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图强——近代的挑战与革新](https://image.cdn.qijizuopin.com/storage/uploads/epub/2023/05/18/054255PVBYQiPHQs.jpg?imageView2/1/w/118/h/158)
变法图强——近代的挑战与革新
侯杰;赵天鹭
已完结· 13.21万字
本书介绍了晚清以降中国的近现代化过程,阐述中国变革发展的规律与形态,启示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走势。
侯杰;赵天鹭
已完结· 13.21万字
本书介绍了晚清以降中国的近现代化过程,阐述中国变革发展的规律与形态,启示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走势。
(美)易劳逸
已完结· 13.21万字
国民党何以失败?这是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后,一个在国际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现代中国发展中一个非常值得反思的问题。易劳逸教授通过国民党自身的各种材料,运用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形成的方法,摘取若干典型事例,精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作者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是因为缺乏美援,而是由于其自身的弊病和分裂,诸如腐败无能、纪律废弛等等。《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的价值,可以用雷利·桑德兰的一句话来概括:“对国民党失败这一问题的新近研究会由《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而得以开拓。
王废
已完结· 13.21万字
当我们再次回望那个已经远去的年代之时,胡适、傅斯年、陈寅恪、林语堂、于右任、徐志摩等一位位民国大师的身影,依然如同一座座丰碑一般矗立在面前——大半个世纪之前,他们是一群为改变民族命运而努力的书生,大半个世纪之后,他们成为了一群被后人敬仰的大师。 本书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将大师们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他们的命运经历及学术作为,非常清晰的展现了出来,充分地反映出民国大师们的独特面貌和精神风骨,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
王淼
已完结· 13.20万字
肝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掌管着代谢、解毒、凝血、免疫、胆汁生成和排泄等多项功能。本书汇集了肝脏的常见问题,告诉大家养肝的重要性和日常护理肝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识肝、养肝、护肝的家庭实用养生指南。从找到病因到调养,无论是肝脏亚健康还是已经有了肝病,都可以用书中的小方法来改善。
傅菲
已完结· 13.20万字
傅菲是当代新锐散文名家。他的作品关注自然,体察人情,构思精巧,语言诗性,细节传神而饱满,诸多元素的成熟杂揉,使他的散文充盈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悲悯情怀。本书大部分篇章都是“多线叙述、多人物结构” 的扇面式写作,从而摆脱了传统叙事的单调、抒情散文的虚空,勾勒出大时空下人物命运的悲欢。他的文字呈现出的是一种纯粹而简约的美学格调。
【马来】黄锦树
已完结· 13.18万字
得到推荐,豆瓣评分8.5的高分作品!2017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金鼎奖文学图书奖获奖作品,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马来西亚华文重量级作家黄锦树,以原貌引进大陆的短篇小说集。 本书笔调魔幻,刻划细致,在一个篇章里死掉的人物,下一个故事中又复活了;看上去是同一个角色,却在不同故事里有不一样的性格。读着让人迷失在潮湿溽热的南洋雨林深处中,同那个小家庭一起畏怖惊惧,一起轮回转生。
麦迪
已完结· 13.17万字
不露声色,以阴忍狠独治世;抛却是非,以察变恩威驭人。
张伯伟,卞东波
已完结· 13.16万字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与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阐释了中国文化对东亚文明的影响。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已完结· 13.16万字
《沉思录》《人,诗意的栖居》套装共两册。
高建群
已完结· 13.16万字
本书忠实再现了七十二位王侯、九十四位将相的纵横捭阖、生死荣辱,及众多士人、刺客、隐士非同凡响的行迹,呈现了一部全息互动的百年战国史,也展现了思想与历史的微妙互动,历史对人性的深刻影响;演绎了庄子一生行迹、思想形成过程、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互动,及其对时代与人性的冷眼旁观与独特评议,复活了一个傲视王侯一身骨气、学无不窥超越百家、卓然自立于整个战国时代乃至人类精神世界至高处的至人庄子形象。
吴锦平
已完结· 13.16万字
卓越的领导力,取决于你的思想层次、你的管理信念,以及你为提升领导力所采取的行动;取决于你深刻的自省,以及对与生俱来想成为领袖的自我愿望的发掘;更取决于被领导者是否心甘情愿死心塌地追随你。
祈莫昕
已完结· 13.15万字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非常态人类”,他们散落在世界各地,也潜伏在我们身边。但凡正常人,遇到这些人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却有少数人在关注这些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就是心理疗愈师。 本书作者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疗愈师,认真倾听各种疯言疯语,在不让自己发疯的前提下,尽可能深入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剖析各种精神病案例,作成此书,意在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这群“少数人”,还原出一个值得更多人关注的真实世界。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非常态人类”,他们散落在世界各地,也潜伏在我们身边。但凡正常人,遇到这些人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却有少数人在关注这些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就是心理疗愈师。 本书作者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疗愈师,认真倾听各种疯言疯语,在不让自己发疯的前提下,尽可能深入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剖析各种精神病案例,作成此书,意在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这群“少数人”,还原出一个值得更多人关注的真实世界。
李飞
已完结· 13.15万字
野史的话题,正经的解密! 这里有你不知道的历史冷知识!这里可能颠覆你对历史人物的印象! 翻开本书,看看严肃背后的别样面孔。可以让你在正史中刨出生猛爆料的三国历史。 一个个历史人物在书中栩栩如生,涉及到史实又不失严谨,为大家辨析了演义和史实之间的界限,揭示了许多曾被人们忽视的历史真相,使人们在谈笑间便能领略历史的真义。 这是一本让人读得开心、记得牢靠、有趣有料有深度的正经三国历史!
