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书库

完本状态
搞定对方心理大全集

搞定对方心理大全集

牧之,向敏

已完结· 32.02万

牧之编著的《搞定对方心理大全集》分为上下两部分,系统地整理了识人方法以及应对不同人的策略。上部分着重从人的肢体、语言、声音、品行、行为细节、兴趣爱好等方面人手。重行分析,让读者通过这些内容了解一个人的心理变化,然后适当采取巧妙的语言应对以及倾听、将心换心、情感笼络、见风使舵、攻其弱等方法来搞定对方心理。 《搞定对方心理大全集》下部分主要介绍怎样和面试官、上司、下属、同事、女人、男人、顾客、陌生人、朋友、对手、小人交道,怎样才能获得对方的好感,怎样让自己在人际圈中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等。

随时的修养Ⅱ(套装共8册)

随时的修养Ⅱ(套装共8册)

(美)约翰·缪尔等

已完结· 63.52万

人人都是渴望回归田园的。“阳光不在我们身上,而是在我们心里,那里树林轻拂,繁花盛开。” 一个人的生活,有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那就是你眼睛所看到的自然,与内心默念的诗句。 每个人都渴望寻找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条件去迈出那一步,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放弃自己现有的生活。而愿望,一直在那里。这时候,阅读,可以让你在内心里,踏上那段旅程。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隽永的诗句会带你克服内心的危机,穿过迷茫,越过坎坷,重归宁静。 日常生活,忙忙碌碌,如果能抽出一点时间来阅读,你希望收获什么呢?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

张道一,徐飚

已完结· 2.66万

南京云锦是中国古老的丝织技艺的杰出代表,位于中国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有“东方瑰宝”、“中华一绝”的美誉,2006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云锦》一书着重介绍其历史发展过程、技艺特点、及其在当代中国工业化背景下的处境与状况。

致青春:你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致青春:你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刘川

已完结· 19.29万

中国近现代的许多伟大人物,如鲁迅、钱钟书、钱学森、苏步青、竺可桢、李嘉诚等,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这在他们日后的成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教育专家统计,凡参加过传统文化学习的青少年,无论在智力提升、知识积累、品行修养、才艺开发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同龄人。而诵读是学习经典的一项重要方法,通过诵读可开发大脑,提升记忆力和理解力。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可在文化知识积累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这直接有助于青少年们提高语文成绩和写作能力,并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 刘川编著的《致青春(你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读本,共分5篇,意在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介绍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

说话的方圆艺术

说话的方圆艺术

孙郡锴

已完结· 15.93万

信息时代说话能力对每个人都是如此重要,精研说话的方圆之道,在像人生的旅途中,任何天堑都三言两语之间变通途。   说话的方圆之道是赢人气、成大事的真本事。   天天说话不就会说话。一个人说话的水平代表着他做事的水平,决定眘他成事的高度。方与贺合天地两极,也代表着阴与阳、柔与刚的两种至高境界。就说话两言,方则针锋相对,有理有据,圆则通融达变、八面玲珑。方圆互用,于小处可广交发、赢人气,于大处可惊天地、泣鬼神。

英国通史·第三卷 铸造国家——16—17世纪英国

英国通史·第三卷 铸造国家——16—17世纪英国

钱乘旦,姜守明,黄光耀,许杰明,蔡蕾,胡传胜

已完结· 27.23万

《英国通史》内容包括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两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写作方式上,充分吸收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细致描述英国历史的轨迹,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之外,本丛书突出社会生活的叙述,还原历史上英国人的生活状态,是一部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英国通史。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史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史

朱姝璇

已完结· 27.49万

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动于广东(含海南岛)和广西境内的多支人民抗日武装的统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武装。在抗日战争后期,这些人民抗日武装逐渐发展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潮汕地区)、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梅埔地区)以及桂东北人民抗日游击纵队临阳联队、桂东南、桂北、柳北等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抗击和牵制了日伪军15万余人,不仅配合了全国抗战,也打破了日军变华南为其进行太平洋战争后方基地的妄想,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及东南亚的对日作战,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是少有的把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叙述、概括和综合的研究著作,以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史实为依据,从分析各部队建立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叙述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各部队的发展沿革、战役战斗、部队建设及抗日根据地建设等,客观评价了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了历史经验,力求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卷七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卷七

