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谭佳宾

已完结· 14.34万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即家庭的教育方式不是来自学习与探索,而是来自传承。父母的教育经验往往是从上一辈的教育方式中获得。这不是错误,却是种遗憾。因为很多过去的经验都已经无法适应今天的发展。所以,当父母仍然依照许多老的经验,秉持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为孩子铺设人生道路,并在陪伴孩子行走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轨道的偏离。这种潜在的教育危机比任何教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都要可怕。父母必须觉醒,并且改变自己的观念,将自己的教育理念由继承转变为探索和学习。

不是孩子不听话,是你不会表达

不是孩子不听话,是你不会表达

徐奕发

已完结· 11.21万

孩子渐渐长大,总是会面临各种苦恼和困惑,但是他们反而对父母关闭心扉,不愿意向父母倾诉。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孩子也是如此,父母一定要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这样才能顺利打开孩子的心扉,得到孩子毫无保留的倾诉。 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教会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让父母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和孩子说话,与孩子共同成长,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紧密。

正面管教孩子100招:不打不骂不娇不惯培养好孩子

正面管教孩子100招:不打不骂不娇不惯培养好孩子

徐望华

已完结· 18.20万

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心心妈

已完结· 13.02万

安全感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有了安全感,孩子才能放心地探索世界 随着现代社会对育儿知识、心理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在孩子生命*初几年,培养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充足的安全感是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指标。的确,拥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都是暖色调的。他没有太多辛苦的情绪损耗,能集中能量去探索世界、学习新知;他会拥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在将来生活得更幸福。 在本书中,作者提炼了妈妈培养孩子安全感的六大关键:*,妈妈要“看见”并了解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提供所需要的爱;第二,妈妈要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去滋养亲子关系;第三,妈妈要学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第四,在出现沟通问题时,妈妈要学会反思,以避免问题再次发生,从而提升亲子关系的品质;第五,妈妈要学会照顾自己,拥有好情绪,这样,才能让孩子内心更加安定;第六,好妈妈还要学会巧妙地处理好与“养育合伙人”的关系,以获得更多支持。

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瑞士)葛安妮,葛碧建

已完结· 6.56万

心理学家葛氏妇总结自己30年的心理治疗经验,以“孩子的内心独白”这一独特的形式,真切而生动地述说了孩子的痛苦和欢乐,促使父母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去感受孩子最本真的需求。他们还用32个真实的案例,帮助中国家长反思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治疗自己的童年创伤,同时有效避免将错误的教育模式沿袭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好妈妈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沟通的8堂课

好妈妈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沟通的8堂课

吴学刚

已完结· 14.87万

你已经多少次下定决心要教育好孩子又半途而废了?不吼不叫,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的沟通才可能更顺畅一些。与其吼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惹大人生气?为什么我总是忍不住发火吼骂孩子?为什么与孩子90%的争吵是可以避免的?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做心灵的交流?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小学版

韩笑

已完结· 10.96万

小学的时代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从幼儿园到小学,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作息时间、自理能力的要求等,都截然不同。面对环境的诸多变化,孩子们能否适应,可能会决定他接下来小学生涯能否顺利展开。本书给妈妈们提供了教育小学阶段孩子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如何做一个不吼不叫、温和坚定的

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如何做一个不吼不叫、温和坚定的

鲁鹏程

已完结· 12.42万

早上赖床、不写作业、不收拾玩具、做事拖拉磨蹭、晚上不睡觉……这一件件的小事,都成为妈妈朝孩子乱发脾气、大吼大叫的导火索。朝孩子大吼大叫已经取代打骂,成为一种新的体罚方式。妈妈经常是超孩子吼叫之后后悔、自责,但是下一次还是忍不住吼孩子! 吼叫属于语言暴力的一种, “吼叫”虽然只是一分钟的事情,但是对于孩子的伤害却非常之大,甚至贯穿一生。长期对孩子吼叫、乱发脾气,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疏离,更会让孩子变得优柔寡断、不自信、懦弱、缺乏安全感,而且他长大之后,也会吼叫自己的孩子。 本书由50万册畅销书《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作者,“不吼不叫”理念提倡者、推广者鲁鹏程老师所著,不仅分析了妈妈大吼大叫的深层原因,更提供戒掉吼叫的方法和技巧。 让妈妈终止吼叫,做一个温和坚定的好妈妈!

