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实践研究](https://qijiupload-1251952132.picsh.myqcloud.com/storage/uploads/epub/2022/10/22/045814MhzPop0thN.jpg?imageView2/1/w/118/h/158)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实践研究
晏然
已完结· 13.80万字
科技创新问题研究是个长期的热。在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形态下,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对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并对“技术”“科技”“技术创新以及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行了辨析。
晏然
已完结· 13.80万字
科技创新问题研究是个长期的热。在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经济形态下,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对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并对“技术”“科技”“技术创新以及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行了辨析。
吕廷杰
已完结· 14.33万字
2020年年初开始,新基建密集进入高层的布局。在新基建的七大重点发展领域中,有四个领域属于信息基础设施,而5G则被排在了第一位。5G不仅意味着手机换新或信息下载速度更快,还意味着智能时代的来临和万亿市场的开启。 本书作者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教授,凭借其多年深耕行业的经验和广博的科技商业知识,用生活化的语言,详述5G新基建带来的商业机遇风口,剖析应对变局的策略。全书内容包括: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5G对相关产业的影响;5G如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相互赋能;5G如何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动社会变革。 整本书从通信、金融、医疗、内容、泛娱乐等行业切入,细致分析5G应用的商业路径、创
徐剑
已完结· 39.94万字
本书反映了那些不断研究科技创新的电网科技精英们,那些持续探索技术革新的普通工人们,他们从来都只把饱满的激情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他们不谈功,只说业。
(日)井上达彦
已完结· 6.25万字
初创或成熟,企业均面临革新困境,本书倡导由模仿进而革新,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模仿,一是能带来短期利润增长的产品模仿 二是为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的结构模仿。《模仿的技术 企业如何从“山寨”到创新》还提出了独特的金字塔形分析架构,从企业资源、活动、价值、定位四个要素揭示模仿的要点,分五步骤提供由模仿到革新的路径,结合星巴克、7-11、强生等6家知名企业的案例,帮助经营者掌握模仿的方法,以应对竞争,创造革新。
李建军
已完结· 10.61万字
《创业密码2》是《创业密码》的延伸和完善。本书对创业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包括如何把握趋势,成为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如何构建理想的商业模式,创业初期营销怎么做;如何找到可靠的合伙人,创业初期的团队如何建设;如何使用创业工具;初创企业融资的要素.消费升级和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关键点;早期项目如何选择孵化空间,等等。创业者把握好创业的这些环节能够有稳定的心态,自信地面对人生的关键选择,成功创业。本书适合初创企业的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管理者阅读,同时对寻找投资项目的投资者也有一定的帮助。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 编著
已完结· 20.13万字
【美】埃德沃德·莫里森
已完结· 7.91万字
本书适用于任何个人、团队和组织通过有效的协同去解决“大问题”。去中心化的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型组织形态,传统的领导力方法论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挑战。为了达成战略性愿景、使命和目标,实现突破性创新,敏捷领导力作为新兴的领导力形态,能够掌控协同、整合资源,让团队和组织发挥巨大价值。 本书提供了能够调动松散资源,帮助领导者完成战略目标的指导方法。作者埃德沃德及其核心团队长期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和欧洲等多地的商业组织和公共服务部门提供战略规划、创新规划和变革计划指导,开发了注册商标为“战略行动”的敏捷领导力模型,总结出十项敏捷领导力技能。25年来,他们指导了包括美国NASA在内的数百个小组,协同了数千名参与者,并通过严格的测试和评估不断完善“战略行动”模型。
陈志钧,匡小龙
已完结· 11.61万字
随着5G时代的来临,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等技术应该如何运用并且为实体经济赋能?本书系统介绍和论证了5G时代区块等新技术的诸多应用案例,以及新技术在未来能给我们的实体经济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在风云变幻的商业社会中,全社会都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包括区块在内的新技术变革与商业创新,更应该结合自己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积极主动拥抱新技术,借助新技术助力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陈宝明 李东红 于良 等 著
已完结· 20.41万字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和通力合作的开放平台,是解决制约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研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保障。 《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典案例》一书以案例的形式,对半导体、汽车、能源、饲料、化纤、集成电路、肉类加工业、医疗器械、食品安全等26个行业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内容涵盖联盟的成立背景、建立过程、运行状况、管理机制、工作成效以及科研成果等。本书作者在分析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产业的发展情况给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可供其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借鉴和参考。 《国家产
王睿
