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https://qijiupload-1251952132.picsh.myqcloud.com/storage/uploads/epub/2024/10/12/12403878de762816.jpg?imageView2/1/w/118/h/158)
中国艺术史
王斌明
已完结· 11.84万字
从距今170万年前中国境内已知早的“元谋人”,到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结束了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一一秦,到威名远播的大汉,三分天下的三国,风度翩翩的魏晋,名扬天下的唐宋,软弱无能的清末,再到新中国的建立。 纵观中华五千年,那些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那些影响历史演进方向的英雄人物,共同勾勒出了历史长河波折而又蜿蜒向前的轨迹。
王斌明
已完结· 11.84万字
从距今170万年前中国境内已知早的“元谋人”,到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结束了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一一秦,到威名远播的大汉,三分天下的三国,风度翩翩的魏晋,名扬天下的唐宋,软弱无能的清末,再到新中国的建立。 纵观中华五千年,那些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那些影响历史演进方向的英雄人物,共同勾勒出了历史长河波折而又蜿蜒向前的轨迹。
杨子曼
已完结· 5.60万字
《一本书读懂西方艺术史》主要分为音乐篇、绘画篇、建筑篇、雕塑篇,从四大部分介绍了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音乐篇主要介绍了旋律丰富的巴洛克音乐时期、交响乐盛行的古典主义时期、自由情感表现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与世界著名的十大歌剧;绘画篇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浓郁而浪漫的巴洛克绘画、梦幻而性感的洛可可绘画、多种流派自由发展的18~19世纪绘画和20世纪现代派绘画。建筑篇主要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与拥抱自然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雕塑篇主要介绍了古希腊时期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巴洛克时期的雕塑和现代雕塑。
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
已完结· 17.30万字
你知道为什么古希腊画家笔下的人物一般都是裸体吗? 你知道《最后的晚餐》为什么永远无法在美术馆里展览吗? 你知道大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是怎么吓走对他工作指手画脚的教皇吗? 你知道断臂维纳斯为什么不能接上手臂吗? 你知道中世纪教堂里的雕塑是为了不识字的人而造的吗? 你知道什么样的建筑才是最完美的建筑吗? 还有,你知道每个小朋友其实都是艺术家吗?
【美】维吉尔·M·希利尔
已完结· 43.88万字
《美国学生艺术史》由卡尔佛特学校前校长维吉尔?M?希利尔构思、设计并编写,也是他生前为孩子们写作的后一本教材。《美国学生艺术史》共分三个部分:绘画、雕刻和建筑,共91章,收录了200多幅人类文明*有代表性的艺术之作,包括古埃及、古希腊、意大利、德国、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等名家作品。希利尔先生亲自编写,并在课堂上进行试讲,不断修订。
【美】希利尔
已完结· 14.61万字
就艺术而言,首先,希利尔讲的内容很主流,很全面,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其次,对艺术史上的纷繁众多的艺术流派,希利尔则化繁为简,通过一个个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故事,将艺术知识、艺术鉴赏,以及作品诞生的过程讲得细致易懂。这在艺术和艺术史读物中,至今仍是唯一的一本。希利尔相信,给孩子们讲艺术史,不仅能把所有孩子的天赋引向真、善、美的艺术世界,而且能让孩子主动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审美力和对生活的热情。希利尔明白,这一切对每一个优秀孩子一生的影响十分重大。
【美】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
已完结· 15.78万字
在《希利尔讲给孩子的艺术史》中,绘画、雕塑、建筑,我们都要讲,而且分成了三部分,大概有将近90课。艺术史是各种历史中有趣的啦,我们就像参观博物馆,只要看就行了,只要看,要知道,各种珍宝,各种好东西,真的太多太多了。
