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
已完结· 7.87万字
本书精选了代表作者艺术水平的散文,其中《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更是让我们记忆深刻。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
朱自清
已完结· 7.87万字
本书精选了代表作者艺术水平的散文,其中《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更是让我们记忆深刻。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亲切。
雅瑟
已完结· 36.95万字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 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朱自清
已完结· 35.91万字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以时间先后为序,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诗与散文集《踪迹》中的散文,以及未曾编录成集的数十篇经典散文,并且仍按照朱自清先生生前编订的文集编排。其中包括《儿女》、《背影》等写实散文,感情真挚,动人心弦;也包括《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脍炙人口的借景抒情小品文,文笔清丽,情景交融。
金纲
已完结· 20.82万字
公元976年,太宗赵光义即位。践祚第二日,颁布“五条意见”(即位大赦诏),不见新格局、新气象,不见豪言壮语,但让中原士庶明白了一件要紧的大事——天子换了,天下没变。“太平兴国”的改元,也预示了一代圣贤致力于天下太平的政治理想,可天下并不太平......
闻道清北
已完结· 9.55万字
青少年在学习中似乎总有一些困惑。已经很努力地听讲和写作业了,可还是成绩平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想再上一层楼却总也找不到方法?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制订学习计划?而初中学段正是需要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困惑。
朱自清
已完结· 14.48万字
这本《朱自清散文集》从朱自清先生的近200万字的作品中精选了50篇,不仅包括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春》《荷塘月色》《匆匆》《背影》,还包括《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新年底故事》《给亡妇》《看花》等知名度比较高的作品。为了使读者阅读方便,编者将这些文章分为四章,分别是俗世烟火、山河风物、旅行断想、时论杂谈,让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淡雅清丽的文字,获得真正的美的享受。
朱自清
已完结· 12.48万字
范旭东,实业家,原名源让,字旭东。长沙人(祖籍湘阴),维新派人物范源濂弟。少入长沙吴镜蓉馆,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1900年随兄去日本,1908年考入日本西京帝国大学化学系。1911年回国,怀“工业救国”之志。1914年在天津创办久大盐业公司,为中国生产精盐之始。1918年又在天津成立永利制碱公司,所产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博览会上获金奖。接着在南京建造当时远东第一流的大型硫酸铵厂。七七事变后,他所办的工厂相继陷入敌手,他冲破包围,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入川,在四川又办起久大和永利分厂,继续生产盐、碱,以支援抗日战争。1945年在重庆病逝,送挽幛,上书“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南山
已完结· 10.79万字
本书选取了两宋名家词作近300首,每篇都附有注释和赏析。在选词上,除了名篇的选外,特别选取了能够体现词人整体创作特和艺术全貌的其他篇章。全书有识见、有考据、有性情,注释力求明白、准确;赏析尤其注重贴近词作本身,追求“不隔”。或逐句分析,或具体演绎词境,使读者在了解词作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更多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实现本书“有益初学”的目的。
朱自清
已完结· 12.53万字
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擘,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背影》《儿女》《给亡妇》般清浅日常的凡尘俗事,《春晖的一月》《冬天》《荷塘月色》般自然瑰丽的四时风景,《威尼斯》《柏林》《莱茵河》般边走边赏的旅行随记,《论青年》《论做作》《诚意》般思悟生活的时论杂谈……一字一句,或清隽沉郁,或质朴秀丽,皆有朱自清先生独特的审美旨趣和美学意境。 本书精选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四十余篇,以淡雅清丽的文字,于淡香疏影间带读者领略至真文学的无上魅力。