吴光远
已完结· 13.15万字
禅,梵名禅那,是一种禅定的方法。禅宗,因主张以禅来概括佛教的修习而得名。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所谓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自我)为主旨。相传其传法世系是菩提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慧能,前者主张渐悟,后者主张顿悟,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弘法,形成“南顿”、“北渐”两派。后来,慧能的南宗取代了北宗,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所以说,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的宗派,也是中国佛教的成就。
梁漱溟
已完结· 13.15万字
《印度哲学概论》原为梁漱溟于1918—1919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印度哲学课程期间的讲义,后经修订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印度各宗概略”“本体论”“认识论”“世间论”四篇,全面介绍了印度哲学各宗的思想及其与佛教的关系,开启了学院派研究的先河,是中国现代印度哲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傅菲
已完结· 13.14万字
本书是一部思考身体的散文集,以《相逢》开篇,以《告别》结束,暗示了人生的过程。本书以人体的器官为叙述的切入点,以身体为触角引向生命意识的内核,叙说的不仅是作者个人隐秘的内心体验,更是关乎爱情、亲情、疾病、时间、生存与死亡的思考。身体是时间的容器,不仅承载着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承载着每一个人生命体验中的喜悦、快乐与隐痛、悲凉,作者以忧伤如歌的文字一一复活了曾经淡忘在人们记忆深处的鲜活的生命体验。
【英】马特·平克特,马克·罗伯茨
已完结· 13.13万字
作者结合其作为学生和教师的个人经历,考察了以下主题的研究:焦虑、成绩、行为、霸凌、课业、自尊等,针对男孩学业、态度、行为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让男孩获得学业成功的同时,变得更快乐!
李宁
已完结· 13.12万字
说体重的变化,牵绊着每一位妈妈的心。本书以此作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从备孕到怀胎十月这一期间内的饮食方案,并根据孕妈妈每个月身体的不同情况,为读者展现不同的科学饮食搭配,方便读者根据自身所需按月份进行检索。考虑到孕妈妈不能吃药,书稿中还对孕前、孕中、孕后的常见病列举了详细的饮食调养方法,帮助妈妈在不伤害宝宝的情况下,尽快战胜疾病,以健康的状态迎接宝宝。
(爱尔兰)伊恩·罗伯逊
已完结· 13.12万字
信心为什么可以在后天习得? 本书结合心理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的知识,阐述了信心是如何在我们的心智、大脑、身体中发挥作用的,探讨了它从何而来,又如何练就等问题。信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装置,可以帮助我们把想象变成现实,更勇于承担对于生存至关重要的风险……本书将深度剖析信心的底层逻辑,带你认识到信心可能带来的威胁和机遇,帮助你扭转思维方式、培养掌控感,启发你学会驾驭信心。
赵华夏
已完结· 13.12万字
本书说古论今,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一些低调做人的道理。告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走好自己的一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处世方法。
华业
已完结· 13.11万字
如何维护与促进青少年身体、心理健康地成长,是家长、学校及全社会都十分关心的大事。作者结合常年心理卫生中心的工作经验,介绍了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症状,引导读者特别是家长正面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成因,特别针对如青少年厌学、升学焦虑、成瘾性行为、失眠多梦、拖延、习惯性撒谎等50个常见心理困扰问题进行逐一答疑解惑,通过对感知情绪、成因分析、纠正与调适的思路给出建议以及注意事项,目的在于使读者从中获得借签和参考,问题严重的一定及时科学就医,切勿盲目自愈。
徐小跃
已完结· 13.11万字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但就其思想、精神和信仰之“形而上者”之道的层面来说,其主要反映在核心价值观里,而这些核心价值观往往是通过诸多美德体现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所积淀着的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所包含着的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所代表着的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帜都要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来具体表现。 作者通过长期研究,从诸种美德中选择出足以能够全面而又精确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及其精神的十种美德,最终提出十德说,即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作者追根溯源,从词义出发对这十德进行了释义,梳理了传统诸经典对这十德的相关论述,进而结合当前的形势,分别阐述了十德的现实意义。