曹小鸥
已完结· 16.32万字
欧美视觉艺术 那一波又一波的“革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沿着美术史所谓的思想发展线索涡状推进。这种对视觉的不断革命,构成了20世纪西方文化一道 为独特的风景。 1.形而上画派——一个人的两个视觉 2.表现主义——抽象与移情 3.抽象主义——“自在之画” 4.达达主义——一场游戏一场梦 5.超现实主义——无意识写作 6.波普艺术——机械复制时代的涂鸦 7.照相写实主义——“逼真”的“真实” 8.新具象艺术——使人们面对其命运的形象
【美】维吉尔·M.希利尔
已完结· 27.09万字
《写给学生的艺术史》由卡尔佛特学校前校长维吉尔·M·希利尔构思、设计并编写,也是其生前为孩子们写作的*后一本教材。《写给学生的艺术史》共分三个部分:绘画、雕刻和建筑,共91章,收录了200多幅人类文明*有代表性的艺术之作,包括古埃及、古希腊、意大利、德国、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等名家作品。希利尔先生亲自编写,并在课堂上进行试讲,不断修订。
(英)马尔科姆·安德鲁斯
已完结· 13.71万字
《风景与西方艺术》以文艺复兴后近五百年来的西方著名风景画作品为切,讨论风景画是如何从传统作品中的背景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全面考察了作为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风景”,作为一种文化构建的“风景”,以及风景画的政治与经济价值等问题,是深刻理解风景画在西方艺术中的位置与价值,而一步理解西方现代艺术文化的经典读物。
(美)巫鸿
已完结· 15.16万字
博物馆或美术馆近年成为学术界和公众文化一个共同注视的主题,由此也成为联系知识精英和城市大众的一个特殊纽带。特别是中国城市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现代化进程,把博物馆和美术馆在城市中的地位和职能问题推到了前台,多种形态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一方面成为衡量现代城市成熟程度的标杆,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的关注对象。因此在中国讨论博物馆,一个自然而然的焦点是它与美术收藏、艺术史研究的关系,也就是本书的主题。《世界3:艺术史与博物馆》将“艺术史”和“博物馆”作为两个持续交叉和互动的框架,深入探讨二者之间复杂而多重的关系,以及其他有关范畴和当前的研究动向,不仅探讨博物馆的本质和结构,也关注更具现实意义的功能,如何通过博物馆的展览和互动,拉近艺术史与社会各种知识理论体系以及参观者的距离。
【美】唐纳德·普雷齐奥西
已完结· 39.62万字
从古典时期起,艺术的历史就不断被书写及重写。历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及人类学家纷纷在这一领域发声,改变了我们对于“艺术史是什么及将会是什么”的看法。《艺术史的艺术:批评读本》选介了艺术史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开创性与影响力的35篇批评文章,分为九章,每章聚焦一个艺术史研究议题:美学、风格、作为艺术的历史、图像与符号、性别、现代与后现代、解构主义、博物馆学,并配以74幅相关作品图片。从古典理论到现代主义,从康德到福柯,从现代艺术史与科学考古学创始人温克尔曼到当代艺术史学大师级人物贡布里希。35位学术巨擘及艺术家,帮助读者从*手资料了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编者普雷齐奥西教授为每个主题均撰写导言,以批判性的阐述,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与参考书目。
【美】维吉尔.M.希利尔
已完结· 17.88万字
【英】马修·克拉斯克
已完结· 15.34万字
18至19世纪的欧洲,经济空前增长,社会激烈变革,城市化进程已使得通向财富和权力的社会途径被不断拓宽。这一时期的欧洲艺术也因此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艺复兴艺术的传统土崩瓦解,代之而起的,是彼此之间迥然相异的艺术形式、风格与情感。 视觉艺术成为一种平等交流的媒介,艺术的公众群体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对于艺术品质标准的争论日趋白热化;艺术家不再只是为了少数人的愉悦而服务,他们寻找着新的创作方式,新的销售方式,以及新的谈论艺术的方式;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大差异,也使得艺术作品中的文化态度呈现出惊人的多样性,统一性的“欧洲艺术”已然不复存在。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动荡的时代,仅仅靠“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些术语,已不足以阐释出这一时期的艺术发展。本书作者大胆抛开陈词滥调的术语,将以往浮于作品表面的目光,拉回到历史观看的原点,鲜活展现出在巨大经济与社会变革影响下的欧洲艺术全景。