梅毅
已完结· 33.62万字
宋辽金夏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最激烈的时期。中原文明与周边的游牧文明在一次次碰撞中互相吸收,经历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淬炼带来的阵痛,最终顽强不屈地发展着。在这三百余年里,华夏人民以充满激情的创造力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在这个文明灿烂的伟大时代,纷争迭起,战火连绵,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赵匡胤继五代之乱而起,南征北伐,建立赫赫大宋;萧太后巾帼不让须眉,稳定国政,促进契丹壮大;元昊野心勃勃,开疆辟土,终成西夏霸业;完颜亮文才武略,改制迁都,推动金国汉化。更有文臣忠义,武将忠勇——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辛弃疾、文天祥,不以生死贫富移其志;杨业、狄青、韩世忠、岳飞、李庭芝、张世杰,不以成败利害动其心——共谱一段悲怆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邓明
已完结· 52.61万字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汇集了从明到清28位皇帝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 因而,具有史料-陛、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明清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
(唐)韩愈等
已完结· 29.67万字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诞生的成果之一,它以儒、道文化为主体,包含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具体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曲、赋、古文、书法、对联、灯谜、成语、中医、国画、传统节日、民族音乐等等,可谓博大精深,形式多样。
陈峰
已完结· 17.42万字
北宋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号称盛世;二是军事积弱,立国一百六十多年即被金所灭。出现这样的历史现象,与北宋实行的“崇文抑武”国策有着密切的关联。 宋太祖鉴于唐末及五代武人专权之弊,开始重用文人,抑制武将。这一政策经太宗、真宗完善,到仁宗朝“崇文抑武”政策已达*,文人代替武将开始掌兵。英宗、神宗、哲宗三朝虽欲扭转这一政策的弊端,但积重难返,终致徽宗、钦宗被金人所掳,北宋灭国。 北宋实行“崇文抑武”国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仅体现于宋朝在对外关系中始终处于弱势,更体现在内部政治运作中文武关系严重失调,导致杨业、陈尧咨、王德用、张亢、柳开、种世衡、狄青、王韶等人的悲剧命运,而这些有血有肉的案例又折射出北宋立国基础的脆弱,*终导致繁荣的北宋悲哀落幕。
张笑恒
已完结· 11.24万字
汇集北大名家思想,解读经典国学思想。 一书在手,犹如走进北大、清华的课堂,轻松将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尽收囊中。 阅读经典,读者可以和无缘谋面的历史巨人或不相识的朋友进行精神的对话。 《北大清华人文课》搜集、整理了北大、清华两所院校曾经和现在的大师们的人文思想精髓,以大师们真实的经历细致讲解了如何形成宽容和善、积极乐观、淡定自信、低调谦和等良好的人文品格,以及如何将这些品格所散发出来的力量运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解读当下人生困惑,更好地提升个人魅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北大清华人文课》是所有对人文有兴趣,希望更多了解人文思想的读者的案头,也是广大在校学生随时翻阅、培养正确人生态度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读物。
诸葛忆兵
已完结· 21.10万字
自隋唐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就从多方面影响着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生活,尤其对读书人的影响更为巨大,因而也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制约。科举制度在宋代得到极大完善,不仅大幅度增加了取士人数,还改善了科举制度的选拨体系和管理体系。长期以来,学界历来把研究重心放在科举制度及其社会意义等方面,着重史学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科举制度对当代文人作品文本的影响。科举制度作为对宋代文人影响最大的仕途晋升之路,其指向性最直接地影响了宋代文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主题。
辻渃
连载中· 2744字
这是一个战网游戏的天榜上的高手,因为父亲临死前的遗愿是不让他再碰游戏,可又是为何再碰游戏呢?
