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冬日的羞涩何以诉说

漫威:失败的漫画出版商何以成为好莱坞超级英雄

漫威:失败的漫画出版商何以成为好莱坞超级英雄

【美】查理·韦策尔(Charlie Wetzel),【美】斯蒂芬

已完结· 6.27万

一部极简漫威影业的发展史漫威公司从破产到重整旗鼓,如何利用超级IP起死回生企业经营和企业业务两条线如何区分《蜘蛛侠》《钢铁侠》《x战警》等经典形象的这本书是漫画历史和商业洞察力的完美结合,捕捉到了漫威的喧嚣和胜利的精神。从马丁·古德曼领导下的公司起源到“男人”斯坦·李和“国王”杰克·柯比的后起之秀,再到凯文?费奇领导下的电影取得巨大成功,这本书探讨了漫威的韧性和对人才IP打造的商业成功。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发现这本书是关于漫威品牌的引人入胜的研究,并且为企业家和员工提供了很多额外阅读。我能够在一天内完成这本书。作为一名父亲,我喜欢我 11 岁的儿子能够在两天内读完这本书的事实,并发现这是对他喜欢的公司之一的一种引人入胜且内容丰富的看法。如果您是任何类型的漫威粉丝,那么这就是您可能会发现的全面的公司历史,作者尊重漫威及其粉丝。如果您是商业领袖,这是一项关于成长、成功以及化失败为胜利的鼓舞人心的研究。强烈推荐,在我们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漫威的故事是我们都可以学习的。

何以为父:影响彼此一生的父子关系

何以为父:影响彼此一生的父子关系

[美]迈克尔·J.戴蒙德(Michael J.Diamond) 

已完结· 54.48万

良人未晚,情何以谙

良人未晚,情何以谙

折月煮酒

已完结· 73.16万

苏绽重生只为三件事,爱父母,护竹马,做学霸!修丞谨人生三件大事,继承家业,打败竹马,天天睡学霸!

情何以堪:总裁太磨人

情何以堪:总裁太磨人

雨霖霖

已完结· 85.85万

他以为掷个天雷,就能勾动她的地火? 没错,她是火了,但却是燃烧的怒火,“混蛋,我要休了你,另娶。” “你敢。”他颜笑灿灿,一伸手捞起她,结局就是被人像麻袋一样扛走。

何以度佛滟棠为度

何以度佛滟棠为度

moose

连载中· 1.60万

浮梦三生,只为不负如来不负卿。 滟秋是个美貌又任性的妖精,千年来最大的志趣,就是勾引那个漂亮冷清的和尚,为他织梦,度入红尘。 结果就是,把自己也赔了进去。      被织梦前,他名般若,是个和尚,她唤滟秋,她是个妖怪,她说“和尚,让我赐予你良辰美梦可好。”妖娆恣意。   梦后,踏入红尘,他是个体弱眼残的柳家少城主柳言生,而她依然是只名叫滟秋妖怪,她说“阿言,让我来做你的眼睛,带你遍赏繁花。”眉眼温柔而静好。      梦醒之后 到底度佛还是度她?

何以薄凉负情深

何以薄凉负情深

向来缘深

已完结· 7.09万

沈曼爱了傅子轩八年,这爱深入骨髓却只能藏于内心深处,因为他爱的始终都是她同父异母的妹妹沈冉。 因为沈冉,他差点抽干她的血。 因为沈冉,他将她丢进监狱。 因为沈冉,他亲手将她送入歹徒手中。 当沈曼从高楼跌落在他脚下,满身是血奄奄一息时,她苦涩一笑:“傅子轩,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你!”

