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场梦中的婚礼
倾城
已完结· 76.72万字
她是黎挽音,四年前被陷害失身,失去自己的双胞孩子,也失去做母亲的资格。苦苦独自撑起黎氏集团,本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曾想要这个世界还有一个宛如天神的墨君临。他踏着七彩祥云,将她从这里救赎出去,找回失去的一切……
倾城
已完结· 76.72万字
她是黎挽音,四年前被陷害失身,失去自己的双胞孩子,也失去做母亲的资格。苦苦独自撑起黎氏集团,本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曾想要这个世界还有一个宛如天神的墨君临。他踏着七彩祥云,将她从这里救赎出去,找回失去的一切……
李清秋
已完结· 12.37万字
吾六奇
已完结· 202.83万字
得到了大梦神觉经的孟秋云,在梦中开始修仙了!这里有光怪陆离的景象,还有很多漂亮的小姐姐,有各种梦幻的生活,更有想不到的遭遇!别看我在睡觉,其实我在修仙!
(英)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
已完结· 4.82万字
谁是安格斯? 在神秘的凯尔特神话里,安格斯是爱之神,也是青春之神和梦之神,凡见到他的人都爱他。 他们等安格斯经过,请他送一个爱梦。安格斯总是会答应,他从不拒绝。 他是自由的精灵,在苏格兰的小旅馆见证爱情的甜蜜,在艰难岁月里激励两兄弟相互扶持,与猪快乐地相处,还在梦中爱上了一个女孩。 安格斯就在我们身边,不需要对他心存戒备、顶礼膜拜,只需与他一起享受轻松与快乐。
金翎
连载中· 8080字
夏朝初年,大禹铸九鼎以安天下,一直传到周朝。然而,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九鼎却不见踪迹。象征着正统王权的传国之器,因何神秘消失?这成为大学历史系老师勾十三一直苦心研究却找不到有效踪迹的历史悬案。 有道是陈抟一梦八百年,而勾十三竟也混混沌沌闯入轮回梦境,进入春秋战国那片英雄不问出处、乱世纷纷争雄的逐鹿战场。 争雄路上,阻力重重,权谋暗算,处处难防。勾十三以公孙朋的身份辅佐管仲、鲍叔牙这对最佳拍档完成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九鼎的归处随着一代霸主公子小白的春秋争雄之路到此也呼之欲出。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王权象征的九鼎终于被勾十三找齐归位,他没有任何留恋和遗憾,携妻赴终南,琴瑟了余生。
仇水一章-奇迹小说家
连载中· 2155字
本书呢,是我做的一个梦,玄幻离谱得很,历史背景是一个虚幻世界,现实中的民国变成了一个其他什么国家,服饰建筑风格什么的没变,可以放心食用~
罗兰
连载中· 2004字
多年前你弃我而去,我只能独自面对一切挑战,现在你回来了,就想拿回一切,我不能让你顺心顺意。
菜小小
连载中
“你怎么才能不生气了?”沈羽墨冷冽的声音,刺的林南生疼。 林南抱着枕头,转过头看着身后的沈羽墨,灵机一动“除非,你撒个娇夸夸我?” 沈羽墨脸色骤变,这女人,怎么想一出是一出? 继而冷冽的说“休想!” 林南恢复自己生气的状态,“那你走” “皇妃,十分……” “十分漂亮”
张亚新
已完结· 13.68万字
一本书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可能会塑造孩子的一生!《优秀小学生:应该阅读的中外名人成长故事》以崇敬的心情,遴选了98位中外名人,讲述了他们百味人生中的成长故事,透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了名人是怎样对待困难和失败,名人是怎样对待兴趣和学习,名人是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这些故事或许就是他们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或许就是他们成功的一个诀窍,不管是怎样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故事一定会给你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小朋友们可以读着这98位名人的故事,追寻名人成长的足迹,感悟名人成才的真谛……
张亚新
已完结· 14.26万字
本书力求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小学生在生理、心理及学习方式方面的特点,考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内容不仅注意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还注意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尽量联系小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感兴趣、有新奇感和愉悦感的学习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受到启迪,知识得到拓展,眼界得到开阔,能力得到培养。
【美】亨利等
已完结· 27.30万字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外国文学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曾经反复诵读的那些经典名篇,曾经带给我们心灵的感动、激发我们对文学的喜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至今,我们也忘记不了其中的一些名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热爱生命》、《皇帝的新衣》、《后一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小书虫读经典工作室编
已完结· 7.21万字
本书的内容涵盖外国音乐和中国音乐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中西方音乐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代的音乐潮流、代表音乐家及其经典作品等,从而勾勒出一卷中西方音乐交相辉映的发展简史。本书能够帮助孩子拓展知识面、更深刻地理解经典音乐作品的内涵,同时提升音乐素养并充分感受艺术之美。
(英)C·S·刘易斯
已完结· 18.68万字