(美)巫鸿
已完结· 13.32万字
本辑《世界3》以“图像志文献库”为专题,详细讨论了图像志研究的源流、发展及经典案例。“图像志”(iconography)通过对图像的形象分析探究其主题含义,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史研究路径,也是整理图像集合的秩序原则。这一议题关系到美术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概念以及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它还涉及当代中国美术史研究如何吸收西方美术史学的图像整理经验,如何就图像库建设展开对话,并对建立全球性的图像志文献库发挥独特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世界3:图像志文献库》分析了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及其图书馆的“图片文献库”、“中世纪艺术索引”、Iconclass等著名图像志研究案例,也介绍了“中国图像志索引典”“汉画数据库”等中国图像志的整理工作。书中还包括关于图书、学术会议的评介与报道,精选了多位优秀图像志研究者的著述,既有生动的案例分析也有对名家理论的回顾。
(英)乔纳森·M.伍德姆
已完结· 12.67万字
20世纪*著名的设计,不在博物馆,而在市场上。可口可乐玻璃瓶和麦当劳的标志举世闻名。1924年现代主义者的“法兰克福厨房”,1954年流线型带尾鳍的老爷车,1960年代末俯首皆是的充气椅子——要想理解我们的文化,这些设计比被狭隘定义的经典更能说明问题。 作者重新审视了欧陆、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和远东的众多设计与工业文化问题,深探讨了民族认同,意识形态与商业方法的“美国化”,跨国公司的兴起,波普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关于怀旧和遗产的当代观念。这部设计史清晰地阐明了设计的本质:一种关于审美、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的强力且复杂的表达。
(英)格雷汉姆·克拉克
已完结· 10.51万字
《照片的历史》从1826年一张照片的诞生讲起,选取摄影史上128幅重要作品,梳理风景、城市、肖像、身体、纪实等摄影题材的发展,展现施蒂格利茨、卡蒂埃-布列松、黛安·阿勃丝、马修·布雷迪等摄影大师通过镜头对世界的观看与思考,并吸收罗兰·巴特、苏珊·桑塔格等对摄影的独特创见,呈现一部炫目而富有创造力的摄影史。
【美】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
已完结· 14.11万字
《美国中小学艺术史读本》分为绘画篇、雕塑篇和建筑篇三个部分。读本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单调地讲述艺术,而是从少年儿童熟悉的小事入手,用质朴的语言和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当时的文化背景、艺术家的人生故事和有关艺术作品的小故事,深受美国学校和家长的推崇和喜爱,是培养孩子艺术情操,开阔眼界和增长见识的一本书。
安争鸣著
已完结· 13.18万字
西楼
连载中· 1.03万字
我姓苏,排行老三,所以我叫苏四。 我爸是个武林掌门,他走了,我选择了武林秘籍没有选择房子! 于是,我流浪了... 但是,我真是会武功! 看我神拳无敌八卦掌! 啊...
不在-奇迹小说家
连载中· 1.23万字
一
【美】韩书瑞
已完结· 14.85万字
1813年的八卦教起义是由信奉千年末世思想的白莲教不断发动的起义中的一次。《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详细探讨了白莲教的信仰、其内部组织和教派活动。作者描绘了这些通常只是关注日常宗教事务的孤立小教派是如何转变为一场宣称千年王国到来的反叛运动的,以及他们如何竭力挑战现存的政府,宣布一个“无穷富贵”时代的降临,而终归于失败。 韩书瑞之所以能对这次起义一幕幕地再现,靠的是她利用了四百多被俘反叛者的供词。这些材料以难得的详尽揭示了具体人的个性、宗教信仰以及清朝时期的日常生活。此外,靠这些材料才能首次从参加者的视角描绘出一次中国的反叛。作者使用了新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叙事技巧给了我们一个社会史的优秀成果,还d一次全面研究了尚有影响的中国传统的千年末世思想。
艾可乐
已完结· 6.76万字
《八卦天后宫》主要内容:她是史上最强的打工小妹,他是人气高涨的歌坛新星。她是为了自己的甜点之路而努力攒钱的有志少女,他是陷入恋爱危机的骄傲帅哥。她是无所不能的超级私家小助理,他是心有所属的超级恶劣老板。当恋爱经验为零的爱情参谋遭遇自己的恋爱战斗,她是否能真的将那个偶尔恶毒偶尔孩子气的家伙赢回自己的身边?一,二,三!打工天后的爱情战争,正式开始!