余生无你何以歌

余生无你何以歌

西小洛

已完结· 12.69万

二十二岁的姜浅歌不会知道,她还能和俞安久重逢,可那个人已经牵起了别人的手。 二十二岁的姜浅歌也不会知道,自己才是宣氏的真正千金,一切的错过不过是他人的预谋。 那个安静的夏天,七岁的孤儿浅歌遇见了夏空,可她心底仍旧留着那个追在自己车后少年的声音和影子。 但安静的时光不会停留,命运早已暗流汹涌——青梅竹马不过是遇人不淑,唯有你的陪伴始终如一。 夏空,余生的歌,你愿不愿意陪我一起慢慢唱?

冬日焰火

冬日焰火

[日]渡边淳一

已完结· 14.69万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

锦年

已完结· 10.54万

青梅竹马的感情在时间的消磨中变得模糊,细水长流的温暖也渐渐消散。 她站在十字路口,却找不到一个有光亮的方向,只有钢琴为伴。 年少时的爱恋化为心底最深沉的伤,成长时默默相伴的人成了不可触及的痛。 这一年冬阳光温暖,她似乎也看到了未来和光亮。

何以为我

何以为我

(美)阿列克斯.提臧

已完结

作者自我撕裂式地检视了作为亚洲人试图融入美国社会时的内心的复杂、耻辱和小胜利。作者从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出发,揭露了美国种族歧视的种种形式和问题,真实呈现了亚洲人在美国的生存困境。从*初试图融入美国社会时身为亚洲人的自卑感,获得美国社会认可后的胜利感,以及*后真正找到属于亚洲人自我认同感的经历让这本书真实且充满了说服力。作者的足迹遍布世界,从美国到中国,日本、菲律宾,他用双眼看清世界,也感受真实的自我。

亲吻与诉说(中英双语插图本)

亲吻与诉说(中英双语插图本)

【英】阿兰·德波顿

已完结· 8656

偌大的伦敦城,他和她,本来只是两个渺小得几乎没有可能相交的点。他突发奇想,想白描一个偶然邂逅的普通女子的人生,完成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她渴望倾诉,愿意成人之美,任他拿一枚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洞察自己的悲欢。原来,再琐碎的生活里也有惊心动魄,再激烈的情感到头来也只会愈嚼愈淡。凡人传记?爱情故事?人生漫谈? 读阿兰•德波顿的小说《亲吻与诉说》,总是匪夷所思地被他触到了痒穴和痛处,眼前却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 如约翰生博士所言,德波顿是那种可以为扫帚作传的作家,在他的笔下,扫帚也是活的。 ——《观察家》 通过其独具魅力的写作艺术,德波顿探索了人类由于无法相互理解而产生的悲喜剧,让我们对自己不再那么陌生。——《星期日泰晤士报》

重生之冬日邵墨

重生之冬日邵墨

贝 贝

连载中· 66.18万

安冬儿受尽折磨,香消玉殒,没想到竟然重生了……

亲吻与诉说

亲吻与诉说

【英】阿兰·德波顿

已完结· 8656

他不乏米兰·昆德拉的批评深度,深具罗兰·巴特尔的解构气质;但,他比昆德拉有更立体的爱情思维,比巴特尔更熨贴恋人的爱情神经。他激活我们全新的阅读体验!通过其独具魅力的写作艺术,德波顿探索了人类由于无法相互理解而产生的悲喜剧,让我们对自己不再那么陌生。如约翰生博士所言,德波顿是那种可以为扫帚作传的作家,在他的笔下,扫帚也是活的。 偌大的伦敦城,他和她,本来只是两个渺小得几乎没有可能相交的点。 他突发奇想,想白描一个偶然邂逅的普通女子的人生,完成一部前无古人的传记。她渴望倾诉,愿意成人之美,任他拿一枚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洞察自己的悲欢。原来,再琐碎的生活里也有惊心动魄,再激烈的情感到头来也只会愈嚼愈淡。凡人传记?爱情故事?人生漫谈? 读阿兰·德波顿的小说《亲吻与诉说》,总是匪夷所思地被他触到了痒穴和痛处,眼前却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

