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吕思勉
已完结· 35.63万字
《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止,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吕思勉
已完结· 35.63万字
《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止,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吕思勉
已完结· 36.37万字
本书从中国古代的开化,一直讲到了革命途中的中国,大量叙述了中国历史的演变以及历史重大事件,面面俱到。
吕思勉
已完结· 12.00万字
《中国通史》是由史学大家吕思勉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史入门读物。本书以开明书店版《吕著中国通史》为底本,全新校注,分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代史四编。并收录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可以令读者身临其境,真实感受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兴衰与演变。《中国通史》自1944年出版以来,75年间重印190余次,是迄今所知民国畅销的中国史学著,在史学界享有盛誉。与钱穆《国史大纲》并称"史学双璧",与《全球通史》共同列入"书目"。
吕思勉
已完结· 37.26万字
《中国通史》初完成于1939年,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脉络,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和宗教,共计十八类;下册按照历史朝代的发展顺序,逐一叙述了我国社会的沿承变革。此次本书重新编排为上下编,本书在尽量删繁就简的同时,也在尽量保持原著内容,并且力求在此基础上凸显原著风格,以便为广大读者朋友奉上一道原汁原味的史学大餐。
杜继文,魏道儒
已完结· 42.53万字
本书是迄今为止中国学者撰写的唯一一部禅宗通史著作,全面叙述从印度禅学到清末禅宗的流变历史,时间跨度两千多年。本书以系统阐述众多禅思潮、派系、典籍和人物为主,深入分析禅学与戒律学、般若学、唯识学、华严学、天台学、净土、密教的多方面交流和整合,记述了禅学与道教、儒教为主体的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冲突、融合和互动过程。本书还注重揭示制约禅宗兴衰的政治、经济、民族和文化等因素,考察禅宗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对外传播中的作用。同时,本书在探讨诸多重要历史和理论问题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新观点。
吕思勉
已完结· 33.58万字
《中国通史》上起远古时代,下至作者写作之年(1922),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史。在20世纪的史学界,凭个人力量独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时段的中国全通史,迄今为止,本书也是其中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雾满拦江
已完结· 15.04万字
本系列书以平民的视角,对古往今来的史料层层剥筋碎骨,将历史褪去政治、文人的装扮,扒去一层又一层的老旧套装,让你从被洗脑、被遮蔽的历史中走出来,一览历史本来的胴体。你现在看到的是真正的历史——正面全裸、激情透视、鲜活灵透、有血有肉!!!
吕思勉
已完结· 35.95万字
《吕著中国通史》以传统国史为据分上下两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政治历史的变革。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典章制度、个人点评,倾注了吕思勉先生一生的真知灼见,能够给读者提供中国历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是最权威、最经典、最完整的中国通史著作。
林立树
已完结· 28.71万字
美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不同。国防安全可靠,国家发展迅速。从历史层面来说,它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家,形成多元共处的问题,也构成了今日全球化的主流思想。美国崛起于18世纪,发展至20世纪,尽管911事件给美国带来重创,但仍有其傲人的一面,其中最为人赞誉的文化就是其民主与平等的精神,及其所创造的富裕生活。 本书作为通史教材,内容以事实为主,诠释为辅,力求客观圆融,既适合于选作课外辅助读物,也可作为自学之用。
王亚平
已完结· 206.31万字
《德国通史》系钱乘旦教授总主编的“大国通史”之一,知名德国史专家邢来顺、吴友法主编,由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多位国内著名德国史专家历时十年撰写而成。全书共六卷,300万字,是国内首部多卷本大型德国通史。它以欧洲文明进程和世界历史进程为背景,叙述从史前到21世纪初(2010年)的德国历史,是中国的德国史研究标志性、总结性成果。 《德国通史》全面反映德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与进程,深入揭示作为欧洲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德国历史发展内涵,尤其注重阐发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详细过程及其原因。
宋立宏,李家莉,张建辉等
已完结· 163.26万字
《英国通史》内容包括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两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写作方式上,充分吸收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细致描述英国历史的轨迹,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之外,本丛书突出社会生活的叙述,还原历史上英国人的生活状态,是一部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英国通史。
张海鹏等
已完结· 408.09万字
20世纪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来说,是开端的世纪,是转型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也是收获的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中国历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传统中国历史学中分离出来,在30—40年代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服务的、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倾向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占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逐占了主导地位。
叶朗
已完结· 229.08万字
《中国美学通史(套装共8册)》共八卷,分别为先秦卷、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卷、明代卷、清代卷和现代卷,300余万言。这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大型的中国美学的通史型著作。这部书的著者以北京大学的学者为主,同时邀请了国内高校的一批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参加。
