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加西亚的信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已完结· 8.90万字
《致加西亚的信》是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阿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受儿子的启发,创作了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刊登在《腓力斯人》杂志上,杂志很快就售罄。到1915年作者逝世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发行量高达40000000册。创造了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图书销售量的历史记录。其后的80余年,该书被翻译成许多的文字,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书。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已完结· 8.90万字
《致加西亚的信》是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阿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受儿子的启发,创作了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刊登在《腓力斯人》杂志上,杂志很快就售罄。到1915年作者逝世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发行量高达40000000册。创造了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图书销售量的历史记录。其后的80余年,该书被翻译成许多的文字,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书。
(美)西尔斯(Sears, W.)等
已完结· 77.99万字
这是关于儿童健康的综合指南。对于每一种儿童疾病和紧急情况,从普通感冒、耳朵痛、长牙到学习障碍、接种疫苗,从新生儿到青春期的所有发育过程,你都能从中找到对应的处理方案,包括什么时候你该担心、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什么时候只需在家治疗。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已完结· 5.87万字
100年来,《把信送给加西亚》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书籍之一。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选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6名。本书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
(英)柯南道尔(Conan Doyle A.)
已完结· 22.12万字
歇洛克·福尔摩斯此刻正坐在餐桌旁用早餐,除了那些需要通宵达旦熬夜工作的日子,他早晨总是很晚才起床。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顺手拿起昨晚那位访客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用上好的槟榔子木制成的手杖,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已完结· 9.36万字
《致加西亚的信》作为一部经典励志作品,本书不过数万字,却在世界各地创造了一个个销量神话。本书主要讲述了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麦金莱要求中尉罗文把一封信交给加西亚将军,罗文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任务。 如今,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已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 本书内容短小精炼,逻辑明确,可读性很强。后附英文原版。
【美】哈伯德
已完结· 6.35万字
本书主要讲述了在19世纪美西战争中,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传奇故事,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挺身而出的一名年轻中尉——安德鲁·罗文,没有任何推诿,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把信交给了加西亚。
(美)严歌苓
已完结· 14.03万字
《波西米亚楼》是作家严歌苓的散文集,收录了目前为止她发表写作的所有散文以及演讲稿。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波西米亚楼、非洲札记、苓珑心语、创作谈。 波西米亚楼的部分主要是讲述了严歌苓在海外生活多年,从留学到结婚中间发生的种种故事;非洲札记主要描写的是严歌苓跟随外交官丈夫出使非洲,在非洲的所见所闻;苓珑心语则是严歌苓在创作她的小说时发生的一些故事;而最后一部分创作谈是她在各个大学颁奖礼所作演讲的文字整理。 总的来说,《波西米亚楼》是严歌苓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时间跨度很大,内容范围涵盖也很广,非常真实展现了严歌苓生活的经历以及方方面面。
保利
已完结· 43.63万字
维多利亚出生时,她在王位继承顺序上排在第5位,是一个被人推着承担起非凡角色的平凡女性。少女时代,她曾经反抗过母亲的摆布以及顾问的欺凌,形成了坚强的意志。作为一名少年女王,她匆忙地掌控住王位,并十分珍惜王位给她带来的自由。20岁时,她爱上了萨克森—科堡与哥达公国的阿尔伯特王子,并终生育了9个子女。她喜欢性爱,并热衷权力。她对待大臣直言不讳,经常跨越传统界限并固执己见。在她深爱的阿尔伯特去世后,她开始与自己的仆人约翰·布朗发展出一段饱受争议的亲密关系。她在一生中遭遇过8次刺杀但都幸免于难。随着科学、技术与民主急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维多利亚变成了坚定与安全的象征——作为女王,在大英帝国幅员辽阔之时,她统治着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
