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民主的历程](https://image.cdn.qijizuopin.com/storage/uploads/epub/2024/07/26/20384075a84fb903.jpg?imageView2/1/w/118/h/158)
美国人:民主的历程
【美】丹尼尔·布尔斯廷;谢延光译
已完结· 92.46万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丹尼尔·布尔斯廷;谢延光译
已完结· 92.46万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贾雷德·戴蒙德
已完结· 52.74万字
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为什么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不了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其他地区?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法】大仲马
已完结· 57.20万字
大仲马(1802-1870),法国著名通俗历史小说家。《二十年后》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三个火枪手》讲述的故事结束后,过了二十年,达尔大尼央、波尔多斯、阿多斯和阿拉密斯虽在巴黎发生投石党运动时,前两位为马萨林首相效劳,后两位则站在投石党一边,双方无法合作,但他们仍然像从前一样,忠于友谊,紧密团结,在关键时刻共同营救英王查理一世,接着又挫败了马萨林的阴谋。情节环环相扣,大起大落,紧张曲折。同时,通过一系列险象环生的遭遇,在作家的笔下,老火枪手们的性格特点也愈发鲜明。
【美】海明威
已完结· 56.18万字
《海明威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的主要作品之一。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与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堕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三天的时间里,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海明威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以其深沉的人道主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英】乔治•奥威尔
已完结· 74.43万字
《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之深远。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
【俄】列夫·托尔斯泰
已完结· 59.90万字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文豪,《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莱温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深受我国读者喜爱,它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英】劳伦斯
已完结· 78.15万字
《译文名著精选•虹》是D•H•劳伦斯最成熟的两部代表作之一(另一部是其姊妹篇《恋爱中的女人》),也是他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它以家族史的方式展开,叙述了自耕农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与变迁;以英国小说中史无先例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性的心理问题,通过三代人的正常与非正常的两性交往寻求建立自然和谐的性关系的可能性。劳伦斯本人认为“它在小说艺术上确实不乏新鲜之处”,是对“两性关系的研究”。小说写得诗意盎然,而又深具象征意义和美感,堪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长篇巨著之一。
【英】D·H·劳伦斯
已完结· 58.00万字
《儿子与情人》中的第一代是瓦尔特•莫雷尔和格特鲁德夫妇。瓦尔特原本充满了活力,乐观、讨人喜欢;后来却脾气变坏,酗酒打人,成为行尸走肉。对丈夫失望的妻子遂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是她钟爱的长子威廉不幸早夭,随之对次子保罗产生了强烈的感情。而保罗的两个女朋友却有不同的爱情观,让他无所适从。母亲去世后,保罗决定离开家乡,到城市去。至于保罗今后的人生道路怎么走,劳伦斯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而这样模糊不清的结尾正反映了劳伦斯同样迷惘的心态:他所探索的两性之间的相处,进而拓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迷惘的。 戴•赫•劳伦斯,二十世纪英国一位风格独特、富有创见的作家,也是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儿子与情人》是他的成名作。
【美】汤姆·克兰西;祁阿红章庆云译
已完结· 50.09万字