墨先生,何以深情共余生

墨先生,何以深情共余生

泡芙夹心

已完结· 94.72万

母亲车祸,她求助无门,男友却和姐姐在暧昧。绝望的她卖了自己,看着母亲需要截肢的同意书,她犹豫要不要签,他霸气出现,保住了母亲的一条腿。原来,一切不过是阴险之人的阴谋……

何以爱

何以爱

岑陈

连载中

一部反映当代年轻人校园生活,对初入社会的向往,以及面对社会现实与压力下所做的勇敢与担当,面对爱人的离开,主人翁认清自己,着眼现实,脚踏实地,最后从新获得真爱,财富

第一资本:新兴公司何以引领市场

第一资本:新兴公司何以引领市场

【美】玛丽·柯伦·哈克特(Mary CurranHackett)

已完结· 5.96万

过河卒子,何以适之:胡适论人生

过河卒子,何以适之:胡适论人生

胡适

已完结· 12.93万

一代文豪、教育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胡适有关哲学人生命题的深邃感悟。 《过河卒子何以适之(胡适论人生)》分为六卷,包括卷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卷二人生有何意义;卷三为了忘却的纪念;卷四路在何方;卷五沉默啊沉默;卷六诗余叹。本书再现一代大师的风采。

何以信誉楼:四十年耕耘(1984—2024)

何以信誉楼:四十年耕耘(1984—2024)

戚德志 著

已完结· 14.10万

简单统计学:如何轻松识破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简单统计学:如何轻松识破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美]加里·史密斯

已完结· 16.40万

《简单统计学》脱胎于耶鲁大学热门统计学课程,加里·史密斯教授在书中巧妙地揭示了生活中的各种数据骗局,并用简单的统计学原理揭穿了其中的把戏,行文轻松幽默而又逻辑缜密,堪称一堂别开生面的统计课。 翻开本书,轻松掌握统计学背后的科学机制,掌握从数据中获取真知的技巧,全面升级你的认知。

让写文案变得简单:如何写出强大、有说服力、实现销售的文案

让写文案变得简单:如何写出强大、有说服力、实现销售的文案

[英]汤姆·阿尔布莱顿

已完结· 12.32万

写文案,是带着目的去写,是用文字触达人们,并改变他们的想法、感受与行为。 本书提供了系统、全方位的指导方法,涵盖了文案写作的所有核心要点。从文案写作前的准备工作,比如理解产品、产品的益处、读者,到如何写出吸睛的标题、用强有力的结构组织文案、号召读者行动,再到如何改进文案,使文案更有创意、说服力,更能让读者有参与感,并最终将读者的兴趣转化为购买行为。

荣她说: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一个精致生活的女人

荣她说: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一个精致生活的女人

张荣花

已完结· 9.04万

没有哪个女人注定是平庸的,也没有哪个女人被上天过分偏爱。只不过有些女人敢于去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不论爱情还是事业,她只选择喜欢的,不去管世俗的评价,若干年后,她依然眼神有光,充满自信,笑起来都还是当初的模样。女人,在任何一个方面的成功和美丽,都源自对自己的关注。或许,我们都可以放慢脚步,审视自己、犒赏自己。你有多爱自己,就有多大魅力!

你是我难以言说的秘密

你是我难以言说的秘密

玖玖

已完结· 15.55万

十八岁的他,沉默、固执地跟在她的身后。记忆里的他,土气、刻板。曾经她想尽一切办法和他撇清关系,甚至想将他赶出家门。可这个入侵者总是不自觉地在她面前晃荡,甚至她失恋、窘迫或孤立无援的时候,他也总是与她如影相随,如一个守护者一样守在她的身边。她明明应该讨厌他的,却无法忽视他的存在。低情商的她借口把他当成保姆、哥哥,却不知何时,心中的天平已经悄悄向他倾斜。后来才知道,心中这个难以言说的秘密,就是爱上了他。

