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中国留学日本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

(美)柯博文

已完结· 23.00万

日本问题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是本书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种政策在“西安事变”中并没有中断,直到1 937年8月在上海爆发战争,它才被完全放弃。作者在民族国家建设的分析框架下,用国民党、共产党叙事之外的“第三只眼睛”审视国民党政权建设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一致与冲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南京十年建国时期”(1927~1937)的认识。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全6卷)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全6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

已完结· 136.08万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杨栋梁

已完结· 24.74万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 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六卷 (1972-201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六卷 (1972-2010)

田庆立,程永明

已完结· 24.40万

本文阐述了中日复交以来(1972—2010年)日本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和普通国民的中国观的演进轨迹和发展特征。依循历史发展的脉络,集中对不同时期日本各界人士中居于主流的对华认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日本各界人士对华观的变迁与国际体系层次因素、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及中国国家实力的消长紧密关联。日本各界人士的对华认识在由冷战时代向后冷战时代演进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嬗变,经历了从“建设性接触”到“战略性防范”的变迁,对中国的定位逐步完成了由“友好伙伴”向“竞争对手”角色的界定。日本各界人士中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竞相作用的“合力”结果。显然,就日本各界人士对中国的认知而言,往往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四卷 (1895-194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四卷 (1895-1945)

杨栋梁主编 王美平 宋志勇著

已完结· 20.75万

甲午战争直至日本战败(1895—1945年),日本在中国不断深化的民族危机中,蔑视型中国观进一步固化,对于中国掀起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救亡图存运动,日本政界、军界乃至知识界的主流均否定其积极意义,甚至以表象为据反向理解各种革新运动会促使中国更为迅速地走向分裂与崩溃,坚持“中国亡国观”。由于持有此种认识的主体或直接位于决策地位制定政策,或处于决策周边提出议案,或置身于驻华使馆及军事机构提供相关情报,或活跃于言论界主导舆论,故“中国亡国观”通过各种渠道融入日本对华战略及决策的制度框架,并成为支配性观点,导致日本最终发动十五年侵华战争。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三卷 (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三卷 (1840-1895)

刘岳兵

已完结· 27.81万

本书从详细解读日本外交史、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的相关原始资料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中国认识从臆测到实证、从同病相怜到蔑视轻侮以至于兵刃相向的发展过程。对幕末志士的中国认识、明治初期《中日修好条规》的交涉与签订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福泽谕吉以及为蔑视中国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各种言说、当时政界、军界及社会民众的相关历史事实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概述了这一历史时期日本中国观中殷鉴论、唇齿论、敌对论、亲善论等几种基本类型,并从总体上阐明了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原型及其变化机制。本书附录有比较详细的相关事项年表和田中梓都美的《近世至明治时期日本的台湾认识》专论,有助于把握这一时期日本中国认识的全貌。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五卷(1945-1972)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五卷(1945-1972)

杨栋梁,王振锁,乔林生,乌兰图雅

已完结· 20.59万

在中日两国无邦交的敌对状态时期(1945—1972年),按照日本的政权更迭,其中国观的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后初期至1950年代末,中日关系敌对态势逐渐形成并走向恶化;1960年代,民间往来和经贸关系有所发展;1970年代初期,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对华政策开始从敌对走向正视。 本卷论述了日本各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其形成的来龙去脉,并对几个主要政府首脑及“知华派”各界人物的中国观做了专题论述。“台湾问题”是这一时期中日政治关系中的*症结所在,也是本书的重点议题。日本各在野党在中日关系方面,发挥了制约自民党政权对华政策以及促进、中介、调和等作用,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中日两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千变万化也是影响日本对华认识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二卷(1603-1840)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中国最成功的心理术与处世术

厚黑学看这本就够了——中国最成功的心理术与处世术

侯清恒

已完结· 23.17万

必须厚黑学者,“厚”与“黑”之学也。厚黑教主李宗吾为其宗师,论成功之道与脸厚心黑之关联,再论厚黑实例与厚黑之变招运用。由此观点出发之厚黑学,人或奉之为圭臬,或恶之如寇雠。 厚与黑的解释,人人知道,无需我多言;依《厚黑人生》之见,“厚”可指宽厚、恭敬、亲和、坚定、慷慨、鲜耻、固执等,简直是广义再广义,扩张解释得无所不包;而“黑”除了阴险外,尚有灵活、智巧、奸诈、严峻、创新等,同样涵盖得包山包海。而此二者本身又几近反义,是故无论世上任何策略,在引申后皆入“厚黑”阵营,不但非厚即黑,尚可既厚又黑。反正道德或憨实时即为厚,卑劣或灵巧时即为黑,有时尚且两者兼而有之。

