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企:共和国“长子们”的风雨六十年
韦三水
已完结· 12.06万字
现代新国企论提出者韦三水数年研究心血,为打破国企弊端、重塑国企改革再谋出路!学界大佬鼎力推荐,每一个关心国企命运者!
韦三水
已完结· 12.06万字
现代新国企论提出者韦三水数年研究心血,为打破国企弊端、重塑国企改革再谋出路!学界大佬鼎力推荐,每一个关心国企命运者!
我是核废料
连载中· 1.88万字
大格局穿越爽文,黑色的字越看越红。因为一场意外,白弘新用一套豪华煎饼套餐和一条命作为代价从2023年的新时代来到了武安朝。此时的武安朝早已千疮百孔,内忧外患。而白弘新则穿越到了这个时代的一个藩王的身上,成为了点亮这个时代的领航员。他将带领着数万万受苦难的人民,共同迎接着属于共和国的黎明。别名:《三个时空的对撞》、《谁把黄袍加于我身》。属于【方块海】宇宙系列作品。
陈文捷
已完结· 9.87万字
郑丹石
已完结· 20.59万字
建国前后,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的蒋介石,准备用暗杀与破坏来挽救败局。一时间,敌特猖獗,他们阴谋要暗杀等国家领导人,还有人要轰炸天安门,在罗瑞卿、李克农等人的领导下,中央警卫部队、公安部中央纵队、便衣警卫大队、纠察大队和各地刑侦部门,一起组成共和国的铁拳内卫,他们凭借着机智与勇敢,重拳出击,陆续侦破“计兆祥潜伏电台案”、“七一”暗杀、炮轰天安门等重大暗杀和破坏行动,有力地保障了中央领导人的安全,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乔纳森·伊斯雷尔
已完结· 78.09万字
本书是一部全新角度的300年荷兰共和国史,首度全方位解析荷兰共和国从酝酿到衰落的全过程。全书共分四大部分,分述各时代荷兰地区的发展历程。1477—1588年的共和国奋力摆脱勃艮第的控制,在唤醒自我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过程中燃起一片宗教改革与大起义狂潮。1588—1647年,处于黄金时代早期的共和国不断寻求抗争西班牙统治的道路,在意识形态上陷入大辩论,在权力的对峙中磨合出宗教宽容政策。1647—1702年,航海贸易的大发展,让八十年战争后的共和国在诸多思想的裹挟下陷入斗争,这种斗争既包含内部意识形态的对抗,也包含共和国与外部英、法间的竞争与厮杀。 1702—1806年,四次英荷战争的摧折,爱国者党运动的席卷,即使有尼德兰新共和国的垂死挣扎,衰落的时代也必然来临。最终,在拿破仑政权下,共和国正式落下帷幕。
[美]王国斌
已完结· 17.72万字
作为一部富于创意和挑战的探索性著作,本书在广泛汲取和甄选中西史学*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三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欧之长时段历史的异同,否定了长期盛行的各种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框架,也展现了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总体脉络和各自特点。
文扬
已完结· 5.89万字
中国是世界上*个真正的国家,将中国的国家与西方的民族国家放在一起衡量,后者在很多方面都未达到前者的标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西方只有政体,没有国家,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才是国家,而且是大一统国家。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两千年来大一统国家、天下为公传统的延续,是当下中国区别于世界其他各国的独特政治价值。今天的中国,无论与百年前历史上的中国相比,还是与当今世界各国相比,都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国家。
葛腾飞
已完结· 17.89万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美苏之间开启的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是国际关系史上破天荒的新现象,也是国际关系运行的前所未有的新方式。冷战开始后,美苏双方迅即进入持续紧张激烈的对抗,冷战中还爆发了局部性“热战”。但其时,美苏双方实际上对于国际形势的发展演变,对于冷战中的目标、战略策略行动以及冷战的长期过程,都没有深思熟虑的共识性谋划和周密的考虑,基本上沿用了传统的斗争手段和方式,没有认真去研究认知冷战的特殊性质和独特的行为方式,尤其是核因素在国际形势以及在双方关系上的影响。经历近十年只紧张对抗不对话的状况之后,冷战终于出现了某种转机。本书通过冷战史的研究方法,分析出美国和苏联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显然绝对式的安全困境状态中,一步步走向相互对话和举行首脑会议的条件和动力,即通过美苏两大国政府决策的互动、对比研究来展现出一段特定时期的冷战国际关系,进而揭示出国际关系运行的某种一般性规律。本书力求全面展示冷战初期美苏之间第一次缓和的过程,并揭示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以填补国内国际关系史学界以及冷战史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欠缺,同时也希望通过本研究,为现实的大国对外决策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看法。
【英】艾玛·里德·特里尔
已完结· 10.83万字
我们都知道,渴望获得别人的喜爱、认可和接纳是什么感受。这种感受是我们身为人的一部分。想要支持他人、帮助他人满足需求,这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在此过程中,放弃了自己的需求。这让他们苦恼不已。 他们,就是讨好型人格者。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艾玛几乎每天都与讨好型人格者打交道,她深知这群人的焦虑与压力——无法讨好所有人,同时又无法允许自己取悦自己。 本书中,艾玛基于十几年来的临床经验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是“讨好型人格”,总结出了四种类型的讨好者:典型讨好者、影子式讨好者、安抚式讨好者、阻断式讨好者。对孩子、父母、朋友、恋人、职场等讨好行为“多发区”“多发人群”,结合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人物心理、讨好行为的根源,并以一种类似于做心理治疗一样的私密对话的方式提供建议,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自己,更真实、更快乐地生活。
