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王伟光
已完结· 37.80万字
本书是作者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及成果汇编,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脉络,较为系统地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王伟光
已完结· 37.80万字
本书是作者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及成果汇编,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脉络,较为系统地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参考书。
黄进
已完结· 47.86万字
本书为硕士研究生警察文化课程教材。第一篇为理论篇,由警察伦理文化、警察意识形态文化、警察平安文化、警察法治文化、警察治安文化等内容组成。第二篇为实践篇,由警察科技文化、警察礼仪文化、警察执法语言文化、警察美育文化等内容组成。第三篇为域外篇,由英国警察文化、美国警察文化、日本警察文化等内容组成。
宏道
已完结· 33.59万字
苏曼殊贪于饮食,爱吃摩尔登糖,几乎不离嘴。一次身边没有钱买糖,便把嘴里所镶的金牙取下变卖,还风趣地称自己是“糖僧”。在日本留学时,有一次他给友人柳亚子写信,落款时津津有味地落款“写于红烧牛肉鸡片黄鱼之畔”,令收信的柳亚子捧腹大笑。孔子有哪“八不食”?你了解筷子使用的禁忌吗?为什么祭灶要用糖瓜或粘糕?我国壮族有哪些美味?董小宛有哪些拿手好菜?李渔的“买命钱”作何用?蝉的营养价值高吗?醋的历史悠久吗?以上问题,《千古食趣》中都有精彩的回答。
李问渠
已完结· 46.21万字
本书汇集了中外历史中的重要常识,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部分。它以时间为主线,讲述每一时间内的历史事件、文化名人和他们所创造出来的辉煌文明。书中篇目短小精悍,内容通俗耐读,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历史常识读物。
姜涛,卞修跃
已完结· 45.89万字
本卷题为《近代中国的开端》,按时间顺序实际上是全书的卷,在《中国近代通史》序列中属于第二卷,主要写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在本卷始的时候,统治中国的清王朝虽然有过昔日的辉煌,但早已从其*跌落下来,带着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逐步走向自己的反面。 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所发动的力图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战争的起因是毒品鸦片。英国在其扩大对华贸易的努力一再失败后,转而行可耻的鸦片贸易乃至鸦片走私以牟取巨额利润,并毒害中国人民。清政府针锋相对,从加强对鸦片的管制始,而严禁鸦片口,终发展为全面的禁烟运动。不知近代科学技术和近代战争为何物的东方老大帝国根本不是世界上个资本主义强国的对手。鸦片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和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
韩琦
已完结· 34.41万字
本书对拉美主要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做了分析、归纳,对其现代化道路做了叙述,指出现代化对各国政治制度、社会体制、经济发展、文化意识以及生活观念、生活模式带来的影响,各国依据自身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从中作者得出结论,现代化作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其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由于各国应对方式的不同,其后果也显出很大的差别。总起来看,拉美的现代化带来了拉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拉美的进一步发展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
钱乘旦
已完结· 32.80万字
本书是钱乘旦教授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的“俄罗斯东欧卷”,也是本系列的最后一卷,前面已出9卷分别为:总论卷、东亚卷、南亚卷、中东卷、北美卷、拉美卷、西欧卷、非洲卷、大洋洲卷。作者依据丰富可靠的文献资料,对俄罗斯、苏联、东欧(包括波兰、捷克)的现代化历程做了细致的梳理。本书认为,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是现代化的另一种道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模式,从而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科学性。
【日】吉田茂
已完结· 43.00万字
本书为原日本首相吉田茂的对日本战后经济复苏十年的记录。主要记录了日本战败后,从1946年5月到1954年12月,吉田五次组阁的近十年时间的历史事件。吉田政权,诞生于战后初期百废待兴的动荡年代。本书从吉田的个人角度,详尽地记录了他本人“躬逢其盛”,亲自参与并见证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对日本战后复兴道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但总体而言,由字里行间更多流露出的并非是文学上的趣味,而是政治家所独有的理性、坚忍、实干和勇气。
【美】詹姆斯•D.霍恩费舍尔
已完结· 44.29万字
1944~1945年,从太平洋中部到日本本土,美国跨越全面战争门槛。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第五舰队一路向西,引出日本的整个航母舰队,捣毁日军据点;陆战队正面登陆有数万防御兵力的塞班岛,在短短两个月内相继攻入塞班、关岛、天宁三岛;陆军航空队首次大范围空投凝固汽油弹,火攻东京,使在劫难逃的敌军陷入地狱般的火海。一系列战役帮助美军开辟了通向日本的空中走廊,使美军得以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次在战争中动用核武器。
叶朗,朱良志,孙焘
已完结· 30.96万字
《中国美学通史(1先秦卷)》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一卷即先秦卷。本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编叶朗先生为全书做的总序,对美学的基本问题及中国美学发展的脉络、特征做了精练的概述,反映出作者对美学基本问题以及中国美学通史的基本思考和基本观点,可视为一篇短的美学通识读物,第二部分是美学通史先秦卷的内容。本卷论述了中国美学起源时期先秦时期美学发展的历史。先秦史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时期,作者孙焘以先秦历史发展为宏观背景,梳理美学基本内容、观点及其发展的脉络和特征,主要是梳理诸子各家的美学思想,重点讨论各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以及这些这些美学思想与该思想系统中的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系。在写法上,以思想家(著作)为划分章节的依据,以美学问题为辅线,探究各家对相同或相似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