中小学英语诵读名篇:中国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经典

中小学英语诵读名篇:中国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经典

【美】亨利等

已完结· 27.30万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外国文学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曾经反复诵读的那些经典名篇,曾经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动、激发我们对文学的喜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至今,我们也忘记不了其中的一些名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热爱生命》、《皇帝的新衣》、《后一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

宋明炜

已完结· 13.86万

宋明炜教授的《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诗学·文本》代表了华语科幻理论新高度。中国科幻的盛世,既是一个文类的成功故事,也是“现实一种”从不可见到被看见的过程。 很有可能的一种情形是,中国科幻正以某种奇特的方式,一面开启崭新的黄金时代,一面又同时衍生出了具有颠覆性的新浪潮。面对未知,那个测不准的时刻永远让我们着迷。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

康瑞锋

已完结· 17.28万

《中国史一本通》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精心选取了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一百九十多个重要问题,按时间顺序以点连线。同时,我们力求语言简洁生动,将浩繁的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各个阶层的读者都能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选取了相关的历史图片,使事件更加立体,人物更加丰满,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历史演进的全过程。《中国史一本通》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不仅是学生的课外读物,也是各阶层读者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优良读本。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已完结· 19.24万

本书从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主要哲学家及主要流派的变迁和发展为主线,简要梳理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并融入了作者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本书最初是讲义,后来由英文翻译过来,全书文浅意深,简而不薄,是了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入门书。也是哲学大家的哲学文化经典。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华业

已完结· 30.84万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从统观全局的高度,依循中国历史五千年的分分合合为主线,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先秦时期的分裂局面、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隋唐时期的大一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的分裂局面、元明清的大一统和近代中国的统一发展几个历史阶段,简洁、生动地介绍了中国历史进程中最具代表的历史事件,使读者由点及面,乃至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中国历史,增加中国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世界是红的:看懂中国经济格局的一本书

世界是红的:看懂中国经济格局的一本书

白云先生

已完结· 12.65万

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上台,欧美政坛黑天鹅起舞,逆向全球化浪潮在欧洲和美国初现端倪,世界经济凛冬将至。自中国入世以来,世界经济“中国生产、西方消费”的模式难以为继,为防中国经济硬着陆,去产能、去杠杆、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双创等顶层设计频频出台。本书详解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命经济”到“发财经济”的转变,以及对未来“老板经济”的展望,作者从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多角度、多纬度地给出了“中国经济为什么有前途”这一命题的解答。

看中国:看懂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第一本书

看中国:看懂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第一本书

张俊杰

已完结· 19.08万

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详细地阐述了当前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突破,以及未来中国会在世界格局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本书将当前中国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梳理,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的未来提出了诊断和预测。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雅瑟

已完结· 35.93万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长的文明。发现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够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懂得使用火,已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近代考古发现了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这些都是华夏民族悠远起源的见证。后来,大禹治水,平定九州,启了中国历史王朝盛极必衰更替的序幕。 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场景”,或宏大壮丽,或荒诞不经,或惊心动魄,或哀婉凄恻……

留学日记之僵尸的诅咒

留学日记之僵尸的诅咒

漫漫有声-奇迹小说家

连载中· 20.08万

我的名字叫景梨,是一名留学生。一次意外之旅,让我和僵尸结下了不解之缘,这让我对守卫阴阳界平衡产生了很浓的兴趣。大概是我运气不好,遇到了存在于传说中的“僵尸诅咒”,我身体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医院给出的结论是一切正常!可为什么我身上多出一些僵尸的特性? 到底如何破解诅咒?没人知道。我只能冒险闯一闯这阴阳世界!