【宋】袁枢

已完结· 24.95万

由《两匈奴叛服》《诸羌叛服》《鲜卑寇边》《嬖幸废立》《梁氏之变》五篇组成。《两匈奴叛服》《诸羌叛服》《鲜卑寇边》,叙述了南北匈奴与东汉王朝之间的战争及其归附、羌族不断起兵反叛以及东汉屡次派兵镇压、鲜卑族壮大后与东汉王朝发生冲突战争的历史过程。《嬖幸废立》《梁氏之变》记录了东汉殇帝、安帝、北乡侯、顺帝的继位过程和东汉外戚梁氏家族的兴衰以及和帝至桓帝年间宦官与朝臣、外戚的斗争。

英国通史·第六卷 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

英国通史·第六卷 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

钱乘旦,陈晓律,潘兴明,陈祖洲

已完结· 34.11万

《英国通史》内容包括自远古至2016年英国公投的历史,是对近两百年来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总结,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国通史,代表了中国学者英国史研究的话语方式和话语体系。写作方式上,充分吸收中外英国史研究的既有成果,细致描述英国历史的轨迹,在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之外,本丛书突出社会生活的叙述,还原历史上英国人的生活状态,是一部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英国通史。

近代中国的乡谊与政治

近代中国的乡谊与政治

唐仕春

已完结· 18.58万

乡土,是中国人的重要情感支撑,而乡谊则是在乡土的基础之上建构而来。本书将连接同乡关系的乡谊与政治加以联系,重点考察了明清以来乡谊流动与政治运作之互动。作者试图以明清同乡京官印结为切入点,观察政治制度运作与出仕者的社会生活,通过会馆禀请和衙门给示晓谕讨论清朝基层社会法秩序;紧扣近代同乡群体转型成为公共团体的时代脉搏,探讨了政治运作中乡谊流动网络的拓展与分化、影响乡谊流动的因素、乡谊流动的后果等方面,从而分析乡谊流动与政治运作既协作又冲突的多重面相。本书凸显了观念史与社会史的结合,并尝试在社会史与政治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中日文学与文化交流史研究

中日文学与文化交流史研究

刘雨珍

已完结· 20.75万

中日文化交流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展开,但是这个时期主要是中华文明影响日本,而到了近代以后,中日的文化交流呈现相互学习和影响的局面。本书生动解析了东亚视域中的文化交流,以及中日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过程,并分析了在这一东亚文化影响的环流中产生的诸多问题。

女人这样最美丽

女人这样最美丽

席海燕

已完结· 18.11万

什么样的女人最美丽?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沉吟、深思的话题。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无论时空如何变换,时尚音符如何跃动,追逐美丽注定是女人生命季节里不变的旋律,有美丽才是真有魅力…… 女人的美丽,体现在姣好的容颜;女人的美丽,体现在婀娜的身姿;女人的美丽,体现在追求完美的魅力;女人的美丽,体现在高雅独特的品位;女人的美丽,体现在浓厚细腻的情感;女人的美丽,体现在丰富深厚的内涵;女人的美丽,体现在别具一格的个性……

沈从文给少年的阅读课(第二册)

沈从文给少年的阅读课(第二册)

沈从文

已完结· 7.38万

《沈从文给少年的阅读课》全四册甄选沈从文的小说、散文、杂文和书信共68篇,展现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土人情、女孩子们的性灵纯真、对淳朴百姓的歌颂、对商业化都市的讽刺,及其人生经历和人生追求。让少年们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体会文豪遣词造句的功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一册·小说:本册精选沈从文以人物为主题的小说,包括《玫瑰与九妹》《爹爹》《凤子》《三三》和《雪晴》,有的充满了对人物精彩的刻画描写,有的饱含诗意从容的心灵世界,有的则是对社会的讽刺。 第二册·小说:本册精选沈从文以景物为主题的小说,包括《船上岸上》《石子船》《冬的空间》和《静》,小说有的充满了秀美的风景,有的饱含浓浓的乡愁,有的则是对社会的讽刺、对人性冷漠的批判。 第三册·散文与杂文:本册精心甄选了沈从文的散文与杂文,汇成景物集、人物集、沅水集和抒怀集。这些散文和杂文,有的是写山光水色,如《春游颐和园》《凤凰山观景》;有的是写湘西的风俗人情和山光水色,如《常德的船》《过节和关灯》;有的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辨如《生命》《潜渊》《白魇》。