诸葛忆兵
已完结· 38.11万字
近年来,对宋代文学之研究,视野愈益开阔。学者尝试从多种角度切入,或与不同学科关联,努力拓展宋代文学研究之领域。首先,是文体学研究之兴起,提示学者每一文体的特殊性。从文体学角度着手,诸多纷争不决的学术问题,会有新的解决途径。其次,是科举制度与文学创作之关系,为宋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再次,重点个案研究。通过重点个案研究之深入,深度剖析宋代文人的政治活动与文学创作,宋代文学研究在面的关注背景下,有点的深化。
李卫
已完结· 34.81万字
纵览古今中外文化知识,阅遍精彩纷呈大千世界。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是人类社会在过去时间内的发展化成果,也是孕育人类辉煌未来的基础。正是文化的一脉相传和薪火承才造就了人类社会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因此,掌握必要的文化常识,不仅是完善个人素质的必经之路,更是推动社会步的重要因素。
范金民
已完结· 40.53万字
全书搜集和征引了大量明清文集、房地产买卖文书、地方档案、碑刻以及域外文献资料,着重从制度规定与社会运作两个途径,在明清赋税财政、地域商帮兴起、商事纠纷与商业诉讼、沿海航运与海外贸易、商帮经营活动、江南经济变迁、房地产文书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获得了诸多独特的学术新见解,推进了明清经济史、江南社会史和海运贸易史的研究,富有学术价值。
田昭林
已完结· 43.36万字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编年体、纪传体和本末体,全面反映上迄五帝时期下至新中国初期中国战争的全面历史。
汪朝光
已完结· 43.47万字
本书以国共谈判、国共两党的政治和军事的攻守态势以及国民党撤离大陆和新中国成立为主线,描述了1945-1949年中国近代社会两大政党以及两大政治和军事集团的战略决战过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广大人民与国民党及其军事力量斗争的复杂状况以及创建新中国的艰难历程。作者在叙述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以丰富的资料和正确的观点,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的状况。
张海鹏,李细珠
已完结· 43.82万字
凤凰文库的基本特征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中心,立足传播新知识,介绍新思潮,树立新观念,建设新学科,着力出版当代国内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以及文学艺术的精品力作,同时也注重推出以新的形式、新的观念呈现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优秀作品,从而把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并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转型。 凤凰文库努力实现知识学术传播和思想理论创新的融合,以若干主题系列的形式呈现,并且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它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中国化、政治学、哲学、宗教、人文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外国现当代文学等领域设计规划主题系列,并不断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同时,文库还将围绕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分批设计规划出新的主题系列,增强文库思想的活力和学术的丰富性。
陶尔夫,诸葛忆兵
已完结· 41.28万字
宋词的抒情功能在他们手中有了的表现和复杂的变化。词的风格表现更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晏殊的温润秀洁、柳永的靡曼谐俗、苏轼的清雄旷逸、周邦彦的精美典丽、李清照的清新流畅、姜夔的清空骚雅、辛弃疾的沉郁顿挫、吴文英的密丽幽邃、王沂孙的晦隐缠绵……。本书对北宋时期诗词名家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一评说,对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读者,本书将有很大参考价值。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翟奎凤选编
已完结· 41.36万字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梁漱溟在1920年代多次来清华演讲,两度借居清华园从事思考和写作,1927年受梁启超之邀,曾以讲师的身份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发表主题为“人心与人生” 的系列临时讲演,对清华国学院和清华学子产生了重要影响。故翟奎凤选编这本《梁漱溟文存》以示追念。本文存是梁漱溟一生重要代表作和文章的精选,与其它类 似文存不同的是,《梁漱溟文存》重在突显梁漱溟先生在传统文化和国学方面的卓识和睿见,以示先生在国学与人生哲学方面的精深造诣和独到体悟。
王振锁
已完结· 32.55万字
本书介绍了战前日本政党的概况(政党的起源、发展、衰退与崩溃),战后日本自民党的兴衰过程及其在战后日本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日本在野党的相关情况。
张宪文,杨夏鸣
已完结· 40.92万字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7:东京审判》全套共25卷约1200余万字,首批出版的8卷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内容包括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来犯日军进行顽强作战的历史档案材料,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尸体掩埋情况的大批资料,侵华日军官兵的日记、书信、回忆和证言,西方人士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史料,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史料以及战后国民政府所做的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调查统计材料等等,涵盖了大屠杀历史的各个方面,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当年的历史真相。
