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性的世界,你该用眼光洞察未来
刘川
已完结· 13.18万字
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人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性永远存在,在我们奔向那个可能性之前,必须把现在这个“我”做好。每一个当下我们都要对得起自己。并要学会审视自己,学会在走过的苦辣酸甜中思考、体会、领悟,就会有生命的飞跃。做好当下的你,才能实现理想的你。
刘川
已完结· 13.18万字
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人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性永远存在,在我们奔向那个可能性之前,必须把现在这个“我”做好。每一个当下我们都要对得起自己。并要学会审视自己,学会在走过的苦辣酸甜中思考、体会、领悟,就会有生命的飞跃。做好当下的你,才能实现理想的你。
钱国新 著
已完结· 7.35万字
汤山老王
已完结· 20.67万字
一切社会现象都是经济现象,我们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平衡不充分”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老百姓的认知水平上。要想看清周围发生的事情,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思维,拥有一双“财富之眼”。本书作者汤山老王,作为科班出身的一线金融从业人员,短短一年时间在全网获得数百万个粉丝,深知普通老百姓建立经济思维的痛点和障碍。本书通过货币思维、经济思维、趋势思维、投资思维四个部分,带领读者朋友由上至下梳理财富运行的逻辑,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原理,观察中国经济未来的方向,探究投资方法论,从而帮助读者以经济的视
白云先生
已完结· 12.65万字
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上台,欧美政坛黑天鹅起舞,逆向全球化浪潮在欧洲和美国初现端倪,世界经济凛冬将至。自中国入世以来,世界经济“中国生产、西方消费”的模式难以为继,为防中国经济硬着陆,去产能、去杠杆、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双创等顶层设计频频出台。本书详解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命经济”到“发财经济”的转变,以及对未来“老板经济”的展望,作者从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多角度、多纬度地给出了“中国经济为什么有前途”这一命题的解答。
张俊杰
已完结· 19.08万字
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详细地阐述了当前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突破,以及未来中国会在世界格局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本书将当前中国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梳理,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的未来提出了诊断和预测。
罗学蓬
已完结· 56.51万字
《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上下)》是一本纪实文学书,以众多苏联解秘档案(即朝鲜战争爆发前后以及战争斯间斯大林、金日成之间的来往电报、会议记录等)为依据,客观形象地披露出大量中、苏、朝三国领导层对朝鲜战争一系列决策的来龙去脉。还通过对众多战争亲历者的采访,揭示出战争的惨烈,带来的伤害,歌颂了广大志愿军官兵为了祖国的利益不怕艰苦,浴血战斗的崇高精神。
张清华,曹霞
已完结· 35.59万字
《看莫言 朋友、专家、同行眼中的诺奖得主》讲述张艺谋、大江健三郎、余华、刘再复、从维熙、何镇邦、叶开、李敬泽、王尧、帕慕克、基兰德雷达、李洁非、季红真、朱向前、孟悦、陈晓明、孙郁、张柠、谢有顺、邱华栋、张新颖眼中的莫言,由权威解读莫言的代表作。
谦信
已完结· 89.02万字
真实的历史,往往比起虚构的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真实的事件,往往超出小说作者能够想象的范围之外。 真实人物在面对抉择时,所作出的决定也能作为借鉴。 这一段不论中、日、韩都极为风靡的时代,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人一读再读? 这些后人加诸其上的情节,还原回真实面目后,会更加令人感到讶异。 这本跳脱三国志纪传体体例中,比对不易且多有互相冲突的问题,也借鉴资治通鉴对于叙事过于简略的问题,“以事带人,以人叙事”的方式,尽可能以历史事件的正确时间来介绍人物与相关事件,同时收纳当时所作的汉诗、乐府、辞令,并解释其中引用的典故,让读三国历史不只是历史,更包含更多深度与过往历史......