吕思勉
已完结· 53.61万字
本书从面世至今,不断再版,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生和他以白话写通史的认可。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之作,长处本无需赘述,可在此仍要强调一下本书的特点: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史学典籍本是不少,无奈笔墨宏大过于高深,将文言功底本就不深的初级读者挡在了门外,而吕先生这本书简明扼要,行文浅显,相对简单了不少。
张海鹏
已完结· 37.83万字
作者认为有必要在序卷中阐明全书的基本的编撰原则,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观,基本的写作体例和方法,作为各卷的原则要求。但是,各卷在写作中,不必重复这些原则和要求。这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在课题组组成时,已提交各卷主编讨论和研究。各卷主编大体上赞成了这些原则和要求。五章稿成后,曾分送本书各卷主编征求意见,有些主编热心提供了修改建议。当然,这些原则主要有本卷作者提出,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学术观 。是否有当,还需要听取学术界批评。读者如有意见,可以提出商榷,展正常的学术争鸣。任何学术争鸣,都是作者所欢迎的。 附录名为近代中国史事记略,略仿大事记的编写方式,提供读者一种参考的角度,在一定的意义上,希望可以与其他九卷在内容上起到互补的作用。编写近代中国史事记略,遵循如下原则;有些史实,其他九卷正文中要详加分析,记略从简;有些史实,如思想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正文限于体例和篇幅,或许简略,或许不录,记略则稍加出。编好史事记略并非轻而易举,编写时参考了多种公出版中国近代史大事记一类书籍,本着求真的原则,也稍稍纠正了一些记述,从《中国近代通史》的角度,注意了文字表述的准确。
王建朗,曾景忠
已完结· 43.80万字
本卷对抗日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外交行了全面的叙述。在宏观上,注意把握抗战程的主要脉络,展现出抗战发展的趋势;在微观上,重研究了若千对抗日战争全局以及对战后政局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面结合,力求全面反映出抗日战争发展的全貌。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无论是在内政还是在外交上,抗战时期都出现了若干新的因素,这些因素有力地支持着抗战的行,并在相当程度上为战后的政局演变奠定了基础。
叶朗
已完结· 31.38万字
《中国美学通史(3魏晋南北朝卷)》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三卷即魏晋南北朝卷。本卷对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美学家、美学发展的脉络等,做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论述,内容全面,论述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交融、思想多元、文化多彩的时代,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依据宏观历史背景,对该时期美学的全貌做了全景式的叙述,丰富了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新内容和新视点,比如:三国时期建安文学与美学的关系,王弼玄学开启美学之新途,阮籍、嵇康的音乐美学,西晋时期的美学思潮,东晋多元的人文审美意趣,陶渊明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意象,刘宋时期的山水美学,齐梁艺术专论中的美学思想,文艺美学视角的《文心雕龙》,南朝形式美理论的发展,南朝选文观念的美学审视,北朝美学等。
文聘元
已完结· 37.17万字
本书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用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欧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从西方国家每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开始讲述其自然环境、气候特征、人文风景以及历史沿革,如雅典、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圣彼得堡、柏林等,最终抵达大西洋彼岸的华盛顿、纽约。作者以全新的视角解读西方地理的自然性与人文性特征,独具特色,点与线之间相互串联,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个新颖而独特的西方。
陈璇
已完结· 36.13万字
《世界通史》以界历史发展时间为脉络,概括了从500万年前人类登场,到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世界主要历史事件。每个主题视角新颖、层面丰富,融合了简洁的概括性阐述与生动洋细的具体记叙,阅读价值显著。
张海鹏,汪朝光
已完结· 40.79万字
《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叙述了自1912年*成立到1923年曹锟贿选告成、军阀争夺混战期间的中国历史。 本卷叙述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北洋时期的中国历史由于军阀争夺与混战,本就处在无序状态中,牵涉的方面、派系、人物众多,梳理、研究、分析其间的种种矛盾关系甚为不易,而关于北洋时期历史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充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张海鹏,杨奎松
已完结· 42.15万字
本卷讲的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对外战争阶段前整整十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大陆学者基于中共党史的传统说法,习惯于称之为“(国共两党的)十年内战时期”;台湾学者基于国民党史的传统说法,习惯于称之为“十年建设时期”,我这里用的书名是“内战与危机”。强调内战与危机,不是不重视南京国民政府这十年在经济建设,也包括政治、外交、军事、教育和法制等方面所行的各种建设工作。事实上,我在本卷中对南京政府在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都尽可能给予了关注和介绍。我之所以用内战与危机作全书的主题,是因为在这十年中国民党各派势力之间、国共两党之间发生了太多的冲突与战争;而自1928年济南惨案始,日本也一次又一次对中国实施了公的外交压迫和军事侵,并不止一次地在中国领土上引发了大规模的战争。
王奇生
已完结· 37.21万字
《中国近代通史》十卷中,以本卷时间短,前后不过三年多的时间。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历史风云变幻之急剧,为百年中国所罕见。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老革命党国民党与成立仅三年的新革命党共产党,携手合作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与晚清由单一党派主导革命不同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激变为多个党派的共同诉求。革命由过去的“一党独革”发展成为“多党竞革”的局面。
马勇
已完结· 40.30万字
