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再次相遇在上海

下一次相遇

下一次相遇

堇色未央

已完结· 14.64万

<秦韵醉染>相聚和离别,仿佛一个转身;一圈又一圈,连成生命的舞蹈。有的人还会回来,有的人知道再见太难。幸运的是:爱的邂逅每天都在发生...

如海鸥与波涛相遇

如海鸥与波涛相遇

《文学报》

已完结· 17.74万

上海滩三大教父

上海滩三大教父

杨帆

已完结· 23.68万

十里洋场是冒险家的乐园,角斗士的竞技场,作为社会底层出身的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以不同的方式聚集租界,以“拜四方”的手段,将帮会、租界、军润,融为三位一体的鸦片走私联盟,在波诡云谲的上海滩呼风唤雨,称霸一时。不可一世……

上海的金枝玉叶

上海的金枝玉叶

陈丹燕

已完结· 9.28万

陈丹燕上海三部曲 风靡中文世界19年后重现故乡,以纪念巨变的城市与逝去的时光。 一个上海的乡土作家,从寻找家乡感开始,充满地方性地记录下自己城市巨变中的日常生活、民间记忆与个人历史,精微而独立地描绘出上海的面容。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黑道笔记:旧上海滩四大黑社会老大的悲惨结局

黑道笔记:旧上海滩四大黑社会老大的悲惨结局

蒋斌

已完结· 12.57万

民国出军阀,更出黑道人物。如果说天下功夫出少林,那么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黑道人物出身青帮。黄金荣自称青帮“天”字辈,与杜月笙、张啸林结为威震上海滩的“三大亨”集团,成为上海黑社会的龙头老大。黄金荣最初不过是一家裱褙店的小学徒,他凭什么一跃成为上海帮会的第一大亨?陈其美可以说是民国时代黑道最令人胆寒的一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长于刺杀,但其本人却死于刺杀,不知这是不是对他人生的最好注脚;杜月笙是“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也是中国近代富传奇性的人物之一。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为虎作伥,却铁血锄奸,狡猾奸诈,却很讲义气;张啸林人称张大帅,没有大帅众多的手下和枪杆,却凭着一双拳头,在上海滩闯出了自己的名头。书稿生动叙述了民国时期上述四大黑社会老大各自的经历和悲惨的结局。

幸而相遇时

幸而相遇时

暮歌

已完结· 104.40万

第一次见他时,季晴以为他会给自己的生活雪上加霜,可他偏偏将她宠得人人嫉妒。或许对林慕言来言,最好的爱就是将所爱之人放在心尖上,日复一日的宠坏。

喋血上海滩

喋血上海滩

步枪子弹

已完结· 387.82万

在非洲做保护工作的,江强以前是特种部队的军医和狙击手,再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给炸成重伤,没有办法就来到肯尼亚的一个中国的医药公司做一名保安队的队长,在保护人质的情况下任务失败,自己和人质一起死亡,自己的灵魂穿越到一个青帮黄金荣的手下,第一天就给斧头帮的人给打死,江强醒来后发现是1928年的上海.....

与另一个世界的你相遇

与另一个世界的你相遇

陈谌

已完结· 10.23万

这是一本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一个男生变成女生后而发生了一系列诙谐搞笑又遇到真爱的故事。 大三学生范进在暑假时的某一天发现自己一觉醒来变成了一个女人,惊恐万分的他只能求助于自己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徐小曼。在使徐小曼相信自己就是范进后,他接受她为期一个月的魔鬼特训,并*终决定更名许曼妮,以交流生的身份冒险回到原来的学校继续学习生活。 这是一个大家都在讨论性别与权利的年代,作者自然同意男女平权,但男女平等不代表男女之间无差异,正是这种从生理到心理上的巨大差异带来了很多矛盾隔阂,也同样带来了这个世界的精彩,我只希望无论男女,都能够互相理解,并能给对方足够的尊重。

隔壁的上海人

隔壁的上海人

沈轶伦

已完结· 14.81万

任何对上海心存幻想和好感,或者任何对上海存有偏见误会的人,应该走入上海的街头,看一看这些生活在上海的人们。不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老土地还是外来者,之所以让上海与众不同的,不是高楼大厦灯火灿烂的地标建筑,而恰恰是身处其中的人。关于人的故事、人的无奈、人的奋勇、人的善良,使得这座城市变成传奇。

上海的红颜遗事

上海的红颜遗事

陈丹燕

已完结· 13.57万

陈丹燕“上海三部曲”畅销24年,纪念巨变的城市与逝去的时光。陈丹燕沿着幸存者痛苦的记忆一路攀援寻找,使得姚姚这个上海女子悲怆的往事,成为上海历史的独立见证;也让普通人的个人历史,成为大时代洪流中有血有肉的坐标。

上海情人

上海情人

李春平

已完结· 23.14万

李春平,著名新生代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祖籍陕西省紫阳县,现在上海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上海是个滩》、《我的多情玩伴》、《奈何天》,中篇小说《玻璃是透明的》、《城市的一个符号》等30余部。有多部小说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这套“情人书”系列

