职场、对生涯规划感到迷茫的年轻群体,也适合遇到人生困惑需要实现自我超越的成熟人士。
贾诩
已完结· 66.06万字
“我错了吗?我真的错了吗?”克里斯在心里问自已。 摸了摸怀里的那本不知为何物所造的小册子,就是因为它呀,暗黑秘术之禁本。传说中大魔王炎天留下来的魔族宝典。 “再来一次,仍然会做出相同的选择吧?”克里斯将面前的酒一口喝下了。 是很久没有喝这酒的缘故吗,克里斯觉得嘴里竟有苦味,这可是以前自已最爱喝的酒呀!
秦朔
已完结· 16.26万字
本书收录了秦朔自2016年至2017年的数十篇文章,包括多篇引起强烈反响的爆款热文。而在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对企业家精神的孜孜追求、对中国经济现状的不断关怀、对社会制度的反复拷问和对中国商业文明重新的探索推动。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探索者对商业文明一如既然的信念与执着。
毛丹平
已完结· 13.56万字
将人生中一部分不确定的事变成相对确定的事。 在毛丹平博士看来,人生是一幅在时间之轴上展开的画卷,生活犹如潘多拉的魔瓶,金钱与命运交错在时间之轴上揭开谜底,风险是其中埋伏的人生黑天鹅事件,而保险是一个可以与时间同行的理财工具。那么为什么有人需要更高额的保险呢? 因为资产贬值、通货膨胀。当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早年购买的保险产品的保额已无法满足目前的财务需求。 因为人性弱点是投资的天敌。为了减少逐利贪婪的天性对风险的忽略,需要将资产分散配置,并将足够的资金投放到具有契约功能、保本保息并且能够强制储蓄、延迟消费的保险产品中。
张泽谦
已完结· 11.63万字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从实验室走出来,被应用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那么,人工智能的应用是怎样落地的呢?它又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变化?本书就是带着这些问题,为读者做出解答。首先,本书重点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技术支撑等内容,其技术支撑点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及深度学习;然后,本书选取农业、工业、金融、医疗、泛娱乐、生活、文化产业及教育8个领域,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对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落地进行了详细介绍。总之,本书立足于时代发展,以丰富的案例向读者介绍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力求为从事人工智能业务的企业提供借鉴。本书适合所从事工作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管理者、专家、创业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王丹
已完结· 13.32万字
当来自伟大公司的年轻人遭遇好的创业时代,他们的内心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谷歌是公认世界上伟大的公司之一,是天才密集的地方。一批从谷歌走出来的华人天才创立了一个名为“xGoogler”(谷歌帮)的神秘组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中国创业浪潮中,这个组织也正不断壮大与聚变。他们中有把谷歌公司带到中国并影响一批互联网人,如今成为科技投资领域专家的李开复、宓群;有试图将人工智能带进每个人生活的赵勇、李志飞;有参与打造全球新创公司市值的小米科技的林斌……他们用前沿的技术和自身的智慧,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新一轮主要力量。假以时日,这些人也许将成为新一轮公司的缔造者。
司晓
已完结· 13.10万字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信息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次世界范围的危机打上了数字时代的烙印。不同的产品和技术从用户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快速迭代、积极应战,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场见招拆招的技术大考,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实战检验——数字化浪潮将引发科技企业怎样的巨大变革,又将如何重塑行业、区域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 本书总结和梳理了2020年全行业对数字化未来的思考与实践,聚焦疫情中的挑战,从疫情之下的科技“战疫”,疫情之中科技与产业的范式变革,到疫情之后未来工作场景和创新动力,产品向服务转变的趋势,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的影响和相关科技伦理建设,提供多角度的思考和建议。 疫情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仅是立足当下,更是关切未来的选择。当数字科技从极限考验回归到社会常态,有关现实世界与数字空间、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线下世界与线上世界新型关系的讨论,便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贵了。
唐秋勇
已完结· 16.90万字
本书从商业环境、组织变化的角度出发,从联合智能、创新力、适应力、赋能等方面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使命。本书对这些问题做出了非常独特的思考,书中融合了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全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实践,用多元的视角深入剖析典型借鉴意义的案例,全面深入地介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未来使命:培育创新的土壤、增强组织的适应力、提升团队的联合智能、赋予职场更为强大的雇主品牌,最大限度地帮助组织洞悉潜在的变革因素,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落地最终促进整个组织在大变革时代下的转型与发展。
徐兆吉
已完结· 11.09万字
本书在全面回顾虚拟现实三次发展热潮的基础上,分析了本轮热潮的本质和不同,精准界定了虚拟现实的概念、特征,系统地介绍了塑造虚拟现实3I 体验特征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输入、输出、内容生成与网络传输等,并聚焦游戏、影视、电商、教育、医疗、旅游等重要领域,介绍了虚拟现实在各行业的应用潜力和对各行业的深远影响。 另外,通过对虚拟现实产业的构成、不同环节价值点的分析,相关领导企业及经典产品的全面剖析,本书初步勾勒出虚拟现实未来可能的产业生态、产业主导者,以及区别于移动互联时代的入口和平台策略。对于虚拟现实能否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给出了自己独到的分析和观点,指出了虚拟现实未来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机会。最后
暗夜风语
连载中· 2.70万字
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
百度金融研究院,埃森哲
已完结· 4.58万字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促使科技与金融、智能与金融深度融合,实现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全面升级。智能金融将去往何方,又会面临哪些挑战?本书通过采访百余位人工智能、智能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和技术专家,结合百度智能金融的实践成果,以及埃森哲在国际金融行业的领先经验,采用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选取当前发展最快、影响最广、关注最多的智能金融应用作为主体内容,描绘了智能金融兴起、应用、发展的宏伟场景,展望未来其对金融行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书分为4章。第1章AI篇,讲述智能金融的概念和基本情况;第2章共进篇,勾勒智能金融的市场细分情况及各类参与者的合作定位;第3章智胜篇,阐明
唐见,曾响铃
已完结· 25.00万字
移动互联网浪潮风起云涌,风口一个接着一个。本书共10章,首先介绍电商、金融、汽车、企业服务如何借助移动互联浪潮进行自我革新,其次介绍其他行业在移动大趋势下,是否还有崛起的商业机会,最后介绍当前最为热门的网红、超级IP、分享经济、人工智能的现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本书不仅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各种社会热门问题,而且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便于读者对未来趋势变革的把握。 本书实用性强,可用作普通读者了解移动互联网的工具书,也可用作互联网从业人士的工作参考书,还可用作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实用手册。
领读
已完结· 25.04万字
每个人和同龄的朋友聊天,都可能会聊到共同记忆。童年吃过的零食,最早看过哪部电影,少年时追哪个歌星。70后的共同记忆,跟之后的80后、90后不同,我们还有对食物短缺的记忆。现在基本看不到这一幕了,这一幕在我们那一代幼时很常见: 一个小孩子,手上的食物掉到了地上,呆呆地看一会儿,狠狠地踩过去,把它踩脏,踩碎。那种心理,像是一种占有本能,惋惜自己失去了它,又通过踩碎来占有它。
蔡万刚
已完结· 11.80万字
每一段时光,都有自己的使命。当你与往事和解,当你不再与自己内心抗衡,你会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命的成长做铺垫。
曹开虎,粟灵
已完结· 16.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