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法律法规适用研究与实践:投标文件编制要点与技巧
张启浩,张鲁婧
已完结· 17.21万字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律法规与招投标活动实践相结合、法律法规具体条款与法学原理分析相结合,注重论点分析依据的法定性,注重分析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活动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全书共五章:招投标法律法规体系;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供应商的资格条件;工程招投标的资格条件;信息技术类工程资质分析;投标文件编写要点与技巧。
张启浩,张鲁婧
已完结· 17.21万字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律法规与招投标活动实践相结合、法律法规具体条款与法学原理分析相结合,注重论点分析依据的法定性,注重分析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活动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全书共五章:招投标法律法规体系;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供应商的资格条件;工程招投标的资格条件;信息技术类工程资质分析;投标文件编写要点与技巧。
杜文龙
已完结· 24.01万字
央视特约评论员、军事专家杜文龙倾心力作! 紧扣军情热点,审时度势观察分析装备问题,全面解析新锐兵器,视角精准专业。 彰显历史担当,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安全的强烈使命
胡适
已完结· 3.55万字
胡适传统文学研究(第一卷)
张永喜
已完结· 15.02万字
从文学翻译到文化翻译:王佐良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
陈建华
已完结· 35.94万字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靠前卷,属于“总论”之一。全书涉及近百年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方法论和话语转型。书稿作者高屋建瓴地探讨了我国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话语转型问题,并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全面观照和简明扼要的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外国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书稿分为上下篇。上篇涉及百年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详细阐述了形式理论、元方法论、“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以及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等问题,并对这些方法论各自的优劣长短进行了符合实际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下篇以学术话语转型为线索,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反思,将外国文学研究视为一种话语建构与实践活动。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借鉴话语分析的方式,既有史的梳理,也有论的深入。
叶南客
已完结· 20.48万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文明篇》以人类文明发展史为实践背景,系统总结提炼了以东西方文明观念为主轴的人类文明观的形成与变化规律,深入探究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建构的历史过程,进而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科学阐释社会主义文明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并从社会主义文明理念、社会主义文明行为、 社会主义文明制度三个层面全面而具体地阐述社会主义文明的现实运行形态与主要价值逻辑。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创新实践,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创建的内容、特征与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深入阐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新样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文 明篇》的最后,结合
程爱丽
已完结· 18.30万字
跨文化传播就是指社会信息的跨文化传递,或者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跨文化运行,也就是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关联不同文化的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还涉及人类社会中诸多文化要素的扩散、渗透和迁移。究其实质,跨文化传播就是一种沟通和建立不同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共存的关系的文化交往活动,或者说,是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跨区域的一种“延伸”过程。
韩传强
已完结· 13.26万字
本书是一部敦煌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学术著作,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订完善而成。全书对相关校本和写本搜罗殆尽,录校细致审慎,研究多有新见,资料完备、录校精当、研究深入,对同类敦煌文献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学术意义。
诸葛忆兵
已完结· 38.11万字
近年来,对宋代文学之研究,视野愈益开阔。学者尝试从多种角度切入,或与不同学科关联,努力拓展宋代文学研究之领域。首先,是文体学研究之兴起,提示学者每一文体的特殊性。从文体学角度着手,诸多纷争不决的学术问题,会有新的解决途径。其次,是科举制度与文学创作之关系,为宋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再次,重点个案研究。通过重点个案研究之深入,深度剖析宋代文人的政治活动与文学创作,宋代文学研究在面的关注背景下,有点的深化。
胡适
已完结· 6.79万字
胡适传统文学研究(第三卷)
王寿林,张美萍
已完结· 19.45万字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先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保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有稳定而恒久的作用和影响。法治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在修养
袁筱一王静
已完结· 29.22万字
袁筱一、王静著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6卷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精)》考察了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状况,对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本卷关注法国文学在中国的阐释主体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法国文学研究中某些个案的讨论,诠释在历史维度读者期待与研究个体三重作用下的法国文学的研究特点。本卷由华东师范大学袁筱一教授和王静教授领衔撰写。
俞辛焞等
已完结· 487.09万字
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本院日本研究的历史及其成果,为今后的日本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并献礼南开大学成立100周年,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策划了“百年南开日本研究文库”的编撰出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是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研究水平较高的专门日本研究机构,特别是在日本史的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知名的水平。本文库包括日本的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各领域,是一套系统研究日本历史问题的专门丛书。本文库既是百年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成果的集体展示,也彰显了南开大学日本研究的深厚底蕴。
张亮
已完结· 12.13万字
