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冬日的第一场雪

冬日焰火

冬日焰火

[日]渡边淳一

已完结· 14.58万

冬日暖阳

冬日暖阳

锦年

已完结· 10.54万

青梅竹马的感情在时间的消磨中变得模糊,细水长流的温暖也渐渐消散。 她站在十字路口,却找不到一个有光亮的方向,只有钢琴为伴。 年少时的爱恋化为心底最深沉的伤,成长时默默相伴的人成了不可触及的痛。 这一年冬阳光温暖,她似乎也看到了未来和光亮。

重生之冬日邵墨

重生之冬日邵墨

贝 贝

连载中· 66.18万

安冬儿受尽折磨,香消玉殒,没想到竟然重生了……

在冬日光线里(巴别塔诗典系列)

在冬日光线里(巴别塔诗典系列)

(瑞士)菲利普·雅各泰

已完结· 4887

当我们靠近雅各泰的诗歌时,一种信任被唤醒。当我们的目光从一个字挪到另一个字,看见一种正直的话语在展开:话语置身在意义里,如同合调的音乐居住在旋律里。

一个刑警的日子

一个刑警的日子

蓝衣

已完结· 19.27万

斗过狠、玩过命、失过手、流过血、后院起过火、叹过不公平…… 刘子承当了一辈子刑警。他赤手空拳抓过毒枭,也遇见过没破了的案子,眼看着被绑架的孩子惨死井中;他为破案出入过各类地下场所,甚至和罪犯建立信任,最后却与枕边人分道扬镳;他还抓过许多杀人犯,可他救不活那些死者,更安慰不了他们的家人。 他与黑暗为敌,还要时刻抵挡黑暗的诱惑。他既要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又要面对乱成一团的家庭生活。在日复一日的斗争中,他也曾失控、失落、失败,但日子总要继续,他将以执法者的身份一直游走于这个社会的灰色边缘。

一个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

一个小公司老板的日常管理

王剑

已完结· 17.89万

任何一个成功的公司都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创意构想、一次好运气,或者灵光一闪而造就,都是经历了日积月累的经验沉淀,都是经历了向别人的学习借鉴,才一步步从平凡做到优秀,进而从优秀到卓越。作为一个小公司的老板,只有把日常管理中的得与失、成与败及时总结反思,才能把公司逐步做强做大。

长生的我,每日增力一百斤

长生的我,每日增力一百斤

李白挖矿

已完结· 163.35万

李辛魂穿到修仙界,自带长生天赋,日增力一百斤,因前世残疾而对身体格外看重,故喜欢养生:“这辈子谁打搅我养生,看我不捶死他。”

暗夜中的眼睛:一名日本间谍的摄影情报档案:1924-1938

暗夜中的眼睛:一名日本间谍的摄影情报档案:1924-1938

杨红林

已完结· 11.06万

本书讲述了一名日本间谍岛崎役治借民间摄影师之名,从1924年到1938年在中国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民情和民族问题的情报刺探与搜集的间谍活动。

和美女总裁一起修真的日子

和美女总裁一起修真的日子

夜泊人

已完结· 96.57万

当普通青年踏上神国,那么当初遥不可及的白富美,也就成了唾手可得。

一本最危险的书: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

一本最危险的书: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

(美)克里斯托夫·B.克里布斯

已完结· 17.43万

对于当时主要是来自英法两国的关于“人道”和“文明”的倨傲教诲,俾斯麦也曾固执地置之不理,甚至与数代普鲁士王(皇)后(不是英国出身就是法国出身)以及围绕在这些女人周围的自由派宫廷党进行过几十年的艰苦斗争,但他从不挑战“人道”和“文明”本身,也不否认其价值。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64册 民国出版物中的日军暴行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64册 民国出版物中的日军暴行

张宪文,马振犊,林子梅,等

已完结· 29.76万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一项大型学术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及英、日、德、意、俄等文献的翻译和编辑出版,是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因而只能分批陆续出版。相近的史料内容,安排在不同卷次先后出版,也是迫不得已的,敬请读者原谅。我们希望这套史料集能为海内外广大的历史研究者和众多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内容丰富全面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材料来源广泛,有加害方、受害方、第三方的亲身经历、亲见亲闻材料,也有回忆材料、各种档案文献材料、报刊材料等,其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受记述者立场、观察角度或认识上的局限,记述有矛盾之处,也有一些错误的或不正确的观点,这并不奇怪。对这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惨案,声音不可能完全一致。保存史料原貌。是历史工作者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因此,我们对史料均照原样收录,不加任何更动,提供给历史研究者,由他们在使用时加以考辨、解析,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结论。[