莎士比亚经典喜剧

莎士比亚经典喜剧

朱生豪

已完结· 24.53万

《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代表作,堪称精华中的精华,是了解社会百态、人性本质的百科全书,无论你是谁,都可以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持久的心灵震撼,在成长、爱情、信仰等方面产生共鸣并获得启发。 朱生豪经典译本,再现莎剧神韵,历经70年时间考验,无数读者口碑相传,成为中文世界的传世译本。 全新作家榜版《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底稿出自朱生豪逐字逐句翻译并亲自编辑审定,由世界书局于1947年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作家榜历时一年半精编精校精排,囊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十大悲剧,《错误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暴风雨》等十四部经典喜剧。 此版本一经问世,读者口碑相传。

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

双传学

已完结· 24.00万

本书始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治国实践,科学归纳和深度解读其中关于历史思维方法的具体阐述和创新表达,考察其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实践价值。本书注重强调政治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广泛吸收借鉴国内该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和观点,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践特征,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和体会历史思维方法,更好地推进广大干部群众的认知认同,更好地把握顶层设计蓝图,更好地推进“四个全面”的贯彻落实。

望穿你的心

望穿你的心

史威生

已完结· 38.95万

我们在这本书中,重点在于通过女人的心理变化和细微的心灵体验,来揭示女人、解读女人。这首先要求男人以平等的心对待女人。当你的眼睛平视着女人的眼睛时,当你的手指触动女人手指的跳跃时,男人与女人的心正在沟通,正在靠拢。你会感受到男人与女人的心灵碰撞出的激情!

食光机:食物中的当代小史

食光机:食物中的当代小史

西门媚

已完结· 13.66万

食物记录时光,对于食物的需求促进着时代的变化。这是一本个体成长记忆手册,也是一部当代社会发展变迁史。作者用诙谐轻松的笔调讲述作者自年幼起至今与美食、与城市、与朋友的故事,文字有丰富的气味与画面感。通过食物、食事这一线索,勾勒出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时代变迁史。且书中配有作者自绘的水彩插画,色彩明朗、简洁大方且富有童趣,令书中内容的想象变得更加具体可感,增添了阅读的乐趣。

龙骨星船

龙骨星船

吴霜

已完结· 12.37万

神秘蜕变的科幻故事新编; 重述神话的全新东方夜谭 ; 骑桶人作序推荐; 艺术家良亮人手绘系列插图。《龙骨星船》是吴霜蜕变为羽南音的华丽登场,重述科幻维度中的东方夜谭:浩瀚星空的秘密藏在五千年中华造字文明里;宇宙中无法触碰的孤独被一只外星百灵凝结为金色的丝绒。

抗战中的中山陵

抗战中的中山陵

苏艳萍

已完结· 10.01万

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中山陵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在抗战风雨中经受了数年考验,依然伫立不倒。本书对中国军民在中山陵开展的抗日战争过程进行了综合评述,配有一定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内容积极感人,准备作为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图书。

帅气逼人的历史

帅气逼人的历史

胡坚

已完结· 9.36万

中国历史上的帅哥,和其他人有着怎样不同的命运潘安、卫玠、纳兰容若、司马相如、慕容冲、独孤信、兰陵王、韩子高、董贤……每一个帅气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段让后人感叹的历史。 本书以嬉笑怒骂的文笔,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帅哥的人生经历,嬉笑怒骂,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帅哥史”。

挺进者陈然

挺进者陈然

胡雁冰

已完结· 21.48万

黑暗的时代快尽,美好的时代将临,我们时刻准备着,做勇敢的冲锋! 《挺进者陈然》是一部关于革命者陈然的长篇小说。全书开篇从陈然被捕写起,以现实和回忆的双线交叉叙事结构,将陈然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现实线讲述了他被捕和遭受刑讯、狱中办报、制订计划、反思和英勇就义,回忆线则讲述了他的少年时光、剧团岁月、教书和做工经历、办报和地下斗争直至被捕的往事,再现了一位青年革命者的传奇经历。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周庄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周庄镇