开局就被师姐一顿暴打

开局就被师姐一顿暴打

未尝不可

已完结· 26.38万

陆尘一场意外来到异界,奇异的发现自已只要不断的被揍,就能不断变强,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师姐我求你打我一顿吧!各位师兄,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场的诸位师兄都是辣鸡。陆尘的各种作死之旅就此开始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高中版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高中版

李力

已完结· 10.00万

好妈妈要通过各种和孩子相处的细节,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引导他们正确地成长。不吼不叫,不仅是一种教育智慧,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

倾听,成就孩子健全人格

[美]克劳迪娅·M·戈 尔德

已完结· 11.63万

通过生动的故事、敏锐的洞察和前沿的研究,戈尔德博士指出:一次短暂的倾听可以让情感关系发生巨大的转变。当我们能够把自己从控制行为的迫切需求中解放出来,能够把行为看作一种交流方式时,我们就有机会帮助孩子和我们自己渡过难关,并培养出具有心理弹性、拥有真实自我的下一代。

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王佳

已完结· 24.02万

这是一本结束父母与孩子冲突对抗、带来父母与孩子亲密合作的智慧宝典,也是一本让数千万家庭拥有更加轻松快乐氛围的家长指导手册。

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尤岭岭

已完结· 17.66万

孩子有如一棵小树,需要家庭的温暖来呵护,需要赏识的阳光来照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存在,他具有独立的个性,也应有他的教育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以为然,对表扬也毫不在意,父母的话似乎起不到一点作用了。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企图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驯服孩子。但实践证明,用冷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远远胜过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家长如果能把精力放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得到的教育结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做,孩子一定喜欢(套装三册)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做,孩子一定喜欢(套装三册)

韩笑 李力

已完结· 31.39万

小学的时代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从幼儿园到小学,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作息时间、自理能力的要求等,都截然不同。面对环境的诸多变化,孩子们能否适应,可能会决定他接下来小学生涯能否顺利展开。本书给妈妈们提供了教育小学阶段孩子的一些建议和方法。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初中版

不吼不叫:妈妈这样教,孩子一定喜欢:初中版

韩笑

已完结· 10.24万

每位父母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作为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初中三年,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更要谨慎有加。那么具体教育孩子时,家长要注意哪些问题?又该怎么做呢?这便是本书阐述的重点。在本书中,我们为家长提供了实用、科学、操作性强的教育方法,在阐述道理的同时,为家长提供了具体的教育良策。让家长在全面认识了孩子的成长问题后,能够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给孩子指明正确的成长方向。

养好脾胃孩子不积食不生病

养好脾胃孩子不积食不生病

李爱科

已完结· 7.68万

[中国纺织出版社]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不打不骂不动气的教育法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不打不骂不动气的教育法

途龙

已完结· 9.56万

你的孩子是不是喜欢与你对着干?是不是喜欢顶撞长辈?是不是对你的教导充耳不闻,是不是经常大喊大叫,是不是随意发泄情绪?是不是不爱学习,是不是让你感到崩溃?其实,这都是孩子叛逆的表现。 本书从孩子的“叛逆”问题出发,告诉父母们孩子叛逆的普遍存在性,并且摒弃了传统“棍棒教育”的思想,给出了一些我们可以学习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相信这些技巧能帮助你解决孩子的叛逆问题,让你的孩子真正不伤及个性地成长起来。

不急不吼 轻松养出好孩子

不急不吼 轻松养出好孩子

何小英,魏华,李丛

已完结· 8.73万

孩子起床上学拖拖拉拉,家里“兵荒马乱”,怎么办?每天催催催,让他早点上床睡觉,怎么这么难?孩子爱撒谎,原因竟然出在家长身上?我都喜欢玩手机,怎么才能让孩子不沉迷手机游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的孩子如何学会独立思考?孩子不爱练琴,我该坚持还是放弃?不爱学习只想玩,我该拿他怎么办? 别着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办法! 本书是三位优秀妈妈培养孩子的经验总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沟通5个关键方面,带领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经过作者亲身实践并被很多家庭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本书提供的方法能帮助家长找到与孩

3岁对了,孩子一生就对了

3岁对了,孩子一生就对了

陈荣赋

已完结· 6.94万

本书针对O~3岁这一特定年龄孩子的生长发育特征,从心理、情绪、交际、说话、学习、绘画、音乐、智能、体能等各方面,深入探讨了3岁之前孩子的内心和个性世界,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了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总结,为父母提供了有效的育儿参考方案和指南。 把握0~3岁关键期,引导孩子走好漫长人生的关键一步。3岁对了,孩子的一生就对了!