《阶级、文化与民族传统》是张亮教授独立探索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第一个重要成果。它和张亮教授后续系列成果一起,有力推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持续深展。这一著作让学界充分领略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壮丽思想景观,在某种意义上,亦改变了学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路径。它以清晰的方式重建了爱德华·汤普森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系统,使中国知识界对汤普森乃至整个英国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理论”把握成为可能。它也因此跻身本研究领域的经典参考书目之列。
胡适
已完结· 7.70万字
胡适传统文学研究(第二卷)
刘雨珍
已完结· 20.75万字
中日文化交流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展开,但是这个时期主要是中华文明影响日本,而到了近代以后,中日的文化交流呈现相互学习和影响的局面。本书生动解析了东亚视域中的文化交流,以及中日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过程,并分析了在这一东亚文化影响的环流中产生的诸多问题。
杨旭辉
已完结· 30.79万字
本书是国内外学术界*次将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做系统研究和论述的专著,全面系统地展现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晚清近代现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影响。这些成就对后世影响巨大,不仅对近代的龚自珍、魏源、谭献、况周颐、康有为以及现代学术史上以顾颉刚为首的 “古史辨派”学者影响深刻,对今天的学术思想亦有启迪。
范世康
已完结· 24.11万字
《傅山论坛》自2012年8月创刊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不仅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方,而且传播至江浙一带,可以说影响绵延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已经成为国内开展傅山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近几年来,研究傅山的队伍日益扩大,不仅有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而且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研究者不再局限于山西人士,也吸引了南方的人士。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过去的研究傅山的学术问题,进而拓展研究傅山的思想。这一可喜局面,与傅山学社和中华傅山园诸位同仁的努力,特别是傅山学社社长范世康先生正确的策划与领导是分不开的。
林凌
已完结· 10.41万字
本书是张维为主编“中国话语丛书”中的一种,由相对独立的8篇文章组成。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一个原来被排除在外的人群如今被迅速地吸纳到这个世界中。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借助技术的红利,最终还将自己的审美和文化趣味推向了前台,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技术和资本市场,以及文化市场。作者聚焦“工业党”文学、“速食电影”(如B站up主“谷阿莫”等)等网络文化新现象,在总结西方国家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与意识形态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讨论、思考在互联网新技术条件下如何实现更为合理、有效的文化治理逻辑与途径,实现文化宣传工作中的群众路线。
杨夏鸣
已完结· 16.72万字
本书是国内学界首部从美国视角来系统研究日军南京暴行的专著。一方面,全书通过大量外交档案、决策者日记等第三方一手资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各种暴行及其关联性;另一方面,通过上述一手资料,作者在国内外首次论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不仅了解日军在南京所犯的暴行,而且进行了回应。本书还考察了日军南京暴行对美国民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美国抵制日货运动及其效果,并揭示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与日军南京暴行之间的联系。
刘岳兵
已完结· 31.52万字
近代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中,学者之间的相互往来、著作的相互翻译、思想的相互启发等,在彼此交流中实现了适应各自社会需要或自身发展的创新,从而达成了双赢。本书即是对这种互惠与双赢的历史事实的探讨,这不仅有利于纠正以往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偏面强调日本对中国的影响的单向思维定势,而且对进一步分析近代日本知识建构中的中国因素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健钧,唐国强
已完结· 13.18万字
《唐叔虞文化研究文集》的出版,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件要事,更是山西历史文化的幸事、大事!她为山西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里程碑”式的非凡意义: 一是承前启后。该文集的内容,以唐叔虞文化为重点,上承唐尧文化,下启晋文化,脉络清晰,一以贯之。其研究成果弥补了唐叔虞之前关于“唐尧”“古唐国”“新唐国”等文化研究方面乏善可陈的空白。唐叔虞以降至三家分晋,各阶段均有论述。凡论文,或引经据典,或探究索引,或寻根探源,点点均有交代。任何观点绝非空穴来风。加之资料厚实,信息量之大之广,前所未有。为今后系统而深入研究唐晋文化打下了坚实而厚重的基础。
陈建华
已完结· 37.41万字
《俄苏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7卷。本书是一部学术史研究著作。本书以俄苏文学研究的百年历程为线索,以学术转型为理论框架,对俄苏文学研究情况进行了深入考察,对长达百余年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进行了全面观照,在充分展示中国俄苏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俄苏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
周启超,张进
已完结· 48.67万字
《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3卷。全书总分为五章,其中解放前的文论研究为一章,解放后的文论研究分为四章。按照系列套书的统筹规划,该卷秉承套书的总体要求,注重原生态,竭力走进国外文论引介与研究的历史,以欧美文论、日本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俄苏文论为经线,以学人、学说、学刊为纬线,细数百年来中国学人在引介和研究外国思想家的学说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同时也见证了外国文论在中国的旅行印记。本书在梳理中反思当代中国的外国文论引介路径与接受格局上的现实问题,探索我国未来的外国文论引介的战略规划,研究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实践。
胡适
已完结· 15.57万字
胡适传统文学研究(第五卷)
江宁康
已完结· 25.79万字
江宁康、金衡山、查明建著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4卷美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精)》梳理了中国的美国文学研究的脉络和重要成果,对研究的源头和相关的学术机制进行了阐释。本卷借鉴计量史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对学科发展的状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力求对靠前的美国文学研究得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评价。本卷还关注学术组织和机构的活动,关注当下青年学者群体的成果,强调学术自觉和学术创新的学科史意义。作者包括南京大学江宁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金衡山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等。
胡适
已完结· 12.37万字
胡适传统文学研究(第六卷)
陈建华
已完结· 40.14万字
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2卷,外国文学研究的多维视野)(精)》系总论卷二,主要从宗教学、社会学、译介学、叙事学等角度考察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并探讨了其他相关问题。本卷由陈建华教授主编,约请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清华大学王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浙江大学张德明教授、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厦门大学王诺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麦永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郝岚教授等学者撰稿。
李征,谭晶华,魏大海
已完结· 2.94万字
陈彬
已完结· 27.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