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了解二战轰炸日本的真象

日本人口述“二战”史

日本人口述“二战”史

【美】田谷治子 【美】西奥多·F.库克

已完结· 41.28万

直面黑暗,为真实的历史发声 数百位日本亲历者首度公开血腥残酷的战争经历 二战中,日本对亚太地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创伤延续至今。然而日本官方自始至终都对战争的根源、过程、代价以及后果避而不谈,更从未表达过任何歉意。为何会如此?而与之相反,被拖入战争深渊的日本平民,在数十年后回顾那场战争时,用得更多的词是难以启齿、不堪直面? 本书堪称一部开创性的口述史,西方著名历史学家西奥多·F.库克夫妇通过实地走访数百位日本本土的战争亲历者,参考众多未曾公开的信件、遗嘱、日记、笔记、政府档案等,力图重现战争全貌,并首度公开当今日本人回忆“二战”时的矛盾心态。本书的受访者众多,从外交官到神风特工队队员、731部队军医、战俘监管员、侵华士兵等战犯,从核弹受害者到记者、学生、慰安妇、在华商贩、画家等,他们都从自己的视角讲述了那场隐秘而绝望的梦魇: 731部队在华进行活体实验的真相; 在中国进行毒气战的具体细节; 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人道毁灭大屠杀详情; 日韩慰安妇的受过的屈辱; 神风特攻队队员自杀冲击盟军的心路历程; 盟军逼近,平民在当局宣传下互相残杀的细节; …… 这些活生生的个体经历,直观地展现了以侵华战

重生之开局轰炸小日本

重生之开局轰炸小日本

单手出拳抄兜男

连载中· 5604

日本排放核污水的第三年人类濒临灭绝,都在核辐射的影响下痛苦死去,吴西却重生到了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前一天,还获得了系统,那么重活一回的他会怎么做呢?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日)加藤阳子

已完结· 16.07万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直到二战战败,日本人缘何一次次走向战争?上至世界*的优秀人才,下至日本的平民百姓,为何认定“唯有战争才是出路”?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加藤阳子通过层层推进的多维分析,深入浅出地探究了当时日本为政者和国民如何看待世界局势、为何每一次都*终选择了战争。在这本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研究*前沿”的著作中,她回答了历史是如何推进的、战争是如何发生的等一系列问题,帮助读者从更多元的视角理解日本近代史上几次改变国运的战争。 加藤阳子向读者呈现的是一个世界交互相连的动态画面,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日本的“内部决策”,从而在一个更高的维度重新审视日本过去的位置。她很少简单地提出结论,而是不断地指引通往结论之门的方向,读者必能从中感受到历史学的趣味和吸引力。

中国人,你真的了解孔子吗?

中国人,你真的了解孔子吗?

王大千

已完结· 9.72万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历史贡献,总结了孔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深远影响。全书通过对每个知识点周密、翔实的论述,解答了当前大众对孔子的一些疑问和疑惑。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二卷(1603-1840)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战后日本经济史

战后日本经济史

【日】野口悠纪雄

已完结· 12.12万

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迅速实现了经济复兴? 本书论述经济发展历程及其深层机制的同时,还穿插介绍了野口悠纪雄本人及其好友、同事的大量真实经历,为读者还原出一幅幅生动、立体的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图景。相信无论是野口悠纪雄对经济问题冷峻犀利的剖析,还是他对往昔经历满含深情的回望,都会为读者带来不同凡响的阅读体验。

日本的细节

日本的细节

蒋丰

已完结· 15.48万

《日本的细节》是著名学者蒋丰的全新力作。作者旅日三十年,经过悉心观察、思考,通过上千个细节,为我们呈现一个全新视角下的日本。书中内容涵盖城市、居住、工业制造、公共服务等方面;多角度,深层次,以全新的方式,体现日本的创新细节、匠心精神、人性关怀、教育理念、社会文明等,比如,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新干线和地铁可以不安检、井盖可以成为艺术藏品、日本人地震来临时可以不逃生、房子可以防雾霾还能住200年等,并分析细节产生的原因,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日本的文化内核。