已完结· 8.21万字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将技术创新的强渗透性和发展变化性置于社会文化的普遍联系之中。讨论了全球化时代技术创新的文化嵌和遗传基因,揭示了技术创新由信息交换、新兴网络及智能技术、商业模式和服务创新、集群技术创新引发的持续空间放特;由主体认知差异性、主体关系复杂性、创新方案冲突性引发的协商博弈特;由效率优先、持续竞争引发的经济目标下的技术功利主义。
(美)皮埃罗·斯加鲁菲
已完结· 8.67万字
一直以来,科技似乎总是与人类战争形影不离。但就像铁可以用来制作致命的刀剑,又可以用来建造铁路,连接不同国家的人一样,科技也可以是和平的捍卫者。 本书创新地提出“和平科技”这一概念。《硅谷百年史》作者、硅谷文化的灵魂人物皮埃罗·斯加鲁菲与资深媒体人牛金霞携手对话脸书、优步等世界名企,研究这些公司如何用“和平科技”创造大量财富,打造百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他们还深入斯坦福和平创新实验室,独家披露科学家们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测量“积极和平指数”的10年研究成果。 此外,作者还采访了多位世界知名教授、作家及科技界人士,向读者呈现出地球上*有智慧的一群人有关“和平科技”的思想结晶,同时向我们描绘了下一个引领社会变革的“和平科技”产业雏形。 《科技与和平》既是对人们单方面狂热追求科技进步,有意无意忽略科技负面影响的冷静反思之作,也是回答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科技和社会的前瞻之作。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编著;乔标主编
已完结· 33.75万字
2022年,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将赋能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工业技术创新领域不断出新出彩,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逐步深入推进,这将助力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书详细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最新进展、动向和未来趋势,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要求和建设进展。希冀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及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基本概貌、取得的成效及美好前景。
张寒旭,罗梦思,韦文求 主编
已完结· 12.02万字
[电子工业出版社]
李傑 著
已完结· 239.13万字
这不是一本写给企业的书,而是写给个人的书。它更关注的是如何帮助读者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进阶,从而提升他们的职场竞争力。它会告诉读者该如何化解工作中的潜在风险,以实现自我保护。这不是一本泛泛的概念读物或机械式的教科书,而是一本经验凝结的实操手册。它围绕供应链中每日、每周、每月??的具体事务,以创新的视角进行讲解。如何将平凡的工作变得高效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本书通过对捷径和规律的总结,以及对实用单证、台账、公式、模板、软件工具的整理,为读者提供参考。如何让困难的工作突破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本书提出了诡谈四法、内部竞价机制、全息盘点法、新型差异指标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了若干创新解难的方法。如何为复杂的工作明确方向?针对这一问题,本书提出了十欲分析、经脉观察、四化定向、境界管理等内容,为读者展现了独到的工作指导方法。本书作者在软件培训方面的从业经历,使本书具有极强的技术特征,力求通过大量的表格、逻辑关系图、思维导图、软件截图等手段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这不是一本写给企业的书,而是写给个人的书。它更关注的是如何帮助读者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进阶,从而提升他们的职场竞争力。它会告诉读者该如何化解工作中的潜
李傑
已完结· 25.93万字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编著;乔标主编
已完结· 12.09万字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编著;乔标主编
已完结· 12.09万字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编著;乔标主编
已完结· 12.09万字
(美)马西亚·莱顿·特纳(Marcia LaytonTurner
已完结· 6.20万字
王志刚,张友琴,俞强 著
已完结· 9.01万字
本书是由资深绩效改进专家王志刚倾力打造的应用工具书。作者凭借其18年的管理实务经验,将国际前沿的BEM与本土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实用的绩效改进方法。 本书深入剖析了BEM的核心理论,并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该模型在组织中准确界定问题、构建创新方案,并克服执行障碍。同时,结合丰富的实践案例,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方法和工具,帮助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快速应用所学,实现绩效的持续提升。 本书的主要特色在于其系统性和实用性。不仅理论扎实,更注重实际应用,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绩效改进框架。无论你是企业家、管理者,还是对绩效改进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编著
已完结· 12.53万字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编著
已完结· 12.53万字
王睿
已完结· 19.35万字
李建军
已完结· 23.54万字
创业密码.2,科技创新时代的创业与投资
晏然
已完结· 29.12万字
佚名
已完结· 9.95万字
张瑞雪 王丹王琦著
已完结· 14.08万字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路线图编委会 编著
已完结· 16.79万字
袁明新,江亚峰 主编
已完结· 6.72万字
汪和平,刘新跃,张洪亮 著
已完结· 13.01万字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形成技术引进良性发展模式,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本书共分为8章,综合运用生态学、博弈论、系统学等相关理论与知识,在研究了技术消化吸收的限制因子及技术消化吸收的本质的基础上,构建了技术消化吸收的知识生态运作体系,以及促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新模式——奔流创新,并对技术引进良性循环发展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总之,本书不仅对如何开展技术消化吸收进行了系统研究,还丰富了技术创新的方法与路径,可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者以及企业中从事技术创新的科技人员提供范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