上海的风花雪月

上海的风花雪月

陈丹燕

已完结· 17.79万

陈丹燕上海三部曲 风靡中文世界19年后重现故乡,以纪念巨变的城市与逝去的时光。 一个上海的乡土作家,从寻找家乡感开始,充满地方性地记录下自己城市巨变中的日常生活、民间记忆与个人历史,精微而独立地描绘出上海的面容。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陈丹燕上海七部曲

陈丹燕上海七部曲

陈丹燕

已完结· 96.36万

上海文艺出版社,陈丹燕·外滩三部曲。“上海”的作家陈丹燕,十年时间写就“外滩三部曲” :《公家花园的迷宫》《外滩:影像与传奇》《成为和平饭店》 。穿越历史尘埃,跨越外滩天际线,陈丹燕与你一起探寻,外滩前世今生的传奇。

与你相遇,恰逢花开

与你相遇,恰逢花开

沐七

已完结· 77.33万

当我跌落深谷的时候,他拉我出来。他说:我是你的男人。可他又说:我喜欢你,但是,我不爱你。这一场颠沛流离的爱与恨,全是复仇之下衍生出来的不可能。而我,偏偏选择了飞蛾扑火。(稳定保持每天双更,更新时间为早上9:00和10:00,请放心入坑)--------------------------------------------------------新书《你的幸我的福》已在本站开始更新,欢迎围观

相遇只为倾心

相遇只为倾心

攸炎

已完结· 25.38万

文案:突然的开始,仓促的相遇意外的倾心,两年的分离独望满天星空,他对染血的他许下了承诺即使天崩地裂,也绝不放手相逢陌路他的执著自信让他陷得越深,无可自拔他的迷惘纠结也让他难见真情,欺骗真心当时间流转,迷惘变真心一切都是宿命的安排

陈丹燕的上海

陈丹燕的上海

陈丹燕

已完结· 15.88万

这部从1960年代开场的故事里,不仅有风花雪月,更有风雪里的人间烟火,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的少女记忆。全书以多变的视角,冷静的感性,绵密而细腻的文字,图文并茂地将一个鲜活流动着的、具有独特精神品格的上海,呈现在读者眼前。可以说,“陈丹燕的上海”已成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向中国、向世界传递着关于上海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老上海记忆

老上海记忆

慕小刚

已完结· 14.66万

老上海人所说的“七宝”指的是哪“七宝”?宋氏三姐妹曾上同一所学院吗?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巢在老上海的哪个地方?作家张爱玲又是住在老上海的哪个公寓里呢?本书通过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向读者介绍不一样的上海历史。

相遇那年

相遇那年

落落清欢

已完结· 91.20万

初秋相遇,你若凡尘中那一朵荷花,有人想摘想毁,我便守着不离不弃。他若乱世中的盖世英雄,正直让人憧憬,我会为了守护不惜一切代价。“给你巧克力就不许生我的气了。”“好,不生气了。”他永远都不知道,她想要的一直都不是巧克力,而是他需要她……

相遇只是久别重逢

相遇只是久别重逢

弥猫深巷

已完结· 59.06万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一代宗师》刚刚上映的时候,宫二先生对叶问说的这句话一直缠绕在我的脑海里,林启明在送我回家的路上,字正腔圆的把这句话又重复了一遍,昏暗的灯光下他挺拔的身影悄悄的被拉长,刚好掩盖着我瘦弱的小身子,如同我整个人都与他融为一体,那一刻我突然前所未有的感动。“林启明,如果我们没有相遇会是怎样?”“还能怎样?无非你依旧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中无法自拔。”林启明说这句话的时候,单薄的嘴唇轻轻的抿着,清冷的眼眸中藏满了笑意。如他所说,如果没有遇见他,我可能还是一个被狠心的前夫抛弃,连孩子也被前夫开车撞死的悲惨女人。而这所有的罪孽,在遇见他时全部都融化了……

上海滩·1843

上海滩·1843

卞君君

已完结· 16.97万

上海,在1843年之前,只是中国众多小县城中默默无名的一个。鸦片战争之后,它被发现了,西方人 用船坚炮利将它轰成了一座贯通东西的新兴之城。从此,上海成了西方文明中国的桥头堡、古老中华 民族面向世界的窗口。

一九八四(上海译文版)

一九八四(上海译文版)

【英】乔治·奥威尔

已完结· 17.35万

乔治·奥威尔(1903—1950)是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   《一九八四》(1949)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   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人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

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

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

肖卓

已完结· 11.73万

《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精选自硬派治愈系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洞见”“十点读书”“有书”“思想聚焦”“慈怀读书会”“水木文摘”等300家媒体转载,引网友热烈转发,点击量过亿。作者曾经历过两次创业失败,也曾经历迷茫困惑,也曾在深夜痛哭,所幸*终还是找到自己的星辰大海。从青涩懵懂,到成熟智慧,从放浪不羁的四处闯荡,到归田卸甲的从容不迫。这是作者十年人生历程的一些感悟,那些曾经帮他走出谷底、照亮前路的光亮,希望也可以照亮你。

