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
赵万忠,王春燕 主编
已完结· 21.62万字
赵万忠,王春燕 主编
已完结· 21.62万字
李先保
已完结· 4.78万字
[中国纺织出版社]
陈洪华,李祥睿
已完结· 78.34万字
[中国纺织出版社]
杨义先,钮心忻
已完结· 23.03万字
曾经,意念控制被认为是痴人说梦;如今,它早已变得轻轻松松,甚至连老鼠和猪都能用意念玩转游戏。曾经,“读心术”被认为是骗人把戏;如今,它早已变成现实,只需扫描你的脑电图,便可一眼看穿你的情绪和部分心思。曾经,人是人,机是机,人机彼此相分离;如今,人即是机,机即是人,小小脑机接口就让你与机器密不可分。其实,这些都还不是最玄幻的事情,因为本书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基于神经生物学、脑科学、微电子学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成就,向你展示一幅更玄幻的内涵型人工智能愿景。换句话说,也许在将来的某天,你可轻松成为全球第二的钢琴演奏家和画家等,更准确地说,你能在瞬间学会偶像的任何技能,最多只比他稍逊风骚。也许在将来的某天,任何人都能轻松掌握全球的既有知识,轻松与他人进行不动声色的意念通信。如此愿景到底能否实现,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以及何时能实现等,其实都主要取决于脑机接口的进展,即人类能否更精准而全面地检测、提取、产生、复制和输入相关神经元的电脉冲,激活或重组某些神经回路。本书文笔流畅,内容浅显易懂,可作为大众科普读物,更可供人工智能的专家深究,还可供科幻迷任意发挥,写出更加引人入胜的作品。
张小强
已完结· 11.91万字
本书系统讲解了工业4.0、智能制造在企业精细化生产运营中的融合,帮助读者构建企业SCM供应链管理体系,讲解打造智能制造平台、实现个性化输出、调整生产结构、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工业4.0的本质及智能制造的实施、数据支持、创新驱动力,使企业在市场变幻的转型过程中调整、完善其转型战略和发展模式,在转型过程中逐步提升竞争力。本书适合各类制造型企业的总经理、厂长、生产经理、供应链管理者、质量经理、车间主任、科(课)长、一线管理者和生产管理干部阅读与学习。
王喜文
已完结· 4.08万字
本书前三篇先纵向剖析了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以及我国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历程;接着第四篇横向比较了中美德三国的制造业实力与国际合作,探讨未来制造业的创新之战、技术之战、标准之战、市场之战。本书既适合企业管理人员掌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趋势,谋划未来的经营布局;也适合政府主管部门了解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为产业政策的指定提供决策参考。
马兆林
已完结· 9.31万字
未来的工业体系将更多地通过互联网技术,以网络协同模式开展工业生产,制造企业从顾客需求开始,到接受订单、寻求生产合作、采购原材料、共同进行产品设计、制订生产计划以及付诸生产,整个环节都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彼此相互沟通,而信息会沿着原材料传递,指示必要的生产步骤,从而确保终端产品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中国制造2025强国之路与工业4.0实战 重构智慧型产业 开启产业转型新时代》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工业4.0的技术和发展趋势,归纳总结工业4.0落地中国制造业的步骤和任务。
沈平
已完结· 8.62万字
本书基于国际制造分工体系加速重构的现实背景,以及我国“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机器人产业发展与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内在联系,从现有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和政府扶持等方面研究国内机器人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互动发展问题,合理构建智能化工业生态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本书适合制造业管理人员,以及对机器人产业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严鹏
已完结· 25.08万字
本书从人类制造业的历史演化及其文化变迁出发,对工匠精神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进 行了细致梳理,提出工匠革命这一工业文化新理论,指出工匠精神具有动态演变性,在世 界制造业竞争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与结构体系,并对培育工匠精神提出 了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的建议。 本书认为,广义的工匠精神是一种以敬业与专注为本质的工作伦理,体现在社会各个 层面,但严格意义上的工匠精神是一种在历次制造业革命中与制造方式变革紧密联系的文 化,具有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功能。培育工匠精神应区分不同场景,重视智能制造的新 趋向,为制造业构筑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蔡余杰
已完结· 13.03万字
《云工厂开启中国制造云时代》从整体上介绍云工厂的形成原理、核心内容、目标与基石,详尽阐述当前我国制造业如何构建云工厂、加快实现向智能云制造的转型,从各云工厂企业实现智能云制造的实践与启发出发,分析当前在构建云工厂和在实现智能云制造探索方面先行企业的成功案例,对未来云工厂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本书适合关心“互联网+”“云工厂”“工业4.0”浪潮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以及如何实施转型的传统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阅读。
陈玉涛
已完结· 7.98万字
为了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问题,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任务,决定制造强国战略的成败,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推进计划,明确重点任务,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各方资源,组织推动全社会齐心协力,抓紧抓实,长期坚持,务求抓出实效。本书涉及工业强基的总体情况、项目实施进展,应用实例分析。旨在宣贯工业强基相关政策及实施纲领,为政府相关部门、各地方经信委、各行业协会及国内企业提供信息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编著;乔标主编
已完结· 33.75万字
2022年,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将赋能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工业技术创新领域不断出新出彩,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逐步深入推进,这将助力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书详细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最新进展、动向和未来趋势,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要求和建设进展。希冀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及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基本概貌、取得的成效及美好前景。
霍春辉
已完结· 15.01万字
本书作者综合了全球专家学者关于敏捷生产、云制造等问题的前沿理论和文献,提出了一套借助云计算等智能制造技术来提升组织敏捷性和绩效的管理模型。此外,作者还结合沈阳鼓风机集团、连云港集团等国内大型先进工业企业的实战案例,对其所提出的模型加以实证检验,并对云制造的实施、云平台的管理和建设提出了一套策略性的解决方案。 本书是国内制造业企业管理者了解云制造具体落实方法的指导书,也是大众读者从实际出发来了解云计算和敏捷管理的通俗易懂的学习手册。
李辉等
已完结· 22.87万字