如何正确提问:利用问题的力量去沟通与说服

如何正确提问:利用问题的力量去沟通与说服

(美)特里·高迪

已完结· 11.02万

为什么要说服别人? 为什么有些人更有说服力? 我们在生活中zui常用什么手段说服别人? 提问也可以用来说服别人,是不是? 有人说,说服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对方的态度,他说的是否属实? 你第一次说服别人的感受是什么?第二次呢?第三次呢?第四次呢?第五次呢?第六次呢?第七次呢? 大家都觉得说服很难?“大家”是谁?包括谁?有没有人觉得说服不难?那他还是“大家”吗?难吗?什么是“难”?怎么能量化“难”呢?有什么办法能测量“难”吗? 你是说,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掌握说服技巧,非专业人士不能?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全6卷)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全6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

已完结· 136.08万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杨栋梁

已完结· 24.74万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 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演说的逻辑思维:如何成为演说高手

演说的逻辑思维:如何成为演说高手

姜岩

已完结· 10.13万

一场好的演说可以起到多重作用,有人被演说者的演说所打动,有人听完演说之后犹如醍醐灌顶,有的人因为一场演说重新找到自己、重新确立了人生目标,更有人在听了演说之后成为了演说者的追随者!演说为什么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这不仅是演说者的口才的问题,也是演说者的思维问题。具有超级演说力的演说者能够“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演说者油嘴滑舌、两面三刀,而是说演说者善于面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说不同的话。事实上,凡是有志于演说的人,只要勤加练习,都可以提升演说力,并成为一位超级演说家!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六卷 (1972-201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六卷 (1972-2010)

田庆立,程永明

已完结· 24.40万

本文阐述了中日复交以来(1972—2010年)日本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和普通国民的中国观的演进轨迹和发展特征。依循历史发展的脉络,集中对不同时期日本各界人士中居于主流的对华认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日本各界人士对华观的变迁与国际体系层次因素、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及中国国家实力的消长紧密关联。日本各界人士的对华认识在由冷战时代向后冷战时代演进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嬗变,经历了从“建设性接触”到“战略性防范”的变迁,对中国的定位逐步完成了由“友好伙伴”向“竞争对手”角色的界定。日本各界人士中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竞相作用的“合力”结果。显然,就日本各界人士对中国的认知而言,往往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四卷 (1895-194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四卷 (1895-1945)

杨栋梁主编 王美平 宋志勇著

已完结· 20.75万

甲午战争直至日本战败(1895—1945年),日本在中国不断深化的民族危机中,蔑视型中国观进一步固化,对于中国掀起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救亡图存运动,日本政界、军界乃至知识界的主流均否定其积极意义,甚至以表象为据反向理解各种革新运动会促使中国更为迅速地走向分裂与崩溃,坚持“中国亡国观”。由于持有此种认识的主体或直接位于决策地位制定政策,或处于决策周边提出议案,或置身于驻华使馆及军事机构提供相关情报,或活跃于言论界主导舆论,故“中国亡国观”通过各种渠道融入日本对华战略及决策的制度框架,并成为支配性观点,导致日本最终发动十五年侵华战争。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三卷 (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三卷 (1840-1895)

刘岳兵

已完结· 27.81万

本书从详细解读日本外交史、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的相关原始资料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中国认识从臆测到实证、从同病相怜到蔑视轻侮以至于兵刃相向的发展过程。对幕末志士的中国认识、明治初期《中日修好条规》的交涉与签订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福泽谕吉以及为蔑视中国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各种言说、当时政界、军界及社会民众的相关历史事实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概述了这一历史时期日本中国观中殷鉴论、唇齿论、敌对论、亲善论等几种基本类型,并从总体上阐明了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原型及其变化机制。本书附录有比较详细的相关事项年表和田中梓都美的《近世至明治时期日本的台湾认识》专论,有助于把握这一时期日本中国认识的全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