(荷)贝特霍尔德·冈斯特
已完结
【美】罗伯特·凯根(Robert Kegan), 【美】丽莎·拉
已完结· 12.14万字
【美】亚历山德拉·萨克斯(AlexandraSacks),【美】
已完结· 15.02万字
【奥】弗雷德蒙德·马利克(FredmundMalik)
已完结
岳贤伦
已完结· 15.22万字
岳贤伦编著的《父母巧转变孩子更优秀》根据家长的需要,按照6-16岁孩子的特,从良好的习惯、优秀的性格、出色的成绩、优异的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五个方面,为家长提教子的参考方式,结合相应的分析指导,使家长明白自身需要做的改变,让家长通过1%的改变,100%地教育出好孩子。 家长读完本书不一定能够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只要家长用心读这本书,努力改变自己,那么孩子一定会距成功更近一步。
杨宝藏
已完结· 31.61万字
《转变“官”念》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管清友
已完结· 17.75万字
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如何纾困? 中美两国战略性竞争的新趋势是什么? 中国金融、房地产、传统制造业等领域面临怎样的变革? 面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我们又该如何寻找出路?
张庆龙
已完结· 39.93万字
《财务转型大趋势:基于财务共享与司库的认知》从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司库两个切入点论述了当前财务人员转型的大方向。财务共享服务是当前企业集团财务转型的起点。也是当前的热点话题。企业司库,使资金管理未来转型的大方向。 《财务转型大趋势:基于财务共享与司库的认知》以当前两个热点话题以及未来的资金管理的走向为切入点。该书具有广阔的实践前景和应用前景。
(德)马茨
已完结· 14.82万字
本书是一位民主德国心理治疗医师对民主德国民众心理故事的记述,也是作者本人的在民主德国的生活和情感史。作者详尽地分析了民主德国压力性体制对民众造成的心理后果,产生的社会角色代偿行为,转折期民主德国民众的心理,以及两德统一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他的分析建立在数千个病人心理治疗的基础上。作者强调,转型期的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制度的变革、物质的富足、环境的宽松,更重要的是“心理革命”,并提倡一种鼓励健康生活的“治疗文化”。
【美】易劳逸
已完结· 19.05万字
本书突破以往西方学界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呈现了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16世纪以降中国社会变革的权威著作。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模塑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对中国社会复杂且深刻的变迁予以清晰的阐释,探讨了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与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直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以及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此外,作者还描绘了他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劳和懒散、进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这些自相矛盾的国民性,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形成了有效的对话。
〔美〕托德·戴维斯
已完结· 11.26万字
本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创建的富兰克林柯维机构重磅作品。作者融合了富兰克林柯维核心的理念与研究成果,并基于30多年的观察、领导与培训,总结出了可以让个人与团队变得更好的15个套路,这些套路已经被实践检验与证实,适用于工作与生活,可帮助任何组织中任何层级的个人与团队获得成功,提升绩效。
《天天向上丛书》编委会
已完结· 8.49万字
中国历史是一条长长的河,沿途的人们谱就了篇篇七彩的画卷。而在这漫长多彩的画卷中,我们精挑细选出了50位光芒闪耀的历史人物,有王羲之、华佗、孙中山、车胤……为大家诠释了他们的梦想、追求、信念、智慧,讲述了他们经典的故事。
王兴山
已完结· 12.99万字
本书深入探讨了不断创新的 IT 技术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进而带来的企业财务管理变革,财务共享服务这种创新性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成为这场变革中关注的焦点。浪潮集团结合自身多年为数万家企业做财务管理咨询与产品交付的经验,对财务共享的价值模型、建设规划、运营管理、未来发展等进行了全面介绍。
郭斌
已完结· 13.37万字
有不少持负面观点的人将这种竞争优势归结为两个关键因素——中国所具有的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作为后发国家所具备的模仿优势。但在作者看来,这样的观点存在着巨大的漏洞…… 在本书中,作者基于严谨的逻辑推演和深度思考,通过翔实的文献梳理、数据分析与图表呈现,结合真实案例,向读者描绘了中国是如何发展起制造业,从远远落后世界水平到异军突起,到成为全球*一个横跨高中低端的超级工业大国的历程。作者基于其原创的“追赶阶梯理论”,严谨系统地剖析了中国制造业实现快速“追赶”的真正原因。 此外,本书深度展望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整理总结了中国市场的生存法则、未来即将面临的发展趋势等,以期为中国企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之路指引方向!