一起海上凶杀案牵出了哥伦比亚对美国猖獗的贩毒和洗钱活动。联邦调查局局长、美国大使等人也被毒贩谋杀,美国为此打响了毒品反击战。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卡特策划了向南美丛林派遣秘密行动小组用武力重创贩毒集团的行动。但在一个主权国家里秘密开展军事行动是极其危险的,而行动中的伤及无辜又使局面变得更为复杂。中央情报局副局长杰克•瑞安虽不知情,却从重重危机中洞察真相。最终,瑞安亲自从哥伦比亚山区营救出了参与秘密行动的突击小组成员。 本书是汤姆•克兰西军事小说系列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其笔下最知名的主人公杰克•瑞安经过以往作品中反恐、反谍事件的多次历练,已经成长为一位干练的中情局副局长,头脑冷静,思维缜密,又有着强健的体魄,人物形象也变得更加丰满。同时,本书首次以缉毒为主题,切入这一西方社会的敏感话题,有较强的社会公益价值。
〔意大利〕乔万尼·卜伽丘
已完结· 56.91万字
[上海译文出版社]
〔英〕亨利·菲尔丁
已完结· 64.59万字
[上海译文出版社]
葛传椝
已完结· 77.90万字
本书是葛传椝先生为我国读者撰写的英语写作专著,可作高校教材,亦可作自学课本。除对写作基本知识、写作技巧和文体修辞分章介绍之外,还特别对惯用法、习语和遣词造句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详实阐述。同时配以大量取自现代英美书刊原著中的实例,以及各种切合实际的练习题。本书用简明地道的英文写成,是英语写作教材之经典。
亨利希·库诺
已完结· 51.26万字
[上海译文出版社]
【日】贵志祐介;丁丁虫译
已完结· 56.78万字
“离开小町回头去看,有一件事我看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小町,很扭曲。 为了维持小町的安定和秩序,不断杀害孩子们的小町,还能称之为人类的社会吗?人类从涂满鲜血的历史中走过,才抵达如今的状态。然而即使是和过去最黑暗的时代相比,今天的小町也是并不值得自豪的替代品。 我们已经无法在神栖六十六町活下去了。小町不许我们活下去。只要被打上了失格的烙印,便无法再回到当初了。这不是对待人类的方式,而是和甄选不良品一样的做法,你不觉得吗?当烧瓷窖开启的时候,走型的、有裂纹的瓷器,等待它们的就是被敲碎的命运。”
【美】贾雷德·戴蒙德
已完结· 59.61万字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诚然,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但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精)》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在2005年国外原版的基础上修订出版,新增
【英】毛姆
已完结· 52.16万字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著名作家、“故事圣手”毛姆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著名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奥地利]罗伯特·穆齐尔
已完结· 84.93万字
也许我们有理由害怕:如果不把自己的个性塞进某个公共认可的口袋里,那我们的个性就会像粉末一样四散而开。 ——罗伯特•穆齐尔 《没有个性的人》是穆齐尔未完成的遗作,一部“精神长篇小说”,在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九九九年,应德国贝塔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的要求,有作家、评论家和德语语言文学专家各三十三名组成的评委会评出了一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名单,位居榜首的就是《没有个性的人》。 小说的背景是1914年前的奥匈帝国。在维也纳,人们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筹备1918年庆祝奥皇弗兰茨•约瑟夫在位70周年的活动;在这同一年,德国将庆祝德皇威廉二世在位30周年。所以,人们称奥地利的这个行动为“平行行动”(然而,1918年正好将是这两个王国覆灭的年份,这将一个滑稽荒唐的炸弹放进小说的基底)。 小说的主人公——平行行动委员会秘书乌尔里希——在故事开始时32岁,他认识到,对自己来说,可能性比中庸的、死板的现实性更重要;他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个性的人,因为他不再把人,而是把物质看作现代现实的中心:“今天……已经产生了一个无人的个性的世界,一个无经历者的经历的世界;他看到自己被迫面对
【英】多萝西·L·塞耶斯;张楠译
已完结· 65.08万字
多萝西•L. 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1893—1957) ,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戏剧家、神学理论家兼翻译家。 1893年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是第一批获得牛津大学学位的女性之一。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塞耶斯先是任职于出版社,后选择在伦敦一家广告事务所担任广告撰稿人,并着手创作第一部长篇侦探小说《谁的尸体》(Whose Body?1923)。从1923年到1937年,塞耶斯主要创作了十多部以彼得•温西勋爵(Lord Peter Wimsey)为主角的系列侦探小说,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出色的侦探小说作家之一。另外,她还参与创建英国侦探小说俱乐部,并担任过主席。 停止侦探小说写作后,塞耶斯把主要精力用于创作广播剧,研究神学理论,其中一项杰出的成就是翻译了但丁的《神曲》,但她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着侦探小说俱乐部的发展壮大。1957年,64岁的塞耶斯在埃塞克斯郡与世长辞。
【美】戴维·希普勒(David K.Shipler);陈丽丽译
已完结· 51.36万字