美国历史(出国留学英文版)

美国历史(出国留学英文版)

【美】查尔斯·A·比尔德,【美】玛丽·R·比尔德

已完结· 57.29万

《美国历史(出国留学英文版)》由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A·比尔德和其夫人共同编写。作者在书中以敏锐的视角,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美国从殖民地时期到世界大战期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在此期间美国文明的发展。全书按不同历史时期,分列知识点,很方便读者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岔图有助于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不同地域和各个时期人物及事件。通过阅读本书,相信读者能掌握美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对美国历史有全景式的认知,从而更好地了解美国社会和美国文化。

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

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

郑永年,黄彦杰

已完结· 28.46万

本书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索了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当代演变,并以“制内市场”的总体框架来揭示中国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书提出,“制内市场”是一种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不断演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中,市场北非自主的、自我调节型的秩序,而是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秩序的组成部分,服从于国家治理的规制。具体体现为一个三层市场共存的等级制的结构:底层的自由市场经济,顶层的国家资本,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政府机构和私营企业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作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化,中国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内部平衡不但关系中国自身未来的前景,也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已完结· 16.75万

《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方面对我国古代哲学做了梳理,重点论述了《周易》、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人或流派的哲学思想,阐释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的天人关系、人性论、人生问题、知识论等问题。本书是我国历史上*部具有科学精神的中国哲学史及开山著作。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只有上卷)。甫一出版,即引起轰动,多次重印,至今仍然是很有影响、值得阅读的中国古代哲学史经典著作。

中国地理读这本就够了

中国地理读这本就够了

韩焘

已完结· 30.06万

地理这门学科有很强的实用性,阅读地理书籍可以让人的知识更加丰富,成为博学多闻的人。本书旁征博引,以省份为单位,分别介绍中国大陆地区各地地质地貌、气候、物产,以及民俗文化、风景名胜,可谓内容丰富、蔚然大观,让读者的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旅行。本书语言简练、资料权威,可以让读者快速了解国家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兼有工具书之性质,可随用随查。 如果在阅读这本书之后,使你感受到了中国地理的魅力,获得了一些启迪,那将是对我们*的安慰与鼓励。

暗夜中的眼睛:一名日本间谍的摄影情报档案:1924-1938

暗夜中的眼睛:一名日本间谍的摄影情报档案:1924-1938

杨红林

已完结· 11.06万

本书讲述了一名日本间谍岛崎役治借民间摄影师之名,从1924年到1938年在中国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民情和民族问题的情报刺探与搜集的间谍活动。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已完结· 16.76万

一部哲学的书,在这个时代,居然能于两个月之内再版,这是我自己不曾梦想到的事。这种出乎意外的欢迎,使我心里欢喜感谢,自不消说得。 这部书的稿本是去年九月寄出付印的,到今年二月出版时,我自己的见解已有几处和这书不同了。近来承各地的朋友同我讨论这部书的内容,有几点我很佩服。我本想把这几处修正了然后再版。但是这时候各处需要这书的人很多,我又一时分不出工夫来做修正的事,所以只好暂时先把原版重印。这是我很抱歉的事。

案例第一辑:中国EMBA,MBA教育的辅助读本

案例第一辑:中国EMBA,MBA教育的辅助读本

吴晓波

已完结· 14.16万

怎样在中国生存,八大品牌案例直率对比。

中国精神读本

中国精神读本

王蒙, 王绍光

已完结· 30.18万

从晚清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中华儿女历经一轮史无前例的精神涅槃。铁与血的磨砺不仅铸炼了筋骨,也奠定了国人奋进不屈的精神底色,成为当代中国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伟大源泉。 本书精选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名篇,为读者展现出这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精神进化史:一度"万马齐喑究可哀"的中国,是如何"换了人间",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又是如何众志成城,踏上有着光明未来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

雅婷,张建霞

已完结· 38.18万

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一本书读懂中国税

一本书读懂中国税

言谭

已完结· 7.80万

本书通过丰富的知识和真实的案例,全方位地介绍我国各个税种,比较国内外税制的异同,并针对近年来中国税制改革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如“营改增”、环境税等,进行了全面的增补修订,使读者能够充分了解我国税务政策的最新情况,一本书轻松读懂中国税!

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

胡适

已完结· 16.88万

《中国古代哲学史》为著者奉献给社会的一部力作。本书首次使用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哲学史,它的出版甚至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不仅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和特色也为后世哲学史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开出了全新的境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