优雅的相遇

优雅的相遇

(英)尼克·钱纳

已完结· 12.28万

英国极负盛名的住宅不仅多得令人吃惊,而且也是一些广受欢迎的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正如狄更斯笔下《远大前程》中鼠满为患的肮脏旧宅、伊夫林笔下《旧地重游》中奢华壮丽的古老豪宅一般,这些住宅无不反映出鲜为人知的文学情缘。 探讨这些英国的住宅群落,并不仅仅是为了评价曾居住于此并在此获得灵感的作家。《优雅的相遇》利用84副插图,全景展现48位英国作家及其在各地故居的情况,并探讨这些居所对他们写作的影响。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故居曾经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磨炼过他们的创作才华,才有现在这些最优秀的不朽的文学作品,这些神秘的故居正是成就这些文学巨匠的地方,正是他们作品的诞生地!

上海:灯红酒绿下的沪上风情

上海:灯红酒绿下的沪上风情

孙晔

已完结· 15.41万

本书精选关于上海的散文40篇,收录了现当代著名作家,尤其是上海本土作家张爱玲、陈丹燕、赵丽宏以及鲁迅、丰子恺、黄裳等,关于上海记忆的经典作品,将上海的摩登风情与独特的人文情怀展示得淋漓尽致。以上海坐标、上海风情、上海人物、上海情结为切入点,角度新颖。

堂吉诃德(上海译文版)

堂吉诃德(上海译文版)

【西班牙】塞万提斯

已完结· 63.80万

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全名《奇想联翩的绅士堂吉诃德·德·拉曼恰》,是西班牙文学巨擘米盖尔·德·塞万提斯的传世经典。它不仅是西班牙文学目前分量最重的文学遗产,也是整个世界文坛最为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印刷量仅次于《圣经》。小说共分上下两卷,分别发表于1605年和1615年。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位沉迷于骑士小说的乡间绅士,夜以继日的埋头苦读烧坏了他的脑子,为了报效祖国、名扬四海,他骑上瘦马罗西南特,披上曾祖父留下来的锈迹斑斑的盔甲,带上脑子同样不太好使的矮胖街坊桑乔·潘萨,踏上了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冒险之旅,惹出了一箩筐令人捧腹的笑话。这部世界文学目前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反骑士传统小说,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结合现实与幻想,通过满纸荒唐言,表达了作者塞万提斯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独到见解。2002年,诺贝尔学院和挪威读书会共同策划执行了“百大”书单问卷调查,评委是来自54个国家的100位知名作家,在这项调查中,《堂吉诃德》获得超过半数选票,膺选为“举世很好文学作品”。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妇女日常生活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妇女日常生活

叶子婷, 章羽, 刘希

已完结· 14.08万

一部女性日常生活口述和深度访谈,一部上海基层女性困境的学术研究著作。 展现困境中妇女的勇敢、坚韧和乐观精神绽放的光芒。 共情与参与式的研究,没有旁观和叹息,非典型的学术研究。

一切从相遇开始

一切从相遇开始

夏雪缘

已完结· 11.69万

只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洛铃星的心里从此有了他的影子。而再次相逢,她勇敢地伸出手,抓住这个缘分。外表冷漠,有着伤痛的过往?没有关系,她会用自己的乐观与坚强融化他的冷漠。因为她知道,掩藏在他冷漠的面具下的,是一颗赤子之心。可是,他在冲动的时候狠狠伤害了她,她也因为跌落台阶暂时遗落了记忆。 当一切结束的时候,他为了她成为明星,只属于她一个人的明星。这样带着歉意回来的他,还能否得到她的心呢?而那个一直默默爱着她的慕骅又该何去何从呢?

可怕的上海人

可怕的上海人

朱岩

已完结· 15.39万

回眸上海,走过多少热热闹闹的人物,发生过多少轰轰烈烈的事件,又有多少美轮美奂的景观。曾几何时,滚滚的黄浦江水,卷走了许许多多昔日的光辉与风采,把他(它)们冲刷得无影无踪,就像从不曾来过一样。让人顿生悲凉之意。幸好有价值的东西是可以耐住时间的淡逝和历史的鉴定的,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又流到朱岩编著的《可怕的上海人》中,所以这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上海是个滩

上海是个滩

李春平

已完结· 15.23万

《上海是个滩》以百川归海式的结构,不同人称的观调视角,语言技巧上的调侃,幽默,庄谐映衬,巧妙比喻等,塑造了一批外地来的打工者在开发浦东,建设大上海的热潮中的升沉起伏,从而体现了作家对历史,现实与文化的复杂记忆和认识,表达了昂扬向上的主题。

上海文学的都市性(1990—2015)

上海文学的都市性(1990—2015)

靳路遥

已完结· 15.01万

本书选取“时空转换”和“人物谱系”作为切入的视角,在对现有研究范式、理论、方法,对现有文学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回归文本的原点,扎实进行文本细读,既对已熟知的各类文本进行再发明,也发掘出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作品的文学价值,抓住了文学研究的根底和关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