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https://qijiupload-1251952132.picsh.myqcloud.com/storage/uploads/epub/2022/09/10/045721MZL8a8eAce.jpg?imageView2/1/w/118/h/158)
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
【美】道格·莱莫夫,【美】艾丽卡·伍尔韦,【美】凯蒂·叶兹
已完结· 10.14万字
在本书中,作者立足具体、实际的刻意练习,教会每个人利用那些经过仔细筛选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帮助人们成为特定领域的高手。这些刻意练习方法包括:专注练习20%的核心技能;练习*擅长的,放大优势效应;反复练习正确动作,加强大脑记忆;研究成功者,并进行正确复制;将技能分解,进行专项练习;预先知道练习关键点;有效利用反馈,及时改进;对抗惰性,让练习充满乐趣;等等。
【美】道格·莱莫夫,【美】艾丽卡·伍尔韦,【美】凯蒂·叶兹
已完结· 10.14万字
在本书中,作者立足具体、实际的刻意练习,教会每个人利用那些经过仔细筛选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帮助人们成为特定领域的高手。这些刻意练习方法包括:专注练习20%的核心技能;练习*擅长的,放大优势效应;反复练习正确动作,加强大脑记忆;研究成功者,并进行正确复制;将技能分解,进行专项练习;预先知道练习关键点;有效利用反馈,及时改进;对抗惰性,让练习充满乐趣;等等。
史少武
已完结· 9.24万字
说话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良好的口才需要依靠后天的刻意练习。 《超级口才课:练就一流口才的100次刻意练习》汇集了众多人际交往专家的沟通之道和商界精英的成功经验,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社交场合出发,将各类口才技能分解为100个知识点,内容涵盖说话原则、说服口才、交际口才、赞美口才、谈判口才、批评口才、辩论口才、演讲口才、幽默口才以及说话禁忌等各个方面,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应对策略和案例分析。全书内容全面,形式灵活,读者可以在忙碌之余随时翻看查阅,打造自己的一流口才。 《超级口才课:练就一流口才的100次刻意练习》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口才训练宝典,适合所有希望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士阅读。
(美)威廉·西尔斯,玛莎·西尔斯,伊丽莎白·潘特莉
已完结· 18.99万字
将带领读者了解,从孩子的出生到青春期的各个阶段中,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亲密关系是如何影响孩子成功的。
【德】马克斯·韦伯
已完结· 53.33万字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本书被众多学者推为20世纪*伟大的社会学著作。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全面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他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行了详细的阐释,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纳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出类型化比较研究和系统化因果分析。韦伯的研究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通过对东西古今各种文明的比较,突出“理性化”这一特质,以此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
(土)奥尔罕·帕慕克
已完结· 114.06万字
《我的名字叫红》:故事发生在1590年末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伊斯坦布尔,绘制这本传说将动摇宗教与社稷的书。此时,为爱情离乡十二年的青年黑在恋人父亲的召唤下终于回归,迎接他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而线索,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 《白色城堡》: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一名博学的威尼斯青年被俘虏到伊斯坦布尔,成为土耳其人霍加的奴隶。二人外貌极度相像,霍加命令威尼斯人教他所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与他交换人生所经历的一切细节。他们联手对付了席卷土耳其的一场瘟疫,霍加晋升为皇宫的星象家,威尼斯人则成了苏丹的倾诉对象。为了攻打西方的一座白色城堡,二人携手发明了一件战争武器。然而战争失败,他们中的一人也在浓雾中不知去向,留下的另一人写下了他们所有的故事。
李明合
已完结· 11.84万字
本书主要讲解了如何快速准确评判广告成效。一方面,本书介绍了评判广告成效的逻辑流程和方法步骤,其核心是“以GRR逻辑图为思考工具,尽可能系统化、流程化地评判广告的得失成败和策略成因”;另一方面,在介绍GRR广告作品评析工具的过程中,引入50多个基础概念、近20个典型个案、8个综合示范案例,以及一些先进的广告理念,希望帮助广告人更多地避免做出无效广告。 本书适合广告专业人士及广告专业的学生学习参考。
苏曼殊
已完结· 9.35万字
苏曼殊,袈裟披肩、风雨一生的现代奇人,诗画双绝,小说一时,译作等身,在文坛、政界都惊起过万丈风云,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诗僧、画僧、情僧。本书精选其名噪一时的文学作品,配有大师本人禅意深幽的画作,展现其悟尽情禅“半是脂痕半泪痕”的红尘遗梦。
方鹤轩
已完结· 10.28万字