暗夜中的眼睛:一名日本间谍的摄影情报档案:1924-1938

暗夜中的眼睛:一名日本间谍的摄影情报档案:1924-1938

杨红林

已完结· 11.06万

本书讲述了一名日本间谍岛崎役治借民间摄影师之名,从1924年到1938年在中国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民情和民族问题的情报刺探与搜集的间谍活动。

日本的童话

日本的童话

小川未明等

已完结· 10.33万

《日本的童话》是一本日本经典童话故事精选集。以"美好、奇幻"的名家名篇为选篇标准,收录小川未明、新美南吉、宫泽贤治三位皆有"日本安徒生"盛名的著名童话大师的作品,包括《红蜡烛和美人鱼》《月夜与眼镜》《去年的树》《小狐狸阿权》等经典篇目。本书蕴涵着美德、智慧、想象与日本美学,充满天马行空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凝聚了日本历代童话大师们的思想结晶和心血,这些作品滋养了无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为一代代的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灵感,能带给读者阅读的乐趣和对美好的向往。

书立方第2辑:二战未解之谜

书立方第2辑:二战未解之谜

《书立方》编委会

已完结· 9.35万

《时刻关注·二战未解之谜 品读二战未解谜团探究背后神秘故事》介绍了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历史事件,如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珍珠港偷袭的疑云、诺曼底登陆的详细经过等等,这里面的许多历史情节耐人寻味,更有一些风云人物的身世命运、传奇经历颇堪玩味,诸多、间谍的来龙去脉也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让读者更多的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世相系列:妻子们的思秋期

日本世相系列:妻子们的思秋期

(日) 斋藤茂男

已完结· 12.30万

“我和我丈夫,就像坐了两个不同的升降电梯,他一直向上,而我一直向下,就这样错开了……” 看似光鲜的幸福家庭背后,却是无尽的寂寞和空虚。这些日本都市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凡主妇,她们将全身心奉献给家庭,让作为“企业战士”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全速奔跑,支撑起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却没有人看到她们的痛苦,这痛苦里有无尽的等待、无助的寂寞,还有无能为力的忍受。不想在临终时为“我这一辈子都在干吗?”而懊恼,试图活出自己的妻子们,她们的“革命”是否能成功呢? 本书不仅描写了夫妻家庭生活和企业社会问题,还引入了心理咨询师的精神分析,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分析了几位采访对象婚姻危机的成因,包括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的心理根源,犀利有趣。

公司改造:“日本企业再造之王”三枝匡的经营笔记

公司改造:“日本企业再造之王”三枝匡的经营笔记

(日)三枝匡

已完结· 17.56万

本书是被誉为“全球制造业后盾”、世界精密机械制造龙头企业MISUMI的三枝匡讲述自己如何利用13年时间将创业四十年、销售额500 亿日元的上市公司扩大为年销售超2000 亿日元的企业的故事,详细描述了他在米思米各部门进行的国际战略和生产革新、运营改革等的实践过程。描述了该公司经历了怎样的失败与成功,终实现了整个组织宛如重生、堪称“公司改造”的大变身。为企业经营人才向“专业经营者”提供经验借鉴,也让有些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重新思考自己公司的经营和战略。

破译鬼世界里的秘密:说鬼、论鬼和了解鬼的知识与文化

破译鬼世界里的秘密:说鬼、论鬼和了解鬼的知识与文化

周文敏

已完结· 15.84万

本书参考了诸多有关鬼魂的文史资料以及有关的民间传说,从鬼魂观念的起源说起,讲述鬼魂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变迁的历史。不仅如此,《破译鬼世界里的秘密 说鬼、论鬼和了解鬼的知识与文化》对鬼事禁忌、民间习俗等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描述。虽说,《破译鬼世界里的秘密 说鬼、论鬼和了解鬼的知识与文化》并不一定能让读者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却能够让我们对“鬼魂”以及相关的鬼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失落中的崛起:日本商业的突围与重生

失落中的崛起:日本商业的突围与重生

陈伟

已完结· 13.86万

本书以日本经济的两次危机——二战战败后和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危机之后——为时间点,描述了日本二战之后商业崛起的历程,也记录了泡沫经济崩塌之后,日本企业家的自我救赎。在日本近代化之后为悲壮的这两次变革中,企业家们在废墟中重建,在绝望中徘徊,然后选择向前走。 日本企业家对于造物的坚守,使得他们致力于对极致的追求,他们当然也有缺憾,但值得记忆。可以说,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拯救了日本的经济。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