徐耀新

已完结· 4.77万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承载着厚重而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保护好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特色,就能为我们的家园情怀留下栖息之所——只有留住“乡愁”,才能“记得住乡愁”。2016年底,江苏省文化厅开始组织编写“精彩江苏”丛书,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地方戏曲、书画艺术、红色文化等多个方面,这既是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延展千年文脉、推动文化建设、凝聚精神力量的创新实践。 “精彩江苏”丛书第一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首批图书正式出版,第一批推出24本。本系列共50本,涵盖我省50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展现了江苏历史演变中岁月累积的文化智慧与古物风貌,彰显了江苏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丛书采用“口袋本”的形式,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便携易读。一卷在手,令读者观尽江苏名城名镇名村之无限精彩。

所有权与正义:走向马克思政治哲学

所有权与正义:走向马克思政治哲学

张文喜

已完结· 32.34万

本书从正名或语言表述到法哲学的多视角考察,讲述了好的生活或好的社会在马克思眼中是什么样的,并特别集中于所有权与正义这个棘手问题。在马克思那里,并没有一种现成的关 于好生活或好社会的哲学。本书强调,惟有重新开启马克思政治哲学新的境域,才能摆脱马克思主义者在现代性中的言说规范困境。

党政机关公文与军队机关公文之比较

党政机关公文与军队机关公文之比较

蔡振康

已完结· 16.36万

本书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军队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相关规定,在党政机关公文与军队机关公文异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侧重阐述党政机关公文概念、特点、文种、格式和行文原则等;依托例文,立足从“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出发,用通俗的语言和文字一一介绍党政机关15种公文的写作处理。

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

海关密档:民国海关事件掠影

杨智友

已完结· 13.40万

民国以降,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依然尾大不掉。中国的国门不是中国人看守,而是外国人把持!从晚清政府削弱海关权力,到孙中山南方革命政权与洋人叫板 从地方军阀动摇海关根基,到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海关权益逐步回收,外籍税务司制度日趋式微,直至在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随风而逝。但是,那曾经激荡在历史天空中的一幕幕海关风云,却永远不会湮没……本书以六位民国风云人物参与的重大海关事件为切入口,在全景展现收回海关主权艰难历程的同时,折射出海关视野里斑斓多彩的民国历史镜像。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杨栋梁

已完结· 24.74万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 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常识

常识

[美]托马斯·潘恩

已完结· 12.60万

《常识》鼓舞了民众参军战斗的热情,普及了共和制的基本理念,坚定了民众脱离殖民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的信心,成为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关键著作。《常识》还成为了哺育人类自由思想的经典,为整个人类迈向自由的历史,做出了极为特殊的贡献。其后的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都从潘恩的《常识》中获得了思想营养。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

牧之

已完结· 28.38万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金版)》包括了人际关系与心理、社交中的心理效应与定律、社交中的心理应对(一)——社交障碍的自我调节、社交中的心理应对(二)——体察人心、了解交际对象、社交中的心理应对(三)——如何让自己受人欢迎、社交中的心理应对(四)——巧妙化解社交中的难题、社交口才与心理、社交形象与心理、社交礼仪与心理……等等,内容丰富。

温和的强硬派:刘邦

温和的强硬派:刘邦

胡坚

已完结· 17.16万

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因比说:“人类历*有远见、对后世影响*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刘邦历来是中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褒扬者对其极尽赞美之能事,称他坚忍克己、宽容仁慈、遇事冷静,麾下人才济济,除了汤因比,*也对刘邦有极高评价,称他“是封建皇帝里边厉害的一个”,是“‘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与此同时,贬低者也不乏其人,例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路过楚汉战争的广武山时,便曾发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一般认为是表达对刘邦的轻蔑;到了《厚黑学》风靡一时,刘邦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低劣的代名词。 真实的刘邦究竟是什么样子?一代开国之君,为何成为阮籍口中的“竖子”?是什么导致对他的评价如此两极分化?本书以轻松戏谑的文笔,借古讽今,再现了当年那个既温和又强硬,既流氓又圣人的刘邦。

英帝国史.第三卷,英帝国的发展

英帝国史.第三卷,英帝国的发展

张亚东

已完结· 12.96万

本书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帝国史之第一卷。本卷主要研究大英帝国的肇始阶段,即都铎时期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相当于大英帝国前史,包含着对英国早期殖民思想、民族国 家与大英帝国的关系、重商主义国策、新君主制和民间力量在殖民活动中的作用、从民族国家走向帝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