“人生而孤独”。在孤独的人生旅程,人们往往寻找安慰,寄托渴望,将人生依附于他人,也因此迷失自我,深感空虚和痛苦。人为何而生?我们缺乏反省。我们的人生不能由他人定义,我们要找回灵魂,本书正如招魂的幡引,引导你的灵魂重新归附自身,让你成为自己,成就自己,学会照顾自己。
闫丹丹
已完结· 8.13万字
美味咸菜
连载中
练习之作
(法)亚历克西斯·尚皮翁(比)玛丽-埃丝特勒·库瓦尔
已完结· 14.18万字
史少武 编著
已完结· 50.10万字
(美)克里斯汀·卡特(ChristineCarter) 著
已完结· 3434字
刘慈欣
已完结· 21.88万字
立于想象之巅,在繁星之上,在三体之前。作品集精选了刘慈欣的11篇经典短篇作品,包含即将在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2》原著。这11篇作品中有7篇获得了中国科幻银河奖,可谓是“最璀璨的银河”。正是这11部精彩的作品,给《三体》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这些作品,像一群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三体》的前夜。没有这11部作品的“厚积”就没有《三体》的“薄发”。这11篇作品恢弘大气、想象绚丽,既注意极端空灵与厚重现实的结合,也讲求科学的内涵与人文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为中国科幻确立了一个新高度。
张心悦
已完结· 11.55万字
人与人之间的无效沟通, 不仅源于沟通技巧的缺乏, 也反映出很多人即使知道技巧却只能停留在空有理论层面的窘境。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这就是因为很多人不懂共情他人感受, 所以才说出不该说出、容易使人错误理解的话。 本书内容的基础是作者在沟通培训与心理学领域的从业经历与自身经验的结合,按照沟通的目标进行情境划分,从拉近距离、精准表达、落实关系及化解冲突的四种角度,讲解了如何赞美、如何倾听、如何拒绝、如何与价值观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转化对话中的角色等28个有关如何说话、如何建立沟通的主题。 本书适合那些希望减少沟通阻力,获得更多积极反馈,最终构建更加和谐、默契的人际关系的读者阅读与学习。
汪曾祺
已完结· 38.62万字
汪曾祺经典小说散文作品(钓鱼的孩子+翠湖心影) 《钓人的孩子》:收录33篇汪曾祺经典小说,包括《异秉》《受戒》《大淖记事》《晚饭花》等名篇。 《翠湖心影》:收录66篇汪曾祺经典散文,包括《多年父子成兄弟》《人间草木》《四方食事》《昆明的雨》等名篇。汪曾祺散文写家人、师友、书事、美食、虫草、游历……
【德】黑塞(Hesse,H.)
已完结· 8.20万字
今天少有人懂得什么是人。很多人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死得更从容,当我写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也会同样从容地死去。 我不能自诩洞明世事。从过去到今天,我一直是一个寻觅者,但我已不再寻求于星辰和书本之间,而是开始聆听自己血液的簌簌低语。我的故事并不令人畅怀,也不像杜撰的故事那样甜美和谐,它味如痴语、混乱、癫狂和梦幻,就像所有那些不愿再自欺欺人的生活一样。
林徽因
已完结· 7.68万字
她生于杭州,微风细雨、轻烟长巷的江南水乡赋予了她与生俱来的诗意与典雅。 人们爱谈论她那场康桥之恋,爱她清新隽永的诗文,感叹她交际时迷人的魅力,欣赏她言谈间有别于一般妇人的思想与见地,更赞佩她作为建筑学家,为挽救中国古代建筑与手工艺做出的贡献。 她就是林徽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民国精灵。女子当如林徽因,不仅因为她的优雅和诗人气质,更因为她思想独立、双脚自由,才学与见识能与同时代的男性一争高下。 本次选集力求更全面、更多维度地还原真实的林徽因,不仅囊括了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还收录了她与亲友间的信件,以及她关于建筑的文章及手稿,其中不少是此前选集未曾收录的佳作。
韩少功
已完结· 240.42万字
散文集收录作者《守住秘密的舞蹈》《*张书桌》《忆康濯先生》《花落时节读旧笺》等四十八篇散文。全书分为“远方”、“留痕”、“背影”三部分中短篇小说集(1978-1984) 韩少功以《月兰》(1978年)《西望茅草地》(1980年)《飞过蓝天》(1981年)《风吹唢呐声》(1981年)等中短篇小说崛起文坛,获得广泛声誉,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人物。本书收录其十九篇中短篇小说。
李叔同
已完结· 6.79万字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岔图珍藏本)》为弘一法师李叔同多年佛法和艺术成就的精选集。《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岔图珍藏本)》收录了弘一大师创作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散文、杂文、谈艺、佛理、格言、诗歌、歌曲、书信、偈语等各类作品,其文风真挚朴实,充满情感,体现了弘一大师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鲁迅
已完结· 23.99万字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经典作品合集,风行百年,畅销不衰。 ★囊括鲁迅经典小说作品《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领略一代文豪为时代呐喊、渴望自由与光明的战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等多篇佳作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激励着一代代的青年不断探索与前行!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朱自清
已完结· 14.58万字
朱自清的一生著作27种,近200万字,除了散文,他的诗歌、文艺批评和学术论著等均有传世名篇。书中精选了他的散文、诗歌、教育杂文、文学批评等各类型的经典篇章,从朱自清风格迥异又至情至性的文字中,体会他的匆匆流年,清浅人生。