《魔法师的外甥》 因为一次探险游戏,英国男孩迪戈里和邻家女孩波利,误安德鲁舅舅的秘密阁楼,得知他居然是位心术不正的魔法师,并被其强迫戴上魔戒,来到神秘的“界中林”。 “界中林”是通往所有世界的中继站,由不同水池连不同世界。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们来到一即将毁灭的世界——恰恩,意外唤醒了邪恶女巫杰迪斯,更糟的是,女巫随他们穿越界中林回到伦敦。 女巫驱使安德鲁舅舅,准备征服世界,并在伦敦引起骚动。情急之下,迪戈里利用魔戒把波利、女巫、魔法师、马车夫法兰克及马儿草莓一并带到另个世界纳尼亚。随着雄狮阿斯兰的歌声,迪戈里一行人见证了纳尼亚王国奇妙的诞生。 为了弥补将女巫带来纳尼亚的过失,阿斯兰命令迪戈里前往西方取一颗神奇苹果来栽种。历经艰辛之后,迪戈里终于完成任务,并将苹果带回伦敦,治好了妈妈的病。
吕晨钟
已完结· 17.58万字
一书在手,尽览博弈奥妙,触类旁通,领悟谈判真谛,听一小时的大道理,不如读一分钟的小故事。 现代企业和商务活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谈判技巧与能力。毋庸置疑,你必须练就的谈判技巧和实战能力,才能成为商界的赢家,才能在掌控自己命运时得心应手。训练有素的商务谈判是一种超级的脑力劳动,既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需要借鉴成功的经验。本书一改传统商务谈判教科书的风格,同时本着系统性、灵活性、实用性的特点,以故事为切入点,从古人运筹帷幄的潇洒,到现代人兼有理性与感性、慧眼决断身边事,这些精心撷选的故事或激情澎湃,或思想犀利;或慷慨陈词,或娓娓道来,可谓纵横捭闳,收放适度。
华业
已完结· 11.32万字
《小学生最想要的故事书:勉励小学生奋进的中外名人故事》内容简介:读故事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为孩子们的心灵成长保驾护航。《小学生最想要的故事书:勉励小学生奋进的中外名人故事》中所收录的故事纯真、自然、轻松,既寓教于乐,又能收获智慧,当孩子们与奇妙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字一起翩翩起舞时,他们会从内心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小书虫读经典工作室
已完结· 8.03万字
本书的内容涵盖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两部分。首先用15章介绍外国建筑,以地点与建筑风格为线索,分别介绍欧洲各国、美国、南美洲及亚洲国家建筑的发展及代表性建筑物;然后以朝代更迭为线索,介绍了从先秦时代到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及主要代表。本书能够使孩子充分了解中西方各个时期建筑的风格及代表性建筑物,使他们惊诧于这一艺术形式的力量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同时,增长知识并提升艺术修养。
亦非
已完结· 12.50万字
透过微开的「天窗」窥看亦真亦幻的历史真相。打开天窗繁星点点汇成银河浩瀚,回溯历史东风盈盈映射感慨万千。
小书虫读经典工作室
已完结· 8.10万字
本书的内容涵盖中国戏剧史与外国戏剧史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朝代更迭为线索,介绍每个朝代的戏剧特点、著名戏剧艺术家和经典戏剧作品;接下来生动地介绍欧洲戏剧发展史,内容包括从古希腊时代到现代戏剧的8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戏剧流派、代表作家及作品等,另用两章对印度戏剧、日本戏剧做了简单介绍。本书能够帮助小读者了解中外戏剧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所属时代的文化及社会心理的演变过程,从而使小读者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并点燃他们对艺术的热爱。
陈建华
已完结· 35.94万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靠前卷,属于“总论”之一。全书涉及近百年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方法论和话语转型。书稿作者高屋建瓴地探讨了我国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话语转型问题,并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全面观照和简明扼要的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外国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书稿分为上下篇。上篇涉及百年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详细阐述了形式理论、元方法论、“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以及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等问题,并对这些方法论各自的优劣长短进行了符合实际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下篇以学术话语转型为线索,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反思,将外国文学研究视为一种话语建构与实践活动。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借鉴话语分析的方式,既有史的梳理,也有论的深入。
濮兰德
已完结· 16.48万字
慈禧太后,大清晚期的实际掌权者。她从“辛酉政变”到逝世,总揽同治、光绪两朝军政大权长达47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长的女人。其一生,接楔着中国近代*风云的时代动荡。站在新旧交替的转折点上,历史将慈禧太后推上了前台,在深刻而无奈的现实面前,她别无选择。 本书以外国人的视角细致剖析了慈禧太后主导的全部重大政治事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清末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哀情时代,真实又生动地刻画出慈禧矛盾的性格和坎坷的一生。
袁筱一王静
已完结· 29.22万字
袁筱一、王静著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6卷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精)》考察了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状况,对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本卷关注法国文学在中国的阐释主体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法国文学研究中某些个案的讨论,诠释在历史维度读者期待与研究个体三重作用下的法国文学的研究特点。本卷由华东师范大学袁筱一教授和王静教授领衔撰写。