本书为《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如书名所示,内容涵盖《马关条约》签订后至《辛丑条约》签订止。按照传统界定,这个时期是近代史上三大高潮中的两个高潮,也是八大事件中的两个事件即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这两个事件在近代中国历史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一直受到学者重视,新资料的发现不能说没有,但基本上已经很难,各种观也差不多被学者说尽。本卷能够做的,就是立足新时代新感受,重新体会那个时代,重新认识那些人,重新审视那些事,尽量减少非历史主义的干扰,尽量呈现历史细节。
吕思勉
已完结· 11.32万字
我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于1939年创作了这本书。出版后,即成为民国时期发行量很大的中国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众多读者优选的历史入门书,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生和他以白话写通史的认可。本书以时间为序,鞭辟入里地洞悉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兴替变化,脉络清晰,简明扼要,行文浅显,逻辑性强,不仅可以满足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兴替的需求,更有助于读者对社会变迁的宏观把握。本着保留书籍原貌的宗旨,本书仅订正若干刊误,对当时的概念、称谓、术语等表述均予以保留。
姜涛,卞修跃
已完结· 45.89万字
本卷题为《近代中国的开端》,按时间顺序实际上是全书的卷,在《中国近代通史》序列中属于第二卷,主要写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在本卷始的时候,统治中国的清王朝虽然有过昔日的辉煌,但早已从其*跌落下来,带着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逐步走向自己的反面。 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所发动的力图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战争的起因是毒品鸦片。英国在其扩大对华贸易的努力一再失败后,转而行可耻的鸦片贸易乃至鸦片走私以牟取巨额利润,并毒害中国人民。清政府针锋相对,从加强对鸦片的管制始,而严禁鸦片口,终发展为全面的禁烟运动。不知近代科学技术和近代战争为何物的东方老大帝国根本不是世界上个资本主义强国的对手。鸦片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和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
肖鹰
已完结· 26.73万字
本卷是对明代美学的论述,概括了明代美学的特与基本内容,对重要人物的美学思想及主张做了归纳和阐述,体现出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准。作者认为,明代美学的特可概括为情与法、意与形,即由法而情,性情说别生面;由意到形,感性审美异军突起。这两个特征反映了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审美情趣逐渐受到重视的历史现实,与明代思想领域对传统的思想的反叛密切相关。明代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向市民文化转型分化的时期,尽管传统的美学主题仍然在诗、书、画的理论中展,但在精神主旨上向情感主体化、自然趣味化的转化,市民文化精神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儒家和道家自然精神,因此,明代美学的市民化精神对后世美学具有先导作用。代表性人物包括:王阳明、徐渭、李贽、汤显祖、董其昌、袁宏道等。
叶朗,朱良志,孙焘
已完结· 30.96万字
《中国美学通史(1先秦卷)》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一卷即先秦卷。本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编叶朗先生为全书做的总序,对美学的基本问题及中国美学发展的脉络、特征做了精练的概述,反映出作者对美学基本问题以及中国美学通史的基本思考和基本观点,可视为一篇短的美学通识读物,第二部分是美学通史先秦卷的内容。本卷论述了中国美学起源时期先秦时期美学发展的历史。先秦史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时期,作者孙焘以先秦历史发展为宏观背景,梳理美学基本内容、观点及其发展的脉络和特征,主要是梳理诸子各家的美学思想,重点讨论各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以及这些这些美学思想与该思想系统中的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系。在写法上,以思想家(著作)为划分章节的依据,以美学问题为辅线,探究各家对相同或相似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
张海鹏,李细珠
已完结· 43.82万字
凤凰文库的基本特征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中心,立足传播新知识,介绍新思潮,树立新观念,建设新学科,着力出版当代国内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以及文学艺术的精品力作,同时也注重推出以新的形式、新的观念呈现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优秀作品,从而把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并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转型。 凤凰文库努力实现知识学术传播和思想理论创新的融合,以若干主题系列的形式呈现,并且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它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中国化、政治学、哲学、宗教、人文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外国现当代文学等领域设计规划主题系列,并不断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同时,文库还将围绕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分批设计规划出新的主题系列,增强文库思想的活力和学术的丰富性。
汪朝光
已完结· 43.47万字
本书以国共谈判、国共两党的政治和军事的攻守态势以及国民党撤离大陆和新中国成立为主线,描述了1945-1949年中国近代社会两大政党以及两大政治和军事集团的战略决战过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广大人民与国民党及其军事力量斗争的复杂状况以及创建新中国的艰难历程。作者在叙述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以丰富的资料和正确的观点,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的状况。
刘成 胡传胜 陆伟芳 傅新球
已完结· 28.97万字
《英国通史》内容包括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两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写作方式上,充分吸收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细致描述英国历史的轨迹,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之外,本丛书突出社会生活的叙述,还原历史上英国人的生活状态,是一部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英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