【日】橘川武郎

已完结· 6.79万

自明治维新开始的150多年来,日本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道路上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并于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陷入了 “失去的十年”,经济增长陷入停滞,在失落的泥潭里挣扎不前。 为什么日本能够较早地搭上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为什么又黯然失色了?如今又应该如何走向新生? 日本知名学者橘川武郎从经营史学角度分析了日本经济、日本企业的兴衰,同时,也另辟蹊径,描绘了活跃在日本经营目前的涩泽荣一、土光敏夫、小林一三等企业家群像。

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

日本经济奇迹的终结

【日】都留重人

已完结· 15.53万

本书是理解日本战后40余年里从废墟、腾飞到停滞的不可错失的参考书,本书出版后,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日本从战败废墟中凤凰涅槃般崛起的最好历史记录。文字不多却极其犀利。都留重人先生掌握资料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且书中增加了他本人的实践经验和政治思考。”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

姜照远

已完结· 20.23万

姜照远所著的《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 ,记述的是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到1946年释放在押日本战犯和遣送日 本侨俘回国期间,发生 在远东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其内容既包括了日本侵略者从面临战败到最后覆亡的全过程,也包括了胜利的中国人民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收复失地、修复战争创伤和处理战后遗留问题的全过程。把在这个时期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将历史真相重新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侵略战争及其必然结局。为什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总是妄图发动侵略战争?为什么至今仍需要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本书为我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提供了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增强保卫我国神圣领土的决心和信心的精神武器。

大人的日本史

大人的日本史

涂丰恩

已完结· 10.33万

为什么日本会成为今天的日本?   面对急遽变化的国际局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成熟的眼光,重新认识这个熟悉的国家、陌生的历史。   ◇ 采取“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为何独厚荷兰人,又如何与世界互动?   ◇“黑船”来袭,让天皇成为权力中心,组成新的大一统国家?   ◇ 迈入现代的日本,如何用蛮横手段将北海道、琉球纳入国土?   ◇ 关东大地震,创造出现代东京,却点燃了日本、韩国之间的仇恨?   ◇ 铁路的发展,建构了日本井然有序的社会纪律?   ◇ 看似平和的日本社会,也经历过躁动不安的年代,发生大规模的社会抗争?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

(美)柯博文

已完结· 23.00万

日本问题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是本书的主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种政策在“西安事变”中并没有中断,直到1 937年8月在上海爆发战争,它才被完全放弃。作者在民族国家建设的分析框架下,用国民党、共产党叙事之外的“第三只眼睛”审视国民党政权建设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一致与冲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南京十年建国时期”(1927~1937)的认识。

艰难决战:日本山口组百年风云

艰难决战:日本山口组百年风云

萧亮

已完结· 21.73万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日本政府和警方同黑帮组织山口组家族较量的艰难过程。披着所谓“合法存在”的外衣,就可以为所欲为、呼风唤雨?“暴力与犯罪”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容忍的,山口组也不例外,这个“亚洲神秘组织”的构成,正在悄然变化……本书生动地介绍了山口组家族的发展和在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重点描写了警方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稳 定 社 会 环境,不 惜 一 切 代 价 同犯罪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

你所不了解的冷门知识

你所不了解的冷门知识

小巫博士

已完结· 11.03万

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充斥着一些十分有趣,却又琐碎、庞杂的小知识,这就是被人们称为“笨蛋问题”的冷知识。比如,为什么减肥总是从明天开始?你的笔迹会透露什么特别信息?为什么脑子一到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相亲时不带闺蜜是有科学道理的?解酒药真的会让人千杯不醉?…… 虽然这些“笨蛋问题”给人感觉“很冷”,但是这些“冷知识”却与“冷笑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越是“冷”,就越有趣、越吸引人,正如美国科幻文学大师艾西莫夫所说:“人类是唯一获得越多冷知识越感到快乐的动物。” 《你所不了解的冷门知识》试图从一个玩笑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某些正经问题,以妙趣横生而不失专业精准的行文展开,由浅入深,娓娓道来,旨在为每位读者呈现出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一生要了解的未解之谜