刘子健
已完结· 7.58万字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然而,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这却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11世纪曾经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在正统的笼罩下趋向内在、保守、封闭、自省,失去创新的动力。
朱自清
已完结· 9.51万字
朱自清是我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朱自清的作品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简约洗练、秀丽和美。本散文集分为抒情、人物、游记、小品四辑,收录《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绿》《冬天》《看花》等近40篇散文。它们都是进入朱自清文学世界的精品。
萧枫
已完结· 12.54万字
朱自清
已完结· 3.96万字
朱自清译文集
诸葛忆兵
已完结· 38.11万字
近年来,对宋代文学之研究,视野愈益开阔。学者尝试从多种角度切入,或与不同学科关联,努力拓展宋代文学研究之领域。首先,是文体学研究之兴起,提示学者每一文体的特殊性。从文体学角度着手,诸多纷争不决的学术问题,会有新的解决途径。其次,是科举制度与文学创作之关系,为宋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再次,重点个案研究。通过重点个案研究之深入,深度剖析宋代文人的政治活动与文学创作,宋代文学研究在面的关注背景下,有点的深化。
田昭林
已完结· 43.36万字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编年体、纪传体和本末体,全面反映上迄五帝时期下至新中国初期中国战争的全面历史。
朱自清
已完结· 26.32万字
这本《朱自清散文集》从朱自清先生的近200万字的作品中精选了50篇,不仅包括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春》《荷塘月色》《匆匆》《背影》,还包括《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新年底故事》《给亡妇》《看花》等知名度比较高的作品。为了使读者阅读方便,编者将这些文章分为四章,分别是俗世烟火、山河风物、旅行断想、时论杂谈,让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淡雅清丽的文字,获得真正的美的享受。
[美]包弼德
已完结· 27.33万字
本书对士之转型的梳理,直接继承和发扬了美国宋史学界关注“士人”的学术创变,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探索了深入理解唐宋思想转型的新方法与新道路, 它不依循理学的惯常叙述思路,而是从唐宋思想史的内部出发,揭示其起伏转折的轨迹。唐宋思想许多为人忽视的重要内涵,得到丰满的呈现,而理学的兴起这一前人论之甚多的问题,也因从唐宋士人转型和思想转型的大背景来观察,有了别开生面的阐发。书中对思想史的研究,综合了政治史、社会史、文学史等诸多领域的观察 ,其中从“文”的视角切入思想史,将文学史与思想史结合起来观察 ,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有所见。
朱自清
已完结· 14.44万字
《生命的韵律 朱自清美学文选》分五辑,从生活、古文、诗词、雅俗、生活等方面,依次梳理出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他的散文生动而鲜明地表露出其审美理想,以及审美理想内在矛盾的对立、消长、演化与发展。这种审美理想的内在律动,便是他创作的整体美学风格,也是他散文艺术风格的精义所在。他的散文至情至美,善于把写景与抒情融会起来,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把读者引入一种艺术境界。在偏重于“融理入情的”杂感里,继承了韩柳杂说中的“理趣美”,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叙事中有论理的美,在论理中有抒情的美,无论写景、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能为读者创造一种极为动人、极为和谐的氛围和情调,使读者深受感染,并引发共鸣。
佚名
已完结· 561字
杨旭辉
已完结· 30.79万字
本书是国内外学术界*次将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做系统研究和论述的专著,全面系统地展现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晚清近代现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影响。这些成就对后世影响巨大,不仅对近代的龚自珍、魏源、谭献、况周颐、康有为以及现代学术史上以顾颉刚为首的 “古史辨派”学者影响深刻,对今天的学术思想亦有启迪。
胡适
已完结· 18.18万字
本书是三集《胡适文存》的选本,选者是胡先生自己。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民国十九年十二月初版,二十二年二月三版。本篇便根据三版的本子。本书后方极少见,究竟已经出到几版,现在还不能查出。 这部选本是特意预备给少年人读的,朱自清就对《胡适文选》大加赞扬,认为是一部值得读的好书,并亲自撰写长达2万字的《<胡适文选>指导大概》(收录在《朱自清全集》第二卷)。本书第一次将《胡适文选》全本与朱自清的《<胡适文选>指导大概》收录成集,代表了胡适先生各方面的思想精髓,同时也展现了胡适思想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所产生的影响。
佚名
已完结· 42.51万字
范金民
已完结· 40.49万字
全书搜集和征引了大量政书档案、民间文书、文集笔记、地方志书、日记碑刻以及域外文献等一手资料,着重从制度规定与社会运作两个途径,对明清时代江南的科举盛况、人文活动、社会治理、城市风貌、书画收藏、契约文书和外国人眼中的视觉印象等,作了多角度考察和深入探讨,分析了江南科第冠海内、人文甲天下、引领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与原因,提出了诸多学术新看法,堪称江南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