(美)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罗伯特·西尔斯;詹姆斯·西尔斯
已完结· 41.30万字
是一本关于儿童健康的综合指南。对于每一种儿童疾病和紧急情况,从普通感冒、耳朵痛、长牙到学习障碍、接种疫苗,从新生儿到青春期的所有发育过程,你都能从中对应的处理方案,包括什么时候你该担心、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什么时候只需在家治疗。
(美)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
已完结· 17.69万字
亲密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基础亲密育儿是高密度接触的育儿方式,会为孩子以后的教育奠定基础。亲子关系越稳固,教育孩子就越容易,如果你和孩子之间出现问题,在尝试所谓“技巧”之前,不妨先看看你们的关系。
[英]里顿·斯特拉奇
已完结· 14.60万字
本书讲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
【法】托克维尔
已完结· 70.50万字
《旧制度与大革命》、《沦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的两部传世名著,虽然内容上各有所表,但政治思想上却有着高度的内在关联性。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托克维尔所要探讨的问题是 “阐明这场在几乎整个欧洲同时酝酿的大革命在爆发而不在他国爆发的缘由,缘何它好像自发产生于它即将捣毁的社会,最终旧君主制缘何会这么彻底而又冷不防地倒塌。”大革命前的究竟处于怎样的社会状态中?许多中国读者往往根据教科书,笼统地认为此时还处于那种标准的“封建社会”。托克维尔澄清了这样一个史实 的“中央集权制并非如人们所言是大革命和帝国的业绩,而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这也是欧洲史学界的惯常认识。
狄青
已完结· 12.05万字
本书以50位世界文学著名作家的“生活启示录”告诉你,文坛巨擘是怎样炼成的——毛姆经历过一战、二战,但我们难在其作品中见到战争与屠杀,这是为什么?身体出行与灵魂出走,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和普鲁斯特的“在床上”,哪种写作更精彩动人?卡尔维诺差点参加法西斯?米兰·昆德拉应该庆祝没获诺奖?福克纳和海明威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胆小鬼?爱打架又爱召开记者会解释自己的高调作家梅勒,有过六段婚姻,最短的一次只维持了一天……走进那个环境,走近那个人,察看其生活的种种细节,或许更能理解各位大家作品中的深意与内蕴,解锁深藏其中的文字密码。
【德】小卡尔·威特著
已完结· 16.69万字
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成书于88年,体现了卡尔·威特好的父爱下的知识型教育理念,以及他对这位天才儿子的教育心得。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老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只散见于受他启发的一些教育论著诸如《俗物与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书中。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无数的通过早期教育成长的典范。现在,人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是,早期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漫无目的,毫无计划。有多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的快乐,被沉重的书包和一天到晚连轴转的辅导班所湮灭?他们的童年是他们想要的吗丶?有谁真正尊重过一个孩子自己的意愿呢?其实,孩子应该健康快乐地成长。认真读完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你将会有很的收获。
(美)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伊丽莎白·潘特莉
已完结· 18.99万字
将带领读者了解,从孩子的出生到青春期的各个阶段中,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亲密关系是如何影响孩子成功的。
(美)克里斯托夫·B.克里布斯
已完结· 17.43万字
对于当时主要是来自英法两国的关于“人道”和“文明”的倨傲教诲,俾斯麦也曾固执地置之不理,甚至与数代普鲁士王(皇)后(不是英国出身就是法国出身)以及围绕在这些女人周围的自由派宫廷党进行过几十年的艰苦斗争,但他从不挑战“人道”和“文明”本身,也不否认其价值。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已完结· 4.17万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了19世纪美西战争中的一个关于忠诚、敬业和执行的故事。当时,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达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手中,但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此时,一名年轻中尉——罗文挺身而出,他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穿过重重危机,顺利完成任务。故事中罗文正直、忠诚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品质是每个人在工作中应该学习的榜样,100多年来,此书也因此被包括众多世界500强在内的企业、部队定为培养员工敬业精神的优秀读物。 “慢读”版《把信送给加西亚》还附赠哈伯德另一传世名著《自动自发》《把信送给加西亚》英文版安德鲁·罗文中尉、作者生平履历哈伯德商业信条。
【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已完结· 4.45万字