本书针对金属增材制造加工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金属增材制造工艺过程中的流体问题。第1章为绪论。第2~4章研究金属增材制造打印机腔体内部流场及颗粒分布特性,并设计新颖的流体罩和负压管分别对打印机腔体内部流场进行优化及溅射颗粒清除。第5~9章主要研究金属增材制造加工过程中熔池特性,其中,第5章研究金属熔池动力学特性,第6章研究外加磁场对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熔池及凝固过程的影响,第7章和第8章研究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工件内部单气孔缺陷和多气孔缺陷的演化过程。第9章研究金属增材制造工件激光清洗工艺,以控制工件表面粗糙度。本书内容系统全面,新颖独特,面向从事增材制造和激光加工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关注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的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
新望
已完结· 18.36万字
往前看,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往后看,没有制造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无从谈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安全优先代替成本优先,本土化、区域化成为大趋势。中国制造业在继续倡导全球化的同时,也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作为首要战略,并适时提出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疫情和中美贸易战也促使中国制造加快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从跟随走向创新。一句话,中国制造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瞄准关键领域,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李辉,刘胜,申胜男
已完结· 20.27万字
本书针对金属增材制造加工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金属增材制造工艺过程中的流体问题。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四章研究金属增材制造打印机腔体内部流场及颗粒分布特性,并设计了新颖的流体罩和负压管对打印机腔体内部流场优化以及溅射颗粒清除。第五章至第九章主要研究金属增材制造加工过程中熔池特性,其中第五章研究了金属熔池动力学特性,第六章研究了外加磁场对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熔池以及凝固过程的影响,第七章和第八章研究了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工件内部单气孔缺陷和多气孔缺陷的演化过程。第九章研究金属增材制造工件激光清洗工艺,以控制工件表面粗糙度。 本次主要修订了技术内容的专业描述,更新了部分结果。
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
已完结· 7.92万字
佚名
已完结· 32.56万字
夏妍娜,赵胜
已完结
过去20年,是中国消费互联网肆意生长的"黄金20年",诞生了诸如BAT等互联网巨头,而时至今日,风口正逐渐转向了产业互联网。互联网这一摧枯拉朽的飓风,在改造了消费服务业之后,正快速而坚定地横扫工业领域,拉开了产业互联网"关键30年"的大幕。 "中国制造2025"规划,恰是中国政府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中做出的积极举措,是在"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强调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认真谋划如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及如何将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 本书从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入手,在全球视野下展现新一轮工业革命在世界主要工业国的发展趋势和实施策略,总结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两大目标和五大特点,并且详细剖析了新工业革命的九大技术基础,以及这九大技术基础之间的联系,让读者能清晰全面地了解新工业革命在欧洲(德国)、美国的全貌。本书案例丰富,多是来源一线调研,可借鉴性强,借鉴全球经验,解构了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设计,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十大重点领域,提出中国制造2025落地的实施方略以及面临的管理挑战。 未来十年,将会有1000家以上的产业互联网概念公司进军全球资本
佚名
已完结· 20.27万字
蔡杏山 编著
已完结· 16.05万字
佚名
已完结· 3.73万字
沈敏唐志凌
已完结· 9.94万字
刘建华主编
已完结· 22.83万字
佚名
已完结· 24.38万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已完结· 22.69万字
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德国工业4.0作了全面、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整体思路和具体的政策建议。
田国富 主编
已完结· 16.07万字
陈秀华,刘福尚 主编
已完结· 15.61万字
本书由浅入深地介绍了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国际上通用的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结合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实际,介绍了零部件制造质量管理、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整车质量管理及相关的法律常识(如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汽车“三包”政策、强制性产品认证),质量改进的方式与方法。 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高职院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汽车制造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精通汽车企业工作特点的出版社工作人员三方组成的团队编写和审核。本书图文并茂、理论够用、案例具体、实用性强、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各单元配备任务工单。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汽车相关专业质量管理方面的参考书,还可作为企业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参考书。
蛮十二
已完结· 107.56万字
方野辞职的当晚,穿越成了燕影的小保安; 这里校花级别的美女那么多,那么养眼,简直就是男人的福地。 可是自从遇到了那个女人之后,一个又一个的大明星接连扑上来。
辛国斌
已完结· 2.74万字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行动纲要或实施意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为了能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地介绍当前各国出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精神,以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文件的主要思路、发展重点和政策举措,特地编撰了这本《图解中国制造2025》。全书共分为综合篇、国际篇、工程篇、东部篇、中部篇和西部篇六个部分。其中,综合篇着重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国际篇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七个国家最新出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工程篇介绍了“五大工程”实施指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