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 以和为贵
李华东
已完结· 5.62万字
李华东
已完结· 5.62万字
桑德兰
已完结· 19.10万字
从懵懂少女到千古毒妇,从贤妻良母到宫廷女魔,她掌权十五年,诛功臣,杀皇子,她因心狠手辣而闻名,她敢于站出来向男性传统格局叫板。她是历史上一个执掌国家大权的女性――传奇女子吕雉。 最初,她卷入权斗漩涡,仅仅只是为了保命。她一路厮杀,从无名的小宫女坐上了皇后宝座。之后,她又掀起胆风血雨,独朝政,最终自立为帝。她是传奇时代的传奇女性――一代女皇武则天。她嗜权如命,在位四十八年,三次垂帘听政。她亲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英法入侵、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等,她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长的“无冕女皇”――别样美人慈禧。
李捷
已完结· 62.36万字
中国近代以来,对美好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集中地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完成彻底摆脱历史厄运、赢得中国革命胜利、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这三个历史性跨越,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飞跃,并带领中国人民跨入强起来的新时代。为了这个目标,自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前赴后继的奋斗与探索,但真正能够实现这个民族梦想的是中国共产党。 本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开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之际,以翔实的史料和宏大的历史视角,追溯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经历的奋斗与梦想历程,展示跨越近200年的沧桑巨变,展示横贯其中的不朽民族精神与和平发展理想,为国际社会和友好人士深入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一把历史锁钥。
江苏人民出版社
已完结· 136.08万字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杨栋梁
已完结· 24.74万字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 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田庆立,程永明
已完结· 24.40万字
本文阐述了中日复交以来(1972—2010年)日本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和普通国民的中国观的演进轨迹和发展特征。依循历史发展的脉络,集中对不同时期日本各界人士中居于主流的对华认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日本各界人士对华观的变迁与国际体系层次因素、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及中国国家实力的消长紧密关联。日本各界人士的对华认识在由冷战时代向后冷战时代演进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嬗变,经历了从“建设性接触”到“战略性防范”的变迁,对中国的定位逐步完成了由“友好伙伴”向“竞争对手”角色的界定。日本各界人士中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竞相作用的“合力”结果。显然,就日本各界人士对中国的认知而言,往往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杨栋梁主编 王美平 宋志勇著
已完结· 20.75万字
甲午战争直至日本战败(1895—1945年),日本在中国不断深化的民族危机中,蔑视型中国观进一步固化,对于中国掀起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救亡图存运动,日本政界、军界乃至知识界的主流均否定其积极意义,甚至以表象为据反向理解各种革新运动会促使中国更为迅速地走向分裂与崩溃,坚持“中国亡国观”。由于持有此种认识的主体或直接位于决策地位制定政策,或处于决策周边提出议案,或置身于驻华使馆及军事机构提供相关情报,或活跃于言论界主导舆论,故“中国亡国观”通过各种渠道融入日本对华战略及决策的制度框架,并成为支配性观点,导致日本最终发动十五年侵华战争。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字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曹胜高
已完结· 14.60万字
企业不仅是利润实体,它首先是一个精神载体。身为企业的名片,你的品位决定了企业的品质,你的修为决定了企业的寿命。 人能够组成群体,成为一个组织,靠的是义。仁是感情体验,义是外在约束。正己而后正人。搞管理,先管理自己,再管理别人,再做大事业。与其权威服人,不如品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人。 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品质;一个卓越的企业,需要品位。从品质走向品位,正像一个人从土豪走向贵族,需要脱胎换骨地成长,才能赢得业界的尊重。《企业的修为》这本书讲述的,便是一个企业家如何通过内在修为,洞察商业的本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人做事并重,内外兼修,用修养涵育品格,用文化滋养品牌,率领企业在更新中成长,在发展中涅槃。
刘岳兵
已完结· 27.81万字
本书从详细解读日本外交史、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的相关原始资料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中国认识从臆测到实证、从同病相怜到蔑视轻侮以至于兵刃相向的发展过程。对幕末志士的中国认识、明治初期《中日修好条规》的交涉与签订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福泽谕吉以及为蔑视中国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各种言说、当时政界、军界及社会民众的相关历史事实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概述了这一历史时期日本中国观中殷鉴论、唇齿论、敌对论、亲善论等几种基本类型,并从总体上阐明了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原型及其变化机制。本书附录有比较详细的相关事项年表和田中梓都美的《近世至明治时期日本的台湾认识》专论,有助于把握这一时期日本中国认识的全貌。