《一个园丁的一年:一个波西米亚园丁的幸福生活》是捷克著名作家卡雷尔·卡佩克所写的少数自然文学作品之一,被认为是这个来自波西米亚乡下的农民留给世人更珍贵的礼物。全书通过20多个文笔灵动、趣味隽永的小品文,描绘出了一个笨拙却乐天的园丁在12个月里收拾花园的故事。在本书当中,卡雷尔以极大的耐心,跟读者分享如何盖一座小花园,如何成为一个园丁,一粒种子怎样发出幼芽,怎样等待雨露的滋润,等田园生活的乐趣,全书看似夸张却蕴含哲理,通过园丁在一年中的辛勤劳作,揭示出微渺的人类应该好好看待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周围所有的亲人与朋友。
[英]丹尼尔·比尔
已完结· 26.54万字
《死屋》是一部原创历史研究著作,全面考察了沙皇统治时期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 西伯利亚被称为“没有屋顶的大监狱”。从19世纪初到俄国革命,沙皇政权将超过100万名囚犯及其家人流放到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本书生动刻画了普通罪犯和政治激进分子、农奴制和村庄政治的受害者、追随丈夫和父亲的妻子与孩子的历史,以及逃犯和赏金猎人的历史。
【法】托克维尔
已完结· 16.17万字
1948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运动曾经使那时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可是究竟进入到怎么一个时代,历史学家并没有定论。托克维尔,这位法国政论思想家、社会学家、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他是1848年革命的当事人,也曾是第二共和国的外交部长,他留下了这部关于革命的回忆录,它不但是珍贵的历史记录,也是托克维尔人格的明显表现,反映了他一生中不太为人所知的一面——政治生涯。
曹兴泽
已完结· 10.88万字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管理书,一种流传百年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蕴涵着企业成功和个人发展双赢的真谛。罗文中尉正直、忠诚和自我牺牲的品质是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应该学习的榜样!本书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企业。
蜉蝣一生
连载中· 4.50万字
这是一步烧脑的小说。
沈歆昕
已完结· 8.35万字
《想见你,安达卢西亚》是关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旅游随笔。这个连接北非与欧洲大陆的要塞缓冲地,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西方经济繁荣,文化交融,有吸引力的地区。作者沈歆昕选取了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和龙达四个比较有特色的城市,对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文学、美食都有详尽介绍,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读者可在欣赏相关精美的艺术与历史遗迹的图片的同时,从书中现实的地理旅行描述中,进入历史和文化的深层次文本旅行。
【英】露丝·古德曼
已完结· 22.31万字
揭开狄更斯笔下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真面目,也许你会有兴趣了解柯南·道尔、简·奥斯汀、萨克雷、拜伦、艾略特、勃朗特三姐妹等人生活的时代
谢冰欣
已完结· 6.28万字
[美]葛维汉
已完结· 13.57万字
葛维汉在华西
倪湛舸
已完结· 11.05万字
《黑暗中相逢》《人间深河》12年后,旅美学人、诗人倪湛舸全新随笔集。 谁敢说叫嚣精神追求和境界的不是另一种明目张胆的势利? 我们时常把文学视为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客观、历史、批判地对待文学本身的意识形态性,又何尝没有必要呢?
【英】汤姆·斯坦迪奇
已完结· 9.03万字
这是一本探讨网络本质的警世之书。在上一个全球互联的时代,电报先是被质疑和嘲笑,后又被狂热崇拜,引发了疯狂的投资,挑战了传统商业模式和伦理道德,繁荣了亚文化,与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别无二致。而这些成功的背后不乏新型的罪恶,荣耀也伴随着巨额的亏损,而最终衰亡的命运也发人深省。 翻开本书,读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获取一份时下最需要的历史镜鉴。
米娅
已完结· 11.47万字
独自在布拉格留学的女孩,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下客居异乡的所见所闻,造就了这一系列以布拉格为背景的故事。《波西米亚少女》《复苏的灵魂》《谋杀索菲亚》分别讲述了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以及在绝望中对希望的坚持……穿梭在作者细腻的文字里,会有一种情愫在萦绕;一种震撼心灵的感动在浸润;体悟到一种在世间行走的智慧。
【美】维韦克·H.穆尔西
已完结· 18.60万字
这是一本帮助人们正确面对孤独及其行为并重建人际关系的书。 维韦克·H.穆尔西从医期间,遇到很多成瘾、暴力、心脏病等患者,他们的病症都伴随着孤独,在医学上称为慢性孤独,其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对身心健康十分有害。 作者在治疗过程中非常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得出结论:在病症的背后,是深深的孤独,而大多患者在社交方面会选择逃避,羞于表达孤独的情感,更不用说主动建立社会联系。作者指出,孤独与饥饿和口渴一样,也是一种生物信号,它警告我们,对我们的生存安全和心理健康重要的社会联系正在消失,需要我们去重建。 作者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充满善意和关怀的治疗方案,并讲述了无数个温暖治愈的故事,帮助所有被孤独困扰的人们去化解和消除孤独,学会排解孤独并发展与世界重建联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