在美国,穷是一种原罪。 为什么人们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教育、医疗和住房,就业、税收和福利,乃至性别、地域和文化。 穷,永远都是一个“系统”问题。 普利策奖得主,聚焦美国“穷忙族”,看见“看不见的美国”。 这是被人们遗忘了的美国。 洗车工无车可开,银行职员的户头只有2.02美元,医学教科书女编辑十年的收入,也赶不上一个牙医。 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他们其中一些人的故事:他们的家人,他们梦想,他们的失败。而比他们更失败的,是他们的国家。尽管美国的富裕程度前所未有,尽管美国宣扬“劳动致富”的信条,低收入人群的问题却令这一切饱受质疑。 对于书中写到的大部分人来说,愤怒是一种奢侈。他们苦苦挣扎,筋疲力尽,找不到出路。他们的工资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脱离贫困,相反,他们为生活所累。人们常常用“穷忙族”来形容他们,而这个词本身就是个矛盾。 在美国,辛勤工作的人不应该是穷人。 美国的经济起起落落,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贫困人口的生活除了更显艰辛之外,基本没有改变。最富有的和最贫穷的家庭之间的资产净值差异加大,形成两级分化的局面。富人学区与其他学区的资源差距进一步扩大。因哮喘缺课的孩子更多了,享受不到医疗
[美]贾雷德·戴蒙德
已完结· 56.26万字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远古时期,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中国、中美洲、美国东南部和其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 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诚然,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重要的是,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正是这样的社会在海洋和陆地上进行冒险,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向新的家园不断扩张,人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欧洲人在过去500年中对非欧洲民族的征服。开始时,这些欧洲人只是想通过航
【古希腊】荷马;陈中梅译
已完结· 67.41万字
[上海译文出版社]
【英】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陈超译
已完结· 77.89万字
“我写作,是因为我有谎言要揭露,我有事实要世人关注,我的初衷是找人倾诉。” ——乔治•奥威尔 *** 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 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奥威尔一生中所创作的政论随笔,囊括了多个脍炙人口的奥威尔名篇,如《论英国人》、《政治与英语》、《英式谋杀的衰落》、《艺术与宣传的界限》、《回首西班牙战争》、《我为何写作》、《作家与利维坦》等,以八十万字的篇幅,呈现奥威尔杂文的全貌。
【苏】符拉季米尔·加拉克齐昂诺维奇·柯罗连科;丰子恺丰一吟译
已完结· 75.46万字
“俄罗斯的良心”柯罗连科的首要作品 丰子恺、丰一吟译本 这是俄罗斯知识分子整个时代的历史, 是对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俄罗斯现实社会的生动描写。 - 《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是柯罗连科的长篇自传小说。书中叙述了他的童年时代、中学生时代、专科学生时代、维亚特边区流放时代、雅库茨克省流放时代的生活,即从19世纪50年代中叶到80年代中叶的情况。 书中的主角是柯罗连科自己,他表示自己是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民主主义青年的典型人物,而在他的形象中表现出的特性,不仅是他自己一人所独有,而是当时其他许多俄罗斯进步人士所共有的,因此作者把这本书称作“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 - “我那时代人曾经有一种理想,并且为此而作斗争,他们所理想的,现在我看到有许多已经汹涌澎湃地闯入生活舞台上来了。我想,我流放时期中的许多插话,以及当时那环境中的人们的许多事件、交游、思想和感情,在现在仍不失却其最生动的现实意义。” “我在这部书里力求描写完善的历史真实,往往为此而牺牲艺术真实的美的或鲜明的特征。这里完全没有我在现实中不曾遇见过的、不曾经历过的、不曾感觉到的、不曾看到的东西。” 摘自本书《著者序言》
【意】库尔齐奥·马拉巴特;魏怡译
已完结· 80.80万字
一个离奇、幻灭、让我们陌生的野蛮世界 一份引领人们通往欧洲地狱最深处的指南 米兰 昆德拉倾力推荐,马拉巴特反战之作 以黑暗的诗意唤醒人类良知 《皮》的情节很短,但人类无限长的历史在其中时时呈现……让人看见什么是令人悲伤、不会改变的人性。——米兰 昆德拉,《相遇》 《皮》出版于1949年,1981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小说以二战时期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登陆,解放意大利为背景,记述了主人公作为盟军联络官在那不勒斯的所见所闻,刻画了一幅幅战争背景下的意大利平民、美军军官、欧洲上流社会贵族的生动画卷,凸显了人性的多面,展现了战后欧洲的精神状态。作者马拉巴特以亦真亦幻的文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人为了生存和皮会堕落,为了尊严和信仰也会救赎,这也是本书起名“皮”的原因。
【日】紫式部;丰子恺译
已完结· 81.34万字