一生要了解的未解之谜

黄峻菠

已完结· 6.35万

书籍可以使人博闻,书籍可以使人广见,书籍可以使人明智,只有书籍才能满足您无尽的求知欲和旺盛的好奇心,而我们为您倾力打造的这本《一生要了解的未解之谜》,就是此类书籍之中的佼佼者。阅读此书,您时而随着千年之前的古罗马军团纵横于欧亚战场 时而伴着万里之外的大西洋海豚嬉戏在汪洋大海 这一刻尚在为民族英雄岳飞的悲壮遭遇扼腕叹息 下一刻又会因一代魔王希特勒的最终下落拍案惊奇。

阴影中的日本

阴影中的日本

(美)本尼迪克特

已完结· 28.99万

在美国曾竭尽全力与之战斗过的对手中,日本无疑是最为特殊的对手。我们要用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思维方式与行动标准来面对如此特殊的一个强敌。相比于之前1905年与沙俄作战的情况,我们这次的对手同样是一个全副武装、训练有素的民族,它们对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来说,都可以称之为“异类”。

日本经济产业解析:改革、创新与演进

日本经济产业解析:改革、创新与演进

张玉来

已完结· 22.21万

本书主要从经济和产业的角度,对平成时代的日本进行阐释和分析。研究认为:平成时代的日本并非所谓“失落的三十年”,改革与创新才更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平成时代的日本各项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日本的综合实力及其国际竞争力需进行深入梳理和解释;对日本企业需进行更全面、深入地研究、把握与分析。

治好病的不止药——人人都要了解的生命法则

治好病的不止药——人人都要了解的生命法则

禹璐

已完结· 8.61万

系统健康学的创始人为邱安。系统健康学对人体生理部分的基本认知都源自中医学和西方医学,但是它既不同于中医学,也不同于西方医学,它是以现代医学模式为核心的医学实践。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的健康是生物、心理、社会三部分的统一。 把注意力放在健康上或放在疾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向。在探讨健康时,要始终意识到,健康的主体是人。所有的健康要素绝非独立于人而存在,它们只有与人结合才有意义。只有看见人——看见人的生理现状、心理活动、社会背景,才能对他的健康状态有清晰准确的评估,才能制订相应的健康方案。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1932~1936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1932~1936

万斯白

已完结· 14.64万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书中痛斥日本所谓“文化”及日本在华的野蛮举动,揭批了日本毒害中国人的种种细节,如“九一八”事变之后不久,整个东北到处充满了“毒气”,东三省各大城市无一处街道不开鸦片烟馆,借此毒害中国人的身体及精神,攫取中国的财富。这些细节让当今的读者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的丑恶形象,并了解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野心。本书出版后,作者受到日本军方的痛恨,并在数年后的1943年,被日军杀害于马尼拉。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傅高义

已完结· 7439

傅高义为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日本和中国研究专家。《日本*》自出版以来在美国、日本畅销,新加坡政府甚至把它列为部长和高级官员的书。书中作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从公民教育、社会福利、犯罪率控制、政治体制等七个方面分析了日本发展的原因。作者对日本制度的优秀方面进行了赞扬,但也没有忽视其缺陷。正如副标题“对美国的启示”所示,本书着重强调了日本制度值得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全6卷)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全6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

已完结· 136.08万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拉面:国民料理与战后“日本”再造

拉面:国民料理与战后“日本”再造

【美】乔治·索尔特

已完结· 11.49万

《拉面》是一部以食物为切口探究日本社会变迁的研究性著作。醇厚、咸香、暖和的热汤拉面于19世纪末引日本,因明治维新的城市化发展而被视为具有阶级色彩的大众食物。而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拉面已成为了风靡全球的日本饮食标签。本书将拉面的逐步流行归因于全球语境下的政治和经济变迁。借助近年解密的战后美国政府档案,及电影、漫画、电视节目、流行文学等多样化的日本历史材料,索尔特揭示了地缘政治局势演变和经济发展、媒体舆论、消费主义对社会生活及饮食的密切影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