王旭东,孙科柳 著
已完结· 14.10万字
华为的历史就是一部管理变革史,华为的成功也是管理变革的成功,甚至可以说,没有持续不断的管理变革,就没有今天的华为。本书从变革的价值、组织进化、聚焦业务、组织优化、流程贯通、平台整合、管理创新、变革管理等方面深刻剖析了华为变革的动因、变革的方法论以及变革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但有理论,还有大量的案例分析。此外,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再现了组织变革中华为人的思想变化,使得情节更加饱满,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华为组织变革的底层逻辑。
杨栋梁,王振锁,乔林生,乌兰图雅
已完结· 20.59万字
在中日两国无邦交的敌对状态时期(1945—1972年),按照日本的政权更迭,其中国观的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后初期至1950年代末,中日关系敌对态势逐渐形成并走向恶化;1960年代,民间往来和经贸关系有所发展;1970年代初期,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对华政策开始从敌对走向正视。 本卷论述了日本各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其形成的来龙去脉,并对几个主要政府首脑及“知华派”各界人物的中国观做了专题论述。“台湾问题”是这一时期中日政治关系中的*症结所在,也是本书的重点议题。日本各在野党在中日关系方面,发挥了制约自民党政权对华政策以及促进、中介、调和等作用,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中日两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千变万化也是影响日本对华认识的重要因素。
周忠科,周永亮 著
已完结· 18.46万字
翟东升
已完结· 23.82万字
翟东升
已完结· 22.89万字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字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史壮宁
已完结· 8.45万字
《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唐朝)》唐朝拥有广袤的土地、兴盛的文化、富庶的经济,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伟大时代。 《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唐朝)》以通俗诙谐的手法,展现唐朝三百年间大历史中的细节,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唐朝。
金一南
已完结· 13.04万字
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一代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深刻解读新中国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力量,倾心讲述中华民族重要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故事,回答“为什么是中国”这一历史之问,为党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全书以甲午中日战争至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之间的历史事件为研究材料,深入剖析近现代初期破碎山河中的世道人心,回顾岐路惶恐间的挣扎徘徊,阐释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解读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钩沉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历数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瞻望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
佚名
已完结· 8.08万字
《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宋朝)》两宋国祚三百一十九年,两次倾覆于外患,而非内乱,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时期。本书依据史实,正史野读,带你重回文化与审美的巅峰时期,领略大宋的活色生香。
方志敏
已完结· 8.42万字
其中收录的作品多为方志敏在狱中所著。篇幅较长的有《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作者在文中讲述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前后,直到被俘入狱的事情。篇幅中等的有《可爱的中国》《死》《狱中纪实》,在这些文章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曾经笼罩中国的黑暗,也可以看到理想主义的光芒。其余文章篇幅较短,但也集中体现了方志敏爱国爱党的信念、坚贞不屈的气节和清贫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些作品既是方志敏本人的革命自述,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史壮宁
已完结· 9.37万字
《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全4册)》搜集了大量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题材,去伪存真,把唐、宋、明、清四个朝代中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从浩如烟海的史事中提出来,掰、揉碎,写成一个个极富阅读趣味的故事,组成一幅幅唐、宋、明、清的历史画卷。 皇家秘闻、朝堂真相、社会言情、野史异志、诗词俚语、文字小考,与男神女神谈古论今,同兄弟好友煮酒论史,让你话题信手拈来!