轩然
连载中· 5.35万字
【方块海】宇宙的一个角落,一段精彩故事即将开始。探索【元素学院】未知的秘密,努力成为知名校友吧~
李洪文
已完结· 15.40万字
他是一个偏远地区普通农校的老师,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师,竟然敢于站出来挑战,他不顾上提出的“水稻杂交无优势”的言论,毅然进行他的杂交水稻试验。面对期间的政治冲击,他不畏压力,坚持自己的试验。随着势的好转,他的试验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他不仅打破了所谓的论断,还一次次将杂交水稻的产量提高。面对杂交水稻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他将杂交水稻献给了全人类,他希望让杂交水稻填饱多人的肚子。他就是了不起的袁隆平。
张维为
已完结· 14.69万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何用中国智慧建构一套有解释力的话语?在本书中,张维为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从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切入,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中国话语体系,以生动鲜活的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建构出了一套政治领域的“中国标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定力的分析框架下,张维为教授用脍炙人口的观点、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建立了一套原创性极强的话语体系,既激发了受众读者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更是以一种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人类情怀,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人的判断。
【美】维吉尔·M.希利尔
已完结· 28.36万字
To acquaint him with some of the big events and great names and fix these in time and space as a basis for detailed study in the future; To give him a chronological file with main guides, into which he can fit in its proper place all his further historical study — Is the purpose of this first SURVEY OF THE WORLD’S HISTORY.
【美】维吉尔·M.希利尔
已完结· 23.13万字
This book is for the child who: thinks heaven is in the sky and hell is under the ground; has never heard of London or Paris and thinks a Dane is a kind of dog. It is to give a traveler's view of the World—but not a commercial traveler's view. It is to show the child what is beyond the horizon, from “Kalamazoo to Timbuktu.”
【日】城山智子
已完结· 12.73万字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次全球性事件,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由于当时各国都已纷纷摆脱银本位,世界货币体系由金本位主导,而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几乎唯一仍采用银本位的国家,因此当世界上其他国家作为商品的银价格发生波动,就会对中国的金融和经济生产带来直接的冲击。本书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业、缫丝业在大萧条中的表现具体演示了这种传导效应。当终于无法承受这种冲击之时,国民政府不得不积极地进行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这场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和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的挑战。尽管以摆脱银本位的法币改革初时颇见成效,但外汇储备始终不足、对财政金融管控不力,都为中国经济后来更大的混乱埋下伏笔。
【日】山口拓朗
已完结· 3.00万字
本书是一本实用写作指导书。 本书梳理了“列举型”“故事型”“结论优先型”三种有效且通俗流畅的写作模板,以及在三种基础模板的基础上组合得出的若干种“组合型”模板,帮助读者解决内容输出过程中的困扰,走出低效混乱的写作困境。
《天天向上丛书》编委会
已完结· 8.49万字
中国历史是一条长长的河,沿途的人们谱就了篇篇七彩的画卷。而在这漫长多彩的画卷中,我们精挑细选出了50位光芒闪耀的历史人物,有王羲之、华佗、孙中山、车胤……为大家诠释了他们的梦想、追求、信念、智慧,讲述了他们经典的故事。
【英】杰里·布罗顿
已完结· 30.51万字
本书既非制图史,也非地图的历史,而是一本通过十二幅世界地图讲述世界史的著作。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宗教、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英)濮兰德,(英)贝克豪斯
已完结· 23.26万字
本书由外国记者濮兰德和汉语言家贝克豪斯合作完成,是一本记录清朝末期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上zui有争议的、清朝末期实际统治者——慈禧的历史传记类书籍,也是为数不多的一本由外国人编写、记录慈禧的书籍。反映了外国人眼中对于清朝史事和慈禧统治者的态度、看法。所依据的事实,全部来自宫廷档案和太后管家的私人日记,讲述清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全面记述慈禧的少年时代、与咸丰帝北逃、处置顾命八大臣、与恭亲王反目、戊戌政变、辛丑之变等众多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了慈禧的传奇一生,向世人揭开了慈禧不为人知的一面。
萧平
已完结· 11.28万字
家里的钱归谁管?要不要买新房?生不生小孩?生完孩子以后如何积攒教育金?如果有房贷、车贷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一连串的问题,在婚姻的大幕开启之后就摆在年轻的、没有多少持家经验的夫妻面前。国不可一日无主,家也不能没有一个当家的。否则,两个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消费习惯的人,难免在一些家庭事务上产生分歧,各有各的行为方式、根本无法形成合力,又如何集中精力奔小康?