(日)川原英司 等
已完结· 11.04万字
如今的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移动革命”,自动驾驶时代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在未来,移动出行领域的中坚力量将如何显露头角?本书首先通过未来职业母亲的一天带你进入一个自动化的人工智能时代,360度展示新时代下的全景图。其次,本书详细地分析了发生在汽车行业的变革以及可能会登上历史舞台的全新移动经济模式。*后,本书还将对谷歌、软银集团和现有汽车制造商在“移动”领域的“争霸赛”进行全景描绘。读完本书后,期待你在心中对这场移动出行的“革命”有大致的轮廓,对无人驾驶技术及其带来的影响有自己的见解。
【美】张彤禾
已完结· 15.76万字
“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在家没事做,所以我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在南部工厂林立的城市,农民工在拉动国家出口经济的流水线上全力以赴。他们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一百年来欧洲移民到美国总人数的三倍。 当我想写本关于中国的书时,这个国家的农民工吸引了我——几百万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工作。直到后来,我才发觉,原来我跟我写到的那些女孩有着那么深的联系。我也离开了家,了解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我亲身感受到人轻易就会消失不见。我也更能理解那种全新开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你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崔立标
已完结· 7.36万字
当今的商业界正面临一场百年的大变局,作为一种已被广泛应用的最新的生产技术,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人、货、场构成的商业生态不断迭代、进化,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每个领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商业转型,刻不容缓。但为什么要转?又该如何转?本书通过9章的内容,从商业和互联网的本质出发,立足产品、用户、渠道、传播方式等方面,将商业变迁的来龙去脉以及新商业的思维抽丝剥茧,同时通过鲜活的案例总结,归纳商业模式转型的新思维、新方法、新工具,让商业转型可落地,有依托。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大量的知识,本书希望构建一套商业转型知识库,帮助企业进化成新的商业“物种”。
【美】阎云翔
已完结· 14.28万字
《私人生活的变革》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张茉楠
已完结· 15.78万字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价值链格局演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大国博弈的根本是实体与科技之争,是全球价值链与利益分配之争,是规则主导权之争。面对世界不断深入展开的多极化趋势,面对国际混乱失序因素明显增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持续上升的全球化大背景,中国该如何洞察未来,化危机为机遇,从而掌握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作者在本书中,将自己多年关于此话题的研究精华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并深入、专业、点穴式地阐述其基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逻辑脉络和发展规律,对全球价值链与世界格局演变、大国博弈、中美贸易战、科技竞争、多边贸易规则体系、中国全球化战略等诸多贸易战略、现实问题开展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研判,以期能为当今中国如何突破内外相交之困,提升全球竞争力水平,指导实践决策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卞君君
已完结· 7.98万字
1894年,岁在甲午,一场决定东亚之主的战争,在朝鲜半岛已经点燃。 从此,东亚这片土地,再不复以往格局…… 大清帝国覆灭、民国肇始、北洋政府当政、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甲午之后,中华大地上演着走马灯般的政治剧,整个国家都处于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动中。而在一衣带水的东瀛岛国,却已然踏入现代文明圈之中,并以朝鲜为踏板,日渐侵占中国东北,而随着其国力一同增长的,是日渐抬头的军国主义侵略野心……自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彻底改变了东亚三国的走向。
刘子健
已完结· 7.58万字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然而,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这却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11世纪曾经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在正统的笼罩下趋向内在、保守、封闭、自省,失去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