张宪文,王卫星
已完结· 32.20万字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9日军官兵日记与书信)(精)》是《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9册。《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分若干专题,汇集了来自各方面的史料,收集了中国军队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来犯日军进行顽强作战的历史档案材料;收集了大量的侵华日军官兵的日记、书信、回忆和证言;收集了一大批西方人士关于嘉峪关市大屠杀的文字史料;收集了一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收集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史料等等。本册收录的是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原日军官兵当年在中国战场上的日记与书信。它们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形。
顾建国
已完结· 38.10万字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是江苏文化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个浩大工程。与当下方兴未艾的全国性“文库热”相比,江苏文脉工程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全面系统的整理;二是“整理”与“研究”同步;三是以“文脉”为主题。在“书目编—文献编—精华编—史料编—方志编—研究编”的体系结构中,“研究编”是十分独特的板块,因为它是试图超越“修典”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一种学术努力。本书是一部地方文化学术著作,展示和总结了江苏淮安地区在历史上的文化发展和变迁。上编“淮安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阐述了淮安文化的创始与发轫、发展、繁荣及近代转型;下编“淮安文化的历史风貌”则聚焦淮安的水利文化、漕运文化、军事文化、淮医文化、美食文化、民俗与宗教、淮安方言、淮安文学、淮安艺术、淮安学术。
中国科学院大学动善时新经济研究中心
已完结· 30.08万字
新经济具有渗透性、融合性、轻资产、高成长、动态变化、基础环境依赖等新特性,《中国新经济发展报告2020》拟从政策分析、专题研究、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融资等角度,解读阐释新经济的来龙去脉,剖析培育发展新经济的土壤和环境,前瞻新经济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全面为读者呈现各级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政策解读分析,两院院士、各领域专家的真知灼见,以及新经济领域头部企业的企业家和创业家的实战思考与积淀。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已完结· 34.69万字
本书精选了高亨在1926年至1986年间典籍研究的代表作品,导论部分介绍高亨的生平,展示其学术渊源、为人为师的风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及其不同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丰厚学术成果,并择选高亨平生最为关注并且用力甚勤的三个领域--周易研究、诗经研究、老子研究,分专题阐述其学术特色与研究成就。
雅瑟, 张凯
已完结· 32.83万字
纵观古今,破译难题谜题 驰骋中外,探秘离奇现象 拔开层层迷雾,揭开种种谜团,还原事实真相!
赵中亚
已完结· 38.81万字
本书汇聚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毕业生徐景贤在哲学、史学、文学、新闻学以及天主教历史研究等领域的著作文章,以及其他序、跋、书评等文字。徐景贤是天主教教徒,毕生为教育事业和天主教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也积累了丰厚的成果。
张宪文,张宪文,吕晶
已完结· 41.72万字
《南京大屠杀文献史料丛书·见证与记录:南京大屠杀史料精选(套装共三卷)》是在《南京大屠杀真相》(三卷)基础上经过调整补充新史料编纂而成。《南京大屠杀文献史料丛书·见证与记录:南京大屠杀史料精选(套装共三卷)》主要摘选日方、西方和中方的重要史料。
盛乐
已完结· 33.47万字
本书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精心挑选了245套轻松有趣的心理测试题目,荟萃了性格、人格、学习、能力、思维、情绪、职业、社交、交友、智商、情商、心理、健康、财富、理财、恋爱、婚姻等17大部分的心理测试题目。在大多数测试的开头,配以富有启示意义、引导意义的导读以及一些小故事、小寓言;每个测试的结尾除了配以的测试结论以外,大部分还有精当实用的心理分析。这些分析都力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帮助得分不尽人意的读者解决实际问题。
杨念群
已完结· 31.94万字
本书为对当代历史研究的全面反思与阐释,以及反映出西方各种史学思潮在中国史学界的应用状况。本书不仅是作者近二十年对此一问题的持续思考的精粹集结,作者所提出的拓展史学进境的新思路需从跨学科的角度借鉴社会学的“中层理论”,更是史学界努力建立新研究范式的一次卓见成效的尝试。作者借对当代历史研究的反思与阐释,向更多学人分享了兼具全球视野的研究素养、剖析事物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研究思路和超越学科专业壁垒的研究方法,具体体现在宏观上要思考当代思潮变动下的政治动态与社会发展,微观上要带着问题意识深入社会观察生活,以此锤炼史学工作者通达的问题意识及超越局部事件的洞察力。
韩庆先
已完结· 32.65万字
二十四节气是传统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体现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本书作者将节气等自然时节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以及处事哲学。全书共分为春、夏、秋、冬四辑,每一辑下分六节,分别是每个季节的六个节气,每个节气一段阐述自然,一段讲述故事。这样将节气与民俗故事结合的叙述方式,充分展现了节气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其中的乡村故事极富乡土气息,情节丝丝入扣,让人欲罢不能。图书配有分别对应二十四节气的24幅精美国画插图,与内容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既突出了富有乡土气息的中国文化之美,又引人入胜,图文交织,惹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