张晖
已完结· 27.66万字
数字经济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新型基础设施旨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和新能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新型基础设施的创新之处在于,深度融合了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新兴领域,作为核心技术共同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可以充分发挥IT技术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加速、赋能和催化等作用,通过网络汇聚和平台集成等效应,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是我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本书共12章,在阐述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物联网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提出我国物联网的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物
晏绍祥
已完结· 21.82万字
《与距离斗争:中国和西方的古代世界史研究》是长江学者晏绍祥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合集,共收入七篇古典历史研究和史学史文章,主要涵盖了他对波斯帝国、古罗马、古希腊以及秦汉帝国等的研究成果。前两篇文章有关波斯帝国。作者通过比较研究,反思“专制”的概念内涵,提供了对古代帝国政治制度的新解。第三篇文章是古希腊罗马史学的综论,作者详尽梳理了从早期希腊的史学萌芽到罗马帝国末期的史学发展,不仅涉及希腊化时代等较少提及的时段,同时对不同时期史家、史作的写作背景都做了具体介绍。第四、五篇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古典学研究,尤其是以日知先生为代表的古典学家的著作和经历。第六、七篇从古典政治思想和罗马帝国主义两个重要问题入手,条分缕析地勾勒了西方的学术前史和当下关注。七篇文章独立而统一,既回应了古典学的诸多重大问题,又描绘了东西方古代世界史研究的学术概貌。全书兼顾中国和西方的视角,不仅有对古代东西方帝国的比较研究,而且从多个切口梳理了中外的古典学研究。
林满红
已完结· 12.13万字
通过对19世纪上半叶,即清代嘉、道、咸三朝世界白银的供求,分析了中国银钱并用的货币体系如何被卷入世界经济,进而使中国有机地被世界溶蚀。作者分别从国际贸易的线索分析了鸦片、白银在国际收支中扮演的角色;从银钱并用分析了货币体制造成的社会秩序紊乱、政府税收不足带来中国内部的社会动乱;从思想史的角度讨论了由经济现象引起的思想论争,评析了这一时期经世思想主要流派的观点以及与同期西方思想的比较。*后作者将由经济发展而引发的思想论争延展至世界观与制度层面的讨论,从外部、内部、内外结合的不同层面剖析了19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种融多学科、多视角为一体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
许纪霖
已完结· 29.04万字
《家国天下》的意图,就是在思想史中,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作者从传统的“天下观念”遭受现代性冲击入手,讨论了儒家、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晚清的地方认同和个人认同、五四的“世界主义”、文明与富强之间的竞争、民族主义等等中国近现代思想革命中的尝试。*终,作者设计出“新天下主义”的认同模式,用来解决国家认同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濮兰德
已完结· 16.48万字
慈禧太后,大清晚期的实际掌权者。她从“辛酉政变”到逝世,总揽同治、光绪两朝军政大权长达47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长的女人。其一生,接楔着中国近代*风云的时代动荡。站在新旧交替的转折点上,历史将慈禧太后推上了前台,在深刻而无奈的现实面前,她别无选择。 本书以外国人的视角细致剖析了慈禧太后主导的全部重大政治事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清末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哀情时代,真实又生动地刻画出慈禧矛盾的性格和坎坷的一生。
【奥】沃尔特·施德尔
已完结· 14.14万字
本书是一本关于早期中国与古罗马帝国比较研究的论集,收录了七位不同作者撰写的专论,其中的五篇为提交给斯坦福大学2005年名为“帝国研究: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中国与地中海文明史”国际会议的论文。各论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个向度,提供了重新观察、审视和反思中西方中古历史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邹磊
已完结· 11.15万字
过去的中国企业靠学习和模仿国外先进的商业模式而成功,而现在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移动互联网等领域领先全球,国外也开始借鉴和学习中国创新模式。 本书将介绍和讲解一系列中国领先世界的创新故事案例,包括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知识经济、智慧停车、余额宝等。 希望本书能给有志于创新和改变世界的读者有所启发。通过阅读这些创新案例,找到创新的中国基因,进而做出更多改变世界的中国创新。
紫龙晴川
已完结· 110.40万字
次元世界,一个特别而神奇的世界。在这里,空气、土壤及生命体内都蕴藏着神秘的元气能量。能自如使用元气的人,往往能出类拔萃,成为元气战士,而元气战士按等级分为:元气之子、元气英雄、元气战神。
朱少敏
已完结· 10.25万字
[中国纺织出版社]
陈晓丹
已完结· 6375字
麦风玄 著
已完结· 10.54万字
现代社会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对所有人,尤其是女性,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那么,如何在专业的世界中胜出呢?本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从心力、情绪、关系、思考、输出、输入维度进行探讨:如何向内生长,拥有强大的心力?如何破解情绪的多面性,成为情绪的主人?如何修炼心智模式,建立幸福关系?如何打破局限,训练思考能力?如何高效输出,通过语写进行自我革新?如何有效输入,唤醒潜能? 对希望在当下这个专业的世界中快速破局,加速自我成长的人来说,本书颇具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