【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已完结· 15.70万字
《痛苦的中国人》收录了汉德克的四部作品,包括小说《痛苦的中国人》和三篇游记,即《梦想者告别第九王国》《多瑙河、萨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纳河冬日之行或给予塞尔维亚的正义》和《冬日旅行之夏日补遗》。在《痛苦的中国人》中,作为一个出现在主人公梦境中的神秘的陌生人,“痛苦的中国人”一再成为主人公竭力克服内心痛苦的隐喻;三篇观察和游记则标志着汉德克一个新的创作时期,也体现了他面对欧洲剧烈的政治动荡所表现出的无所畏惧的正义良知。
(英)毛姆
已完结· 142.38万字
《刀锋》是毛姆出版于1944年的长篇作品,以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为原型,深刻地展现了西方整整一代知识分子对生存意义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呈现出一战后西方世界的生活图景,从美国到欧洲、印度,从巴黎、伦敦到芝加哥、纽约,从城市到海滨,从上流社会到社会底层,作者在广阔的地域与社会背景下,为我们提供了一组组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
胡金铨
已完结· 6.13万字
老舍和胡金铨都是老北京人,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作为同乡,胡金铨喜欢读老舍的小说,创作电影时也曾受其影响。1973年到1975年,胡金铨在《明报月刊》上发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本书是胡金铨对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艺活动的梳理,从老舍的出生起笔,详述其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主持“文协”的经历。胡金铨认为老舍具有北京小市民的特点——“安于现状,不做过激的事情”,他称之为“北京(骨泉)人”。这
周作人
已完结· 11.51万字
《雨天的书》精选周作人作品80余篇。包括《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喝茶》等名作。多为谈论饮酒喝茶,点心,各类小玩物的篇目。也有一些他与人之间的羁绊,他作为旁观者所受到的影响。写他的初恋,他生病继而死去的小女儿,或一两个普通乡民的命运。文章“意境冲淡而念意深远”,如同他说他的理想,只是那么平常而真实的人生,凡是热狂的与虚华的,无论善或是恶,皆不喜。
杨周翰
已完结· 34.64万字
研究外国文学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别人的经验,繁荣本国的文艺,帮助读者理解、评价作家和作品,阔视野,也就是洋为中用。《攻玉集》收集的十二篇文章都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写的,因此取名为《攻玉集》。内容涉及如何提高外国文学史的编写质量、如何评价莎士比亚等方面。《镜子和七巧板》收集的十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主要是讨论比较文学。
史少武
已完结· 8.64万字
销售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拼的不仅是产品,更需要高超的沟通技巧与营销技巧。本书将各类销售知识与技能分解为100个知识点,内容涵盖销售礼仪、沟通口才、需求挖掘、产品展示、产品劝购、排除异议、售后服务、网络营销等销售领域的各个方面,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应对策略和案例分析。全书内容全面,形式灵活,销售人员可以在忙碌之余随时翻看查阅,逐步增加专业知识,提升销售能力。本书适合所有销售人员以及有志于从事销售工作的人士阅读和使用,也可作为企业培训销售新人的教材。
汪曾祺
已完结· 39.68万字
《活着,得有点兴致》是汪曾祺的散文作品集。全书从四个角度,展现出汪曾祺多彩的人生及对生活的态度。分为四章,分别为“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自得其乐”“我的世界”。 《万物有趣》精选汪曾祺的散文作品四十四篇,分为“花园:发现有趣的草木虫鱼”“生机:获得积极生活的勇气”“风景:探寻更为广阔的世界”“他们:追忆治学精深的先生”四部分。 《汪曾祺的写作课》精选了汪曾祺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文章35篇,包括对阅读的经验之谈,文章中干货满满,金句频出,是当下文学爱好者和写作爱好者的热门图书。此外,特别收录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受戒》,以飨读者。
【奥】汉德克(Handke, P.)
已完结· 14.90万字
《无欲的悲歌》本书由两部小说组成,包括《无欲的悲歌》和《大黄蜂》。 《无欲的悲歌》是以一位51岁家庭妇女自杀的报纸报道始的。叙述者“我”立刻要义不容辞地撰写自己母亲那“简单而明了的”故事。在对这个女人命运的回忆中,她那受制于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生存轨迹自然而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母亲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小农环境里,受的是无欲望、秩序和忍受的道德教育,她*终依然无法逃脱社会角色和语言模式对自我生存的毁灭,于是自杀成为她无可选择的必然归宿。 作者以其巧妙的叙事结构和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表现了母亲生与死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一种启人深思的愿望,一种值得向往的生存,一种无声质问社会暴力的叙述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