养好肺孩子不咳嗽不过敏

养好肺孩子不咳嗽不过敏

李爱科

已完结· 2.21万

[中国纺织出版社]

妈妈这样做,孩子不生病、胃口好、长得高

妈妈这样做,孩子不生病、胃口好、长得高

高智波

已完结· 7.65万

俗话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怎样在寒暑交替、减衣添食中,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所有家长都关心的话题。 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很容易生病,尤其是关于脾胃、肺方面的疾病。这就要求父母要懂得一定的医学知识,尤其是中医方面的育儿智慧。本书集结了专业医师多年的临床经验,针对孩子挑食、吃饭不香,脾虚、感冒、咳嗽、长得慢等常见问题做出中肯的指导,提供实用的家庭调养方案,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家长安心养育。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管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管不好的孩子

晏良云

已完结· 11.42万

[中国纺织出版社]

闲话家训:女孩这样教就好了

闲话家训:女孩这样教就好了

刘川

已完结· 14.85万

人生来是软弱的,所以需要力量;人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人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能力。并且,人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以及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由教育赐予我们。而这种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物,其中,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完全不由我们决定,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某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

不批评会表扬培养自觉主动的好孩子

不批评会表扬培养自觉主动的好孩子

李萍

已完结· 10.81万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为什么你说话孩子就不听

为什么你说话孩子就不听

郭春光,王珍珍

已完结· 3193

[中国纺织出版社]

接纳力三部曲: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接纳力三部曲: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海文颖

已完结· 11.50万

[电子工业出版社]

好孩子成长智慧书:全十册——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好孩子成长智慧书:全十册——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谢普 蔡景仙

已完结· 596

我查出孩子畸形时,老公正和他的女兄弟打黑神话

我查出孩子畸形时,老公正和他的女兄弟打黑神话

灵境故事

已完结· 9556

怀孕三个月,孩子被查出有发育畸形的风险, 我给陆泽打电话,准备和他商量要不要继续保胎。 电话却迟迟没人接,他却不耐烦地发来短信:"我在开会,别找我。" 五分钟后,闺蜜突然给我发了一张朋友圈截图, 他搂着他女兄弟的肩,对方也亲密地与他头靠头。 【熬了几天,终于和兄弟通关了黑神话。】 我看着他一片空白的朋友圈,这才明白原来我被屏蔽了。 这一次,我没有质疑,没有哭闹,更没有去找他兴师问罪, 一旦不爱了,真的就无所谓了。

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有心的父母都能培养出一流的孩子

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有心的父母都能培养出一流的孩子

王佳

已完结· 16.16万

《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有心的父母都能培养出一流的孩子》以孩子成长发育中各个年龄段会出现的敏感期为切入点,告诉父母应该怎样认识、把握和运用孩子的敏感期,尽量给孩子鼓励、爱与自由,并帮助敏感期孩子健康成长。《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有心的父母都能培养出一流的孩子》收录了80多个孩子(0~12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均由家长或是老师记录,全面深入地揭示了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而且每个案例后面的点评文字就像一把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海报:

让专注成就孩子的一生

让专注成就孩子的一生

陈雪梅

已完结· 15.92万

《让专注成就孩子的一生》主要内容简介: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过:“天才,首先是专注力。”一教育专家也说:“专注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当今,缺乏专注力是不少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是许多家长烦恼的根源。孩子学习若不专注,就会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作为家长,与其为孩子的学习煞费苦心,盲目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让孩子上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做无用之功,不如先把握教育的根本之道——通过恰当的训练,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使孩子的心灵之窗变得明亮起来,让孩子变得耳聪目明。这样,孩子才能由“充耳不闻”变为“耳聪目明,全神贯注”;才能纠正孩子视听错误率高,抄写错误等毛病,变得认真、细致、有耐心;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听课效率低的情况,使孩子变得更加完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