操场下100层的学校:神秘岛的暴风雪

操场下100层的学校:神秘岛的暴风雪

(韩)崔银玉

已完结· 2.05万

正在教室上课的金路,发现学校操场中央出现一道彩虹。没想到虹光里居然有通往地下的楼梯!他和伙伴们顺着楼梯往下走,来到了非常辽阔、深有100层楼的学校!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一册 战前的南京与日机的空袭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一册 战前的南京与日机的空袭

张宪文,经盛鸿,等

已完结· 24.74万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1:战前的南京与日机的空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内容包括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来犯日军进行顽强作战的历史档案材料,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尸体掩埋情况的大批资料,侵华日军官兵的日记、书信、回忆和证言,西方人士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史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史料以及战后国民政府所做的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调查统计材料等等,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

遇见一只猫:与Bob相伴的日子

遇见一只猫:与Bob相伴的日子

(英)詹姆斯·波文

已完结· 9.66万

当詹姆斯·波文发现一只受伤的姜黄色猫蜷缩在自己简陋住处的走廊里时,还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即将出现交集。在伦敦,詹姆斯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艺人,他从未想过这样的自己会拥有一只宠物。 但是,他还是用身上仅有的钱全力救治这只公猫,并为其取名Bob。随后的日子里,他们很快成为不离不弃的神奇搭档,共同经历了一场场妙趣横生又充满艰险的旅程。在彼此的陪伴和支持下,他们渐渐走出往日的困境,重新迈入生活的正轨。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傅高义

已完结· 7439

傅高义为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日本和中国研究专家。《日本*》自出版以来在美国、日本畅销,新加坡政府甚至把它列为部长和高级官员的书。书中作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从公民教育、社会福利、犯罪率控制、政治体制等七个方面分析了日本发展的原因。作者对日本制度的优秀方面进行了赞扬,但也没有忽视其缺陷。正如副标题“对美国的启示”所示,本书着重强调了日本制度值得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

冬天的雪花不这么冷

冬天的雪花不这么冷

映洁

已完结· 2.76万

  她是冬日里纯净的雪花,他是夏夜里耀眼的星光,在她八岁那年,苏辰因为某种原因而远离了她;  她在16岁那年为了救初恋情人詹创明而被小车撞断了左腿,左腿小腿部分截了肢,因詹创明的母亲嫌弃她,他断然的离开了她,抛弃了当初所谓的承诺。  16岁那年夏天父母为了给她送假肢,在高速公路上跟货车相撞,母亲为了假肢不被撞坏,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  在面对父母的突然离世、债主的追债、亲人的白眼,她选择用冷酷来面对.....  在高中的最后一年,他找到她,固执地从国外转学到她所在的学校,为得只是能从新的和她在一起....  只是现实把她练成一座冰山,他能感动她吗?.......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三册 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三册 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

张宪文,张连红,等

已完结· 45.72万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3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精)》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内容包括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来犯日军进行顽强作战的历史档案材料,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尸体掩埋情况的大批资料,侵华日军官兵的日记、书信、回忆和证言,西方人士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史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史料以及战后国民政府所做的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调查统计材料等等,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杨栋梁

已完结· 24.74万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 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和学生一起的日子

和学生一起的日子

王旭霞

已完结· 10.79万

王旭霞老师的《和学生一起的日子》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如果把教育比作一座花园,那么,旭霞老师的这本书便是这花园中最新绽放的一朵小花。然而在我看来,这朵“小花”是那样地独特别致,那样地与众不同,那样地不可替代。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六卷 (1972-201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六卷 (1972-2010)

田庆立,程永明

已完结· 24.40万

本文阐述了中日复交以来(1972—2010年)日本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和普通国民的中国观的演进轨迹和发展特征。依循历史发展的脉络,集中对不同时期日本各界人士中居于主流的对华认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日本各界人士对华观的变迁与国际体系层次因素、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及中国国家实力的消长紧密关联。日本各界人士的对华认识在由冷战时代向后冷战时代演进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嬗变,经历了从“建设性接触”到“战略性防范”的变迁,对中国的定位逐步完成了由“友好伙伴”向“竞争对手”角色的界定。日本各界人士中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竞相作用的“合力”结果。显然,就日本各界人士对中国的认知而言,往往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四册 美国传教士的日记与书信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四册 美国传教士的日记与书信

章开沅

已完结· 28.46万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4美国传教士的日记与书信)(精)》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内容包括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来犯日军进行顽强作战的历史档案材料,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尸体掩埋情况的大批资料,侵华日军官兵的日记、书信、回忆和证言,西方人士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史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史料以及战后国民政府所做的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调查统计材料等等,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还记得那时的飘雪日吗

还记得那时的飘雪日吗

巫妲雅

连载中· 1.06万

纯净的白雪掩盖了多少阴谋? 幼时的童真友情抵得过残酷的争斗厮杀? 奇异的眼角膜竟能自主思考,选择“主人”,为了死后再与她相见相伴... “喂,王幼宁,你还记得那一年的冬天吗?下了一场特别大的雪…那时…” 他发出轻柔的问话,似乎是向着坐在对面的那个白净女人,但又好似不完全是对她说的,眼神很快从她的脸上略微移动看向了她肩后的虚空之中…那里朦朦胧胧的有一对情侣般的青年,是不是多年前的他与她?