暄暄
已完结· 112.01万字
帮忙帮到底,纪莫莫上了腹黑总裁的床,还把他给污了。八卦记者的艳照成了她逼婚的证据,她莫名其妙的嫁给了他!谁知,他冷漠他无情他无理取闹他还是害死父母的凶手。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终结了他们的婚姻。五年后,纪莫莫带着女儿去医院复诊,岂料那个逃之夭夭的混蛋居然出现了!
锦衣夜城
已完结· 204.63万字
六年前,八大门全都折进了一个坑里,只剩下我还活着。本以为我金盆洗手,不再理会江湖上的奇诡之事,可惊门的白衣红口白牙道破了要字诀。 我不得不再次重出江湖。 我想知道,那埋藏千年的秦始皇陵到底藏着什么,更想问一问那惊门的白衣,为什么别人都死了。 他还活着。 这世上,长生不死者都要杀!
龚书铎
已完结· 19.26万字
《白话精编二十四史》从24部史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华篇章编译为白话,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的知名专家之力,十年磨一剑,倾力造,是年轻一代走向智慧成熟的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全书破了传统正史读物的条条框框,版式设计新颖别致,书中插配了近千幅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
王卫星
已完结· 24.87万字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一项大型学术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及英、日、德、意、俄等文献的翻译和编辑出版,是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因而只能分批陆续出版。相近的史料内容,安排在不同卷次先后出版,也是迫不得已的,敬请读者原谅。我们希望这套史料集能为海内外广大的历史研究者和众多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内容丰富全面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材料来源广泛,有加害方、受害方、第三方的亲身经历、亲见亲闻材料,也有回忆材料、各种档案文献材料、报刊材料等,其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受记述者立场、观察角度或认识上的局限,记述有矛盾之处,也有一些错误的或不正确的观点,这并不奇怪。对这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惨案,声音不可能完全一致。保存史料原貌。是历史工作者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因此,我们对史料均照原样收录,不加任何更动,提供给历史研究者,由他们在使用时加以考辨、解析,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结论。[
王卫星
已完结· 48.17万字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8:日军官兵日记》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内容包括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来犯日军进行顽强作战的历史档案材料,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尸体掩埋情况的大批资料,侵华日军官兵的日记、书信、回忆和证言,西方人士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史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史料以及战后国民政府所做的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调查统计材料等等,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
岳思平
已完结· 36.63万字
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全面侵华战争,蓄谋已久。早在16世纪下半叶,日本封建幕府的统治者丰臣秀吉扬言:“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以中国为枢轴统一世界。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发展,就逐步推行以灭亡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雄世界为战略目标的“大陆政策”。同时,相继侵占中国的台湾、澎湖、旅顺和大连等沿海岛屿和城市,与侵占的朝鲜半岛、琉球群岛构成一个月牙形的半包围中国的态势,建立起入侵中国大陆的前进基地。本书以作战、建军为主线,以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为依据,同时利用有关研究成果,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以及八路军与抗日根据地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支援等内容,力图再现历史本来面目,充分记述了八路军的光辉业绩、胜利经验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
【俄】尼古拉耶娃, 【俄】米哈伊尔·莱蒙托夫
已完结· 33.07万字
本套丛书中收录的是俄国有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草婴的译本于1983年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翻译家、《辞海》外国文学学科主编草婴历时20载匠心翻译。《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卫国战争为背景,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家族的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其中共描述有各阶层人物559位,其心理、思想和生活状况各异,个个独具魅力,人物命运的轨迹不断交织、纠缠,犹如奏一曲格调庄重、技巧绚烂的时代交响乐。
张宪文
已完结· 4.51万字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一项大型学术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及英、日、德、意、俄等文献的翻译和编辑出版,是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因而只能分批陆续出版。相近的史料内容,安排在不同卷次先后出版,也是迫不得已的,敬请读者原谅。我们希望这套史料集能为海内外广大的历史研究者和众多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内容丰富全面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材料来源广泛,有加害方、受害方、第三方的亲身经历、亲见亲闻材料,也有回忆材料、各种档案文献材料、报刊材料等,其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受记述者立场、观察角度或认识上的局限,记述有矛盾之处,也有一些错误的或不正确的观点,这并不奇怪。对这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惨案,声音不可能完全一致。保存史料原貌。是历史工作者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因此,我们对史料均照原样收录,不加任何更动,提供给历史研究者,由他们在使用时加以考辨、解析,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