(清)蒲松龄
已完结· 13.10万字
《聊斋志异》是清初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本书精心挑选了96个经典篇目,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聊斋志异》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借描绘狐仙鬼怪,反映人间百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书中既有对漆黑如墨的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赞叹……尤为可贵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美爱情。
【美】卡伦·霍妮(Karen Horney)
已完结· 13.10万字
我们生活这个社会由于竞争的压力充满了普遍的敌意,人与人之间这种潜在的敌对性紧 张,其结果是导致不断产生的恐惧——害怕遭到失败的恐惧以及对他人潜在敌意的恐惧,这 种恐惧又因为害怕自己的敌意遭到他人的报复而增强。霍妮对病态人格的种种心态进行了精 彩而透彻的分析:我们的焦虑、痛苦,以及我们在个人生活和他人交往中所遇到的种种障 碍。《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系统地论述了我们这个时代竞争的加剧和安全感的丧失,指出 当下个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所能做的既不是反抗这个时代,也不是消极地适应,而是寻 求一种积极的竞争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讲,本书是一本很好的自省式读物,它指引我们保持 每个人的个性,而不是把所有的人放在竞争的大潮中听之任之。
陈冠任
已完结· 13.09万字
《犹太人的智慧》主要内容包括:犹太民族在2000多年的苦难经历中,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古代,犹太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仅次于古埃及人;到了近现代,犹太人更是给世界带来了科技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犹太民族还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多、最杰出的名人,比如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精神分析学之父弗洛伊德,19世纪伟大的诗人海涅,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等。这些伟大的人物,如同璀璨的群星,照耀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犹太这个非凡的民族,将永远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因为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到处都印有犹太人的足迹!
【日】佐佐木克
已完结· 13.09万字
日本国家的现代化始于幕末时代,以美国人佩里来航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为导火索,引发了天皇、朝廷、幕府、各藩之间的争斗角力,最终统一在“破约攘夷”的口号下,通过吉田松阴、坂本龙马、大久保利通等有识之士的努力,日本探寻自身的崛起之路,导致了幕府的垮台,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转变。
罗翔
已完结· 13.09万字
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易小荷,董啸
已完结· 13.07万字
《soul客文艺:生而为人》是“soul客文艺”系列的第三本。收录了蒋方舟、任晓雯、张发财、王小山、张宏杰、阿丁、阿乙、周洁茹、邵艺辉、风行水上等知名作家的文章,与他们一起探讨“生而为人”的意义所在。我辈尚未死亡,故而无法完全理解生之欢愉。生死两端里面的这段旅程,但凡在经历之余多些思考,便不免要触及到意义的些微求索。然而与上升的神性相比,人更多的是向地狱堕落的勇气。太宰治*著名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据说是太宰治从别人那里打的小抄,许多年后,它又出现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面,用以说明人之耻辱来自宿命或者现实,甚至连生存都是种愧对他人的打扰。 如果真的有洗脑专家就好了,一切思维和记忆,被机器洗得干干净净,仿佛擦拭后的卫生洁具,洁净如新。谎言闪着光泽,贩卖着虚假的希望。
王波
已完结· 13.07万字
总体介绍了企业博物馆概念。分析了企业博物馆规划设计思的差异,梳理设计一般流程,探寻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设计新方向。为企业博物馆运营管理提供常见问题解决思路,提供品牌传播建议,探讨人员管理之道。并通过经典案例解析对企业博物馆建设提供实际案例参考。
张素丽
已完结· 13.06万字
《鲁迅与中国传统美术/文学研究丛书》聚焦于鲁迅创作与中国传统美术的历史关联、鲁迅与中国传统美术的思想“对话”,旨在打通“文学”与“美术”的学科壁垒,深入鲁迅文学文本的艺术世界,体察文学想象的视觉逻辑,追索词句遗留在图画线条、色彩里的生命和芳香。作者从“思想对话”与“形式研究”两个维度着眼,考察鲁迅与汉画像、文人画、民间画、魏碑等的内部影响关联。采用“文学与美术”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挖掘了艺术思维对鲁迅文学创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