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和《平家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双璧 日本的国之瑰宝,堪称东瀛《红楼梦》 - 丰子恺经典译本,史上第一个《源氏物语》汉语全译本,绮丽考究、行云流水,颇有韵味 叶渭渠权威序言 珍贵古版章节插图 附加严谨的主要人物关系图和宫城内外结构图 采用学界主流三部分法 - 《源氏物语》成书于日本平安时代中期,是日本乃至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作品,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日本的国之瑰宝,堪称东瀛《红楼梦》,和《平家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双璧。《源氏物语》在日本开启了“物哀”文学时代,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物哀”也成为日本一种全国性的民族意识,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散文家、物语作者流传了下来。作品多次被改编成漫画、电视剧、电影、动画作品。 全书共五十四回,历经四代天皇,跨越七十余载,涉及三代人,出场人物近五百位。以主人公光源氏为中心,描绘了或凄婉或美好的恋情、荣光与没落、政治欲望与权力斗争等平安朝贵族社会的丰富画卷。 从体裁看,《源氏物语》类似于我国唐代的传奇或宋代的话本。全书行文典雅,颇具散文韵味,书中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余处以及《礼记》《战国策》《
【美】亨利·H·阿诺德;章和言译
已完结· 60.26万字
美国现代空军之父 阿诺德将军眼中的两次世界大战与美国空军发展史 亨利•H•阿诺德将军,历任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主管航空兵事务的陆军副参谋长、陆军航空队司令等职,空军五星上将,被称为“美国现代空军之父”。 《全球使命》是阿诺德将军的回忆录,也是美国空军的建立和发展史。1911年阿诺德向莱特兄弟学习飞行,是美国空军的首批飞行员之一。阿诺德将军长期坚定地为组建独立空军而努力,经历了一战和二战,亲身参与了美国空军的组建和发展,主张实施“战略轰炸”,对盟军和世界军事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英】狄更斯(CharlesDickens);黄邦杰 陈少衡 张
已完结· 69.33万字
在狄更斯浩繁丰厚的传世文字中,《荒凉山庄》可谓其晚期最高成就之一。 小说通过一起旷日持久的、令几代人的命运和青春为之殉难的遗产诉讼案,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当时英国一切不正义、不合理事物的化身——僵死而腐败的大法官庭,让“体制之恶”浮上水面。作品描写了一大群寄生于这腐朽法律卵翼之下的卑俗小民,与法勾结在一起的病态的达官显贵,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辐射纵深。而作品凸出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对浓雾、阴云等自然景物的反复渲染,以及独到、具有高表现力的“双重叙述”手法,连同其惊悚错综的谜中谜、案中案的情节架构,使其成为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中一部具有独特艺术感染力的经典。 本版采用十九世纪一代英伦绘师H.K.布朗(笔名菲兹)三十余幅珍贵原版插图,倍添趣味,赏读与收藏价值兼具。
【德】托马斯·曼;钱鸿嘉译
已完结· 66.12万字
大学生汉斯来到高山肺病疗养院探望表兄约阿希姆,不料自己也染上了肺病,只好留下治疗,疗养院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性格迥然,思想各异。汉斯是个有理想的青年,可是同这些人交往后,思想变得混乱,精神变得消沉了;俄国女子克拉芙吉亚更使他神魂颠倒。他忘记了事业和重任,高山成了一座“魔山”,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转眼七年过去了,表兄病死,克拉芙吉亚离去,那些交往甚密的朋友也各奔东西,生活把他的幻想一个个击得粉碎,使他感到痛苦和孤独。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他震醒,回首往事,汉斯觉得自己是在“魔山“上昏睡了七年,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奔赴前线的征途。小说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它由两条主线构成:描写主人公汉斯同少妇克拉芙吉亚及富商皮尔科佩恩间的三角恋爱,揭示生与死,灵与肉之间的矛盾;围绕民主主义者与军国主义分子间的争斗,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不同思想观点的对立。
【英】约翰·勒卡雷;邹亚译
已完结· 78.09万字
英国国宝级间谍小说大师史诗巨作——一出上演于巴以冲突背景下的《色戒》 韩国著名导演朴赞郁首次执导间谍剧,英剧《女鼓手》BBC热播 -------------------------------------------------------------------------------------------------------------------- -------------------------------------------------------------------------------------------------------------------- 《女鼓手》是一出上演于巴以冲突背景下的《色戒》:以色列间谍头目马丁•库兹为了刺杀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哈利勒—— 一名长期在欧洲以犹太人为目标、实施爆炸袭击的恐怖分子头目——招募了一位激进的左翼英国女演员查莉。在一系列准备之后,查莉终于融入了巴勒斯坦恐怖组织…… 面对虚构的情人和经历,查莉的良心和道德在两个民族之间摇摆不停,根深蒂固的道德观也已被撕扯成碎片。究竟哪一方才是正义的?作为一个脆弱不堪而渴望爱
【美】海明威;陈良廷蔡慧译
已完结· 52.00万字
[上海译文出版社]