刘建军
已完结· 11.16万字
人生与时代都不能没有文学,更不能没有文学经典。经典的魅力,一方面是思想与精神,即作用于日常心灵的人生智慧的向度;另一方面是审美,即贡献于人类艺术发展成就的向度。世界很多国家都重视阅读经典,作为有着古老文明并在今天大踏步地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更是如此。本书以数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入手,分析作品主人公的人生轨迹,梳理总结从中可以得出的各种人生经验和教训,深入浅出,非常生动,既很好地介绍了文学经典作品的情节梗概和艺术特色,又帮助读者学习了思考人生的实用思路。
杨夏鸣
已完结· 16.72万字
本书是国内学界首部从美国视角来系统研究日军南京暴行的专著。一方面,全书通过大量外交档案、决策者日记等第三方一手资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各种暴行及其关联性;另一方面,通过上述一手资料,作者在国内外首次论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不仅了解日军在南京所犯的暴行,而且进行了回应。本书还考察了日军南京暴行对美国民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美国抵制日货运动及其效果,并揭示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日军南京暴行之间的联系。
赵笺
已完结· 7.80万字
林树中是具有影响的美术史论家,本书是赵笺为他写的传记。从林树中的日常生活到为人处事,作者 用心地记录了林树中先生平淡一生的不平凡。书中有林树中先生及家人、记录其求学经历、工作生涯及学术研究等多幅图片。
陈建华
已完结· 37.41万字
《俄苏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7卷。本书是一部学术史研究著作。本书以俄苏文学研究的百年历程为线索,以学术转型为理论框架,对俄苏文学研究情况进行了深入考察,对长达百余年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进行了全面观照,在充分展示中国俄苏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俄苏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
周启超,张进
已完结· 48.67万字
《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3卷。全书总分为五章,其中解放前的文论研究为一章,解放后的文论研究分为四章。按照系列套书的统筹规划,该卷秉承套书的总体要求,注重原生态,竭力走进国外文论引介与研究的历史,以欧美文论、日本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俄苏文论为经线,以学人、学说、学刊为纬线,细数百年来中国学人在引介和研究外国思想家的学说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同时也见证了外国文论在中国的旅行印记。本书在梳理中反思当代中国的外国文论引介路径与接受格局上的现实问题,探索我国未来的外国文论引介的战略规划,研究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实践。
江宁康
已完结· 25.79万字
江宁康、金衡山、查明建著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4卷美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精)》梳理了中国的美国文学研究的脉络和重要成果,对研究的源头和相关的学术机制进行了阐释。本卷借鉴计量史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对学科发展的状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力求对靠前的美国文学研究得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评价。本卷还关注学术组织和机构的活动,关注当下青年学者群体的成果,强调学术自觉和学术创新的学科史意义。作者包括南京大学江宁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金衡山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等。
陈建华
已完结· 40.14万字
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2卷,外国文学研究的多维视野)(精)》系总论卷二,主要从宗教学、社会学、译介学、叙事学等角度考察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并探讨了其他相关问题。本卷由陈建华教授主编,约请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清华大学王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浙江大学张德明教授、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厦门大学王诺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麦永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郝岚教授等学者撰稿。
桑兵,关晓红
已完结· 21.96万字
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 在认定西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之学的时趋下,由分科教学培养起来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所使用的语言概念、知识系统与前人全然不同,他们自以为可以和世界沟通,却越来越失去理解自己先人言行的能力。他们只能透过西洋镜的色彩和曲折,来审视本国的历史文化。这样的理解,无疑包含着多少的误解和曲解。
翟东升
已完结· 23.8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