一场风花雪月的盐城

一场风花雪月的盐城

曾丹

连载中· 10.34万

黄海潮涌,诗与远方牵手;魅力水乡,谱写文旅新篇。盐城故事,从盐开始,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今天的盐城,犹如一颗耀眼的星冉冉升起,正吸引全球的目光。 风(风情风土风俗秀)花(牡丹樱花郁金香)雪(飞雪银地寻盐场)月(鹤舞鹿鸣当年月),美女行走作家曾丹用回乡者的情怀和角度,讲述江苏盐城,展现她的温暖、芬芳和律动,她的柔情与豪情;用完全属于她的风花雪月,来重新定义盐城这座城市的情感与温度。 大洋湾、郁金香花海,安丰古镇、西溪古城……盐城融合现代与古代之美;淮剧、杂技,丹顶鹤、麋鹿,盐城融合人文与自然之美。盐城之美,还美在让人放松自在、享受生活,美在让人打开心扉。 放慢脚步,放下包袱,放空心灵,跟随作者的脚步,来盐城,开启一场“风花雪月”之旅。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四卷 (1895-194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四卷 (1895-1945)

杨栋梁主编 王美平 宋志勇著

已完结· 20.75万

甲午战争直至日本战败(1895—1945年),日本在中国不断深化的民族危机中,蔑视型中国观进一步固化,对于中国掀起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救亡图存运动,日本政界、军界乃至知识界的主流均否定其积极意义,甚至以表象为据反向理解各种革新运动会促使中国更为迅速地走向分裂与崩溃,坚持“中国亡国观”。由于持有此种认识的主体或直接位于决策地位制定政策,或处于决策周边提出议案,或置身于驻华使馆及军事机构提供相关情报,或活跃于言论界主导舆论,故“中国亡国观”通过各种渠道融入日本对华战略及决策的制度框架,并成为支配性观点,导致日本最终发动十五年侵华战争。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三卷 (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三卷 (1840-1895)

刘岳兵

已完结· 27.81万

本书从详细解读日本外交史、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的相关原始资料出发,论述了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中国认识从臆测到实证、从同病相怜到蔑视轻侮以至于兵刃相向的发展过程。对幕末志士的中国认识、明治初期《中日修好条规》的交涉与签订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福泽谕吉以及为蔑视中国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各种言说、当时政界、军界及社会民众的相关历史事实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概述了这一历史时期日本中国观中殷鉴论、唇齿论、敌对论、亲善论等几种基本类型,并从总体上阐明了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原型及其变化机制。本书附录有比较详细的相关事项年表和田中梓都美的《近世至明治时期日本的台湾认识》专论,有助于把握这一时期日本中国认识的全貌。

每一个不曾努力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一个不曾努力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无崖子

已完结· 1380

这个世界上从未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不管何时,要想获得成功,我们就必须非常努力,坚持在每一天里都点点滴滴地付出,这样才能聚少成多、聚沙成塔。作为年轻人,更要确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坚持努力,绽放绚烂多彩的人生之花。 《每一个不曾努力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以心理学为基础,以年轻人在面对生存时可能会遇到的困惑为主要线索,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现状,帮助年轻人分析如何努力才能更好地把握青春、绽放华彩。相信阅读《每一个不曾努力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的读者朋友都会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也会当机立断去奋斗。 作者简介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五卷(1945-1972)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五卷(1945-1972)

杨栋梁,王振锁,乔林生,乌兰图雅

已完结· 20.59万

在中日两国无邦交的敌对状态时期(1945—1972年),按照日本的政权更迭,其中国观的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后初期至1950年代末,中日关系敌对态势逐渐形成并走向恶化;1960年代,民间往来和经贸关系有所发展;1970年代初期,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对华政策开始从敌对走向正视。 本卷论述了日本各届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其形成的来龙去脉,并对几个主要政府首脑及“知华派”各界人物的中国观做了专题论述。“台湾问题”是这一时期中日政治关系中的*症结所在,也是本书的重点议题。日本各在野党在中日关系方面,发挥了制约自民党政权对华政策以及促进、中介、调和等作用,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中日两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千变万化也是影响日本对华认识的重要因素。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刘七惜

已完结· 9.76万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二卷(1603-1840)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