白云先生
已完结· 12.65万字
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上台,欧美政坛黑天鹅起舞,逆向全球化浪潮在欧洲和美国初现端倪,世界经济凛冬将至。自中国入世以来,世界经济“中国生产、西方消费”的模式难以为继,为防中国经济硬着陆,去产能、去杠杆、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双创等顶层设计频频出台。本书详解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命经济”到“发财经济”的转变,以及对未来“老板经济”的展望,作者从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多角度、多纬度地给出了“中国经济为什么有前途”这一命题的解答。
张俊杰
已完结· 19.08万字
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详细地阐述了当前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突破,以及未来中国会在世界格局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本书将当前中国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梳理,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的未来提出了诊断和预测。
史壮宁
已完结· 10.24万字
《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全4册)》搜集了大量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题材,去伪存真,把唐、宋、明、清四个朝代中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从浩如烟海的史事中提出来,掰、揉碎,写成一个个极富阅读趣味的故事,组成一幅幅唐、宋、明、清的历史画卷。 皇家秘闻、朝堂真相、社会言情、野史异志、诗词俚语、文字小考,与男神女神谈古论今,同兄弟好友煮酒论史,让你话题信手拈来!
谭浩俊
已完结· 12.21万字
中国的房价还有救吗(套装共3本):“进击”的开发商、“自欺欺人”的调控、谁在为楼市“撑腰”。买房,一直是中国人一生中的大事。但愈来愈高的房价让买房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生中的难题。中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持续上涨,这似乎比跌宕起伏的股票投资稳定多了。 房子越修越多,卖不出去的也越来越多,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开发商的热情。中国的房价到底怎么了?中国的房价还有救吗?这些问题的答案且让这几本书来一一为您讲述。
张其成
已完结· 17.96万字
本书是对《黄帝内经》生命哲学内容的系统解读。作为师从《黄帝内经》研究大家,通晓医学、易学、儒学、道学、佛学的“国学五经”体系的创建人,张其成从容出入于医学和哲学之间,重点对《黄帝内经》与《易经》进行合参汇通,提炼出滋养中华民族数千年,以“阴阳调和”“天人合一”为原则的生命智慧。打通《黄帝内经》与其他诸子学说等诸多背景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字词本意到本质内涵,从原理逻辑到实操要领,从古代背景到现代适用,结合生活实例,解密《黄帝内经》的生命观、思想观、处世观,讲透整体观念、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核心问题,使读者获得以“道”驭“技”的生命智慧。
罗学蓬
已完结· 56.51万字
《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上下)》是一本纪实文学书,以众多苏联解秘档案(即朝鲜战争爆发前后以及战争斯间斯大林、金日成之间的来往电报、会议记录等)为依据,客观形象地披露出大量中、苏、朝三国领导层对朝鲜战争一系列决策的来龙去脉。还通过对众多战争亲历者的采访,揭示出战争的惨烈,带来的伤害,歌颂了广大志愿军官兵为了祖国的利益不怕艰苦,浴血战斗的崇高精神。
曹锦清
已完结· 59.35万字
本书是作者1996年只身来到河南,漫游中州大地,沿途所看、所听、所谈、所思、所虑的结果,是《当代浙北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姐妹篇。详细记录了作者1996年5月——11月期间的日记式调查报告。通过作者的切实体验对当今中国乡村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思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探索性,颇值得一读。
张其成
已完结· 17.96万字
本书是对《黄帝内经》里关于养生智慧内容的系统讲解。作为“张一帖”医学世家的传承人,张其成结合家族传承数百年的长寿养生法,从《素问》到《灵枢》,讲透《黄帝内经》养生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脏腑脉象等核心问题,并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生动讲解了四季调养、五脏调理、饮食之道、减肥窍门、男女身心保养等与日常保健相关的实用知识,以“治未病”“不外求”为重要原则,本于自然,重视整体,带领读者从《黄帝内经》的古老智慧中找到以精气神为核心、适合中国人体质的自然养生要诀。
易中天
已完结· 12.83万字
《中国人的智慧》是一个大题目。它的内容,当然不限于本书所言。本书以易懂的语言,阐释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基本包含中国原典精髓。看完本书,中国智慧的精华也便算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